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宗萨仁波切 ’ 标签归档

“四法印”的应用

宗萨仁波切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里说:如果你认同“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么,哪怕你不曾听闻佛陀的名字,也能与佛陀同行。

四法印并未埋藏在深山古寺里,相反,身边处处有应用四法印来抉择取舍的机会。

“2012年世界末日”的噱头疯传的时候,有位师兄对我说,东北有一位高人,说“2012”并非虚言,只是不确知是何种具体灾难而已。我说,住住住,又是邪师大仙。这师兄很不爽地说,开放地听嘛,2012还没到,怎么能轻易说是假的呢?再说他替好多人看,都说对了。他在气头上,我想说的道理就没法表达出来。

后来索达吉堪布在微博上驳斥“2012世界末日”说,那位师兄看到了,转给我看:

美国大片《2012》,近几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那里面的情节会不会在人间重演,末日会不会真在2012年不期而至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当然,随着环境污染严重、人心道德败坏,致使天灾人祸不断增多,这也在所难免。但若因此就以为人间马上将天崩地裂,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他这时很兴奋:堪布说这是杞人忧天耶!

我问他,堪布说这是假的,你才信么?“2012”本来就很明显地违背四法印之第一法印“诸行无常”啊。

他这次愿意听我说完了。

诸行无常,世界的一切都靠不住,不能恒久存在,在同一时刻对不同众生显现有异,甚至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众生,世界也和世界本身不同。世界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无法确知。

世间科学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知晓,如天体的运行、恒星的生灭,这并不违背无常的道理。因为世间科学谨慎地对其推断加以“如果此天体届时还在、如果此恒星如此构成”的限制条件,并对限制条件采取无常的态度。例如,科学确知,如果太阳能一直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中,则五十亿年后它必然熄灭并拉地球陪葬,我们对它能否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五十亿年却未必有把握。

按照诸行无常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无常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飞机随时可能掉下来,地球随时会遭遇小行星碰撞。但在我们确知事件之前,不可能确知时间地点。

所以,如若有人号称,他虽不知世界为何灭亡,却知晓世界灭亡的年份,则此人违背“诸行无常”,神棍无疑。

再说一例,有人经过艰深的思辨后,问:上一世的事,我已记不清。如果来世存在,且同样记不得我这一世的状况,那么“他”基本上等价于另一个人,我为何要担心“他”的命运,为来世修行呢?

先不用说阿赖耶识能够记录生生世世的因果的道理,“为来世修行”本身是个伪问题,因为有漏皆苦,佛法所说的修行从来就不是为了来世。提问者心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就是我的状态挺好挺幸福哒。有漏皆苦说的则是,你现在感受到的欢乐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不用等到那个“忘了一切的”来世。比起“为何为来世而修行”来说,对“为什么说有漏皆苦”的讨论显得更有意义。在没弄清企鹅会不会飞之前,讨论企鹅飞翔的姿态如何改进是没有意义的。

金刚乘

milklake-xianreiri-shanodorje

@曲吉将灿说,最近他遇到一个去学院朝拜的波兰人。两人聊天时,波兰人说,他在欧洲所了解的藏传佛教不是喇荣这样的。欧洲那边以为,藏传佛教允许(甚至鼓励)吃肉,而他来到学院后,发现全山出家人吃素,不禁大为震惊。还有其它种种见解的差异,不再赘述。

我不禁想起宗萨仁波切在《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书中那段痛心疾首的话:

如果你能公正地研读金刚乘典籍,就能了解到它们和佛法基本教义一点也不冲突。有些学者认为金刚乘不是佛法,而一再地否认金刚乘,但是他们一直都无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持相反立场的许多学者,则认为金刚乘是佛法的究竟教授。

然而,这些日子以来,金刚乘不再被当做须要躲避的教法,反而变成新潮而入流的东西了。欧美国家很流行修金刚乘,因为人们误认为金刚乘允许透过放浪的行为与情绪的满足就能成佛。虽然金刚乘被认为是善巧法门的一个原因,就是金刚乘配合人们的烦恼;但是因为某个法门符合自己的情绪就以它为道,可能是个完全的错误。金刚乘配合人们的烦恼,也不等于给你一张执照,让你放纵情绪、胡乱作为。今天人们修习金刚乘的动机,就很像有个人做了丢脸的事,寻找另一个具有相同罪恶秘密的人,然后两者都可以松一口气地想着:“啊,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同样地,人们经常把金刚乘误用来确认他们已做或想做的事是对的——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大众文化似乎已经接受了金刚乘,或者至少接受了它本身对于金刚乘的扭曲看法。多少世纪以来,金刚乘教法都是伟大金刚大师们紧紧守护的秘密,这些大师几乎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把教法传给那些能够了解又能以它利益众生的弟子。今天,同样的金刚乘教法,却几乎在任何书店里都能找得到;而很讽刺的是,它们常被归为新时代一类的书。把金刚乘的教法商品化,并广为宣传,这实在是佛教历史中不可思议的悲惨状况。

近年来金刚乘的复兴和大发扬,是真的吗?好的吗?这非常有问题。在西方国家里,似乎主要把金刚乘用来核准烦恼和由烦恼衍生的一切行动;在东方国家,人们则把金刚乘当成可以魔术式地调整轮回、让他们满意的一种方法,持诵真言是为了致富、有权力、长寿与生意兴隆。许多这种商人以欺骗别人达到成功,间接上,金刚乘的修行被用来骗人——这种动机可以从灌顶、真言、手印和其他事物的渴望中看到端倪。这种对金刚乘教法肤浅而迷信的滥用,是一种对世俗权力与立即的满足渴望,而非企望成佛的征象。在这些以及其他谬误中,金刚乘正走向毁灭。

边看边想

颐和园春雪,2010年

昨天看到一则,某人贴了萨迦法王在候机厅里接见弟子的一组照片。评论里有人随喜赞叹po主“拜见法王的功德”,po主回复:“我可不是去拜见的,我是法王的弟子。” 宗萨仁波切在《Almost Buddhist》里说:“自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来壮大自己,包括本是设计来摧毁“自我”的导师。

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有不少版本。我抄写金刚经时,把手里有的版本对照一遍,凡有不同的,采用字多者。只有一处例外,这个版本的“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其校勘记录里也写:原句是“若非有想、非无想”,“若”字是新版校勘时加上去的。其实这个字加错了。“非有想非无想”整个是一个词,不可拆分。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的校勘注释透露的真相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的校勘注释透露的真相

从此,因果上说,众生诽谤你,对他们自己很不好;从此,修行上说,众生诽谤你,你也只能忍着了。向耶因诺沃学习吧:他经历了“文革”、“你懂的”,每次都不起心念,还说要让跟他结孽缘的众生也得解脱。时刻和耶因诺沃相应,不对众生生气,也不由着他们作(第一声)。行为处事和佛菩萨一样,心底里不把自己当众生,就是佛慢。这个要有,可以有,必须有。

城墙总是垮塌,可以怪风雨,也可以怪白蚁。风雨是老天爷赏的,我们无可奈何,但白蚁总是有办法治的。

痛苦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不是靠逃能逃得掉的。觉境也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不是靠追能追得到的。

办了一下午事,回家前,天阴沉沉地、半下不下地滴滴点点,刚进家门,雨大了些,心里暗爽道:老天真给面儿啊。爽没多久,又发现背包里一直装着把伞,成就感登时烟消云散了。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捐助@微公益提到的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做得越来越苦恼。每次他捐助后,他的名字会列在那个捐助项目下。是的,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帐目公开,但结果是他登时会收到一大群@或者直接找上门来的伸手评论。建议微公益把昵称隐去,只罗列此人的微博数字代码(并隐藏至少两位)。

后来我有点闲钱了,开了个头,初步体会到了这种心理压力。起初我认为微公益禁止这种伸手求助,后来看看他们的官网,他们是把到处艾特人写在给求助人的攻略里的。既然他们没有排队机制而是鼓励人伸手乱跑,那我也承认现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谁先伸手就先给谁吧。也别讨厌伸手上门的人,毕竟自己没钱无非是不捐,他们没钱就会死人的。

也呼吁白血病孩子的家长们,你们的难处和急迫心情大家理解,但请不要逼迫人行善。相比之下,你们毕竟都已经都被微公益认证为真,总会有人照料到孩子们,算是很幸运的了。请不要再主动出击,把本来收入不高的善良人们吓得不敢再碰公益。

土豪的生活

贡嘎山脉·达多漫因

贡嘎山脉·达多漫因

看报道说梁朝伟有时闲闷了,会临时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飞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当晚再飞回香港就像都没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读了这则报道,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土豪的生活方式,咱们玩不起。。。

嗯嗯,俺能做的,就是有时闷了,会临时去新南门,随便赶上哪班去康定的车,独自坐在雅哈垭口看看贡嘎山,顺便喂一下午旱獭,改天再跑回成都就像都没发生过。

宗萨仁波切说过,电影院里,有观众为剧情着急、高兴、悲伤。你当然也可以尽情陶醉其中,但归根到底要知道这只是一场戏。如果手机忽然响了,考验的就是你是否有提前退场的勇气。

自我 = 波旬

证悟是自我的彻头彻尾的失败,证悟是波旬的彻头彻尾的失败,因此,自我 = 波旬。没有一个外在的波旬,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去扰乱众生的心。在电影《小活佛》里,宗萨仁波切给波旬设计的形象,和悉达多一模一样,这是直指真相的设计。

不要有边界

跟法国的同事小飞(穆斯林)介绍佛教时,说到对其它宗教和普通大众的态度,俺说,理论上说应该是和对“佛教徒”没有区别的,他说:If it were buddhism, then it should have no borders. (既然是佛教,就不应该有边界。)这是穆斯林的话,也是宗萨仁波切反复强调的正见。

@慈诚罗珠堪布:佛一再告诫弟子:要尊重异教,慈悲异教徒。对异教不能有抵触情绪,更不能诽谤。如果诽谤异教,将拖延成佛的时间。仅从这一点上,也可见佛教的包容和平等思想之一斑。

《正见·佛陀的证悟·近乎佛教徒》这本书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Almost Buddhist》的中文译本取名为《正见·佛陀的证悟》。老实说,我对书中的一切内容都很钦佩,唯独不喜欢这个书名。这本书的内容是解释佛所说之四法印的,告诉读者,不管你是否是概念上的学佛之人,还是根本没有听过佛的名字,只要认同这四个命题为真命题,即可被称为佛的追随者。书的内容客观平实,一点没有强迫人接受的意思,总体的氛围是:

  • 一位叫乔答摩·悉达多的王子、后来被称为“佛”的人说了一些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 喜欢这些看法的人们试图把它们讲给别人听,不幸的是,转述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忘了要讲的是什么,而更注重各种仪式和教室的装潢。
  • 我试图把我所理解的悉达多的感悟给大家重新讲一下。
  • 如果你不认同悉达多对世界的理解,或者不认同我所揣度的悉达多对世界的理解,都完全没关系。

但是这个书名很难让人获得这样的印象。既然这本书是“正见”,那么别处就必有“邪见”、“异端”了。这种词语很能使人联想到中世纪的欧洲或者狂热的传教士,所以我猜想这并不是宗萨仁波切放上去的。如果把“正见”两个字去掉,留下“佛陀的证悟”,那么,我相信许多编撰过维基百科的人也会同意。

我不排除这样的解释:这两个字是用以律己,写给学佛之人或自以为学佛之人的,告诉他们什么才是佛的见解,什么才是自己的目标。如果确是这样,那么,我觉得是更能被读者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