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荀子博客根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北京大学所做的第一天演讲(第二天点这里)整理的部分内容。 由于这两天演讲的主题是“四法印”,因此建议读者结合阅读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著作《正见:佛陀的证悟》(亦称《近乎佛教徒》,如果阅读此电子书有技术问题可以参阅这里)。
……当我了解到玄奘大师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精进和决心,他所做出的这种牺牲跟忍耐几乎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并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寻找真理的工具。 也许有人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跟其他地方,比如说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认为事实上不是这样说的。我想把这个题目留给沙尔夫教授在下午再谈。
我想要来谈一下佛教的见地。因为见地是驱使我们的东西。在我谈到佛教的见地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要佛教?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们要科学?为什么我们要技术?为什么我们要其他东西?为什么要佛教呢? 因为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 这跟我们做的其他事情一样,不管是科学和技术都一样,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永远是在寻找好玩的事情。 当然,好玩的定义各有不同。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代都有不同的定义。 因此去追寻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也就不同。
根据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而言,为什么我们不会有持续的好玩的事情呢?是因为一件事情。 我们永远在看着一个事物,我们一直在看着虚假、虚伪的事物,不可靠、不确定的事物,而我们认为它是真理,是绝对真实的。 这就是他(悉达多)认为的所谓基本的无明。这事实上完全与宗教无关。 我认为,我们完全在谈论科学。
如果你想要有一双意大利真皮皮鞋,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穿的是双假的。那你就会受苦。 你就没有勇气自在地穿那双假皮鞋,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点。 对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寻求真理是他最大的追求。
当他在宫殿的时候,当他还在皇宫的时候,他看到老病死。 当他听说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自然就想要解决那个问题。 当然如果有问题,我们马上的直觉反应就是要解决那个问题。所以他逃出了宫殿,离开他的皇位。 离开了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反对他追寻真理的主意。
佛教徒会这么说,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这并不是说,佛陀找到了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不会死亡。 不是说他究竟找到了一种保护皮肤的乳液,所以我们就不会有皱纹。 他最后意识到,你必须接受这个真理,当你接受了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 他所寻求到的真理后来教导给他的学生。为了让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真理分成几类。 所以对于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佛教。我认为这非常不幸。 因为后来我们变得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些工具?这是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给大家两个例子。
如果这个杯子完全装满了纯净的水。然后你在找水喝。这杯水是满满的一杯到杯子边缘。 你不会看到有水,因为水太透明了。你会看不见水。为了让你看到水,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把水染污一点点。 所以这个黄黄的颜色帮你看到水。所以在佛教里,你看到的所有这些方法,不过类似这个染色的事情。 所以,所有这些佛教里的方法,如果我可以很直接说的话,都是虚假的。它们不是真正的真理。 但是,如果你问我:这些方法有用吗?非常有用!没有这些方法,你就看不到它。 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被这个颜色吸引,而不是水。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悉达多太子要教授这么多佛教的方法? 如果在枪的威胁下,人家强迫你一定要说天是红的,或天是绿的。你完全没有选择,只好说,是的,天是绿的。 可是你心里晓得,其实天不是绿色的。这就是佛陀传授所有教法时的心情,他别无选择。 虽然没有人拿着枪对着他,他没有选择,当然佛教徒会说他有极大的慈悲心。
让我们假设,诸位现在在做梦。是一个梦魇。你在跟老虎睡觉。你吓坏了。 为了从这个噩梦中出来,你可以采取几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老虎赶走,这是个还不错的方法。 可是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一桶冷水,可是你仔细想想,两种方法都不对。 为什么?因为那桶冷水浇在你的头上,并没有赶走任何老虎。这儿根本就没有老虎,是你在做梦! 所以佛教的方法通常都像这样。你还是要感谢那桶冷水,因为那对你有好处。 你感激那桶水是好的。因为下次你再做梦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见地。正如先前所说的,见地就是驱使我们的行为,一切事情。见地是一种想法或观念。 在我们现今社会中,有一种见地,即休旅车和宝马车是好的;或者,苗条的身材是好的。 这是见地,再来就有了发心或动机。当然动机是非常受制约的。 在没有那些时尚杂志的宣传之下,事实上一开始很多人并没有想要身材苗条的动机。 因为这些杂志的制约,所以很多人想变得苗条,而且认为变得苗条这个主意是好的。 这变成了他们的究竟真理。所以怎么办?你就想要变得苗条。 你读有关于如何变苗条的书,跑去健身房,基本上这就是修。 再来就是,不吃米饭,跑步啊,吃各种草药或是茶来减肥,这就是行。 所以见地非常重要。我现在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悉达多提出来的四种见地。
第一个,他发现,不管在何时何地,任何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即使是把两个东西和合在一起的这个动作,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无常。 因为形状已经变了,颜色已经变了,尺寸已经变了。这点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不容易接受。 我将告诉大家一个南传佛教中常用的例子。
佛陀说,每次你看自己的手,你就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你把它看成整体,而不是部分。你不会跟别人说,我可以握你的血管,骨头和皮肤吗? 而你认为这是一只手。我们通常将事物视为整体。事实上,这里没有所谓的手,而是一大堆分子的组合。
第二点,我们认为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昨天的手就是今天的手。你在握的是同一只手。 这仍不是事实。如果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那所有护肤乳液公司就没有生意可做了。 尽管我们看见这只手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糟,我们还认为这是同一只手。
第三个错误是我们认为它(手)是独立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这个我们稍后会更多地谈及。 佛陀发现这个基本的错误见地在引导我们受苦。怎么会这样呢?你认为这会持续下去。你认为这是恒常。 那你怎么办呢?你变得执着于它,你不会想有一天这个东西会在棺材里。所以你全世界到处跑,想要保护这个东西。 甚至佛教徒也这样做,他们跑到上师面前,希望他加持这个东西,让它健康长寿。我可以跟大家开个玩笑。 对中国人来讲长寿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不是吗?因为我们常常看到老公公手里拿着个仙桃的景象。 正如刚才提到的意大利真皮皮鞋是假的例子,我们自己把自己跟真理脱离开了,所以让我们去受了一些没有必要受的苦。 所以记得我们开始所说的吗,因此我们不能够开心好玩。因为我们忙于照顾这个玩意儿(手)。 现在让我们转个方向来看看。佛陀的第一个见地:一切都是无常,这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件坏事。 事实上,无常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的手越来越干燥,你就应该买护肤乳液。 为什么?因为无常,所以护肤乳液真的有用。如果你现在不是百万富翁,感谢无常,因为你可以变成百万富翁。
所以了解佛陀这个无常的见地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它想成是种宗教的威胁,说:哦……你不好好干,你就会下地狱。 根据这个真理,我们要发展一种能接受真理的态度。为了了解这个真理,有很多很多方法,跟修有关系的,跟行有关系的。 如果你到缅甸或是泰国,你看见那里的出家人剃了光头。 剃光头这种行为是为了提醒你有无常这件事情,并不是说佛陀对长头发过敏。 然后他强加这种制度说,你要当佛教徒,你就要剃光头。所有这些仪式不过是为了带你走向真理。 可是如同前面讲的,我们对这些仪式太过着迷,以至于忘却了无常。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要佛教?简单地回答就是,因此我们可以拥有长久、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好玩。 如何办到这件事情呢?就要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且经由接受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人恭祝长寿。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使你正在渡过最沮丧的一段时间也一样。
我不晓得中文是否有这样的说法:“时间治愈一切。”这就是很简单的一个真理。 当悉达多太子在追寻真理的时候,在想如何找到真理。他事实上非常实际,他的一切教法都非常实际。 我确信,当悉达多太子在禅修的时候,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很好地研究身边的那些鹿啊,大象啊,都吃些什么。 可是一个突破性的有关鹿的消化系统的研究顶多只是帮助了几只鹿而已。他想要探询的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所以他意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一切事物都如此,没有一件例外。
接下来是第二个见地。所有这些痛苦是从哪里来的?不只那些粗重的痛苦,比如头痛、胃痛啊。 基本上,是在谈到我们人类那种求不得的痛苦,而且必须一直跟不确定性生活在一起。 我们一直都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就像下一刻我们还能看到我们的亲朋好友吗?很难说。 那这是什么?这个痛苦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悉达多并没有说,哦,他发现有一个来自银河之外的邪恶势力侵入我们,所以我们会这样。 没有这种所谓在我们身外的邪恶东西给我们制造痛苦,他发现是因为我执的关系。 所以一切心流,一切情绪只要直接或间接跟我执有关系,就会带来痛苦。 我们的一切情绪,包括爱、恨、嫉妒都来自我执。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作为人类,我们喜欢怪罪别人。 根据第二个见地,你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你要怪罪的话,就要怪罪我执这种习气。 这在佛教研究中是个很大的主题。我们在佛教中听过很多关于无我的教法。 但我想要跟大家说一个事情,并不是因为佛陀发现自我是邪恶的,因此说执着自我是错的。 完全不是那样。所以再度要说的是,第二个见地也完全非宗教性的。 可是再度不幸的是,这种反思无我的方法又变得非常宗教性。 悉达多并不是说发现了邪恶的自我。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执着自我会带你到痛苦。 事实上,他发现没有自我。因此执着于自我是错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受苦。 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佛教徒经常说,哦,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所以我们经常批判自己,而且以一种非常伦理或宗教性的态度来批判自己。
他说,实际上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是缘起。他基本上是说,无明等于我执这件事情。 你在看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事实上是由一些临时事物组成。可是你认为它是另外一个东西。 就像这张桌子,有这个桌脚,有这个桌板,所有东西组合而成,然后成为了一张桌子。东西和合在一起,就成为一种东西。
也许大家都已晓得这个诡计,但我将演示个诡计给你们看。我只能用英文来演示。
(仁波切在一张纸上写:12、13、14。然后指着13说:)你会说这是什么?你会说13。 如果将纸倒过来,13就变成了B。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A和C。 当13在12和14中间时,你认为它是13。但在A和C中间时,它变成了B。
当然你可以永远和悉达多来争论这个问题,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你绝对不能在表面上就直接接受。 根据佛陀,任何事物都和这个13或B一样。任何事情都如此。在一个组合的状态下做某种作用。 可在另外的事物再来作用它的时候,它会变成其他的事物。
如果我们在桌子上铺上床垫,毯子和枕头,它就变成了一张床。如果把它切成碎片放在厨房里,它就变成了柴火。 所以他认为所谓的自我跟这个13或B一模一样。基本上,我们在看一些由数种事物组合而成的东西,形状感觉等等。 在佛教研究中,这是个大主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无耳、无鼻等等。 基本上根据佛陀而言,由几个元素组合而成而让你产生自我的概念。 事实上这个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却执着于这些东西,这实在荒唐。 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和自我的观念战斗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自我是个旧习气。 事实上就算戒烟都很困难,而抽烟还算是个相对较新的习惯。 因为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你并没有拿着根香烟从娘胎里出来。但是我执是个非常古老的习惯。 为什么?基本上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所以你认为有自我。 所以我们就去建造很多可供自我躲藏的地方,让自我感到舒服、安全、有力,像钱财,权力,影响力和友谊等。 这是很重要很大的事情,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经济可言。 如果佛陀所说的真正可行,而大部分人都这样与自我做斗争的话,市场将会崩溃,因为没有不安全感。 没有不安全感,就没有生意可言。大家一定都知道这点。我虽然不懂生意经,不过看起来这就是生意的精华所在。 那些商家让很多人来教导我们,什么东西是我们应该有但又没有的。 为了让这个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舒服更安全,在这个让不存在的自我更舒服的过程中,从较大尺度看,我们摧毁了我们自己的世界,比如环境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在较小的尺度上,即使在朋友和家人之间,我们说我们爱他们,这其实总是因为我们爱自己,所以我们才会爱他们。 我们想把他们放在书架上,可以随时拿来使用。这基本上就是佛陀发现的第二个见地。 就像刚才所说,这完全没有什么宗教色彩。也无关任何道德伦常。 但在佛法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伦常的教授。佛教中有完整的主题,比如:律。所有这些都设计用来了解真理。 如同刚才所说的,在枪口威胁下,你会说天空是红色的。所有这些道都是佛陀亲自教授的。
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很流行,其中有这么一句,诸位都记得,佛说过,若以身见我,是个错误的见地。 他说,这些佛的相好都是不存在的,不真实的。当然这很难理解。 我们很希望有救世主。一个被用作怪罪和祈祷对象的救世主。当所有可能都破灭的时候,我们会想这样。 对于佛教徒而言,是的,我们谈到佛陀,我们谈到金身的佛。因为我们喜欢金子。从来没有人讲过像木炭颜色的佛。 即使我们看到佛的这些相好,都是一些善巧方便。我们在谈的这个真理本身就是佛,没有除了真理以外的佛。 真理无色无形,它也不是铜做的。
可是从某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人们对真理产生兴趣。 如果你爱某个人,你希望令他快乐,你希望给他快乐的因,所以你会做任何能将他引向快乐的因的事情。 我想要谈谈佛的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了解真理。可是真理无色无形。从一般层面上来说,真理是苦的。
比如,三天前我还在印度的时候,参加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婚礼。你总不能跑到新婚夫妇前说:你们晓得吗?有一天你们会死亡。 你也不能说,你们俩都是人啊,所以你们会常常吵架,因为观点不一致或是不和谐等等。尤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 所以为了传达真理,你要让真理看起来很吸引人,这就是佛教徒开始把佛漆成金色的时候。 后来事情发展地更为复杂了,因为有人喜欢蓝色,所以现在有天蓝色的佛像。 有人喜欢珊瑚,所以阿弥陀佛的颜色就是那种红红的珊瑚色。
即使我们在谈这个方便或方法,如果这个方便是纯正的方便,它一定会拥有一个将你引向真理的元素。 比如说佛的功德之一就像这个金色,我们佛教徒都为佛身是金色感到骄傲,或者耳朵能垂到肩上。 那你想想,认真地讲,你会真的跟这样一个人约会吗?你会很骄傲地对你朋友介绍你这位身体是金色、耳朵垂到肩膀上的男朋友吗? 所有这些佛教象征,如果它们纯正的话,都是为了吸引你并将你引向真理。
只要你受限于这些颜色和形状,你就会被和合事物所限制。
一个大学生提问说,他看了一些佛教书籍,但不知道他在现实中应该怎么做?
仁波切回答:This is a big question, actually, you’re asking me to scheme your life.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实际上是让我为你计划你的一生。)(听众大笑) 后来仁波切回答说:Begin with critical mind, analyse it, this is very important, … go beyond reasoning. Try not to be a buddhist. (开始要用批判的态度,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是很重要的;然后要超越怀疑;尽量不要做一个佛教徒。)(听众又大笑)
仁波切在《正见·佛佗的证悟》一书中这样说:问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 因为这个问题暗喻在某一个地方,也许在一个洞穴之中或者在一人山岭之上,存在着一个究竟的目的。 仿佛我们可以透过追随圣者,阅读书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来解开这个秘密。 如果这问题是假设在亿万年以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图表,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神论的观点。 佛教徒不相信有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信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被决定和定义。对佛教徒比较适当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
另一名大学生提问,既然真相是幻相,那么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仁波切回答:生命是一个幻相,目的是怎么与幻相游戏……如果你不知道梦中的虎是个幻相,那么问题就很大。 但是现在你知道了梦中的老虎是虚幻的,就可以与它做各种游戏,你可以抚摸它,也可以拔它的毛,随你怎样都可以。 最后,Sleep with the tiger. (与老虎睡觉!)
还有人问,如果每个人都出家了,那这个社会怎么办?
仁波切回答:我们目的是发现真相,我们总是追寻一个榜样。 但有不同的榜样可以追寻,有释迦牟尼佛,米拉日巴那样的榜样,也有阿育王等在家的榜样。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家。 无著菩萨的母亲是一位比丘尼。 她与一国王结合,生下了无著,然后她怕犯的戒律还不够,又与另外一人结合,生下了世亲……因为她出离了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