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两大绝技
- 2013年04月5日
预防流感两大绝技:多喝水,多通风。
魔都人民请自觉忽略第一条,帝都人民请自觉忽略第二条。
按 ‘ 北京 ’ 标签归档
以前常听一句话:开车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不去撞人家,保不齐人家来撞你。现在惊恐地加一条,开车人学游泳也很必要,不要以为自己不会主动往河里开就万事大吉了。你不去找河,河会来找你。
男:Did you watch the Olympic closing ceremony?
女:No I did’t, but I heard that it was as good as the opening.
男:You won’t see the same ceremony again, ever. Fourty Three Billion Dollars! No country has that much money!
看到一则新闻,说北京自7月20号起严查进京的长途汽车。只要一人无身份证,全车遣返。
这实在太滑稽了。如果我是个想捣乱的大坏蛋,那么我才不会使用公共交通呢。再说,中国自古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何惧此条规定?我要是长途车司机被拦回,无非是换条路进京,快到城门时让没身份证的乘客下车就是了。
下午五点半时,外面的天空转为墨色,不久暴雨倾盆而下。 乘城铁到知春路时,发现雨水已经积满了城铁立交桥下的道路,水深大约一米五到两米之间。
行人从知春路城铁出站之后,如果往西走,那么道路还算是通的。往东走就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东边有个铁路桥,所以出站后必须从立交桥下绕到东面去——而桥下正在发大水。 还有一条路,就是翻越栏杆,稍稍趟点水,穿过铁路桥,再翻过一堵墙,就到东边的高地上了。也确实有许多人正在这么做。铁路桥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七点五十分,还有一辆火车拉着汽笛轰隆轰隆地开过去。
站在水边瞧了一眼,水面还在冒泡,也不知是正在排水,还是别处的水正在从这里的下水道往上涌。桥下偏东的水里有个黑影,应该是一辆车的车顶。
乘公交车时留意到公交移动电视播放的一则2008年奥运会宣传片:哗啦啦,下雨了。 小区里的老大爷和孩子们喜上眉梢,纷纷把小区里的环卫垃圾桶盖子打开。 我琢磨着,嗯?涮垃圾桶呢?好奇地接着看下去。雨停了,大垃圾桶里满溢着清澈的雨水,流转荡漾。 这时,老大爷和孩子们又满面春风地出现了,他们取出锅碗瓢盆,舀垃圾桶里的雨水浇灌小区的花圃。 哦,原来这是宣传“绿色奥运”的片子啊。
感动完了,让我们回到理智的世界中来。 雨水不会集中降落在垃圾桶里,而是相对均匀地洒落在大地上,然后遵照“水往低处流”的老规矩积聚成洼,汇流成渠。 但是环卫垃圾桶没有搜集别处地面上雨水的能力,只能老老实实地张嘴向天要水喝。 落在像垃圾桶这样一个直上直下的平底容器中的雨水所积聚的深度,气象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降水量。 一个环卫垃圾桶大约一米高,装满这么一个垃圾桶、也就是一千毫米的降水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是北京降水最多的地方——平谷东南山迎风坡一年的雨雪总收入。 这么多的雨水如果像短片里宣传的那样,在一天一夜里全部落下来,整个北京基本上沦为泽国了。
一次正常的降雨是多少毫米呢?国家气象局定义,一次大暴雨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降一百至二百五十毫米的雨水。 让我们宽容的心暂且忘记,2004年7月10日,北京仅仅下了两小时的暴雨,降水量七十毫米,就使十余座立交桥下的积水超过了两米,交通陷于瘫痪。 让我们善良的心姑且相信,北京可以承受连续二十四小时的大暴雨。 即使这样,给大垃圾桶里带来的,顶多也就是二十五厘米深的积水,刚好够养蚊子的。
所以我猜,这部宣传片的导演如果当年没有放过高产卫星,大约就是2004年莲花桥下的幸存者。 我们热爱绿色,支持环保,但是拍这么一个浮夸、虚假、弱智的宣传片糊弄我们是不行的。
从克利夫兰到纽约的飞机早晨六点半离港,四点就得起床。 到机场时殷蕾递给我一瓶水,被安检收了去,说自带液体都不能上飞机。
到了纽约,机场里坐了三个多小时,看着一团团肥硕的身躯在眼前晃来晃去,和通道两侧巨大的垃圾桶,心中感慨道: 这真是个万民一道吃垃圾和制造垃圾的国度呀。
在纽约飞北京的航班上不幸坐在中石化一伙考察团的头头身边,听不尽一路的阿谀奉承。 最起鸡皮疙瘩的一个:头头嘘嘘时错过了一顿饭,等头头返回座位的时候,身后一片“张总,先吃我的!” “张总,先吃我的!”。“张总”说:“不用,现在肚子涨。”喧嚣声又改为:“张总,吃个锅贴!”
过了片刻,有个空姐经过,大家又异口同声叫“Lady!”,可惜Lady一般是作第三人称, 所以Lady不知道是在叫她,目不斜视地过去了。
身后沮丧之余,决定按呼唤铃,按之前打招呼曰:“张总,我按铃叫空姐了啊!”
顺便说一句,“张总”口气非常重,他对着正前方的虚空打个哈欠或者欠伸一次,我这里都能闻到烘烘的怪味儿。 可他的下属就坐在我身后,他们说话的时候,他的脸就转向我这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