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正见 ’ 标签归档

“四法印”的应用

宗萨仁波切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里说:如果你认同“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么,哪怕你不曾听闻佛陀的名字,也能与佛陀同行。

四法印并未埋藏在深山古寺里,相反,身边处处有应用四法印来抉择取舍的机会。

“2012年世界末日”的噱头疯传的时候,有位师兄对我说,东北有一位高人,说“2012”并非虚言,只是不确知是何种具体灾难而已。我说,住住住,又是邪师大仙。这师兄很不爽地说,开放地听嘛,2012还没到,怎么能轻易说是假的呢?再说他替好多人看,都说对了。他在气头上,我想说的道理就没法表达出来。

后来索达吉堪布在微博上驳斥“2012世界末日”说,那位师兄看到了,转给我看:

美国大片《2012》,近几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那里面的情节会不会在人间重演,末日会不会真在2012年不期而至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当然,随着环境污染严重、人心道德败坏,致使天灾人祸不断增多,这也在所难免。但若因此就以为人间马上将天崩地裂,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他这时很兴奋:堪布说这是杞人忧天耶!

我问他,堪布说这是假的,你才信么?“2012”本来就很明显地违背四法印之第一法印“诸行无常”啊。

他这次愿意听我说完了。

诸行无常,世界的一切都靠不住,不能恒久存在,在同一时刻对不同众生显现有异,甚至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众生,世界也和世界本身不同。世界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无法确知。

世间科学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知晓,如天体的运行、恒星的生灭,这并不违背无常的道理。因为世间科学谨慎地对其推断加以“如果此天体届时还在、如果此恒星如此构成”的限制条件,并对限制条件采取无常的态度。例如,科学确知,如果太阳能一直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中,则五十亿年后它必然熄灭并拉地球陪葬,我们对它能否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五十亿年却未必有把握。

按照诸行无常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无常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飞机随时可能掉下来,地球随时会遭遇小行星碰撞。但在我们确知事件之前,不可能确知时间地点。

所以,如若有人号称,他虽不知世界为何灭亡,却知晓世界灭亡的年份,则此人违背“诸行无常”,神棍无疑。

再说一例,有人经过艰深的思辨后,问:上一世的事,我已记不清。如果来世存在,且同样记不得我这一世的状况,那么“他”基本上等价于另一个人,我为何要担心“他”的命运,为来世修行呢?

先不用说阿赖耶识能够记录生生世世的因果的道理,“为来世修行”本身是个伪问题,因为有漏皆苦,佛法所说的修行从来就不是为了来世。提问者心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就是我的状态挺好挺幸福哒。有漏皆苦说的则是,你现在感受到的欢乐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不用等到那个“忘了一切的”来世。比起“为何为来世而修行”来说,对“为什么说有漏皆苦”的讨论显得更有意义。在没弄清企鹅会不会飞之前,讨论企鹅飞翔的姿态如何改进是没有意义的。

《寂静之道》

寂静之道

寂静之道

从淘宝上订的《寂静之道》书到了。

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四法印和四圣谛,树立“正见”,即在终极目标的地方,为读者立一个标杆,以免走迷了路。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为了达到上半部所介绍的终极目标,可以采取的路径。用行话来说,上半部是闻思,下半部是修行。用《论语》的话说,上半部是思,下半部是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的内容结构很新颖,有点像微博,有点像《吉檀迦利》,每段五、六行话,讲一个单独的道理,而整个连下来看,又是贯通一气的。堪布的文字般若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我打算在两天内看完这本书,用几年去读懂它,用一辈子去印证它。

不要有边界

跟法国的同事小飞(穆斯林)介绍佛教时,说到对其它宗教和普通大众的态度,俺说,理论上说应该是和对“佛教徒”没有区别的,他说:If it were buddhism, then it should have no borders. (既然是佛教,就不应该有边界。)这是穆斯林的话,也是宗萨仁波切反复强调的正见。

@慈诚罗珠堪布:佛一再告诫弟子:要尊重异教,慈悲异教徒。对异教不能有抵触情绪,更不能诽谤。如果诽谤异教,将拖延成佛的时间。仅从这一点上,也可见佛教的包容和平等思想之一斑。

《正见·佛陀的证悟·近乎佛教徒》这本书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Almost Buddhist》的中文译本取名为《正见·佛陀的证悟》。老实说,我对书中的一切内容都很钦佩,唯独不喜欢这个书名。这本书的内容是解释佛所说之四法印的,告诉读者,不管你是否是概念上的学佛之人,还是根本没有听过佛的名字,只要认同这四个命题为真命题,即可被称为佛的追随者。书的内容客观平实,一点没有强迫人接受的意思,总体的氛围是:

  • 一位叫乔答摩·悉达多的王子、后来被称为“佛”的人说了一些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 喜欢这些看法的人们试图把它们讲给别人听,不幸的是,转述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忘了要讲的是什么,而更注重各种仪式和教室的装潢。
  • 我试图把我所理解的悉达多的感悟给大家重新讲一下。
  • 如果你不认同悉达多对世界的理解,或者不认同我所揣度的悉达多对世界的理解,都完全没关系。

但是这个书名很难让人获得这样的印象。既然这本书是“正见”,那么别处就必有“邪见”、“异端”了。这种词语很能使人联想到中世纪的欧洲或者狂热的传教士,所以我猜想这并不是宗萨仁波切放上去的。如果把“正见”两个字去掉,留下“佛陀的证悟”,那么,我相信许多编撰过维基百科的人也会同意。

我不排除这样的解释:这两个字是用以律己,写给学佛之人或自以为学佛之人的,告诉他们什么才是佛的见解,什么才是自己的目标。如果确是这样,那么,我觉得是更能被读者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