雏燕日记 05.13
- 2019年05月13日
按 ‘ on my mind ’ 分类归档
曾经塌过楼板延误工期的这家小燕子孵出来了!听店主说,一共四只。做个动图,亲鸟喂食和叼出粪囊的画面。天色阴沉沉,小卡片拍得很不清晰,改天换炮再来。店门口的老板很内行地说:“现在还太小不好看,等它们长大些,排排坐在门口才好看。”
嫂子忽然打电话说,娃被拽出去饭局了,手机上却留下一个七十分钟后开始的网约课。这种课一旦进入六十分钟倒计时则不可取消,留给她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可她却不知如何操作。还好我离家不远,扫了辆小蓝车就往回赶。昏黄的路灯下,远远看到她拿着手机向我飞奔。这一幕,怎么有点像《时间规划局》呢……
用上图的设计成功地捉到至少三只大强。三段饮料瓶拼接成一室一厅。大强被餐厅飘出的食饵香味吸引,爬进去美餐一顿,抹抹嘴往里一看,又会发现废纸团成的住处,曲折幽暗,便于藏身,就欣然进去,不再轻易出来了——而且这个套瓶结构本身就易入难出。为了更好的引诱效果,可在整个套瓶外面包一圈黑纸。
这套设备比淘来的小强屋战绩还好,一件就捉了三个大的,网上产品设计更佳,完全能做到只进不出,却四件只捉了三个小的。或许是因为这个DIY产品放在先,小强们进去之后就不再考虑新房子了。今天同时重新放置,公平竞争一下。
按照这个图纸又做了三件小强陷阱套房,外裹了一层蓝宣纸,蓝面朝里,从洞口望进去,瓶子里面甚是幽暗,又有红糖奶粉香蕉皮的丝丝甜味飘荡而出,请小强们不要抵抗了。
一只褐河乌,捉到鱼之后,噼噼啪啪地把鱼摔晕,吞下去了。离得比较远,拍得不清楚,但第一次见到这种鸟,一定要贴。这只褐河乌的羽毛尖端有白斑,应该是刚刚成年。
一只紫啸鸫和褐河乌相距五米左右,各忙各的。据说在南方很常见,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见,可能是因为它的活动范围也是山区溪流边吧,城市里很难看到。
接引殿附近树林里的红嘴相思鸟,分布海拔相当高了(2500米左右),突破了它的常规分布的上限(2000米)。它吱吱喳喳地急促地叫着,针对性很强,就是冲着我来的,可能它的娃就在附近。
同一只蝴蝶,从三个角度看,各种色彩。紫闪蛱蝶,蓝紫色是它翅上鳞片的结构色。遇到它的位置在五显岗附近,海拔不高。
目金蛛(也称眼点金蛛)若蛛的背面和腹面,不是同一只,第一只嘴里叼着猎物。它的背上有个脸谱一样的图案,长得挺齐整的。
中形金蛛的背面和腹面,不是同一只,第二只在网上织出了X形的巨大签名,这是金蛛这一大类的特色文化。
一只蛛蜂刚刚放倒了一只蜘蛛,正在往回拖。天色太暗,它又跑得太快,没拍清楚。
两只白领凤鹛停落在峨眉金顶上的广告牌上,左边的一脸傲娇。
可能是切叶糙颈螽♀,若不是看到它忽闪着翅膀下落的过程,我一定会把它当作一片树叶。它的翅膀下隐隐可见橙红色弯曲上翘的产卵器,所以知道它是雌性。
灰头灰雀和戴菊都是在峨眉山金顶(海拔3000米左右)拍到的,灰头灰雀还比较老实,在枝头站了很久,戴菊则一刻没闲着,一边唧唧鸣叫,一边不停地在树枝间飞来跳去,抓到一张实属不易。
在清音阁附近遇到小螳螂一只,体长一厘米左右。面对眼前巨大的相机镜头,它毫无怯意,左右摇晃着身体,寻找袭击的机会。
接引殿(海拔2500米左右)附近所见的大红蛱蝶,这是一种较高海拔分布的蝴蝶,在此遇到,符合它的生境。
姬竹叶石斛开花了。这是从买来后看它第一次开,只有七朵。以前从未玩过延时摄影,这次拿石斛来练练手。
没有滑轨这种边走边拍的高端设备,只能先从固定机位的三脚架入门。拍完又想:虽然不好转相机,但我可以转花啊。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圆盘上,被摄花朵对准圆盘轴线,边转边拍。
关于照明:下面两个视频里的花,开放的时间分别是一昼一夜,照明各有不同。第一个的环境是漫反射的天光,第二个则用灯光照明。天光的效果没有灯光稳,因为那天阴晴不定,当相机的曝光参数都设置为手动固定值时,长间隔的画面明暗抖动相当厉害。灯光照明的那个,亮度虽然稳定,却有点考虑不周。起初把光圈设得太大了(f/1.8),景深太浅,没办法把整朵花拍清晰。悟到这一点时,花已经开了,无法重来,只好一边继续拍,一边逐步调整光圈,每次调整时,用T2 = f2² × T1 / f1²来推算新的快门值。
石斛开花很慢,从花萼绽开到大致能看,大约需要八个小时。综合考虑这一点,以及相机电池能支撑的拍摄次数(相机没办法边充边拍,而且换电池需要拆离三脚架),把时间间隔设置为五分钟,八个多小时能出约一百张照片,可以拼个五六秒的低帧视频。
上面这朵花开得有点艰难。从上午10:45拍到晚上19:32,它的下面两瓣花萼迟迟无法张开。开在它之前的三朵花,则是从上花萼打开后的两个半小时,就打开了下面两瓣。无所谓啦,就算我拍了一次植物界的难产吧。
这一朵开得就顺利多了,上花萼和下面两片可以说是同时打开的。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一个典刚刚出现时,会很有趣。但漫山遍野都在说这个典的时候,就俗滥不堪了。
而且细想一下,这个典本身也站不住脚。
收到叶文洁的太阳广播时,1379号监听员是不可能回复的。
因为地球一收到回复,三体和太阳的距离就先暴露了,和太阳距离四光年的只有三体系统,暴露距离就是暴露了全部。
而此时——如同1379号监听员所说——太阳方向有无数恒星,三体人依然不知道信息从何而来。
地球这边如果真的不再回复,就可以静默发展几个世纪,好好扮猪吃老虎了。
也许有人会说,三体人脑子一根筋,一定想不到这些。不不不,按照它们匀速稳定的科技发展,如果没想到黑暗森林理论,早就因为暴露而被灭掉了。
1379号监听员要么是上岗培训开小差,要么就是听到了“不许向外发任何信息”的规则,却不明白“每条规则背后都有血淋淋的教训”。
当然,最应该反思的还是三体人,从工程学角度,它们最初就不该装发射器!完全防呆的系统,才不用担心热血和手欠。
所以三体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是:
叶文洁发起太阳广播。
1379号监听员:“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叶文洁真的没再回答。
地球知道了对方距离,轻而易举地判断出这是南门二系统。
地球静默发展几百年。
三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