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无量光佛 ’ 标签归档

缘起不可思议

金刚法观音·江孜白居寺

2006年7月31日,在西藏江孜白居寺见到了这幅壁画,当时只觉得他美,没认真考虑他是谁。
2006年8月31日,整整一个月后,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称国家博物馆)见到了一尊“持莲观音”的造像和注释:跏趺坐,左手执花柄,右手握花头,此乃金刚法观音,等同于其法身:无量光佛。这个注解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可当时竟然没拍照片。

整整六年后,8月16日(7月31日和8月31日的正中间),我在写《辨识佛像》系列,写到观自在菩萨一章时,列举不出金刚法观音的图片,只能文字叙说,总觉得有些遗憾。今天写弥勒菩萨,回头去翻老照片,不料就见到了这幅图。第一个念头就是:缘起不可思议啊。

问:那个标签就让你六年不忘,这么美的壁画就会忘掉呢?
答:白居寺吉祥大塔的壁画有两万七千多幅。当天只拍了一百五十多幅,虽然是沧海一粟,还是足以让我忘光了。

辨识佛像——阿弥陀如来、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夏鲁寺壁画 - 西方阿弥陀如来

夏鲁寺壁画 – 西方阿弥陀如来

今天的主题,名字有点长。因为阿弥陀如来无量光佛无量寿佛虽然被多数教派认为实际上是同一位,但人们修持具体的法时,还是把阿弥陀如来相应的大愿强调一下,这就衍生出了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形象。名字虽然有点多,但姿态是很相似的,略有差异,所以必须得放在一个章节说明。

事实上,阿弥陀佛(Amitabha)的中文含义,就是无量光。mita是梵文发音,意思是“量”,前头加上否定前缀“a”,意即“无量”。abha的意思是“光”。连起来读,Amitabha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梵文发音是Amitayus,相信读者可以找到“寿”的梵文音节。

顺便说一声,汉地常把阿弥陀佛简称“弥陀”,把否定的“a”去掉了,实际上颠倒了“无量”的意思,成“有量”了。

再顺便说一声,受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唐僧面对妖精的引诱时,常常面色尴尬,把头一低,念道:婀——弥陀佛),汉地把阿弥陀佛发音为婀弥陀佛,现在看来,是不对的。“阿”确实应该念A。

在藏文里,阿弥陀佛、无量光和无量寿也是有三个名字的,分别发音“奥华美”、“囊瓦塔义”和“才华美”。意思分别是“光量无”、“光明无限”和“寿量无”。考虑到藏文的语序倒装,这组词和汉语可以完全一一对应。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还是要问,那么阿弥陀佛和无量光佛,一个音译一个意译,到底还有何区别?我本人也认为没有区别,只是音译听起来抽象艰深些,可以涵盖无量光、无量寿以及其他所有具体事业。修行人求智慧时,往往向无量光佛祈求,而长寿则向无量寿佛求。如果不具体求智慧还是长寿,而是向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祈求,就既不说囊瓦塔义(无量光),也不说才华美(无量寿),而是说奥华美(阿弥陀佛),有圣号为证(藏文发音):炯丹迪·得因夏巴·扎炯巴·央达巴·作波桑吉·衮波·奥华美巴·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奥。(意即: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怙主·阿弥陀如来)

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在造像姿态上,是一样的。身体红色,全跏趺坐,双手结定印,即双手手心向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叠置于脐间。而在法器和穿着上微有差异。无量寿佛一般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盛装菩萨一般,手捧宝瓶一只,瓶中生出宝树。无量光佛通常穿着简朴些,空手或捧钵。如果宝座下有孔雀驮负,则更是法身阿弥陀如来本尊。

阿弥陀如来在几乎所有的教派里都认为是无比重要。常常受到独立的供养,或者作为五方如来之一出现,或和其他大菩萨们构成各种组合。藏地常能见到“长寿三尊”的唐卡,中央即是无量寿佛,两侧是白度母和尊胜佛母(最下方的唐卡)。在灌顶仪式上,接受灌顶者也往往要向导师敬献哈达、曼扎和无量寿佛像,祈请传法导师长久住世。

最上图的阿弥陀如来,是西藏日喀则夏鲁寺的五方佛壁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第一张是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阿弥陀如来,和首都博物馆的大日如来、国家博物馆的宝生如来应该是同一套模具铸造。第二张是无量寿佛,身着盛装手持宝瓶,现居首都博物馆。第三张是德格印经院的老经版翻印唐卡《长寿三尊》,现在供养在我家佛堂里。

阿弥陀如来(无量光如来)

无量寿如来

无量寿如来

长寿三尊

长寿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