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红尾鸲
- 2015年06月15日
按 ‘ nature ’ 分类归档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过去只在BBC片片里见过它高空摔骨头。自从6月9日在色达喇荣第一次见到真鸟,就因为留意而屡屡看到。下面的图一到五依次是6月9日、11日(两幅)、13日、14日。图六是它和一只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同乘热气流盘旋上升。图七是作为对比的高山兀鹫,这边极为常见。胡兀鹫翅膀前深后浅,高山兀鹫相反,尾翼展开程度也不同。
下面头两幅图可以明显地看到它的“胡子”。
自从知道这里有胡兀鹫,现在我每走到宽阔的水泥地面时,总会抬头看看天,担心它扔个大骨头下来,把我砸死在空场上。
刚才说“这边常见的高山兀鹫”,有多常见呢?看个片片体会一下,每天下午三点左右,山那边天葬完毕,高山兀鹫们下班,乘着热气流升向天空。图中的小黑点就是正在下班的高山兀鹫。
(08:54)三只小山鸦集结完毕,晨练开始刚刚半个小时,老四出巢了!一出巢就直接飞到对面土房顶,站在它哥哥姐姐早晨集合的地点。
再次回顾:老大下坠式出巢,傻傻站桩二十小时;老二下坠式出巢,站桩一小时;老三下坠式出巢,立刻跑到房后飞上矮墙;老四则直接上房。现在它三个哥哥姐姐齐刷刷地消失了(画外音:可能是被气跑的),只剩父母来喂它。
顺便说一句:房顶那些食品,是僧人扔上去的护法供品,不是专门向山鸦献爱心。山鸦聪明得很,会拆包装。隔着密封袋它们知道那是能吃的东西,也是神奇,好像识字一样。
(10:43)山鸦父母带着集训的孩子们回来了,老四迎了上去,我数来数去只看到三个娃。然后山鸦父母出去觅食,我又使劲数,还是仨,以为老四并未出巢、只是我脸盲……现在,山鸦父母忽然很慌的样子,先沿着屋檐巡视张望,回到彩钢下的巢里地毯式搜索,又飞到房顶朝天鸣叫。看来我没弄错,集训时它们弄丢了一个……
因为早有疑心,这一幕在我脑海里,就像是预先排演好的一样,但它真正发生时,我不敢开窗拍摄。这几天我见识到了山鸦夫妇护崽子时的蛮不讲理,我担心开窗动作会让它们认定我是偷孩子的唯一嫌疑人。
(10:47)现在它俩慌里慌张地飞出去找了,估计要回溯集训路线。识数很重要……
(11:08)回来了一趟,没带回来走失的孩子。可能是不放心家里这三个才回来看一眼。
(11:44)又回来一趟,还是没带回来。
(13:01)寻娃未果的山鸦父母又回来一趟,顺便给留守的三个孩子带点吃的。
(15:21)雷雨,山鸦夫妇冒雨回来了,折腾一通之后,视线中还是最多二成三幼。
(15:52)一只小山鸦在房顶冒雨站了半个多小时了。家长后来也上房顶来,两米外陪它默默站了会儿,过来给它梳理羽毛。我希望它就是那只跑丢了的,因为跑丢被罚站,而不是在为兄弟姐妹的跑丢难过。也许我想多了,它只是想淋淋雨,静一静。
夜深了,窗外雷声訇訇,小山鸦没再出现,山鸦巢里没有任何声息。
(13:05)山鸦家老大老二站在房顶上,其中一只是从巢里飞出来的,混乱地转了一圈,没法指认了。老大已经能飞到彩钢房顶,只是还没学会刹车,落下后还要快跑几步,刚才看到它没刹好,撞上了压彩钢的石头。
(13:54)除了还在巢里的老四,第一次把山鸦父母和三个熊孩子拍到了一个镜头里!两个红嘴的是山鸦父母,三个娃,有一个只露出半个头一个嘴。
(18:48)看来,山鸦头三个娃今天开始集训,老四还赖在窝里不出来。有两个娃已经可以轻松飞上房顶。
(20:08)山鸦家集训见效飞快,三个孩子都已经能够飞上对面房顶了。下面第一幅图是三个幼鸟飞到房顶,父母(红嘴)一站一飞。第二幅是两个娃飞到近处的高房顶,父母也飞过来,一道召唤老三。正召唤间,山鸦父母声音变成悠长嘶哑的啊啊示警声,一只猫爬上房顶来,还好老三已经有能力躲猫了。
(20:10)花絮:开着窗户拍山鸦,飞进来一只麻雀。安抚了一番,放出去了。
(08:48)老三已出巢,绒毛未脱,站在邻家彩钢墙上。回顾一下,老大出巢后站桩二十小时,老二站桩一小时后下地乱跑,老三下地不久飞上墙头,越早出来越显得呆,这是不是印证了“笨鸟先飞”的意思?
有观众评曰:“这叫先飞鸟笨。”我倒。
老四好奇地沿着彩钢房檐下面的空隙,跑到我这里看了一眼,被我抓拍到。
插播一下大经堂门楣上方那一家山鸦的情况:数了数,除了父母,还有四只灰黄嘴小嘎。上次只看到三只,如果不是离巢学飞去了,就是被横七竖八的兄长遮蔽或者踩踏住了。有三位僧人正坐在门口聊天,我手势示意“拍鸟呐!”他们右手平托“谢谢晓得了”。
再插播一下异次元小院的情况:门帘一掀,一只大狗带着俩小狗,从异次元通道出来了。这真是个生命萌动的地方啊。
(17:48)开门时觉得背后有道目光,回头一看,山鸦老四乌溜溜地瞅着我。
(12:26)山鸦夫妇低空飞行吸引小鸟随飞。小鸟并不太喜欢飞,只在土房顶上随着父母的方向跑来跑去,还不忘了时刻张嘴要吃的。
(11:16)山鸦家的老大老二同时现身,一个在图片左下角地面上,一个在图片右上方房顶。
(12:00)每从异次元通道里钻出一条狗,山鸦夫妇就飞过来破口大骂,狗一脸委屈的模样:招谁惹谁了?
(20:30) 天落黑了,山鸦夫妇召唤老二归巢,老二好像还没这个体力,只能在外面猫一夜了。老大的声音从巢中传出,还不错。
(11:24)我刚刚要晒一晒异次元通道门口这条幸福的打盹狗,第二只山鸦熊孩子出巢试飞了!狗被惊醒了,看了看它,爬起来喝了点水,走掉了,乖狗。
(12:23)老二比老大省心,已下地乱跑,后头的故事基本无悬念。如果有后续报道,基本上就是一对山鸦夫妇如何跟踪指导两只以上到处乱跑的娃儿。
红嘴山鸦的孩子们不太可能同时出巢。山鸦在产卵时,不像海龟那样,爬上海岸咕噜咕噜满满生一窝,而是每天产卵一枚。这样雏鸟出壳的时间有先后,出巢也有先后。
(14:10)从叫声判断,熊孩子一号已飞回巢中。这样,山鸦父母不太会面临同时散养两三个孩子的窘境。对于散养的孩子,目前观察好像是这样:任由它们在外过夜,翌日早晨父母在空中边巡视边呼叫,孩子会依本能回应,以便父母发现。
(14:13)山鸦二娃已能飞上洗衣机,父母跟得紧紧的。
(08:40)终于亲眼看到小山鸦飞了!虽然只有一米,也是不得了的成就。红嘴的那个是寸步不离的父母之一。
(11:07)小山鸦已经能够飞到昨天它父母忙忙叨叨寻觅它时所飞到的地方。我想,不用太担心它了。
插播闲话:因其地利,喇荣最著名的山鸦,可能是大经堂门楣上方这一窝。路过瞅了一眼,看到三只(后来知道实有四只),都是灰黄嘴儿的幼鸟。我正拍着,一只幼鸟半站起来,高调抖羽毛,把它家弟兄遮盖(踩踏)得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