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museum ’ 分类归档

辨识佛像——拾遗(一)

人一懒下来,就很难勤快回去啊。早就打算写的《拾遗》,在草稿箱里沉睡了两个多月。

既然是拾遗,对于以下要提到的佛像,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把重要辨识特征点明,就会一带而过。如果想仔细了解,可以通过评论交流,或者自行搜索。

帝洛巴·辽宁博物馆

帝洛巴(或译帝诺巴)的重要标识是握在手中的鱼。凡人的眼中,他正在生吃这些鱼。而在寻访上师的那洛巴的眼中,他是在度化它们。摄影@博物致知

米拉日巴·见于赛克勒博物馆

米拉日巴尊者的独特姿态是手放耳畔,做倾听状。多放右耳边,左耳造型的也有。

宗喀巴大师·首都博物馆

宗喀巴大师的造型和文殊菩萨相同:双手说法印、经书、宝剑。但一般是僧人形象而非着天衣璎珞之报身相。

不空羂索·德格印经院

不空羂索是观自在菩萨的一种化现,简单的速记法就是“三面四臂观音”。如果只有一张面孔,则是经典的四臂观音造像。

叶衣佛母·首都博物馆

叶衣佛母的造像标识是其衣裙以枝叶构成,手中也常持树枝。

白哈尔·首都博物馆

白哈尔的身明王(骑狮子)和单坚护法极易混淆,但其他几位明王多不骑狮子不骑羊,就很容易认了。业明王虽然骑狮子,但头戴藤帽,三头六臂,张弓执箭,是辨认他的重要特征。

水天·首都博物馆

水天护法常侧骑摩羯或龙,摩羯只有双足立于地上,乍一看会让人觉得是他双腿夹着龙亲自站在地上,造型极易辨识。

《博物馆摄影技巧》被高度认可

以前我写过一篇《博物馆摄影实战技巧》,里头说:

  • 穿黑衣服。防止自己的影子反射到展品的玻璃罩上。
  • 最好再带一个穿黑衣服的人同去,那个人可以帮你遮挡背景光和纷乱的人群。 如果不妨碍旁边的观众,且不至于让管理员怀疑你在偷东西的话,黑衣服是可以脱下来罩住玻璃柜的。

今天看到一张照片,是七位博物馆达人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时的合影。照片表明摄影技巧已被实践推行,获得高度认可。

七位博物馆达人身着黑衣参观国博《复兴之路》

一下带去这么多黑衣同好,遮光效果堪称伸手不见五指了。略感遗憾的是西装的大V领,里头的衬衫反光不可小觑。右三这位达人,穿黑衣服就可以了,不用抹黑脸蛋涂黑眼圈的。

辨识佛像——二胜六庄严

龙女供养龙树菩萨·现代唐卡

二胜六庄严,也称八大论师,是印度的八位论著或者注疏佛教经典的论师:“六庄严”是龙树菩萨、圣天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陈那菩萨、法称菩萨,“二胜”或“二圣”指功德光大师和释迦光大师。

圣天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是兄弟俩,陈那菩萨和功德光大师都是世亲菩萨的弟子,法称菩萨是陈那菩萨的再传弟子,有说法认为释迦光是功德光大师的弟子,但功德光曾随从世亲菩萨(四世纪)修行,而释迦光活动于八世纪,所以这个说法恐怕靠不住。

二胜六庄严的藏音“坚哲秋涅”,意为“六严二胜”,从时间和传承顺序上更加准确。

从学术贡献上说,龙树和圣天是中观的开创者,无著和世亲建立了唯识学派,陈那和法称阐述实践了因明学(即逻辑学),功德光和释迦光著论戒律。

二胜,指功德光和释迦光二位大师对戒律的学术贡献。佛入涅槃后,佛弟子以戒为师,故云。六庄严,意喻六位论师的论著是娑婆世界的佛土庄严。

除了对佛学贡献极大的龙树菩萨外,二胜六庄严的唐卡或壁画常成组出现。如果看到八位僧人成组出现,且其中一位头顶圆光有七条龙的形象(龙树菩萨),就可以初步认定是二胜六庄严。

在这八位论师的画像里,我对龙树、圣天两位的辨认最有把握,对陈那和法称可以分辨到“不是陈那就是法称”的精密度,对其他四位,如果不看画面顺序,很难精准辨认。尚待好好学习。

龙树菩萨的辨认标识是他头顶的七条龙(看起来更像蛇),取其进入龙宫取经的故事。圣天菩萨主尊不太好认,而他脚下的配角却可以指示他的身份:猫和鹦鹉的对峙、疯人和外道的对峙、一团正在烧光一碟油的火,这些都是取自圣天菩萨降伏外道的典故。有时,这些配角被简化为一头老虎,实为那只猫的变体。其实,我对圣天菩萨的画像怀有疑问,他把自己的眼睛布施给了一个女人(一说,布施给了大自在天),所有应该只有一只眼睛,但我看到的所有圣天菩萨的画像,都是双目齐全的。

陈那和法称是逻辑学的大师,画像都是无畏的辩经姿态。但当他们单独出现时,我不敢十分确定具体是哪位,只能说非此即彼。如果他们二位同时出现,一般来说,面前跪一正在落发的外道者,是陈那,取自他折服外道、使之皈依佛门的事迹。

无著、世亲、功德光和释迦光四位,我分辨不好,只能隐约说,身边有钵或锡杖者,应该是功德光或释迦光,钵或锡杖代表戒律。没有明显特征的、或者空中有弥勒菩萨形象的,是无著或世亲。另外,无著菩萨虽然是世亲菩萨的兄长,他的画像却通常比世亲年轻秀气些。

有时,如果看到画面里有一条下身有伤的狗,则是无著菩萨。这条狗来历非凡,是弥勒菩萨为了考验无著菩萨慈悲心的化身。据说,无著菩萨到鸡足山向弥勒菩萨求法,多年未能得见,只能失望地下山,路上看到一条垂死的老狗,下身溃烂生蛆。无著菩萨从自己身上割了块肉给它吃,又想:如果用手去把蛆捏下来,就可能捏死它们,怎么办呢?他想出的办法是用柔软的舌尖去舔掉它们,而这时,奄奄一息的老狗不见了,弥勒菩萨站在他的面前,因为他的慈悲心得到了完满的证明。

本文所用图片都是2012年9月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展品。顶图是单独的龙树菩萨接受龙女供养的画面,国博的标签仅仅写“供养”,不够精密。下面八幅图按照六严二胜的顺序排列,国博的标签是“六胜二庄严”,把数字写颠倒了。无著菩萨那一幅,可以看到画面左下方的狗。

圣天菩萨·现代唐卡

龙树菩萨·现代唐卡

 

世亲菩萨·现代唐卡

无著菩萨·现代唐卡

 

法称菩萨·现代唐卡

陈那菩萨·现代唐卡

 

释迦光·现代唐卡

功德光·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三尊(二):师君三尊、师徒三尊

莲华生大师·德格印经院

继续“三尊”的话题。这一章介绍两组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师君三尊和师徒三尊。

师君三尊

师君三尊,即莲华生大师、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先迎请原住那烂陀寺的寂护大师(亦译静命大师或菩提萨埵)进藏(时称吐蕃)弘法。寂护入蕃不久,吐蕃连遭自然灾害,被信奉本土苯教的臣民抓住机会,指责是寂护弘法所致天谴。赤松德赞在巨大压力下,只能送寂护大师回去,寂护离开时,向赤松德赞推荐了莲华生大师。莲师进蕃就不像寂护大师那样纯学院派了,而是恩威并举,该说法时说法,该降魔时降魔,寂怒并举,很快降伏了当地苯教势力。寂护大师得以再次被迎请入蕃,并为七名贵族子弟剃度,形成了吐蕃第一批僧团。莲华生大师、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奠定了佛教在吐蕃流传的基础,称“师君三尊”。

莲华生八相·现代唐卡

师君三尊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唐卡或壁画里,作为主尊,或处于上师源流图的最顶端部位。莲师总是位于师君三尊的正中位置,这一点和自由度较大的长寿三尊、怙主三尊的画法不同。寂护大师的形象是一位和蔼的老僧,头戴红色僧帽,手持经文。赤松德赞则是赞普装束,手持八辐金轮(代表其迎请莲师说法的功德),二人分坐两角。又:赤松德赞被普遍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所以常在他的肩花上看到经书和宝剑。

顶图是德格印经院的老经版所印制的《莲华生大师》唐卡,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分坐于莲师的两侧。上图是2012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上出现的《莲华生八相》,虽然名字叫这个,莲师八变的形象却没有师君三尊明显。我把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的形象局部放大一下,左边的小图是寂护大师,身侧立有锡杖,左手持经卷,右手结半个说法印,面容和蔼可亲。右边的小图是赤松德赞,手托八辐金轮,半跏趺坐,右肩肩花上有经卷和宝剑,这隐喻着他是文殊菩萨的人间化身。

赤松德赞
《莲华生八相》局部

寂护大师(静命、菩提萨埵)
《莲华生八相》局部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这个称呼,随教派的不同,可以指不同的组合。如果不特别注明,一般指宗喀巴师徒三尊,即:宗喀巴大师、甲曹杰大师和克珠杰大师。如果这三个名字听起来不是那么响亮,那么换个说法,“班禅额尔德尼”是不是更熟悉一些?克珠杰大师就是第一世班禅(由第四、五世向前追认),不过,甲曹杰大师却不是大家猜想的第一世嘉措大师(“大海”的蒙古语是个特殊词汇,为了小站的安全,我用了“大海”的藏文音译代替),第一世嘉措大师名叫根敦主巴。宗喀巴大师则是甲曹杰、克珠杰、根敦主巴三位的共同老师。

宗喀巴师徒三尊·现代唐卡

辨识师徒三尊很容易的,最重要的两点:一、三人都是头戴黄色僧帽。二、主尊宗喀巴大师呈文殊师利菩萨造型。黄色僧帽是格鲁派的标志(“格鲁”意即“戒律”),代表宗喀巴大师重兴戒律的决心。文殊菩萨的造型则表明,大家一致认定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人间化身之一。前面说过,赤松德赞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大家无须奇怪,文殊菩萨的化身怎么这么五花八门。即使在同一时间,佛菩萨的化身可有千千亿,随缘应化在大千世界的任何地方。

师徒三尊的造像或画像,总是宗喀巴大师居中,克珠杰坐于宗喀巴大师的左手一侧,甲曹杰坐在大师右手一侧。甲曹杰(1364-1432)比克珠杰(1385-1438)年长二十一岁,唐卡或壁画里也常比克珠杰画得老成一些。而宗喀巴大师(1357-1419)虽然比他们二位都年长,画像里却显得十分文弱年轻。这一点,和金铜造像的写实风格是不一样的,宗喀巴大师的金铜造像,往往是一位宽肩厚背的国字脸长者形象,在文殊师利菩萨一章里,有这么一尊鎏金铜像。

上下两幅图,都是2012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上所见师徒三尊题材的唐卡。其中,下面这幅图里,可以看出甲曹杰和克珠杰的长幼(甲曹杰大师的额头上画有皱纹)。

宗喀巴师徒三尊·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三尊(一):长寿三尊、怙主三尊

长寿三尊(主尊为白度母)

佛教经典和艺术里,常常出现三位尊胜的组合。在汉地,耳熟能详的有西方三圣、华严三圣、三大士、三世佛等等。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里,也常常有三尊的形象,不过,汉地的这些组合却不多见。

由于雕塑比绘画更易拆分失散,完整出现的三尊造型,多见于唐卡绘画。热门的绘画主题列举如下。

长寿三尊

佛教认为,虽然世界如梦如幻,但在具足智慧认识到这一点之前,保住能够思维和修行的人身,至关重要。譬如布施,菩萨以身饲虎也不觉得有什么,凡夫行持起来,恐怕连喂喂蚊子,也会中途反悔。所以不能单听一个人妙语连珠地论证“四大皆空”,无常死亡来临时,他可能根本没准备,还哭得呜哩哇啦的。再让他多活一分钟,也许他就有真正证悟“四大皆空”的机会,从容涅槃。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保住人身更实际。藏传佛教里,如欲健康长寿,要祈求长寿三尊。

长寿三尊是: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虽然这三位佛尊都被各自介绍过,逐一细细辨认的话,还是略嫌繁琐。多数情况下,凭着“一红二白”四个字,可以一眼认出长寿三尊。无量寿佛是红色的,白度母和尊胜佛母是白色的。如果想确认的话,还可以再看一眼,两位白色的形象,是否有一位三面八臂的?有的话,就不用再看三眼,可以直接确定这是长寿三尊,后面的任务就是欣赏细节了。

泡博物馆时,我常常下意识地训练自己,远远一尊佛像,在刚刚能看出轮廓时,是否能认出来?先判断一下,再跑到跟前确认标签。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技能就可以迅速提高。

跑题了,回来。唐卡对三尊形象的布局,通常是中央主尊的身体画得很大,另外两尊画得较小,分列下方左右两角。画是这个画法,并不意味着主尊的果位必然高于其他二位。这一点,对于习惯汉文化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最常见的长寿三尊是无量寿佛居中,但也有白度母或尊胜佛母居中的造型,都是正常布局,无需诧异。顶图就是一幅白度母居中的长寿三尊唐卡,下面两幅的中央主尊,则分别是无量寿佛和尊胜佛母。三幅唐卡都是在2012年9月的国家博物馆西藏唐卡艺术展所见。其中,无量寿佛居中的这幅小图,就是一个我刚才提到的训练眼力的机会。问一下自己:如果没有这篇文章的背景铺垫,一眼瞅过去,你能看出这是长寿三尊么?

长寿三尊(主尊为尊胜佛母)

长寿三尊(主尊为无量寿佛)

怙主三尊

在汉地,最常见的三菩萨组合恐怕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代表慈悲、智慧和行动。在藏传佛教这一支,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勇气,以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为最热组合,称作“怙主三尊”、“密事三怙主”或者“智悲勇三尊”,藏文称“日松贡布”。

三位菩萨就不用一一重复介绍了,在单篇里都讲过的。这里还是着重说说,如何在十米开外认出他们。三怙主的标志色是红白蓝:红色文殊师利菩萨,白色观自在菩萨,深蓝色(或黑色)金刚手菩萨。萨迦派以红白黑三种颜色涂寺院的围墙,就是象征这三位菩萨。萨迦寺以黑色为底,刷红白两色条纹。信奉萨迦派的普通人家,则在自家白色围墙的一个角上,刷一红一黑两个短短的条纹,中间留白。萨迦派的俗称“花教”,就是来源于这个三色花纹。有人把萨迦称为“花帽教”,那是按照宁玛红帽、格鲁黄帽的思路,想当然地类推出来的,萨迦的僧帽实为红色。

说着说着又跑题了……接着说如何在十米外认出三怙主:当一眼看到红、白、深蓝三种颜色的主尊时,就可以基本确定是怙主三尊。中央主尊可能是智、悲、勇之任何一位,金刚手菩萨也可能有寂静或忿怒两种造型(以忿怒相居多)。

下面这幅图是一幅现代唐卡《二十一度母》的局部。虽然唐卡叫这个名字,画面中央却是怙主三尊,二十一位度母画得都很小,围绕在三怙主周围。四臂观自在菩萨在这里是主尊,文殊师利菩萨高举般若剑,坐在左下方,忿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威立于右下方的熊熊焰光里。

怙主三尊

辨识佛像——普巴金刚

普巴金刚·白玉寺壁画

普巴金刚是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的重要本尊。“普巴”是藏文发音,意即“金刚橛”,曾经是古印度的一种兵器,造型类似一柄三棱刮刀。在佛教里,金刚橛是遣除道障的符号。当莲华生大师被迎请入藏时,他料知弘法利生事业之艰辛,遂带来金刚橛之修法,后来传给君臣廿五尊,成为莲师之八大事业之一。

普巴金刚的独特标识,就是金刚橛。如果一位长有翅膀的忿怒尊,合十的双手夹握一柄金刚橛,就可以基本上确定是普巴金刚,而后再细细寻找其它辨识符号。

普巴金刚多为深蓝色,有三面、六臂、两翼、四足。两侧的面孔左红右白,每张面孔均有三只眼睛。六臂的最下一双手在胸前合十夹持金刚橛一柄,橛尖向下。另外四只手全部结威吓邪魔的期克印,并各执法器:左上手缠绕能除无明的般若火团,左下手持一柄天杖,右上手举股叉打开的忿怒金刚杵,右下手握股叉闭合的平和金刚杵。普巴金刚项悬新鲜人头串成的颅鬘,象征无我。身披象皮,腰系虎皮和人皮,喻降伏贪欲(人)、嗔恨(虎)和愚痴(象)。脚踏一仰一覆二人,表示对治空、有两种执著。左展姿威立于莲台上,身后是般若烈火。

顶图是白玉寺的普巴金刚壁画,莲台下有藏文小字“普巴”。底图是2012年9月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普巴金刚唐卡。这幅唐卡里,可以温习很多过去说过的内容:上排正中间是全身蓝色、象征无可言思之大空性的法身普贤王如来(不在讲义范围内),左上角是莲华生大师,右上角是双身金刚萨埵。莲台前有三位宁玛大护法,正中央是一眼一牙一乳的一髻佛母,左边是腹有人面、浑身大眼睛的喇呼拉,右面是头戴藤帽骑乘狮子的具誓金刚(单坚)。有意思吧?慢慢地,过去不太熟悉的面孔就成我们的老朋友了。

普巴金刚·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黄财神

黄财神·哲蚌寺壁画

黄财神·现代唐卡

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供养的财神之一,财神还有四种其它的颜色:红、白、绿、黑(或曰:蓝),以黄财神为总摄,统称“五姓财神”。因为黄财神是五姓财神的总集,所以造像更常见。

财神在佛法里的定位,是善护修行人的资财,使他们不至于生活窘困。佛法是出世法,不求世间资财,但倘若衣食难以为继,终日枵腹谈经,米拉日巴尊者或可忍得,普通大众恐难忍得,甚至退失信心。财神可使入菩提道的行者们安心修行,不为生活所逼迫。如果不领会此意,以财神为发财工具,为满足自我对世间钱财的贪婪而供养,恐怕意义不大。需要花钱时,口袋里总是有这些钱可用,也就行了。非得银行里存个几十亿才觉得生活有了着落,恐怕是在制造轮回的因。

黄财神的造像,多为一个遍体金黄色的胖子形象,有髭须,眼珠突出,眉心微蹙,头戴宝石天冠,上身赤裸,袒胸露腹,下着纱裙,半跏趺坐于莲台上。右手执一鲜果,置于膝上,左手捉一吐宝小兽,小兽口衔刚刚吐出的宝珠一枚,下方珠落如雨。黄财神半垂的右脚,常踏白海螺一枚。

和黄财神常常混淆的是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的化现),其实他们二位的形象很不相同,所以我对此混淆感到很迷惑。财宝天王总是骑狮子的,黄财神总是直接坐在莲台上的。财宝天王右手握胜利幢,黄财神右手攥的是果实。所相似者,两位财神都比较发福,都坐着,左手都握着吐宝小兽。大概是这些相似之处引起了辨识的混乱,许多博物馆常常不分泾渭,一看到手拿吐宝小兽的胖子,就通通归为财宝天王,或一概标“黄财神”,谨慎些的,统称“财神”,让人心里暗暗抱憾,却只能同意。

藏文说的“臧巴拉”(Jambala或Zambala),只指五姓财神,而不包括财宝天王(藏文称“南图zhei”)。博物馆的英文标签也常常在这里摔跤。

顶图的黄财神是哲蚌寺的壁画。小图是一幅现代唐卡,勉唐画派的次仁顿珠所绘,是我在2012年9月的国家博物馆唐卡展上所见。下图是好友@博物致知所赠照片,是辽宁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上的标牌写“财神,God of Wealth”,却把“Jambala”的标牌写给了旁边的多闻天王,这一点,我在多闻天王一章也提到过。

黄财神·铜造像
摄影@博物致知

辨识佛像——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首都博物馆

长寿三尊(主尊为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全称顶髻尊胜佛母,是一位除障消愆、免除病苦、增慧增寿的菩萨。在藏传佛教造像里,尊胜佛母常和无量寿佛白度母一起出现,这三位佛菩萨都有助人增长寿命的愿力,故合称为“长寿三尊”。

尊胜佛母的藏文发音是“南嘉玛”,

一眼认出尊胜佛母:三面八臂,右上手捧一座佛像。

细细看,右上手所捧佛像双手结定印,是无量光佛。辨识特征还有:全跏趺坐姿,正中一面是白色,左右两面,一蓝一黄,蓝面现微嗔相,三面各有三眼。捧佛像的右上手实为右上第二手,第一手执十字金刚杵,立于胸前(亦是重要标识)。其它六只手:左最上第一手结期克印,当胸执羂索;第二手上扬,手心向外结施无畏印;第三手执弓;第四手结定印,托宝瓶于脐间;右侧第三手执箭,和左第三手的弓呼应;第四手手心向外,结与愿印垂于膝前。

顶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尊胜佛母铜鎏金像,成于明代西藏。右侧小图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勉唐画派唐卡《长寿三尊》,主尊是尊胜佛母,从读者的方向看,左下角是无量寿佛,右下角是白度母。下图是一块玛尼石,是一组长寿三尊玛尼石之一,置于四川甘孜州扎西持林的玛尼堆里,在白度母一章里,有同组的白度母玛尼石的照片。

尊胜佛母·扎西持林

辨识佛像──具誓金刚、善金刚、单坚护法

单坚护法·色达单坚神山下

具誓金刚、或称善金刚,是佛教(特别是宁玛派)的重要护法之一。具誓金刚在藏语也称单坚多杰列巴,“单”是“单策”(誓言)的简称,“坚”是“具有”之意,“多杰”意“金刚”,“列巴”者,“善”也。

在宁玛的护法供养顺序里,单坚护法排名一髻佛母喇呼拉之后,位居第三。

赤松德赞迎请莲华生大师进藏弘法时,单坚受金刚手菩萨嘱托,誓言护持莲师的教法,是以称之为具誓金刚。

“白哈尔”·辽宁博物馆
疑似具誓金刚
摄影@博物致知

单坚护法的造像有两种坐骑、两种姿态。一种坐骑是山羊,另一种坐骑是狮子。两种姿态,都是一面二手:一种左手握一心脏(魔心)作欲啖状,右手高举金刚杵。另一种姿态是左手持狮皮或人皮所制风囊,右手高举金刚锤,这种姿态也被称为铁匠。不管是哪种坐骑或姿态,单坚护法都戴一顶圆藤帽。

如果造像戴圆藤帽,坐骑是羊,或者姿态是铁匠,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具誓金刚。如果坐骑是狮子,单坚护法很容易和格鲁派的护法、同样戴着藤帽的白哈尔的身明王形象混淆。老实说,如果给我看一尊骑狮子、戴藤帽、一面二手、法器丢失的造像,我自己也不太敢轻易断定这是哪位。我把自己一些浅陋的了解写在这里,希望这些信息可靠有用。

“财宝护法”·四川博物院
疑似具誓金刚

白哈尔有五种化身,其中三种──意明王、功德明王、语明王──分别骑乘象、马、骡。另外两种是骑狮子的:事业明王和身明王。事业明王三面六臂,可以和单坚轻易区分。身明王一面二臂,和骑狮单坚极相似。我的辨识依据是,身明王右手持金刚索,而非金刚杵,左手执杖而非魔心。如果手中所持法器佚失,则双臂平举者是身明王,左手曲至颌下者是具誓金刚。

顶图是四川色达县的单坚神山脚下的壁画,主尊下面的小字是藏文“单坚”。小图(可点看大图)是两尊可疑的造像,戴帽子那尊是辽宁博物馆的(摄影@博物致知),标“白哈尔”,而他的法器指示这是具誓金刚。不戴帽子那尊是四川博物院的,标“财宝护法”,大概以为骑狮子的就是财宝天王了,英文还写成五姓财神的Jambala,一错再错。看面部表情和手势,我相信这是一尊单坚护法,帽子和法器可拆卸,后来遗失了。底图是首都博物馆的骑羊具誓金刚。

善金刚·首都博物馆

辨识佛像——一髻佛母

一髻佛母·白玉寺壁画

一髻佛母是佛教(特别是宁玛派)的重要护法,梵音“诶嘎匝哲”,藏文音“阿宗玛”,汉意“密护母”。宁玛派认为她是普贤王如来佛母所化现,有护法偈颂为证:“根德桑摩耶悉杵比匝,央杰嘉摩诶嘎匝哲玛”(藏音)。根德桑摩意即普贤佛母,耶西意即智慧,杵比匝意即忿怒力,就是说,诶嘎匝哲是普贤佛母智慧忿怒所化现。佛教认为,一髻佛母护持一切修行人的出世间事业,直至成就。

一髻佛母形象独特,十分易识,只要记住“一”字,就可轻松辨认。一髻佛母有一髻,一面,一眼,一牙,一乳。如果你以为她是紧闭双眼,那是看错了,仔细看,那只是两条眉毛,额头正中才是唯一的眼睛。所有的这些“一”,代表普贤王如来之无二取、无分别的大空性。

跑题一下:寺院里常见一匾额,题“不二法门”。不了义的解释说,这是说佛法是救众生出轮回的唯一法门。这个说法隐含了宗教的排他性,火气有点盛。更了义的解释是:世界的实相,超越一切大小、有无、多少、善恶、空有的二元对立概念,即涅槃寂静。这个解释就不再具有排他性,也和无二是自恰的,大家圆融相处,没什么可争的。一髻佛母的“一”就是为了叙述涅槃寂静的法理。

回到正题来──仔细看,一髻佛母的姿态和装饰还有:项悬颅鬘(人头所串项链),肩披云领(或全身立于云中),腰系虎皮,有时围人皮一张。相信对忿怒化身早已熟悉的读者可以轻松辨认这些象征无我、降服贪嗔的符号,而不做残忍狰狞观。一髻佛母脚踏一尸(喻降伏无明),或者二天人(象征降伏空、有二执著)。双手期克印(拇指扣中指无名指,食指小指竖立),手中的法器时有变化,常见的有:魔心一颗,豺狼一只,穿有人尸的丳戈(丳音铲,意思是串,不要写成弗)一柄,表万物皆空。这些法器或左或右,无有定式。偶有持天杖和嘎巴拉碗的,甚为少见。

我在雍和宫附近的佛像店里看到过一髻佛母的造像,而在博物馆或寺院里还没有见到过。顶图的壁画,是四川甘孜州白玉寺的。下图的一髻佛母像,是林芝县巴松错湖心小岛上的措宗寺的壁画。

一髻佛母·巴松错湖心措宗寺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