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on my mind ’ 分类归档

同胞

chinese-at-overseas-airport

番邦机场看到的典型同胞形象,太深刻,印到了脑子里,必须手绘一下:一家四个或者五个,各瞅一边,眼神空洞。爷爷奶奶站得远远的只管抱孩子。爷爷奶奶一般都穿西装+旅游鞋,儿子儿媳似也乐意让家长保持这种打扮。

九奶奶点评:证明早期留学生都是肯吃苦上进的苦孩子,品味跟不上学历。

手机绘画软件是Autodesk SketchBook Mobile

歧视?

帕特农神庙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 · 大英博物馆

帕特农神庙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 · 大英博物馆

《X战警·天启》海报被指歧视女性 图片来源腾讯动漫新闻

《X战警·天启》海报被指歧视女性
图片来源腾讯动漫新闻

看到《X战警·天启》的海报被人抗议歧视女性,真是觉得很莫名。天启那样掐着魔形女的脖子,是,确实是在对女性使用暴力,可天启本来就是个超级大反派,不和魔形女打架,难道还手牵手蹦蹦跳跳去逛街啊。

“忽视女性”是病,“任何话题都能想到男性女性”也是病,都得治。

大脑串线一个摩索拉斯王陵墓的《和阿玛宗人的战斗》浮雕,这里面的男男女女们混斗一团,互有胜负,真是挺平权。串线升级到帕特农神庙的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这里,战斗双方互有胜负。希腊人对跨越物种的战斗也做到了不偏不倚的刻画,这真是太让人灵魂升华了。

Halikarnassos-2

Halikarnassos-0

Halikarnassos-1

Halikarnassos-3

Parthenon-0

Parthenon-1

Parthenon-3

Parthenon-4

Parthenon-5
2009年、2010年摄于大英博物馆。

小猫

dizang-sutra

做装经用的卡纸盒时,发现胶水用完了,到楼下去买。出门发现下着雨,也懒得拿伞,只管冒雨去了小店。回来的路上,注意到楼下邻家散养的母猫在道旁绿地里一声声地叫,声音焦虑。不远处传来小猫的应和,略有空旷回声。猜想是小猫掉进小区的游泳池里,上不来了。翻栏杆进了尚未开放的游泳池区,趟着没到脚踝的积水,踩着滑腻腻的池底,抓到小猫,还给岸上等着的母猫(她还龇牙哈我)。任务完成,走回游泳池梯子的路上,就有心情左右看看,这才发现游泳池底有相当多的硕大蛤蟆,委实被它们吓到了。

dizang-covers

不迷信,只是冥冥中感觉,胶水用完得真是准点。倘若小猫在脚踝深的水里泡一夜,不是冻死就是力竭淹死。倘若我看到下雨懒得出门,也就没机会知道这事情。回院子之前,本来还想吃个面,倘若面馆不是提前打烊(下雨没客人),或许等我回来时,小猫已经没了声音。

鹊鸲

鹊鸲

鹊鸲

正在跳进树丛的鹊鸲

正在跳进树丛的鹊鸲

网里的鹊鸲

网里的鹊鸲

今天追拍一只鹊鸲,它藏身到树丛后面去,待我绕过去,它就飞远了。不过事情并没完。这时我看到园林工人堆落叶的地方,有个东西一跳一跳,是个捕鸟的机关,已经网到了一只鹊鸲(看来《鹊鸲》是今天的主题)。先放了鸟,再收了夹子,剪网,对折三五次,扔垃圾桶了。这下周末多了个出来遛弯的理由,我希望看到这篇博文的读者,也能常到自己小区的偏僻处转转,但前提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捕到鹊鸲的鸟网

捕到鹊鸲的鸟网

名人之死

看了这两天的微博,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未死的名人:将来如果觉得不行了,一定要提前三天发讣告,看扮粉的装熟的认亲的刨坟的乱哄哄表演到高潮,再站出来说:老夫(老妇)我还活着呢,就等着看你们这些个龟孙儿作怪!大笑三声,再死不迟。

五公斤

weight-lost

终于把春节期间在老家养出的肥膘减掉了,五公斤,意思是图中这么多水的重量。

八年

wenchuan512

程序员入伙书——换还是不换

话说,这道题,十几年前,玩论坛的时代,就出现在网上了:

三道门,一道门后面有车,另外两道门,后面都是羊。
有个节目主持人,他知道车在那道门后。
他请你选一道门,但不立即打开。
他在剩下的两道门里,打开一道,放出一只羊给你看。
现在台上还剩两道门关着,一道是你选的,一道是谁也没碰过的。
主持人说:现在你有个机会,可以改变主意,挑另一道门。
不管你换还是不换,你最终选中的那道门,后头的东西都归你。
你换不换?——假设价值观是车比羊好。

当时,论坛上吵成一片,有说该换的,有说不该换的。对于不换而中奖的概率,大家比较一致:1/3。而对于换而中奖的概率,基本上有三个说法:1/3、1/2、2/3。

论坛上贴题的那人说:“正确答案是应该换,中奖概率会从1/3提升到2/3。并且,此答案经过了智商排名极靠前的一位人士的认可。不过,还是有许多不愿盲信权威的年轻人,自己动手,用各种办法做实验,有大活人亲自做的,有用计算机模拟的,而结果一致确认:该换,中奖概率确实提升到了2/3。另外,虽然实验结果如此,有相当多的亲手做实验的人依然坚持(理论上)不该换。”

时至今日,这道题提到人口稠密的社交媒体上来,依然能够引起争论。

为了让读者老爷们怀着轻松的心情观看余下的内容,我提前把答案确认一下:

应该换。
我不是从一道门换到另一道门,
而是从一道门换到另外两道门。
“换并且选到车”的概率 = “第一次没选到车”的概率

三道门的迷惑性较大,读者可以极端化一下:如果是一亿道门,你挑一扇(选中车的概率很悲观),然后主持人把许许多多门打开,放出来满坑满谷的羊,最后只留下一道门,你换不换?

或者再换一个思路:主持人挑你和另外一个现场观众上来,让你选一道门,让那位观众选两道门,然后问你,愿不愿意拿你的一道门换那位观众的两道门?

“开门放羊”只是个迷惑动作,当门的总数大于2时,挑剩下的门里,一定能放出至少一只羊。所以它没有增加任何信息,也没有改变概率分布,这一步骤和事后开奖并无不同。

用概率论的运算过程则是:

  • 换而中车的概率 =
            首次选羊的概率 × 拿羊换到车的概率 +
            首次选车的概率 × 拿车换到车的概率
  • 首次选羊的概率 = 2/3
  • 首次选车的概率 = 1/3
  • 拿羊换到车的概率 = 100%
  • 拿车换到车的概率 = 0%
  • 因此,换而中车的概率 = 2/3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觉得数学上不该换,那就可以关掉页面了。接下来并没有理论上的新内容,而且因为要用程序表达,技术上会比较烧脑。我不想让你同时背两个包袱走路,会芯片过热的。

 
虽然这道题没有数学理论难度,我还是想拿它做个编程的例子。原因是,我发现用计算机的思维,可以洞穿这道题的本质。做完实验依然坚持不该换的人里面,一定没有用计算机模拟的。

我的第一版程序很简单(手机读者可用手指左右拖动代码区):

import random

def lottery(n, change):  # n是门的个数,change设置“换还是不换”
    car = random.randint(0, n - 1)   # 为车生成一个随机的门号
    pick = random.randint(0, n - 1)  # 我选择一个随机的门号
    # 如果我未选中车但愿意换,或者我选中了车并且不换
    if (pick != car and change) or (pick == car and not change):
        return True      # 我都会中奖
    else:                # 否则
        return False     # 就不会

repeat = 100      # 重复做此实验100次
win = 0           # “中奖”计数器置零
for i in range(repeat):
    if lottery(3, True):  # 每次都选择“换”
        win += 1          # 如果中奖,计数器加一
# 打印中奖百分比
print("%.2f%%" % (win / repeat * 100))

结果如何呢?运行三遍:

=============== RESTART: cargoat.py ===============
68.00%
>>> 
=============== RESTART: cargoat.py ===============
71.00%
>>> 
=============== RESTART: cargoat.py ===============
68.00%
>>> 

100次实验,如果选择“换”,中奖次数确实在2/3左右。当然我们也得反过来做一下,把lottery函数的第二个参数设为False:

repeat = 100      # 重复做此实验100次
win = 0           # “中奖”计数器置零
for i in range(repeat):
    if lottery(3, False):  # 每次都选择“不换”
        win += 1           # 如果中奖,计数器加一
# 打印中奖百分比
print("%.2f%%" % (win / repeat * 100))

运行三遍,选择“不换”的中奖概率确实较低:

=============== RESTART: cargoat.py ===============
34.00%
>>> 
=============== RESTART: cargoat.py ===============
34.00%
>>> 
=============== RESTART: cargoat.py ===============
27.00%
>>> 

还可以发现,实验的重复次数(repeat的值)越高,中奖概率越是稳定在2/3上,下面是repeat = 100000的三遍运行结果:

=============== RESTART: cargoat.py ===============
66.55%
>>> 
=============== RESTART: cargoat.py ===============
66.81%
>>> 
=============== RESTART: cargoat.py ===============
66.70%
>>> 

在这个程序里,原本热热闹闹的挑门、开门放羊、问你换不换的那些动作,一下子被简化成了“你第一次猜中的概率有多大”的问题。我刚才说:“做完实验依然坚持不该换的人里面,一定没有用计算机模拟的。”是因为写程序前,我先假装认为不该换,而写下lottery函数的前两行时,就找到了事情本质的描述方式(上面的粗大字体)。

 
然而,读者可能认为,我并没有精确地按照剧本来写,所以运算结果不可信。为此,我必须按照剧本写一遍程序,像宋小宝吃面那样,辣根和蒜瓣这些步骤都不能省。说实在的,因为需要彻底改变思路,写新程序很累,但我还是勉力完成了:
猛击阅读全文

记梦

dream-20160430

原委忘掉了,大约是繁重体力活需要人手,玩了点法术(并不知何时学会的)变出一队小兵帮忙。事情办完了,小兵们列队出城回营。但他们来自虚无,无营可回,走到城门界时,陆续变成火光,呼呼地消散了。

剩下六七个,拍拍他们肩膀,了却了两三个顿悟自己没身体的。言语提醒“孩子,你去哪儿?”又散掉了两个顿悟自己无处可去的。

最后剩下两个,无论如何不再消失,还跟我有说有笑的。两个凭空冒出来的大活人需要我养活,被愁醒了。

两个字概括博物馆规范

摩西像前的提示牌,上写: 请勿站在雕像前对团队解说

摩西像前的提示牌,上写:
请勿站在雕像前对团队解说

从程序员的视角来概括博物馆规范,就是两个字:“读”和“写”。

“读”是个接收信息的操作,不对博物馆做出改变。“写”是个输出信息的操作,会改变博物馆的环境乃至展品本身。

看馆是个读操作。开闪光、奔跑喧闹、乃至于偷窃、捣毁,都是写操作。

对于读操作,博物馆不应反感,或者应该鼓励。博物馆规范、限制、禁止甚至报警的,是写操作。

远到国博闪光灯事件,近到“跑男”进杭州博物馆事件,都是因为这些行为制造了强光、噪音、撞击的风险,是在“写”博物馆,所以引起人们的隐忧和争论。

而国博陈副官说“在博物馆拍照都很傻”,引起博物馆众多爱好者集体呛声,是因为陈副官批评了实应鼓励的“读”。

有些“读”,产生了令人不适的“写”,例如一个人抚展柜而盘桓,长期近距离霸占一个展柜摄影或临摹写生,快门声过于响亮密集,在方寸之地支起三脚架,侵占四五个人的空间,等等。

所以博物馆规范并不难记,不需要特别心虚地逐条查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牢记“读”和“写”的区别,时时问问自己:“我现在是在读还是在写?”就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其实,“走进博物馆”也是个“写”,但如果没有它,则无法鼓励“读”,所以对这个行为并不禁止,但有规范或者限制。比如说:走进博物馆,可以,跑进,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