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明王 ’ 标签归档

辨识佛像——玛哈嘎拉、大黑天

六臂玛哈嘎拉·哲蚌寺壁画


二臂玛哈嘎拉·四川博物院

玛哈嘎拉,是梵文音译。“玛哈”没有歧义,就是“伟大”的意思。“嘎拉”则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结结实实地发出了“嘎拉”的音,是“黑”的意思。另一个版本则只发“嘎L”,“拉”的韵母是没有的,这个发音的含义则是“时间”。所以玛哈嘎拉可以被汉译为大黑,也可以译为大时。我见过的版本都是称他“大黑天”。天指“天神”,这是把他当护法看了。而实际上,佛教不把他只当作护法看,更把他作为一位重要的本尊。

玛哈嘎拉虽然造像简单,但委实不太好认,难在他的造像太简洁了。一般来说,我们辨认佛像时会看:“他有这个、这个、还有那个……,所以他是某某。”而对于玛哈嘎拉,应该换个思路:“他没有这个、这个、也没有那个……,所以他是玛哈嘎拉。”

玛哈嘎拉的体貌特征、执持法器,很多忿怒相的本尊都是有的。而且,他常见的造像,最多不超过一面三目六臂双腿,也没有翅膀。在众多的“没有”里,玛哈嘎拉也有少量的“有”,来标识他的身份。不管是二臂、四臂、还是六臂,他总有两手在胸前,左手捧盛满沸血的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钺刀,置嘎巴拉上方。这个形象,可以避免玛哈嘎拉与造型也很简单的金刚手菩萨混淆。

四臂玛哈嘎拉,多出来的两臂,左手握天杖(在莲华生大师一节介绍过这个法器),右手执剑。

六臂玛哈嘎拉多出来的四臂,左上手执三叉戟,左下手持绳索,右上手拈骷髅珠一串,右下手握双面法鼓(“达玛如”)一只。六臂玛哈嘎拉还有一个有趣的标识:他脚踏的象头神,一手执嘎巴拉碗,另一手拿只萝卜——有时是胡萝卜——全看造像人对“萝卜”的理解而定。据说玛哈嘎拉降伏了象头神,之后象头神就以被降伏时的姿态供养他。

顶图是哲蚌寺的六臂玛哈嘎拉壁画,图中,玛哈嘎拉脚下象头神握的是胡萝卜。小图是四川博物院的二臂玛哈嘎拉像。下图是白玉寺的四臂玛哈嘎拉(右下角藏文音“恰西巴”,即四臂玛哈嘎拉)。底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六臂玛哈嘎拉。

四臂双身玛哈嘎拉·白玉寺

六臂玛哈嘎拉·首都博物馆

辨识佛像——马头明王

六臂马头金刚·清代

马头明王·清代

想必大家已经对忿怒相的佛尊有心理准备,我就不再做预警了。直接进入正题,介绍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又称马头金刚。是观自在菩萨(也有说法,是阿弥陀如来)的忿怒相,有时也称作马头观音。马头表示跋涉三有苦海,摧伏四魔之意。

马头明王特征十分明确,全身红色,头戴五骷髅冠,倒竖的赤发中,有一只或三只仰天长啸的绿色马头,威立在莲花座上。只要看到这个造型,可以肯定是马头明王。

除此明显特征外,由于教派的传承不同,其他特征常有变化。有一面二臂、四臂、六臂版本,也有三面六臂版本(另外两面,一白一绿)。三面六臂的姿态里,宁玛派的造像里还多见一对翅膀。腿也有双腿、四腿、八腿的变化。脚下常踏蛇群,象征以慈悲降伏嗔恨无明。也有版本是脚踏两天人,男天代表“有”,女天代表“空”,象征远离空有二执的意思。有单身版本,也有拥抱蓝色明妃的版本。手中的法器也常常不同:天仗、钺刀、火焰、羂索或人肠、金刚杵、般若剑、嘎巴拉碗、旗幡,林林总总,变化繁多。不管哪种变化,每只手必结食指竖立、勇猛无畏的期克印。

马头明王戴人头项链,表示无我(人头代表色的显现)。披人皮、虎皮、象皮各一张,喻摧伏贪(人)、嗔(虎)、痴(象)三毒。请不要误会,以为马头明王真的扒了某些人、虎、象的皮披在身上,这些都只是在使用凡人能够快速理解的形象。比如我们要是被问到“嗔长的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拿个凶恶的老虎来,大家一下子就看懂了。

最上方的图,是四川博物院的《六臂马头金刚》布本唐卡局部。注意马头明王上方的阿弥陀如来(红色,双手定印),明确了马头明王作为观自在菩萨或阿弥陀如来忿怒化现的身份。中间的小图(点击可放大),也在四川博物院,是一尊一面六臂的铜像。下面一幅图,是四川白玉县的画师手绘的三面六臂马头明王唐卡,现在供养在我家的佛堂里。

马头明王·现代

白玉画师手绘唐卡

guru-rinpoche-ba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