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物理 ’ 标签归档

恒星和光谱的那些事儿

1671年,牛顿研究光的折射时发现,棱镜可以把一束阳光发散为一道彩带。他第一次使用“光谱”(Spectrum)来描述这种色彩排列,还把它划分为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和音乐、日月五星、一周的天数搭建神秘的关系——嗯,牛顿是个狂热的神学家,他研究物理学这门副业,是想找到全知全能的上帝设计宇宙时留下的密码。

牛顿的颜色划分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用意义,对色彩的感觉和定义,随每个人的生理能力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各有不同。光谱,这个当代天文物理学的重要利器,被闲置了一个多世纪。

1802年,沃拉斯顿在太阳光谱里留意到5条暗线,但他只是记了下来,并表示“嗯,有点意思,像是分隔颜色的界线,恐怕三言两语说不清。”

夫琅禾费

1814年,光谱终于迎来了它的时代。这一年,27岁的夫琅禾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分光仪,独立地再次发现了太阳光谱里的这些暗线。夫琅禾费的分光仪在当时清晰无比,他标记的暗线,达574条之多!

夫琅禾费不仅标记了这些暗线(从现在起,我们称之为“谱线”),还做了进一步研究。他把分光仪指向天狼星和其他一些亮星,从中观察到了相似却有差异的谱线。他由此排除了“这些暗线是地球大气造成”的可能性,因为,假如谱线源自地球大气,那么,各个恒星(包括太阳)的星光穿过相同的地球大气,谱线就应该特征相同。他进一步推断说,这些谱线来自恒星,携带了恒星本身的信息。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前人理论可供参考,而他的发现只能靠后人解释——得到这样的正确结论,是很惊人的。无怪乎这些暗线被称为“夫琅禾费线”了。

1987年,夫琅禾费200周年诞辰纪念邮票

夫琅禾费线的重大意义之一,是它锚定了色彩的位置,给色彩赋予了精确的刻度。从这时起,对包括可见光在内的电磁波谱,就可以定量研究了。这一点,我们后面会提到。

夫琅禾费标记这些恒星谱线时,能做出进一步解释的两位主角还没上场。本生才3岁,基尔霍夫还未出生。到了1859年,这两位科学家基于其他一些科学家的零星实验结果,并对照焰色反应的特征谱线,总结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概念,对夫琅禾费线的产生机制做出首次系统性的解释。1913年,玻尔更是通过解释氢原子谱线,打开了量子理论的大门。

我们毕竟是来介绍恒星光谱及应用的,不是写科学发展史的,所以,我们就跳过逐层揭示真相的过程,直接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说事情的本质吧。

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有若干个“限定高度的轨道”——这是个打比方的说法,严格称“能级”,但大家不妨先按人造卫星轨道去理解——比如,离地200公里算第一轨道,再高些就是离地300公里的第二轨道,350公里的第三轨道……电子不限于在第一轨道活动,只要它能量够高,就可以到第二、第三这些高轨道去看看。但奇异之处在于,它去更高轨道时,并不会200、201、202、203……这样逐次爬升,而是腾地一声,瞬移到300或者350。甚至,它从200到350时,也并不需要途经300。所以我们刚才说“限定高度的轨道”,限定规则就是,除了这些轨道高度之外,不允许电子存在于任何中间高度。

另外,电子从200公里向300公里转移时,必须精确充值100公里的能量。如果它获得99公里,那么我们前面说过,299公里的轨道不许存在,所以它过不去。先充99备着,等凑够100如何?不行,能量必须一次花完,不许存着。如果来的能量是101公里呢?能不能充100公里,找零1公里?抱歉,也不行。这就是量子世界的奇妙规矩。

比方打完,接下来用认真的术语,应该不难理解了。太阳核心是个炽热而拥挤纷乱的核电站,光子从这里出发,挣扎十几万年爬到表面,各种波长的都有,本来是个连续的光谱。但它们飞向太空时,就必须穿越太阳大气。如果有一个波长656.28纳米的光子撞到了氢原子,它携带的能量,刚好可以让一个第二能级的电子跃迁到第三能级,那这个光子就被氢原子吸收了,而其他波长的,由于电子跃迁时不储蓄、不找零,就可以自如通过。如果我们在这个氢原子身后架起分光仪,就会看到656.28纳米处的红光区出现一条暗线。

太阳大气中不只有氢,还有种种其他元素。在各种原子核的身边,电子所处的能级、它们各自想去的能级、各自需要充值的光子能量,也有多种可能。于是,当一份连续光谱冲出太阳大气之后,就会被截留下许许多多特定波长的光子,夫琅禾费线也就出现了。

反过来想,如果检查太阳谱线,和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一一对照,就可以知道太阳大气的化学成分。事实上,氦元素就是在1868年观测太阳光谱时发现的,而它在地球上被发现,则是27年后的事了。起初人们甚至以为,它只在太阳上存在,所以起了个Helium的名字(太阳神Helios),旧译氜。这个汉字造得很忠实啊,可惜弃用了。

我们再来重温夫琅禾费的发现,去分析各个恒星的光谱,就会得到和他当年一致的结论:光谱携带着恒星的信息。恒星的质量、年龄都不同,温度、亮度、色彩和大气成分也就有了差异,并体现在它的光谱上。例如,温度极高的青壮年热星发出高能的蓝光,它在蓝端的光度分配比较多,并且作为燃料的氢线浓重;而濒临死亡的恒星,高光度就集中在红端,氢线极其微弱,作为炉渣的碳线则较发达。

页面: 1 2

白颊黑雁

有个自称初中生的问:“有一期《意林》上的白颊黑雁跳悬崖的文章是真实的吗?”他说他在同学的《意林》上看到的,他对同学说这应该是假的,却又有点心虚,所以来问。

答:

白颊黑雁雏鸟出壳几天后就要跳崖求生是真的。看Bilibili上的BBC《生命的故事》,第一个主题就是白颊黑雁雏鸟跳崖(2:40开始)。

从物理上来说,小鸟一般是摔不死的。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当物体的一维尺度缩小时,它的质量呈立方关系减小,而它承受冲撞的能力取决于其受力面的面积,面积以平方关系减小。所以,相对于其质量,小鸟抵抗冲击的能力(比起成鸟乃至人类的尺寸)实际上是增大了。这样说起来有点抽象,编个数字来解释一下:比如一个材料的抗压能力是10吨/平方米。用这个材料做一个横截面10米x10米的柱子,顶格设计它的质量为1000吨(再多就崩了)。现在,把这个柱子的一维尺寸按比例缩小,横截面变成1米x1米,那么它的质量就会缩为1吨(横截面缩100倍,质量缩1000倍)。而实际上,按照10吨/平方米的性能,这个小号的柱子还可以再加9吨负重才会垮掉。也就是说,等比缩小的柱子的抗压能力是大柱子的10倍。这也是昆虫的腿可以很细很细,而大象必须大粗腿的原因。沉重而腿细的长颈鹿是个极端设计,但毕竟它的身体比例不是大象的模样,比大象轻许多。

二、不能按照真空自由落体的公式来想象雏鸟的下坠过程,要考虑空气阻力。小鸟在空中受两个力:一个是重力,这是一个恒定值。另一个是空气阻力,这个值和小鸟下落的速度平方(在同样的姿态下)成正比。小鸟坠落的前一段,因为速度较低,重力大于空气阻力,这段时间,小鸟加速运动,空气阻力随着下落速度逐渐增加(小鸟的加速度永远低于重力加速度并且越来越低)。当速度达到一个值时(并未计算是多少,因为和小鸟的坠落姿态有关),空气阻力=重力,从这个速度起,加速度等于零,小鸟匀速下落。

阅读第二条时,也要考虑第一条。物体一维尺寸越小,其达到匀速运动的时间越短,峰值速度也越低。因为这个原因,阳光下看到的灰尘似乎可以永远漂浮在空中,而从高层跳楼的人类总是能顺利摔死,因为人类达到匀速运动的那个点来得太晚了,而且即使能达到匀速运动,那时的速度也已经太快了。

也要考虑雏鸟的下落姿态,成功跳崖的雏鸟翅膀和脚蹼都尽力张开,这样可以尽早进入匀速下落状态,并且下落的速度也不会很快。视频里,没能幸存的两只雏鸟,一只是跳错了方向(最后应该是饿死或被天敌擒获),另一只是被带了下去,姿态失控之后,不易利用空气阻力放慢速度,而且可能会头颈先撞到岩石而折断脖子。

猛击阅读全文

给一位家长的信:马上要升初三的学生怎样学习?

我感觉学生其实很聪明,也不是不想学,只是掉队太久了有些迷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已。我这里有个方法,是我老妈指点的(她只有小学毕业文化,但是教育水平真是无穷高),也经我亲自实践过(我因此从高二时的班级三十多名跳到全年级第一名),保证可行、具体、容易捉摸、易于评测。

数学和物理:没有必要做什么辅导资料上的题目。实际上,只要把教科书上的所有题目做完就行了,很简单吧。每天读教科书上的一个章节,读懂之后,做本章节后面的练习题。记住,一定要全部做完!对于每道题,除了抄写题目,给出解法和答案之外,还要在后面注明:这道题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它应用了本章节的哪些定理?把每科的题目做在一个大本子上,一个暑假六十天,做完所有理科科目的教科书完全没有问题。

语文:按照教科书行事。注明“背诵”的一定要流利地、正确地背下来,注明“熟读”的一定要熟读。不只是课文有用,课文间的文法知识也很有用,要全部读下来,熟悉语文书的每一个犄角旮旯。

英语:每天背诵默写一篇课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它的要求要比对语文的严格。如果课文后面有习题,那么就要像做理科题一样做这些题目。同样,对于每道题目,在后面注明:这道题考的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汇和哪个相似的语法结构。

这些方法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间断。每天必须做完所有的学科才能休息,不能今天做数学题,明天做英语题。如果你愿意用这个方法,暑假之后,我可以帮你审核她的作业。这个暑假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升高中之前的最后一个长假期(寒假太短),掉队学生的最后一个喘息和反扑的机会。

也许学生会抱怨,这样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不错,逻辑上说,既然下课了,学生就没有继续念书的义务,就像劳动法里规定工人没有加班的义务一样。但是学生也得问问自己的心:上课的时候真的听进去老师的每句话了么?如果不是,那就把没有听进去的部分从课本上找回来。这一点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工作了也是如此:如果老板给的任务到期没有完成,加班加点也得把它做完,同样没什么可商量的。

我上学的时候,虽然成绩已经很不错,但是每个假期都没有休息过。一放假,先花一个星期做完所有的寒暑假作业。然后老妈就说了:“温故而知新。你现在得预习下个学期的内容了。”然后我就开始搬出下学期的教科书,开始背课文,做习题。一个假期完了,课本也翻了个遍,下一个学期就过得很轻松。至于这种学习方法是否必要的问题,老妈是这样理解的:你确实有了许多空余时间可以玩。不过我相信,一定有学生把这些时间放在学习上了。你只要不学,就会一直往后退。

伪科学

我们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我们的帝王将相却通常是残暴的白痴。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见贤的这位,也得比较贤才成,否则就改了样: 他见了贤,倒也会思齐的,只是这齐究竟是怎么个齐法——比如一个板凳四条腿,一条比较短,你要把它抻长似乎很不太可能, 补一截还得用胶,外观也总有迹可求,一进水没准还会掉;反过来一想,只消把其它三条腿通通锯短,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秦始皇两千多年前就想通了这个道理,于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觉得这样大家就跟他一样没文化了。 据王小波定义,这种“齐”叫做“下齐”,是个熵增过程,顺应自然,轻松愉快,比孔圣人的“上齐”要科学得多。 师尚父助周灭纣,成事后被封一国,且被授讨伐其它诸侯的权力,看谁过得好点了,他就可以出兵打一下,打到下齐了为止, 是以其国号称“齐”,以彰其权。

然而勤劳智慧的老百姓是不甘被下齐的。在不断反抗阶级压迫、和帝王将相们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会了使用暗语,把一条条大自然的奥秘,用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的符号流传下来。

比如说“日”字吧,甲骨文的“日”字是个圆圈,正中间一个点。有人说,这说明我们早就观测到了太阳黑子。

嘿,其实我们观测到的岂止太阳黑子而已!正确答案再浅显不过,这个图形分明是氢原子的电子云形状, 而氢聚变正是太阳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的能量来源。仓颉造字的时候,不敢明说这是氢的形象,只用太阳黑子搪塞,就是怕黄帝搞氢弹计划, 那时的中国,地也不大,物也不博,人口远远不够众多,倘若有了氢弹,大伙儿你扔一颗,我扔一颗,不出三天,生灵无噍类矣。

太极图

太极图

再说太极图,这张图看起来平平无奇,一个圆圈,黑白两条阴阳鱼,相互盘旋,各有一点,黑鱼中为白,白鱼中为黑。再简单不过了。 朱假道学称,这是阴阳相生之象,阴极生阳,阳至生阴,长篇大论,无非是阴阳二气,再也诌不出花样来。

其实粗浅地留意一下,就能看出来这张图阐述了光的本性,阳为电,阴为磁,阴阳互生,交变的电场产生磁场,交变的磁场产生电场, 于是就有了用阴阳之间的曲线来表示的电磁波。而旁边两个圆点,则代表了光也是有粒子的特性的,也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一瞧太极图:有了!光电效应可以解释了!他后来就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再看一个圆圈,无所不包,代表万有引力;一条曲线,振荡一周,代表电磁力; 阴阳鱼相互盘旋成大圆,代表把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的强作用力;黑白点相互离散,代表司掌放射性的弱作用力。 你仔细看这张图,还会觉得白点比黑点看起来要大一些,我想你已经猜出来了,这正是“弱作用力宇称不守恒”的意思。 李政道和杨振宁看懂了太极图的这层意思,就对吴健雄说了。 然后吴健雄做了个实验,把钴原子放在磁场里,使它们自旋方向一致,然后这么一测,果然发现一边发射的电子比另一边多, 1957年的诺贝尔奖就落到李杨二人手中了。

有一首口诀,道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的“无极”,指的就是宇宙大爆炸模型中的时间起点,10的-43次方秒之前的宇宙状态; 到了10的-34次方秒时,进入夸克-反夸克主导时期,阴阳初判,是为两仪; 到10的-10次方秒时,已经建立起四种基本作用,夸克禁闭,质子、中子和介子形成,此乃四象; 到1秒时,质子和中子已经结合成核,天地万物由此而始。这些知识,一代一代地借着太极图流传下来,老百姓都知道,就是不想说。

太极图还说,阳为动,代表动量;阴为静,代表位置。阳盛阴衰,阴盛阳消,却始终不能两全。 到了二十世纪,这个意思终于被海森堡看明白了,不过他不在中国,不知道咱们的规矩,匆匆忙忙地把测不准原理给捅出去了: 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无法同时确定。一时名声大噪,赫然成了量子力学的奠基人,真是贻笑方家。

太极图的含义远不止此,再看一黑一白两个粒子,中间一条波动的能量。千百年来,它一直在默默地提醒人们: 当粒子遇到它的反粒子的时候,就会湮灭而产生能量。所以当你遇到反你的时候,千万不要握手。 老百姓平时肯定是不说的,免得皇帝知道这个,提前作好防备。 而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老百姓就斩木揭竿,拿反物质做武器,打官兵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从歌谣中还能依稀想像到当时轰轰烈烈的情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里“天下反”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百姓都拿起反物质当武器了。 统治者看到老百姓开始制造反物质,就知道他们在筹划起义了,于是“造反”便成了“起义”的代称。 阿Q说过:“造反是要杀头的啊!”他在未庄嚷嚷“造反了!造反了!”的时候,大家也特别惊慌,因为他把风声走漏了,让朝廷有了防备。 宋江反贪官不反皇帝,就是因为皇帝很难见着,搞不到样本,造个反皇帝就不太容易, 他唯恐送反皇帝进宫跟皇帝湮灭的时候,不是皇帝剩一点,就是反皇帝剩一点,损了他的名头。

霍金走不动路了,就有点消沉,整天算卦,想看看前世到底做过什么,以至于老天对他如此不公。 星相啊塔罗牌啊全试过了,还是没找到夙因,就想试试东方的。 这天算命的时候,他看到了太极图,一开始,觉得黑啊白啊,转来转去的挺好玩,就在屋子里贴了一张, 这一贴不当紧,仔细一看,嚄!看明白了。原来这图讲的是: 在太空之中,到处都是能量以及能量所产生的虚粒子对,在靠近黑洞视界的地方,粒子和反粒子也在不停地创生湮灭, 当反粒子坠入黑洞的时候,粒子则向远离黑洞视界的方向逃逸。给外面的人看来,好像这个粒子是从黑洞里逃出来的一样。 画成示意图就是太极图了:黑点代表粒子,黑鱼的圆形一端表示黑洞视界,白点表示坠入黑洞的反粒子。 黑鱼渐细渐消,意思说黑洞视界不断的缩小,最后蒸发殆尽了。 霍金才知道今天遇到大宝贝了!这哪里是算命的卦盘,分明是中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讲义啊。

中国人老抱怨自己的国家不出诺贝尔奖,其实这都是抱怨给当官的听的, 要是中国人真想拿诺贝尔奖,只怕一下子就把诺贝尔奖的库金提光了,再也生不出利息来。 关键是当官的还都去古时不远,老百姓心有余悸,所以还都不肯说,否则那么多得诺贝尔奖的,概率上也该轮到咱们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