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日冕 ’ 标签归档

冕洞透镜事件

最近,一则新闻《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出现在各大科技媒体上,其核心内容是:“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猛一看,大家会惊呼:《三体》诚不我欺!弹拨太阳发送广播莫非马上要变成现实了?

实际上,这是对论文的错误解读。找来《自然·通讯》上的原始论文,说的内容其实是:“特定形状的太阳冕洞能够使磁流动力波聚焦,类似的效应应可在具有磁场的行星、其他恒星或星系找到。该透镜过程可用于冕震学的研究。”

这里的要点有四个:

  1. 被影响的是磁流体动力波(简称磁流波),不是电磁波。磁流波以等离子体作为介质,和不需要介质的电磁波不是一回事。在这项研究里,磁流波没有离开日冕。
  2. 是聚焦不是放大。这项研究里,磁流波从太阳耀斑开始扩散,途径一个冕洞后,部分磁流波发生聚焦,焦点处的波幅比扩散期的大,但远小于耀斑源头的波幅。
  3. 只有特定形状与密度的冕洞可以观察到这种透镜效应。在这项研究里,聚焦发生在冕洞的一个月牙形湾区。
  4. 该现象的潜在应用是对冕震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日冕内发生的震动的研究,而非用于星际通讯或者能量传输,因为磁流波未能离开日冕,并且没有放大原始信号。

要点总结完毕,接下来,我们详细梳理一下:

这项研究早在2022年就已提交,使用的是2011年的观测数据(感叹:要在科学前沿做出新发现,真的太难太难了)。具体的观测事件是这样的: 2011年2月24日,日地关系观测台B星(STEREO-B)观测到太阳表面一处耀斑爆发。这颗卫星当时运行在尾随地球约95°的环日轨道上,所以它看到的是当时太阳的背面。从地球方向看过去,则能够看到这个耀斑激荡出的磁流波(等离子体受磁场影响表现出的波),就像海底火山激发的海啸波浪一样,从太阳边缘出现,缓缓绕到正面来。对磁流波的后续观测,由运行在地球身边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所完成。

日地关系观测台B星观测到的太阳耀斑(红圈)和冕洞(白圈)
从太阳动力学观测台的数据得到的磁流波聚焦现象

磁流波以耀斑为中心向外扩散的途中,经过了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冕洞(日冕上的较冷、较稀薄的磁场开放区域)。通过分析SDO的观测数据,中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个冕洞的一个月牙形开口的湾区,磁流波的“波浪”前沿(波前)发生了过去从未观测过的现象:原本外凸的波前呈现出内凹,最后聚焦在一个点上,就像光/电磁波通过透镜聚焦一样。

——顺便说说,原始论文中常常以光/电磁波通过透镜打比方,或许是报道解读出现偏差的原因。

研究人员认为,冕洞里的磁场由单一极性主导,并且物质比冕洞周围更稀薄,这里的阿尔文速度(衡量磁流波的一个速度)较高,当磁流波离开冕洞后,就朝向阿尔文速度较低的区域偏折。通过数学模拟,研究人员重现了磁流波聚焦的现象。

对磁流波聚焦现象的数学模拟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的内容是日冕内物质的运动现象,并未讨论它对电磁波(包括光)的影响,研究并未涉及通讯或能量传输的话题。

2009年日全食

2009年日全食 - 贝利珠

2009年日全食 - 贝利珠

2009年日全食 - 日冕

2009年日全食 - 日冕

杭州。

早晨六点爬起来,往窗外一瞧,天阴沉沉的,心里凉了半截。

八点,太阳竟然出现了,云层薄到足以让太阳在地上投下锐利的影子,而且不刺眼,简直都不需要戴护目镜了。 大家赶到钱塘江北岸,钱塘江铁路桥东侧,江畔的人行道上空空荡荡的,只有几个环卫工人偶然经过,好奇地看一眼我们架起的行头。

日全食如约而至,月球的影子从西方的天空横扫过来,我简直可以触到戴安娜的衣襟了。09:34:52,食既。太阳的右下边缘,粉红色的火光轻快地闪了几 下,倍利珠亮了起来,短短的两三秒,它在骤然变暗的天空中显得异常明亮。但只一瞬间,倍利珠就消失了,日冕像一只白蝴蝶一样,在黑太阳周围展开了翅膀。

江畔的人们一片欢呼。四围的地平线上浅浅地泛着光辉,那是月影没有遮住的一圈天空的余晖。头顶上的云已经完全散开,日冕丝丝缕缕的结构清晰勾勒出太阳的磁场:左方偏上是北磁极,右方偏下是南磁极。白蝴蝶的翅膀在太阳的低纬上空伸展开来。

五分钟很快过去了,月影的西边缘离开我们的速度也是奇快,转瞬间,西方明亮的天空就压了过来,太阳的右上方,红色光点又开始了跳动,生光倍利珠大放异彩,由于这时云量很少,它比食既的那一刹那更像一枚钻石戒指。

我们并没有等到复圆,就撤了设备去海宁去看钱塘潮。很快,天空也乌云四合,下午倾盆大雨。听说,当天,月影扫过的很多地方都是大雨,很多“最佳观测点”完全没看到太阳。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感恩!

 


背 景 资 料

今天发生2009年全球唯一的一次日全食。

这次日全食的月球本影自西向东横跨中国长江流域,而且发生在夏季的上午,对于中国的观测者十分有利。又因为月球刚刚越过近地点,而地球又刚过远日点,因此月球投在地球上的本影面积相当可观,行至沪杭地区时,直径已有三百公里左右。而不利之处在于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

如果错过了这次的观测时机,下一次发生在中国的日全食是2035年9月2日(北京可见)。

中国全境可以见到至少日偏食,以下省会可见全食。由于月影总是自西向东移动,因此成都在08:07首先观测到初亏。上午09:11,月球本影覆盖成都,并以每秒一千米的速度向东飞奔。 09:37,本影遮蔽上海,09:42从杭州湾离岸出境。在所有可见全食的省会城市中,武汉、杭州和上海一带是最佳观测位置,可以看到近六分钟的全食;而最差的观测点是成都,从食既到生光尚不足三分钟。

城市 初亏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成都 08:07 09:11 09:13 09:14 10:26
重庆 08:08 09:13 09:11 09:17 10:30
武汉 08:15 09:24 09:27 09:29 10:46
杭州 08:22 09:34 09:37 09:40 10:59
上海 08:24 09:37 09:39 09:42 11:01

其他可见日全食的城市有:雅安、乐山、自贡、资阳、泸州、南充、江津、恩施、宜昌、荆州、荆门、黄石、九江、安庆、铜陵、池州、黄山、芜湖、无锡、苏州、湖州、绍兴、嘉兴、宁波、舟山。打擦边球的城市有:(月影以北,需要向南走才能见到全食)德阳、达州、六安、合肥、马鞍山、常州。(月影以南,需要向北走才能见到全食)张家界市(武陵源可见)、常德、岳阳、庐山景区、景德镇、金华、义乌。

视频:2009年日全食,月影扫过中国长江流域(大圈是半影,小圈是本影,本影内可见日全食)
此视频由Starry Night Enthusiast模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