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吐蕃 ’ 标签归档

文成公主是哪位度母的化身?

一直在中文网站上看到:藏胞认为,文成公主是绿度母化身,尺尊公主是白度母化身。查看松赞干布左衽服装时,忽然想认真核实一下这个认知。

查询英文站点的结果,白绿相反:尺尊公主绿,文成公主白。

英文维基上的尺尊公主词条

注重考据的英文维基百科也没有指明这个说法的来源。藏文资料搜不到,看不懂(这是主要原因!),还是从图片中寻找线索吧。

曾在2011年国博唐卡展上拍到《释迦牟尼佛迎请入藏图》唐卡,左上角颂子出现了“文成公主”字样,右上方云气(从公主手中宝瓶所生)所托主尊则是白度母。​

释迦牟尼迎请入藏图

《佛陀迎请入藏图》左上方偈颂

公主头顶云气里的白度母

所以,多数中文网站上的内容(很多是互相抄袭)说反了?

为了更好地核实右边所坐公主是文成而非尺尊,再多看一些细节。​

公主和松赞干布相对而坐,她座下的官员身着汉式服装。虽然官帽长帽翅是宋朝样式的,也不该有帽正,还不伦不类地挂了一串佛珠,还是能看出浓郁的汉式气息。和左侧(松赞干布一侧)群众的白头巾对比,汉族气息更浓郁。

左侧藏式和右侧汉式服装的对比

更有说服力的一个细节是公主座侧的珊瑚树瓷瓶,上面是八仙纹样。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一定不会有这样的瓷瓶。但我必须要说:八仙纹样出现在珊瑚树瓶上,跟公主座下的宋式官帽一样,也是个时空交错的bug——如同《封神榜》里的姜后泣而言曰:“古人云:‘粉骨碎身俱不惧,只留清白在人间。’”

公主座侧瓷瓶上的八仙纹样

所以,画面中的这位公主,从形象到文字说明,都可以确认是文成公主。其头顶云气里的形象说明,至少作画者认为白度母​是文成公主的本尊。

​自己的功课做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拿起电话,直接​打给藏族朋友了。他说:甲姆萨(文成公主的藏文称呼)是白度母,巴姆萨(尺尊公主的藏文称呼)是绿度母。

顺便说说,唐卡中的文成公主,也是入乡随俗的左衽呢。

昌珠寺 敏珠林寺

昌珠寺有西藏第一座佛殿。注意这里我用的是“第一座佛殿”,而不是“第一座寺院”。 虽然昌珠寺是松赞干布主持修建的,比赤松德赞时代的桑耶寺还要早一百多年,可是最初的昌珠寺只是一座佛堂,不如桑耶寺那样规模齐全。 所以西藏第一座寺院的称号还是属于桑耶寺。

昌珠寺至今依然是一个较小的建筑,只有一座大殿和其周围的转经围廊组成。 大殿共两层,底层供养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和法王松赞干布,二层主供莲华生大师的佛像。 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幅保存极完好的珍珠串成的唐卡《观世音菩萨憩息图》,长两米,宽一米二, 使用珍珠29026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黄金15.5克、绿松石185粒、珊瑚1997颗、紫宝石27.5克。

昌珠寺门票三十五块,我们请司机和售票处谈判了一下,四个人只交两张门票的钱,另外七十块供养给寺院。

雍布拉康位于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的扎西次日山,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也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 文成公主进藏后,这里是她和松赞干布的夏宫。五世嘉措喇嘛时,这里改为寺院。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

由于坐落在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雍布拉康看起来犹如一座雄关险隘,十分巍峨壮观。 我们四人研究一番之后认为,这座宫殿从山下看最有气势,到了山上或者进到宫殿里面就没景了,于是决定不上去,只在山下拍一圈就走。 他们站在路口上,派我回雍布拉康门口去喊司机。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一队村民举着佛像、胜幢和旗帜,敲着锣鼓,吹着螺号出来。 女人们排队走在后面,手里拿着谷物和水果。他们是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 很有意思的是,队伍前面有一位村民手里捧着的,是斯诺拍的那张戴八角帽的年轻版毛主席像。

直奔下一个目标藏王墓。藏王墓是吐蕃王朝第二十九到第四十代(七至九世纪)赞普、王妃和大臣的墓葬群。 墓基呈椭圆形,高出地面最多十米左右,平顶。公元九世纪农奴起义时,赞普们的墓都被捣毁了,如今留下的都是衣冠冢。 由于长年的风雨剥蚀,有些山坡上的墓群和四周的山陵已经浑然一体,现在可以辨识的只有九座。 据说最大的那座墓是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的,旁边是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

现在的藏族人死后有四种葬法:塔葬、天葬、火葬、水葬,并不提倡土葬,原因大约是土葬有打入地狱之嫌。 而藏王时代却有这么多的墓葬,包括藏区十分尊崇的“三法王”(松赞干布、赤祖德赞和赤松德赞), 这说明在那个时代,佛教在西藏地区还并未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在藏王墓地区也没有久留,只在松赞干布墓顶上俯瞰了一下藏王墓区的全貌,遥望了一下新旧琼结县城,就掉头往敏珠林寺去。

莲华生大士像

莲华生大士像

两天前,我们从拉萨到桑耶寺渡口的途中,已经和敏珠林寺的路口擦肩而过,今天缘分总算到了。

敏珠林寺是五世嘉措喇嘛的经师仁增·久美多吉于1670年修建落成的。敏珠林寺对于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它首创修法规约、敲打、吹奏的法则,以及舞蹈、绘坛、唪诵的仪轨。七世嘉措喇嘛时期,前后藏的所有寺院中,敏珠林寺的文化造诣被推第一。布达拉宫僧院的主要教授也是奉命从这里派发,沿袭不断。时至今日,敏珠林寺依然是宁玛派大小寺庵的修学榜样。

除去这些阳春白雪的造诣之外,敏珠林寺在藏区最大的名声,或许是从这里生产的藏香上来的。据说敏珠林寺的藏香是历代嘉措喇嘛“御用”的。

祖拉康是敏珠林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最早的建筑,里面供奉一尊一层楼高的见解脱释迦牟尼像,二楼的小殿中则有历代高僧绘制、使用或发掘的无数佛像、法器和伏藏品。站在二楼顶上,可以看到南方山坡上由水流冲刷而成的一座天生的佛塔。

从祖拉康出来,左手是大密乘殿,是寺内僧众作供修和集会的地方。

临走前请了些藏香和甘露丸,一种质量比较好的藏香已经断货了。僧人告诉我们,回到拉萨时,可以到大昭寺北侧的玛尼拉康去找一下,那里是敏珠林寺的下院。

晚上回到拉萨,还回刚坚饭店住下,然后就去玛尼拉康。玛尼拉康其实是个很小的佛殿,里面有一张桌子、一个大转经筒和许多灯。还有两个小侧间,是给僧人们住宿的。我们向值班的僧人打听那种好一点的香,可是他听不太懂我们的话,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弄懂了一种棍香,再谈到粉末状的香时,双方的交流就完全中断了。这时从大转经筒旁边转出来一个藏族小伙子,问我:English?

于是我们三个中国人在英语的帮助下,终于把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