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松赞干布 ’ 标签归档

昌珠寺 敏珠林寺

昌珠寺有西藏第一座佛殿。注意这里我用的是“第一座佛殿”,而不是“第一座寺院”。 虽然昌珠寺是松赞干布主持修建的,比赤松德赞时代的桑耶寺还要早一百多年,可是最初的昌珠寺只是一座佛堂,不如桑耶寺那样规模齐全。 所以西藏第一座寺院的称号还是属于桑耶寺。

昌珠寺至今依然是一个较小的建筑,只有一座大殿和其周围的转经围廊组成。 大殿共两层,底层供养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和法王松赞干布,二层主供莲华生大师的佛像。 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幅保存极完好的珍珠串成的唐卡《观世音菩萨憩息图》,长两米,宽一米二, 使用珍珠29026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黄金15.5克、绿松石185粒、珊瑚1997颗、紫宝石27.5克。

昌珠寺门票三十五块,我们请司机和售票处谈判了一下,四个人只交两张门票的钱,另外七十块供养给寺院。

雍布拉康位于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的扎西次日山,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也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 文成公主进藏后,这里是她和松赞干布的夏宫。五世嘉措喇嘛时,这里改为寺院。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

由于坐落在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雍布拉康看起来犹如一座雄关险隘,十分巍峨壮观。 我们四人研究一番之后认为,这座宫殿从山下看最有气势,到了山上或者进到宫殿里面就没景了,于是决定不上去,只在山下拍一圈就走。 他们站在路口上,派我回雍布拉康门口去喊司机。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一队村民举着佛像、胜幢和旗帜,敲着锣鼓,吹着螺号出来。 女人们排队走在后面,手里拿着谷物和水果。他们是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 很有意思的是,队伍前面有一位村民手里捧着的,是斯诺拍的那张戴八角帽的年轻版毛主席像。

直奔下一个目标藏王墓。藏王墓是吐蕃王朝第二十九到第四十代(七至九世纪)赞普、王妃和大臣的墓葬群。 墓基呈椭圆形,高出地面最多十米左右,平顶。公元九世纪农奴起义时,赞普们的墓都被捣毁了,如今留下的都是衣冠冢。 由于长年的风雨剥蚀,有些山坡上的墓群和四周的山陵已经浑然一体,现在可以辨识的只有九座。 据说最大的那座墓是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的,旁边是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

现在的藏族人死后有四种葬法:塔葬、天葬、火葬、水葬,并不提倡土葬,原因大约是土葬有打入地狱之嫌。 而藏王时代却有这么多的墓葬,包括藏区十分尊崇的“三法王”(松赞干布、赤祖德赞和赤松德赞), 这说明在那个时代,佛教在西藏地区还并未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在藏王墓地区也没有久留,只在松赞干布墓顶上俯瞰了一下藏王墓区的全貌,遥望了一下新旧琼结县城,就掉头往敏珠林寺去。

莲华生大士像

莲华生大士像

两天前,我们从拉萨到桑耶寺渡口的途中,已经和敏珠林寺的路口擦肩而过,今天缘分总算到了。

敏珠林寺是五世嘉措喇嘛的经师仁增·久美多吉于1670年修建落成的。敏珠林寺对于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它首创修法规约、敲打、吹奏的法则,以及舞蹈、绘坛、唪诵的仪轨。七世嘉措喇嘛时期,前后藏的所有寺院中,敏珠林寺的文化造诣被推第一。布达拉宫僧院的主要教授也是奉命从这里派发,沿袭不断。时至今日,敏珠林寺依然是宁玛派大小寺庵的修学榜样。

除去这些阳春白雪的造诣之外,敏珠林寺在藏区最大的名声,或许是从这里生产的藏香上来的。据说敏珠林寺的藏香是历代嘉措喇嘛“御用”的。

祖拉康是敏珠林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最早的建筑,里面供奉一尊一层楼高的见解脱释迦牟尼像,二楼的小殿中则有历代高僧绘制、使用或发掘的无数佛像、法器和伏藏品。站在二楼顶上,可以看到南方山坡上由水流冲刷而成的一座天生的佛塔。

从祖拉康出来,左手是大密乘殿,是寺内僧众作供修和集会的地方。

临走前请了些藏香和甘露丸,一种质量比较好的藏香已经断货了。僧人告诉我们,回到拉萨时,可以到大昭寺北侧的玛尼拉康去找一下,那里是敏珠林寺的下院。

晚上回到拉萨,还回刚坚饭店住下,然后就去玛尼拉康。玛尼拉康其实是个很小的佛殿,里面有一张桌子、一个大转经筒和许多灯。还有两个小侧间,是给僧人们住宿的。我们向值班的僧人打听那种好一点的香,可是他听不太懂我们的话,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弄懂了一种棍香,再谈到粉末状的香时,双方的交流就完全中断了。这时从大转经筒旁边转出来一个藏族小伙子,问我:English?

于是我们三个中国人在英语的帮助下,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色拉寺 布达拉宫 小昭寺

布达拉宫门票早晨又起晚了,十点才出门。先去布达拉宫停车场看了看,购票凭证已经办到了,下午一点半可以进。看时间还早,就去色拉寺一趟。

色拉寺在拉萨北郊,从布达拉宫打车过去需要十分钟,十五块。

沿林荫路往上走,很缓的上坡。色拉寺的大殿在路的左侧,门口排着长长的队,大殿里的主尊是马头金刚(观世音菩萨的愤怒现相)。 虽然是主尊,他却被供奉在大殿西侧殿的一座佛塔里。

顶礼马头金刚后,请了一些加持物:金刚结、内有马头经的系解脱、甘露丸、内有狮面佛母经和马头经的系解脱以及马头明王的牌牌。

在后殿的文殊菩萨前磕长头,获老喇嘛准许,到栏杆内顶礼。

在大殿里转的时候,就听到上面传来高亢的歌声和低沉的敲击,心里猜,大概是打阿嘎土吧。 上楼一看,果然。五六位青年女子和五六位小伙子站成两排,一边唱着嘹亮的歌进进退退,一边拿手中的木杆夯击地面。 很难说清究竟是谁在驾驭个中的节奏,是歌声,舞步,还是夯土的手呢?

看看表,快一点了,赶紧去布达拉宫。拿到了购票凭证,给了六十块钱辛苦费。 虽然一百块的门票花一百六十块钱搞到听起来多少有些荒谬,但比起某些旅行社开口就要三百块手续费,还是优惠多了。

布达拉宫每天的接待量是有限的,每天只接待散客九百人(亦云,七百人)。票并不是随去随买的,而是每天下午五点开始,在布达拉宫西侧门口发放次日的购票凭证,每证限四人,必须持身份证领取。各人的出生日期都写在购票凭证上,从理论上来说,比较难转让。购票凭证上还注明了正式买票进入布达拉宫的时间。由于想进入布达拉宫的人太多,许多人从中午就开始排队。当地人替人排队办证,从中赚取辛苦钱,凌晨两点即出现在那里,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拿购票凭证进了布达拉宫,过安检,然后买票正式进入宫门。

在喇嘛拉康(上师殿)恭敬顶礼宗喀巴大师像,刚刚站起来,看到侧门开了,一个小警卫出去了。然后一位中年喇嘛(四年之后)走了出来,问我们从哪里来,取了几条哈达给我们,而后请我们到殿里面去拜。心里那个激动啊。到里面细聊一会儿,他得知我们是色达堪布的弟子,十分高兴,翘着拇指说: “那位堪布了不起!了不起!”

喇嘛拉康中间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及历代观音喇嘛像,左侧的佛龛里有石头上天然生成的法王松赞干布像。我们问喇嘛可否拍照,他摇摇手,指指上面,说,那里看着呢。一瞧,是个摄像头。

喇嘛拉康的右侧即名闻遐迩的帕巴拉康(圣观音殿)。帕巴拉康和其下方的曲杰竹普(法王洞)都是布达拉宫的早期建筑,但经历代扩建改建,在它身上几乎没有留下一丝岁月的痕迹。

斯东赞玲坚吉康是塔葬五世观音喇嘛真身的宫殿。大金塔中还供养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宗喀巴大师牙齿舍利和贝叶经。第四层塔基上,有一件稀世珍宝,那是大象脑髓中生成的一颗明珠。

出布达拉宫时,将近四点,在西门处已经排了近七十米的队。虽然将近四点,太阳在空中的位置也就是北京的下午两点左右,那就去小昭寺吧。

小昭寺在大昭寺北方,北京路和林廓路之间的小昭寺路上,门票二十块。

小昭寺中也有一尊觉沃佛,这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由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比较有趣的是:大昭寺本是为尺尊公主所建,里面的佛十二岁等身像是由文成公主带来;而为文成公主所建的小昭寺却供奉着尺尊公主带来的佛八岁等身像。据说,八岁等身像在文革时已经毁容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修补版。

小昭寺主殿的四面外墙颜色及装饰不同:东墙无装饰;南墙红,绘无量寿佛;西北墙白,绘白度母及尊胜佛母(无量寿佛、白度母及尊胜佛母合称长寿三尊);北墙绿,绘绿度母。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我忽然发现:和大部分朝南的寺院不同,小昭寺寺门朝东,这是文成公主家乡的方向。随即又回想起大昭寺是大门朝西的——那是尺尊公主故乡的方向。

大昭寺 罗布林卡

有许多人,包括拉萨人,把八廓街叫做“八角街”,似乎是因为八廓街有八个角似的。而八廓街也十分配合,确实不多不少有八个角。
其实“八廓”是藏文“帕廓”的近音,意思是“中间的转经道”。八廓街最初就是围绕大昭寺转经的人们踩出来的道路,之所以称“中间的”,是相对于大昭寺里的内转经道(囊廓)和环绕布达拉宫及大小昭寺的外转经道(林廓)而言。
把八廓街讹传成八角街,大概是受四川方言的影响(四川读“角”为“郭”)。但是,如果按照“八廓即八角”的思路走下去,囊廓和林廓街就不知如何处置了。

晴。

从吉日出来的时候已经十点了,凭着感觉在小巷子里曲曲折折地往大昭寺走。什么是“感觉”呢?我心里是这么定义的:即使不能一下子找到大昭寺的正门,也总能找到八廓街,虽然从未到过八廓街,但它应该是无法错过的。我期望中的八廓街,是一条单行线,一个人流的漩涡,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顺着这个漩涡走,很快就找到了大昭寺。

路上买了三包酥油,每包八块;三袋桑枝,每袋一块。

大昭寺门口满是磕等身长头的人们。大门左边有两个很大的转经筒,在川流不息的人群的手上,从未停止过转动。

不少人提起拉萨,总是把她和布达拉宫等同起来,到了拉萨,去过布达拉宫就心满意足地颠了。 假如给拉萨人知道了,可能要惋惜地说:他还没来过拉萨呢!

最初,尺尊公主要建一座寺院,却屡屡不成,头天晚上筑好的墙,次日早晨就塌了。 文成公主为此打了一卦,发现西藏的地形是一个罗刹女,而其心脏是一潭水,位置即在今天的大昭寺。 为了克制此罗刹女,需要在其身上各处建造寺院镇压,尤以其心脏处更为关键。而在此建寺院的方法也很特别: 需要以羊背土,填平此潭,方可一举成功。尺尊公主依法施行,遂建成大昭寺。

在藏语里,羊发音为“惹”或“拉”,土发音为“萨”。“拉萨”意即“羊所填起的地方”。 如果不曾到过羊所填起的地方,怎能说自己到过拉萨呢?

八廓街上有五根高大的幡杆围绕着大昭寺,转经时需从幡外转。两根幡杆在大昭寺门口,一根在东北角,一根在东南角,玛吉阿米旁边,另外一根在大昭寺南偏西。
转经时须顺时针转绕。

跟着人流进了寺院,惊奇且迷糊地发现,居然没有买门票就进来了,虽然在川西的藏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可眼下是拉萨,还是有点不适应。进来之后,先围着中心颠转了一大圈,这是一个转经筒的长廊,想来就是传说中的囊廓。

然后进中心殿,如果要遍览中心殿四周各小殿及进入觉沃佛殿的话,则必须排左侧的队伍,如果只是在觉沃佛殿外瞻仰佛容,直接进殿即可。

一层各殿依顺时针:宗喀巴大师殿、师徒三尊殿、药师八佛殿、千手十一面观音殿、弥勒菩萨殿、至尊宗喀巴大师殿、无量光佛及八大菩萨殿、 觉沃释迦牟尼主殿、智智强巴佛殿、狮子吼观音殿、(二楼楼梯)、九尊双身长寿佛殿、弥勒佛殿、藏觉沃佛像之佛殿、七佛殿、法王松赞干布殿。觉沃佛左右两侧的石阶已经被无数人踩得溜光水滑,再加上上面涂有酥油,更是难以立足。不过我还是站稳了,趁着僧人没催我下来之前,在佛祖膝上飞快地许下心愿。

在狮子吼观音殿和二楼楼梯之间有一块石头,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圆孔,从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出了中心殿之后又转了一圈囊廓。快转到尽头的时候,走在很前面的一位红衣白帽的男孩(?)忽然转过身,口中念念有词,对着他身后的一位藏族老太太猛地啐了一脸唾沫,然后转过身去,撒腿就跑,三拐两拐消失在墙后了。那老太太都唬愣了,转过头来看大家,用汉语说:“这人怎么回事?……”但并没有生气的神情,站定了擦擦脸,就慢慢走了。我实在佩服得了不得。

转觉沃佛殿时遇见了一个藏族小朋友,按藏族年龄十七岁,上高二,从山南地区来的。山南是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前的吐蕃王城,有十一位藏王葬在那里。小朋友名叫尼玛扎西,即“太阳吉祥”的意思。

下午和尼玛扎西一起去罗布林卡,丹增喇嘛的花园。罗布林卡门票每人六十,本地人只需六块。

进门从左侧的大路进去,先路过格桑颇章,远远看见有人把门,以为是园中园就没进,后来知道是收拍照费的。

到动物园,喂猴子,看狗熊,最后到小动物园里喂火鸡、孔雀、珍珠鸡、山羊、小猪。有一头小猪特别爱玩,喜欢人呼噜毛、摸脖子,还喜欢淋浴。一瓶水倒在它背上,立刻呱嗒呱嗒跑开去,绕着猪圈跑一圈再跑回来,意思是:还要!

在金色颇章附近,有一个特色喷泉。泉水中间站立着一尊天人妆像。水从雕像手中捧着的宝瓶中喷出,煞是好看。喷泉旁有一棵树,缠满了哈达,想是很有来历的。

小武对喷泉很是喜欢,站在树下拍个不休,一张接一张,广角换长焦,长焦换广角,折腾个不停。正在酣畅淋漓之际,忽听身后有人说:“小心狗!”一回头,看见说话的是位僧人。再四下察看,看狗将安出,才发现脚边有个不起眼的箱子,赫然是个狗窝。里头一头凶猛的藏獒,已经把脑袋探了出来,紧锁着一对小豆眉,开始发动袭击了。小武往后一跳,那藏獒就扑在了他刚站过的地方,凶险极了。

在罗布林卡新宫(达旦明久颇章),讲经殿左侧壁画,最里面是第十四世丹增喇嘛真容,右侧最里面是第五世。

达旦明久颇章的汉语意思是“永恒的宫殿”,其发音“达旦明久”也颇有“长乐未央”的意思,十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