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教育 ’ 标签归档

考试

考才嘎拼音和四声,题目是李煜《虞美人》的上半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二十八个字加上“李煜”两个字,共三十个字,满分一百分。

考试结果,念错了十二个,得了整整六十分:两个“月”字,一个念成“晕”,一个念成了汉语里不存在的发音:“衣饿”; “知”字念成了“zhin3”;“多”念成了“躲”;“东”念成了“董”;“风”念成了“冯”;“不”念成了“对”; “堪”念成了“肯”;“回”念成了“奎”;“明”念成了“宁”;“中”念成了“肿”; “李”念成了“柳”。

错误分析:十二个错音中,单是音错占八个(韵母错六个,声母错三个,声韵同错一个),单是调错占四个,全部是第一声被念成二三声。 音调全错占三个。

失望

发财正式断奶,开始吃猫粮,喝水了。

才嘎说,他这次回去只准备在大神山呆一年,然后就回洛若寺学藏语去。“我在大神山浪费了两年。”他说。 这让我感到很失望,如果他自己并不想做仁波切的翻译,那么他为什么不跟仁波切说呢?这是在浪费仁波切、我们和他自己的时间。

以前觉得他是没有好好听,才进步缓慢,现在看来,应该是没有学习汉语的动力引起的。 从昨天饭桌上的交谈来看,他家里对他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可以和西藏那边媲美。 例如小时候家里人阻止他到山上玩,这么说:不要到山上去,山上有两个汉族人,挖人心肝。 昨天他提起这个故事时,就是面无表情地陈述,没有一点觉得很荒谬的意思。

考试

才嘎听写考试包含两大部分:一、听写字母,二、听写音调。

听写字母部分,四十六道题目错了四个:t写成了d,v写成了y,z写成了c,eng写成了ang。 听写音调部分错得一塌糊涂,二十四个音调错了十一个。

总分78.6,他的问题还是不用耳朵。

四声

今天教才嘎学四声。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他根本听不出四声有什么区别。在我用a音把四声念完一遍之后,他摇摇头说,我只听见你念a。 我问,你没有听出这四个a不一样吗?他说,没有,就是a嘛。

想了半天,用MP3录下了反复念的四声和单纯的第一声,再给他播放,问他听得出哪个是先念的哪个是后念的。 还好,他听出来了,说两个录音的声调不一样,第一段录音有起起落落。这就好,教他念这些起起落落。 他刚开始总是把第二声念成第一声,或者用ai、ao、ang来代替a的后三声,最后用发动车时的马达声作比喻,才解决问题。

不过教了一天之后,他的读音还是有些问题: 第一声经常窜到第三声(他小时候的四川口音老师的遗毒),第二声和第四声经常窜到第一声,或把第二声念成第四声。

好消息是,他了解声调和发音的关系了:声调不会改变发音,就像同一首歌词可以被谱成不同的曲一样。 不同的字音也可能有相同的声调,就像同一个曲子可以填不同的词一样(举例是《拉萨酒吧》的三段不同的歌词)。

仁波切中午打电话来,才嘎怕得要命,问:学不会怎么办哦。仁波切说:不要着急,慢慢来么。

考试

才嘎听写考试得了九十四分。 我对这个成绩并不乐观,因为在这次考试之前的摸底小考时,开头四个音an、en、ang、eng就错了三个, 打回去重新恶补十分钟之后,趁着新鲜热辣还没忘,匆匆考了九十四。 他的发音还是得加强,我发现他竟然会把ao和ang混淆起来,真是神啊。

你的发音不对

才嘎听写考试只得了三十分,他的问题主要在于不会区分相似的发音: ai-ei、ao-ou、an-en-ang-eng、in-ing和un-ong,更深的原因是他不善于用耳朵听。

为了防止他万一考不好找借口,听写时我让小武在旁边一起听写。 考试后才嘎果然说,我的发音不对,他听不懂。我就把小武的答卷给他看,他就蔫了。

晚上,才嘎来找我,说他想明白了: 是他向我学汉语,不是我向他学,所以我发音肯定是正确的。

嗯,这小朋友还不错,挺愿意思考的,慢慢来吧。

童声合唱

晚上去音乐厅欣赏了杨鸿年老师指挥的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孩子们的天籁之音, 依旧像四年前第一次听到时那么清澈动人。

在北京听童声合唱,一直是一件白璧微瑕的事情。 一方面,孩子们的完美表演和杨老师的风范实在让人割舍不下。另一方面, 童声合唱是音乐厅唯一允许儿童观众的节目,而北京的小观众们在观众席上的表演,唉……

从音乐厅里出来,饿了,到音乐厅南边的一家新疆人开的穆斯林餐厅吃烤串。 进门时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头上染一小撮小黄毛,站在门口抽抽噎噎地哭。 烤串和茶非常香。吃完出来时,小男孩(应该是店主的儿子)已经好了, 站在门口和服务员一起给我们打帘子,道晚安,送飞吻(服务员没送)。 我那个感叹呀,同是孩子,怎么穷人家的教养就这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