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 2012年12月18日
读书时发现,中文里的摩擦音太多了,尤其是用到舌尖的摩擦音:j、q、x、z、c、s、zh、ch、sh、r、y这些。随意拿几首诗作例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4个字里有53个舌尖摩擦音,难怪说中文时总感觉发音位置在上颚,不容易共鸣——我都没好意思举李清照那首“凄凄惨惨戚戚”——中国人一上岁数,声音就容易干涩嘶哑,中医解释说,这是人老肾衰的表现。说英语或意大利语的人,不管多老,多是声音圆润,鼻腔共鸣声如珠玉。英语虽然听起来嘶啊嘶的,但那些音不跟元音,不是完整的音节,发音不像中文这么费劲。
同事神评论说:这就是所谓“舌尖上的中国”吧。
我觉得这个推理还是靠谱的,再举个例子:我见过的法国人,年纪轻轻嗓子就都倒了,一开电话会议,电话那头全是绵羊音。这就是滥用小舌音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