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金刚经 ’ 标签归档

赠手书经文活动小结

手书《心经》局部

手书《心经》局部

4月16日的大半夜,脑子里忽然跳进手写经文换大家素食的主意,三个半月过去了,小小地总结一下。

先说我这边,按照动机、执行、效果来谈。

先说动机,为什么有这么个主意。去年神变月时,我为了积累“功德”,起了抄写经文的念头,那个月总共抄了四遍《金刚经》,后来离开北京前,以“你放生我送经”的方式陆续送人了。今年再写,则有一些顾虑:一、放生是个看起来很容易完成的事,出钱就行,排队太长会把我累残。二、放生又是个实际上很难做好的事,没有质量标准,做不好就“仅仅是放了”、间接杀生、招来非议甚至对三宝的诽谤。三、愿意放生者通常已有信仰背景,锦上添花意义不大;而完全没有这方面背景的,则更让人忧虑刚提过的“放生实际上很难做好”。所以这次比较正式地做个项目,我就要开个更高的“价”(以免累死自己)、更易于评测结果(以免害了大家)、更面向普通大众。最终我选择了“素食”作为交换条件。

这些都是主意跳进脑子之后,回头细想、倒推出来的合理之处。实际的思索过程并不是这么井井有条的。

再说执行,起初抄经就是个体力活,裁纸,打格子,写。但任务量上去之后,就有了种种主意,让自己“下一单”做得更轻松更优雅一些。比起去年的抄经来说,今年已经看到的进步有:书写《心经》时不需要打格子,即美观也省时。《金刚经》装订成书(去年还是散开的册页)、并有开经偈、“四法印”篆刻、白卡纸纸盒包装。这些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次改善的。每次书写,都是考验、完善“正心诚意”的过程。

效果来说,我倒真不知道也没关心到底送出去多少经文、让多少人吃了素。比这些印象更深的是每次寄出经文时的喜悦感,另外学会了线装书和篆刻的技能也很让人高兴。抄《金刚经》次数越多,越能体会到“不把功德当功德,才稍稍有点‘功德’了”的含义。

然后说说大家这边的情况。

起初我看到很多朋友替我招徕客户,但我很担心,因为他们招呼的都是素食已久的人们,算是一种领奖品的节奏。为此我不得不发了个规则补充和注释,明确一下,我是在期待未来、而非奖励过往的善举。这样明确过后,队伍短了许多,但申请成功率上去了。抛开阅读不耐症候群的“出钱买经者”和“伸手白拿者”,很多朋友都坦诚地介绍自己的现状,郑重做出承诺,或询问规则里没有覆盖的部分(替家人做肉食,为孩子尝肉汤咸淡,等等),让人十分放心他们会认真履行承诺。

也必须高亮标出,最初被召唤来的素食者里,很多人说道:“我早已素食,所以把机会留给别人更佳。”这是真正菩萨的发心,值得由衷赞叹。

有一位女孩儿,请《金刚经》作为母亲的生日礼物,承诺了超出一倍任务的四年素食,并拒绝了赠送《心经》,说“不耽误大家,机会留给别人”,很了不起。

虽然并不监督大家对素食的执行,我还是收到一些朋友“斋戒”期间的“项目进展更新”或心情告白。比较顺利的,每天发个素菜图片给我,说“你看看我至今还不曾违约哦”,乐。也有咬牙坚持的,难的不在于素食,而在于亲友们看怪物或傻子一样的眼光。有的被家人劝“这样对健康不利”,有的被迫和同事辩论“素食就不是杀生吗”、“植物没有生命、没有痛苦吗”、“吃素就高人一等吗”,有的被家人质疑“你是不是被骗了”(绝倒,其实拿到经文之后,就只有写经人被骗的可能性了)。说到这里,我想展开那些严苛的规则(不允许吃锅边菜,一旦中断清零重来)里隐含的发心:是的,我就是要让大家无法隐藏自己领取的素食任务,我就是要请大家正面承受别人打量你的眼光。这样,到了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回过头来看自己,如果你发现,生活并非简单地退回到一个月/两年前的状态,比起过去,你的词典上多了一个词:“不在乎”,这就是值得欢庆之事。

有一位女孩儿总结如下:

  1. 请经的时候以为不会成功没想到那么容易就拿到了,反而素食的心里准备不足。
  2. 把困难和阻力想的太大,其实周围的人几乎都相当理解,完全没有碰到任何外界的阻力,全部的压力来自自己内心。
  3. 二十一天人能养成一个习惯。

确实如此,她在尝试了《心经》之后,已经决定攻克《金刚经》,谢谢。

还有个有趣的反馈。一位朋友和我的交流里说,梦到自己“斋戒”到最后一天了,不小心吃了个大鱼丸,梦里哭出来了。我忍俊不禁,但提醒她看一看内心:为何会哭呢?哭的是鱼变成丸的悲惨历程,还是“天杀的鱼丸,害我日子清零、还得重新熬一个月才能堂而皇之地吃你”?

希阿荣博堪布说:“所谓学佛人,就是决心和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素食并非就等同于学佛人,但是素食过程中的种种纠结、种种难过,能够提供许多和自己亲密相处的契机。

边看边想

颐和园春雪,2010年

昨天看到一则,某人贴了萨迦法王在候机厅里接见弟子的一组照片。评论里有人随喜赞叹po主“拜见法王的功德”,po主回复:“我可不是去拜见的,我是法王的弟子。” 宗萨仁波切在《Almost Buddhist》里说:“自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来壮大自己,包括本是设计来摧毁“自我”的导师。

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有不少版本。我抄写金刚经时,把手里有的版本对照一遍,凡有不同的,采用字多者。只有一处例外,这个版本的“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其校勘记录里也写:原句是“若非有想、非无想”,“若”字是新版校勘时加上去的。其实这个字加错了。“非有想非无想”整个是一个词,不可拆分。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的校勘注释透露的真相

“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的校勘注释透露的真相

从此,因果上说,众生诽谤你,对他们自己很不好;从此,修行上说,众生诽谤你,你也只能忍着了。向耶因诺沃学习吧:他经历了“文革”、“你懂的”,每次都不起心念,还说要让跟他结孽缘的众生也得解脱。时刻和耶因诺沃相应,不对众生生气,也不由着他们作(第一声)。行为处事和佛菩萨一样,心底里不把自己当众生,就是佛慢。这个要有,可以有,必须有。

城墙总是垮塌,可以怪风雨,也可以怪白蚁。风雨是老天爷赏的,我们无可奈何,但白蚁总是有办法治的。

痛苦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不是靠逃能逃得掉的。觉境也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不是靠追能追得到的。

办了一下午事,回家前,天阴沉沉地、半下不下地滴滴点点,刚进家门,雨大了些,心里暗爽道:老天真给面儿啊。爽没多久,又发现背包里一直装着把伞,成就感登时烟消云散了。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捐助@微公益提到的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做得越来越苦恼。每次他捐助后,他的名字会列在那个捐助项目下。是的,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帐目公开,但结果是他登时会收到一大群@或者直接找上门来的伸手评论。建议微公益把昵称隐去,只罗列此人的微博数字代码(并隐藏至少两位)。

后来我有点闲钱了,开了个头,初步体会到了这种心理压力。起初我认为微公益禁止这种伸手求助,后来看看他们的官网,他们是把到处艾特人写在给求助人的攻略里的。既然他们没有排队机制而是鼓励人伸手乱跑,那我也承认现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谁先伸手就先给谁吧。也别讨厌伸手上门的人,毕竟自己没钱无非是不捐,他们没钱就会死人的。

也呼吁白血病孩子的家长们,你们的难处和急迫心情大家理解,但请不要逼迫人行善。相比之下,你们毕竟都已经都被微公益认证为真,总会有人照料到孩子们,算是很幸运的了。请不要再主动出击,把本来收入不高的善良人们吓得不敢再碰公益。

书写《心经》和《金刚经》的标准化流程

书写《金刚经》的绷线模具

书写《金刚经》的绷线模具
@曲吉将灿 制作

《心经》宣纸裁剪设计

《心经》宣纸裁剪设计

把书写心经和金刚经的流程记录一下,以免下次回忆费力。

标准宣纸的尺寸是70cm x 138cm,按我的写法,可以裁出5份心经用纸,剪裁方法如左图。

注:11列25行这个布局,是经过仔细计算的。这样可以把“揭谛揭谛……”写在一列上,上下各空两格;可以保持大多数专有词句如“眼耳鼻舌身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集灭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完整,只打断一次“般若波罗蜜多”;可以让“即说咒曰”停在纸张下半段,是个视觉效果比较舒服的位置。

再说金刚经。70cm x 138cm的宣纸,裁成35cm x 138cm的2个长条。在长条里,每37cm折出一格,总共可以折出3格。每格的设计如下图所示。这样每个长条可以写出6小格,并按 /\/\/\ 方式折成册页。

设计图中提到的“模具”,是一个硬纸板做的神器,中间绷上线,往宣纸上一放,就可以直接开写,不用费事在65幅册页上一一打格子了。@喇荣圆将制作赠送。书写时的模具效果见头图。

《金刚经》册页设计

《金刚经》册页设计

 
佛     相 其 至 善
說 如 一 如 福 四 女
是 露 切 如 勝 句 人
經 亦 有 不 彼 偈 發
已 如 為 動 云 等 菩
長 電 法 何 何 受 薩
老     以 為 持 心
须 應 如 故 人 讀 者
菩 作 夢   演 誦 持
提 如 幻   說 為 於
及 是 泡   不 人 此
諸 觀 影   取 演 經
比       於 說 乃
 

再说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数字:每册页里是7列13行,这也是经过在Word里预先排版后确定的。按照这个数字,就可以保证金刚经里的2个偈颂、每个都不会被拦腰打断到2页纸上,而且上中下各留出1个空格,这样比较美观,如左图所示。如果不在Word里事先排版预览,写到这些偈颂时可能会后悔到揪自己头发,因为抄到这两偈时,整篇金刚经基本上讲完了。

《心经》写完后,卷好装到直径3厘米左右的PVC管里(装修建材门市店很常见的),两头封好,就可以寄出了。

《金刚经》可以装订成线装书,装订方法如下。

猛击阅读全文

大家写经赠大家

手书《心经》局部

手书《心经》局部

我在做手书经文赠送。图为样本,上《心经》,下《金刚经》。实物未必与样本字体完全相同,但既然还是本人手写,不会很离谱。

心经是12列×25行轴(可自行装裱);金刚经是72页线装书。以金色或银色颜料手书于蓝或瓷青色(表空性)宣纸上,以顺丰快递到付寄送。

下图中的念珠仅作装饰用,和方便面广告里的“大块牛肉”一个意思,不属于赠送范围。

线装《金刚经》和正文字体

线装《金刚经》和正文字体

欲获《心经》者要承诺连续素食一个月,《金刚经》则要承诺连续素食两年(时间比例是按字数数出来的),这是最考验恒心、最绿色环保的无非议放生。“连续”的意思是:如有中断,清零重来。

此外,无论是那种经文,都请承诺“随缘念佛”。所谓“随缘念佛”,就是“想起来就念”,如果根本想不起来,所谓无缘,那也无妨。念的话,在佛法的范畴里,佛菩萨名号、心咒、偈颂、……什么都可以。

明确一下我所说的“素食”:不能够直接关联到一个动物的死亡。说得不那么拗口,就是不含动物的肉、血、皮、骨、脂、内脏的。至少点菜/取菜的时候,自己以为不含。点一个宫保鸡丁然后专挑黄瓜花生吃,是不行的。饭馆里,麻婆豆腐和蚂蚁上树常被列入素菜类;有些地区把鱼虾当作素菜,或者“素三鲜”里放虾皮,但我对大家的请求比这些严。也就是说,我想要减少的是动物上餐桌/进后厨/进冷柜/进屠宰场,而不是忧伤地看着盘子里的肉说它们太可怜了我不吃呜呜呜。

对于在饭馆里误点了肉类的,倒也不用十分紧张。我关注的是发心而不是结果。如果你确实是无意的,你避免吃它就是了,也不需要和饭馆人员争执,让众人心生烦恼。

我也不监督大家对承诺的执行,一切都是君子协定。认可佛学见解的朋友,更加知道因果的严厉。故意无意,自己的心都是知道的。

酒能不能喝?牛奶鸡蛋?这里没有定义,我尽量用简便容易的规则来起步,而不想展开律师庭讼一样的辩论。只有一点小预警:酒可能会让你忘掉自己的承诺,结果误食血肉,还得清零重来。

赠送手书经文的发心,是对未来善行的期望,而非对过往善行的奖励。故对于早已素食者——菩萨,请慷慨慈悲地把机会留给苦难众生吧。

我注意到有为亲友请经的,说亲友素食。但看了信息后我不是太肯定:亲友是否答允了这些承诺项目?亲友的素食是否连续,是否符合这里对素食的定义?请确保:素食的执行者本人了解认可这些规则

欲获赠者请在微博私信中书面承诺。《金刚经》工程浩大,且只有一人书写装订,所以排队太长我未必会答应。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家不知道如何书面承诺。这里我做了两个模板图片,照着打一份,私信给我就行。但千万不要直接下载图片传给我——我做成图片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亲手打一遍,以避免“做出承诺却不知条款”的情况。

 

请不必质疑以上这些规则的合理性,或者讨价还价。例如“我是做销售的免不了宴请客户要吃肉该怎么办?”或“我能否午饭吃素时间延长到三个月?”答案是摊手,请自行解决,这些问题不应该由我来代替思考。至于“凭什么吃肉就不能拿经文?”或者“我觉得一旦中断就要清零重来不合理”,我不会搭理的,你不喜欢都用不着绕道,我的小摊本来就没摆在你的道上。

以下是一些轻松内容。

请《心经》者有两个选项。你可以指定用金色或银色来书写,也可以指定字体的肥瘦。金色庄严些,银色素雅些,也可以表达“空”的含义。字体的肥瘦则有以下三款:

《心经》的三种字体,从瘦到肥

《心经》的三种字体,从瘦到肥

如果你没有指定这些选项,那么我会根据心情,随意挑选颜色和字体来写。

请《金刚经》者也有两个选项。你可以指定用金色或银色来书写,但字体的肥瘦就别挑了:我一定会用瘦款写的,如果全书肥款会把我累趴下。

《金刚经》的第二个选项是关于这一段:“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 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的第一个“不”是鸠摩罗什版的特色bug,如果去掉句义更顺,而且玄奘、义净、爱德华·孔兹的译本里都无此字。你可以选择让我不写这个字,或者写这个字。

如果你没有指定这些选项,那么我会用金色书写,那个“不”字我会原样照抄,你心里明白佛陀的原意就是了。佛陀说的是:“须菩提,你可不要认为:佛陀是因为长得帅才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我也很期盼有书法好的朋友和我一起做这件事:大家写经赠大家。报名请工楷《心经》一幅,拍照传来微博私信。请事先理解,做这件事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丝经济上的好处,笔墨纸砚、快递包装材料都请自负成本。

另致菩萨们:我注意到你们怕我生意寡淡,帮我招呼了你们熟识的朋友。谢谢,也请仔细思量我的发心。也许你们首先招呼精进的修行人,其次是懒散一点的,再次是对佛法仅存尊敬、感兴趣而已的,依次递降。可是我的优先级排序是倒过来的。假如六道众生全都愿意照顾我的生意,同时顶门来要,我会首先为波旬书写。头几位拿到经文的朋友看到这个不要压力太大,你们那完全是因为反应快、排队靠前。

随想

仙乃日和玛尼堆

《金刚经》开头,须菩提提问,佛陀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好好听哪,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某“大师”解释道:“佛陀说到‘如是’,指的就是‘当下’,一言未发,就已经把法说完了。可须菩提不懂,回答‘说吧,我听着呢’,佛陀只好说有文字之法。”我对此解释一直深怀疑虑,虽然它显得很高明的样子。这也怪汉语的时态模糊性,从字面上看,无法确定如来说的是“底下将要说的”还是“当下这个状态”。后来读孔兹的梵译英版,译文是“I will teach you…”这就确定无疑了,佛陀说的没那么故弄玄虚,某“大师”想得太多了。

我有什么资格定义别人的幸福呢。

有时你想说点想法,因为你深知世界上还有其他人,所以你谦虚地说:“我认为……”然后就有人很不满,批评道:“满口我我我的,就想着自己!”可见,你怎么做,和别人怎么看你没什么关系。

可能很多人都被同门师兄批评过“你分别念真重”,可什么是分别念?凡非第一念,就是分别念。而第一念是“法身”,剩下可意会言传的那部分(一切你能想的做的),就都是分别念。所以师兄这么批评,并不表示你分别念比别人重,或刚才格外重,而是:一、她不懂分别念的意思。二、她的分别念被你的惹恼了。

如果自认为是修行人,就不能只在佛堂里“回向一切众生”,出门到大马路上来,却对身边的众生报以白眼、詈以恶语。如果这样做,和标榜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贪官们有何区别?

深信或熟知的东西、熟悉到“都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人不会把它成天挂嘴上。醒来就睁眼,出门就迈腿,不用当口诀背诵。只有新知的、不解的、嘴上认可却心里怀疑的,才要时不时说说,加深印象,或强迫自己接受。

学习:“安慰剂效应”,极大可能是做“安慰剂效应”实验的人陷入了“安慰剂效应”。当他认为安慰剂会产生“安慰剂效应”、并知道眼前的病人服用的是安慰剂时,他的诊断结果就倾向于“安慰剂效应”成立的结论。

科普群体的最大障碍,是“科普者”采用了“面对面”而不是“肩并肩”的姿态。面对面尚且无效,俯视更加不行。如果“科普工作者”陷入了“不说点高大上的学术专有词,没法吓到你们这帮贱民”的心态,这不等同于一刀拉了自己的小命根么。

对《金刚经》的猜想

手书《金刚经》局部

手书《金刚经》局部

本文不涉佛法,只从语句上做一些情景再现。

每次读《金刚经》到“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注:此为昭明太子所划分的段落,非原经内容,使用是为了引述方便)时,都十分好奇,为何须菩提要再次请教佛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而佛陀也再次作答。

第一次请法是《金刚经》的开头: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因为这个问题是请法的缘起,所以,当它被反复问到时,就十分引人注目: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留意到这一点,就会发现有其它的若干问题或者陈述出现反复现象,并且每次反复时略有出入。如“三十二相观如来”被提到三次,其中,第二次是变形为“以具足色身见如来”。“后末世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被问过两次,“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被提及三次。“如来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如来无所说法”分别被提及两三次。

平时只是读经,虽然会发现这些,但并不会去深究,大概是因为读经速度很快,一个想法出现,尚未来得及去看它,就晃过去了。亲自提笔抄写经文时,因为十分害怕会写错(一张宣纸可写五百四十多字,一旦写错,就有重写五百字之虞),所以对于每段话都反复审读乃至背诵,书写时也有了思考的空间,除了思考“所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这些传世名句背后的含义,也可以想象说法现场的画面。

当书写《金刚经》第二遍时,推测出这样的场景:结集经典时,有多人参加会议,一个人主诵(世传是阿难),以“如是我闻”起句,引导主诵者对当时说法现场的回忆。他叙说的过程中,其他的现场闻法者也纷纷想起当时的情况,于是陆续做补充:

“当时我还听到这个!”——如是我亦闻。
“那时须菩提长老是这么问的!”
“当时佛陀还打过这样一个比方!”

主持结集的人,并不去对这些听闻者的叙述做判断,而是无所偏私地把这些回忆都收录到经文里。就成了最终的版本,有一些段落的内容互相覆盖,却又略有出入,各呈精义。

金刚经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新年三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本来以为是个很大的工程,实际上,只要开始写了,就越写越顺畅,只花三天就写完了,我原以为会花十天以上的。

写完回头一看,发现字体变了很多次。写最初几张时还手生紧张,写到中间,放开了心情,字体也随之开合,到得后来,“如梦幻泡影”时,就又收回来了,圆笔为主。

人说,楷书抄经时的字体要统一。不过我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证悟者,看这字体的变化,就权当做倾听自己的心在纸面上演奏的曲子吧。

关于“双修”

上乐金刚,首都博物馆藏藏传佛教造像和藏区寺院的壁画里,时常能看到一些令人迷惑的形象,就是世人所称之“双修”:男相主尊拥抱一女性形象,双唇相接,私处若有交合。

对此形象,人们有了解其含义和不了解的。对于了解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不了解的,又有三种态度:

一、无所谓,或者将之作为中立的猎奇。博物馆里见到此形象大喊“快来看,欢喜佛!”的,大多是这样的吧。
二、反感,认为藏传佛教不守戒律,公然诲淫,不能被称为佛教。
三、向往,认为藏传佛教可以通过纵欲手段实现佛果,极其适合当今这个物质世界里、红尘中欲望炽盛的众生。

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反感和喜欢,可能都不甚安全。我试图说说我对“双修”的理解,原本就反感的,我不指望这篇短文能改变,人的喜欢容易变成憎恶,而反过来就不容易。何况,反感此形象的,也许是出于护戒的发心。而原本对“双修”很向往的,如果他们看完此文后,十分失望,认为这里说的不是他们想听的,我就会欣慰地觉得,不管怎样,还是小小地帮到了他们。

首先是对词汇的校正。“双修”是不精确的,更确切地说法是“双运”。不是“两个物体的修行”,而是“两个概念的运用”。两个概念,通常来说,就是智慧和慈悲,或称智慧和方便。

密集金刚,江孜白居寺为什么我说“双修”不精确呢?因为“修”是一个动静很大的动词。这个字容易让人以为男女媾合的形象是修行的手段,而实际上,这是对抽象法理的具象表达。

藏传佛教造像里的男女形象,并非佛陀菩萨当众宣淫。这里的男相女相都只是象征符号,女相象征智慧,男相象征慈悲,用男女媾合的形象来表述“智悲双运才能成就佛果”以及“智悲双运即是佛果”的道理。“佛陀”是“觉悟者”的音译,佛法是要觉悟,倘若没有智慧,当然谈不上觉悟。觉悟之后还要普度众生,众生的烦恼千差万别,假如没有慈悲和因材施教的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也是空谈。所以佛法认为,要想成就,就需要同时运用智慧和慈悲,是为“智悲双运”,或称“双运”。成就之后的佛果,也是智悲双运的。而智慧和慈悲本身,都是没有形象的,更谈不上是男是女。

不但智慧和慈悲没有形象,连佛本身都没有形象。《金刚经》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既是此意。佛是大空性,不是指某个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肉身形象。不但双运的造像是象征符号,一切佛教造像都是不了义、不精准的象征符号。佛法所说的许多譬喻,归根结底都是针对不同根器众生的譬喻,而不是对无上正等觉的精确描述。

所以,男女媾合的形象是把佛法的抽象道理具象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不是如人们浮想联翩的,一对淫人通过交合采补而悟得人天大道——那是房中术的养生概念,不是藏传佛教试图宣说的哲学概念。

喜金刚,首都博物馆藏关于“佛所说多是譬喻”,我再啰嗦几句。众生苦恼不同,所以药方也各各有异。对嗔心大的,说慈悲最重要。对贪心盛的,说布施最重要。对傲慢心重的,说忍辱才是不二法门。这些都是善巧方便,也就是双运形象的男相表达的意思——对种种不同根器的众生说种种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让他们升起嗔恨心,所以称“方便”为“慈悲”。

《六道轮回图》的正中央,是三种动物。鸟代表贪欲,蛇代表嗔恨,猪代表愚痴。有人对此表达着了相,就说:众生里鸟的贪心最重,蛇的嗔心最盛,猪最愚痴。且慢:鸟、猪、蛇都是畜生道的,而畜生道的因缘是愚痴。鸟再贪贪得过饿鬼么?蛇再嗔嗔得过地狱么?这不就矛盾了么?所以,鸟蛇猪只是拿人们熟悉的事物做象征符号,并非实指这三种动物的真实心境。

“观音菩萨能够从地狱中救度众生”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把“观音菩萨”替换为“慈悲”,把“地狱”替换为“嗔恨”,意思就明确了:“慈悲能从嗔恨里救度众生。”观音菩萨和地狱都是语言符号。人的地狱在自我的嗔恨心里,不是埋在滚热地核深处的某个地方。话虽如此,如果有位老太太,通过每天礼拜观音像获得解脱,我当然不会意外。因为礼拜观音像时,她确实在去除自己的嗔恨心,同时累积自己的慈悲。解脱前的一刹那,她也许以为是观音菩萨在拯救她。解脱时,她就会顿悟到“原来我才是自己的观音菩萨和地狱!”

读懂这些仅仅是为了增进理解、加强记忆的象征符号,而不落在相上,是很重要的。

藏传佛教造像里的男相,称为“佛父”,女相称为“佛母”。“佛母”这个词有歧义:可以指“乔达摩·悉达多的生母摩耶夫人”,也可以指“一切诸佛依之而得究竟解脱”。佛教造像里的“佛母”指的是后者。两个类似的例子: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和文殊师利菩萨都被称为过“佛母”,都是这种象征手法。佛母不指任何世间男欢女爱的概念。

听说过一些恶例,说有人曲解“双修”是世俗男女交媾之意,以为依此法可得究竟,四处寻人尝试,结果疯癫了。且不说佛法奥义,就从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感叹一下吧:教育很重要,没文化很可悲。

马头金刚(局部),四川博物馆藏川博的这幅《马头金刚》,主尊身畔有很多血淋淋的屠杀宰割的形象,剥皮挖心抽肠剔骨的。有人说这说明了藏传佛教“不慈悲”,和对双运形象的评判类似:“他们不守戒”。有人说这描绘的是地狱的恶报,试图维护这幅唐卡的正义性。而实际上,维护者的发心虽好,立足点却有偏差。这唐卡里受刑的形象都不是众生,而是使众生心生烦恼的种种执著,在这里以具象的人形刻画。凶神恶煞的种种形象,则是忿怒相显现的诸位护法。转换成抽象概念就是:灭除执著,善护众生。并无任何血淋淋的残忍想法。须知左上角的那四条并列的粗壮腿脚是马头明王的,而马头明王是观自在菩萨的化现,作为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何忍众生——哪怕是地狱众生——在其面前被屠戮呢?

梦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