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价值 ’ 标签归档

十几块钱的盘子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今天看到一个话题,关于@cctv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最后几分钟有这么一段(从第47:00看起)。

主持人石琼璘:首先来介绍一下焦局长手里捧着的这一个盘子。这是你们——就是刚才节目当中——两天的时间追到的那个文物吗?三天?能跟我们讲一下这个文物吗?
新疆若羌县文物局局长焦迎新:这个是盗墓者当时刚实施盗墓期间挖出来的一块小木盘,这个木盘有残缺,下面腿都还不齐全。
:现在知道它的年代吗?
:应该是在汉晋时期的。
:就本身——如果说这个盘子本身的文物价值应该怎么来界定?
:本身的经济价值不怎么值钱,主要是研究价值。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尴尬地笑介)
:俗一点讲的话,是不是?经济价值。
:(尴尬地笑介,欲说话,刚说出两个字,被抢话头)
:所以俗一点问你们,几天的时间,就追到这个十几块钱的盘子,觉得值得吗?
:还是值得的。
:为什么?
:为了保护咱们这个文物。他盗墓的不是价格是多少,盗墓者不是说价格是多少,就像咱们抢劫犯抢劫一样,抢劫一分钱和抢劫一百块钱,它是一个性质。
(以下为别的话题)

这段视频,凸显了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鸡同鸭讲”现象,就像朱军永远无法跟上他家嘉宾的思路一样——他虽然能把嘉宾弄哭,却不明白他们哭的是什么。

主持人的那句“也就是十几块钱”粗暴生硬、严重跑题。嘉宾脑子不灵,应对得也笨——不排除他陷入沉思的可能:如何回答才能既正确,又不伤主持人的自尊。“十几块钱”有个前提就是“如果现在做这么个盘子,那么现代的盘子就是十几块钱。”而非“这个文物盘子本身值十几块钱。”最后那句话,“盗墓者不是说价格是多少”还算扳回到正道,可“抢劫一分钱和抢劫一百块钱是一个性质”就又掉到陷阱里去了。

其实从钱的角度来问答就不对,文物是不放也不能放价签的,说“值钱”还是“不值钱”都错。

用英语回答“这个盘子作为文物是否值十几块钱?”,“yes”和“no”都错,正确答案是“not applicable”(N/A)。

至于大众会问“文物无法用钱衡量,为何我们要花钱从国外拍卖行里买回来?”答:从拍卖行里买回来时,文物有了一个耻辱的名字“古董”。花钱买的是古董,而非文物。作为文物,(适用此规则的)从一国归还原国是免费的。
猛击阅读全文

随想

深入浅出是一种美德。

想得深是自己的智慧,说得浅是对别人的慈悲。想得越深,说得越要浅,智慧和慈悲才能同时增上。

与此相反,则是自己还没想明白的东东,却用一大堆唬人的辞藻,让人不敢深问。也有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做色厉内荏。

以上随想结束,下面这段,和它没关系。因为是随想,所以是不连续的片段。下面这段,完全有悖于刚才所说的美德。对于这点,必须预先承认。

有些现象,是一个人的特质(Property),而非此人的选择(Choice),则这个人不应受到指责,也不应被勉强去做违反此特质的事情,以免给他和别人造成大而长久的痛苦。

即使这些现象不是特质而是选择,人们的本性是追逐幸福,而没有人能定义别人心里的幸福 。

指责别人的特质,就把人逼入了绝境,算是一种杀生。

这种杀生,过去真有过,而且是大规模地加诸于人的身体。现在还在发生,呈现为心和语言的暴力。

站队之前,先想想自己为何站队。了解一样东西是什么(事实,Fact)比判断它好不好(价值,Value)更重要。

事实,无是无非。想不明白这个,就容易跟自己、跟别人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