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photography ’ 分类归档

玉带凤蝶

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

4月下旬,买了一盆小小的柠檬树。拿到家后发现树叶上有几坨“鸟粪”,细看则是凤蝶的幼虫,于是就地养了起来。后来又去花市,连虫带叶薅回来一些,总共8只。

养大几天认出,这些都是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算是最常见的凤蝶种类,网上有许多饲养经验可供参考,省了不少自己揣摩的力气。如今我这几只也都陆续羽化成蝶,自在逍遥去了,所以我也来说说饲养和拍摄心得。

作为完全变态昆虫,玉带凤蝶的生命周期分为卵(egg)、幼虫(larva)、蛹(pupa)、成虫(imago)等4个阶段。我这些凤蝶拿回来就是幼虫,所以只能从这个阶段讲起。

玉带凤蝶幼虫蜕皮

幼虫就是个干饭机器,每天抱着树叶吃了睡睡了吃。它们在化蛹之前要蜕几次皮,每次蜕皮后都目视可见地长大一圈。蜕皮之后,它们会很快把除头壳以外的旧皮吃掉。由于我这几只凤蝶是半路请来的,又混养在同一棵小树上,并且它们销毁痕迹速度很快,无法见证每次蜕皮,因此无法给出“从幼虫到蛹总共蜕几次皮”的数据。网上说是5次左右,那我就相信吧。对我而言,幼虫期有多久更重要,因为它关乎小家伙们要把我栓家里多久。从买树见虫(4月22日)到最后一只凤蝶化蛹(5月11日),中间总共19天。

低龄的凤蝶幼虫拟态为灰绿-污白相间的鸟粪,要仔细观察,才能从它头尾两端各一对白色小角辨认出来。到了高龄幼虫的时候,它又会化为另一种拟态,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假眼,如果受到近距离惊扰,还会从头部后上方翻出一对紫红色的臭角腺(臭脚味儿的,相当销魂)。有眼有信子,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了。

玉带凤蝶高龄幼虫的臭角腺

臭角腺的颜色也是识别凤蝶种类的方法之一,假如是柑橘凤蝶(同样生活在芸香科植物上),臭角腺就是橘黄色的了。

(文章并未烂尾,下方有分页可点)

页面: 1 2 3 4 5

栖霞寺舍利塔释迦牟尼八相图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须弥座束腰部分所雕释迦牟尼八相图。今天手边的事告一段落,解读一下。

一、入胎。右侧菩萨乘六牙白象翩然而下,左侧宫室里应是净饭王和摩耶夫人。

二、降生。右侧摩耶夫人手攀无忧树,悉达多从胁下出生,有宫人托盘承接。左侧画面悉达多坐于台上,上方九龙吐水沐浴,净饭王和摩耶夫人分立两侧。

三、出游。把生老病死和沙门合到一幅画面里,左侧房屋内,左间是死,右间是病,墙下有孕妇倚坐,树旁立老人,马前立沙门。

有人认为当街分娩不合理,“生”应与“病”对换。但室内画面中只能看到侍奉汤药和拭泪姿态,找不到分娩元素。而孕妇倚墙而坐足以表达临盆之意,无需明确刻画分娩场面。

四、逾城。马前是车匿,左下方分别是落发(右)和贸衣(左),左上方是苦行。

五、受糜。右侧避雷针遮挡处是沐浴,树神援手助悉达多上岸。左上方是“乳糜涌沸,出高七仞”的异象,左下方是牧女供养。

六、说法。二商主奉麨蜜,四天王奉石钵。

七、降魔。魔军的攻击,近身化为莲花。空中有风雨雷电。

按说这一幅应该在“说法”之前,但原作顺序如此。

八、涅槃。右侧是双林入灭,左侧是荼毗自燃。

消除恐怖光

大足北山石刻136窟日月观音原图

大足北山第136窟的日月观音。这个石窟的佛像保存得极其完整,是大足石刻的明珠,可(suo)惜(yi)门口上了铁栏杆,不让进去看。阳光从我身后照到洞口地面,又反射上去,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恐怖光,相当不好看。刚才想到了展示方法:反个相就好啦!

大足北山石刻136窟日月观音·消除恐怖光后

不但消除了恐怖光,还给观音笼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其实是阴影反相的结果),变得漂亮极了!

如果单是反相的话,赤色的岩石会变成淡蓝色,纯底片效果也不太好。所以还要在PS的“色相/饱和度”设置里,把色相一直拖到180°,就可以看到色彩回归了。

跳水者之墓

墓室顶盖

四川博物院《彩绘地中海》特展上,有个小展室,三壁和屋顶是放大的“跳水者之墓”(Tomb of the Diver) 。原件是215×100×80cm的小墓穴,做成展室,就可以站着尽情地看。在前700年-前400年间的几千座希腊墓葬里,这是唯一一座内绘人物场景的墓穴,墓室周围的酒宴(Symposium)场景gay gay的很耐看。 ​​​​

墓室顶盖是一位健美的裸体男子,纵身一跃,跳向一片有浪上凸的水面,这也是此墓室得名的由来。这个画面的寓意众说纷纭,有一种诠释说,这是亡者跃入“永恒之海”。

此为北壁,从西向东(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年长男子准备玩Kottabos游戏(用酒渣投掷设定靶盘)。中,年少男子正在玩Kottabos。东,年少男子一手持Chelys琴 (龟壳为主板的一种里拉琴) ,另一手爱抚年长男子胸部,年长男子爱抚少年头发。

墓室西壁

西壁,吹笛的女子引导两位男子加入/离开酒宴。年少的男子是健美的裸体,年长的男子左手拄杖。

此为南壁,从东向西(从左至右)依次为:东,年长男子右手持Chelys琴,左手持琴拨(Plectrum),也有说法称这是一枚蛋,是个性暗示。中,酒宴进行时,二人相视而笑,目光热烈。西,年少者吹笛(Aulos)。

天路长歌

灰背伯劳

灰背伯劳幼鸟

邂逅灰背伯劳崽,距我只有两米,随手用厚卡片就拍下了它的大头照!按下快门一秒之后,它拍拍翅膀,跳上另一枝树杈,匆匆飞走了。

雨燕

首次尝试,就拍到了飞行之王——雨燕的正面大头照!

第一个难点,在于找到拍摄位置。雨燕是不落地的鸟类,没日没夜地在空中游荡。它们最高时速110公里(每秒30米),跟着跑是毫无希望的。好在它们夏季喜欢在古建筑周围结群盘旋,我找到了这么一处古建筑,登上二楼,就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雨燕,吵吵闹闹地从面前掠过,地点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就要考虑技术难点了。在雨燕的高速碾压下,别说跟焦了,把它保持在取景框里都难于登天。在长焦镜头的豆大视野里,它们总是一闪而过,等你的脑回路悟到“哇,雨燕来了!”时,它们早已飞远了。

追是没希望的,那就让它们自己撞上来吧。 所以解决方案是:测光手动,焦距手动,开启连拍,当雨燕们迎面扑来时,嚓嚓嚓开始连拍,假如能有一张拍到正在穿越焦平面的雨燕,就算成功了。

说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中,成功率则非常非常低。我折腾了俩小时,咔嚓了五百多张,也只有五六张能看的,真正清晰漂亮、能吹几年的大头照,仅仅是题图一张。

手工测光是位置稍次的必要条件,由于雨燕出现的位置不可预料,所以不可能临时自动测光。好在一处拍摄点附近的光照一般比较均匀,手工调好一个参数就可以一直用下去。雨燕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曝光时间不要低于1/2000s,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光圈和感光度。

红尾伯劳

你,瞅,啥

城中村的人们拔除地里的杂草时,红尾伯劳停在架子上,耐心地等。虫子一暴露,它立刻飞扑叼起,跑回小竹林里用膳。

乌鸫

一个月前留意到一家繁殖期的乌鸫,今天看到小鸟了!总共数出三个小脑袋。附近是个政府机关的绿地,食物充足,亲鸟衔了满嘴的蚯蚓来喂。喂完还要再等片刻,看哪只小鸟要排便,亲鸟把粪囊扯出来吞下去。拍得正高兴,头顶传来甩屎警告,我赶紧撤退了。 ​

红隼

红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