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考古 ’ 标签归档

霸·迷失千年的古国

铜甗

带有“霸”铭文的铜甗内壁

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在地下一层临展展厅展出《霸·迷失千年的古国》(2015.07.07 – 2015.10.07),展品丰富,展线有次序有逻辑,墙上图文说明信息量巨大。

2007年,因为一起盗墓事件,在山西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考古人员从这座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大量的礼器、玉饰、乐器、兵器、车马器暗示着墓主显赫的地位,青铜器铭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字:“霸”。考古学家们猜想,这是一个实有封地、却被历史忽略遗忘的诸侯国。

不说废话,火速上图:

前面说过,这个特展的信息量巨大,挑几块展板感受一下。注意第六块还有个观众互动内容,从互动区的投票来看,参加互动的观众还真不少。
猛击阅读全文

国宝帮

所谓“元钧”

所谓“元钧”
来源@中国文物研究高飞

通过冀宝斋博物馆一事,我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国宝帮”,信奉“真正的国宝在民间,考古专业人士没见过的未必假”,由此神推理“民间收藏一定真”的结论,并断言:凡说他们藏品假的,都是伪专家。

然后,俺在微博上亲眼目睹了一朵国宝帮的奇葩,如果读者没耐心逐条看他的微博,可以通过右图感受一下,此图来自这么一条微博(若已删除很正常,因为最近常常有人踩),展示了三摞“元钧”十件套。为何说是“元钧”呢?微博里有评论对答:

@KuangchaoDai_Danmark:既然你在深圳。拿去香港检测啊。全世界现在暂时只承认英国和香港。。 (2012-12-28 16:17)

@中国文物研究高飞:香港碳14我也拿一个测为元代; (2012-12-28 16:20)

可是,亲,你就这么把元钧摞在瓷砖地板上展示?你不心疼它们的釉面?不怕折断底足?不怕一脚踢翻?你内心深处是不是知道货源充足、打个电话就能再订一套?再说这整整齐齐十件套是怎么回事?能还原出怎么样的生活场景?十个笔洗齐刷刷摆在案头,大号的涮排笔、小号的涮勾线笔?你有没有考虑过砚台的感受?

再看此人的微博ID,给自己定位也挺纠结的,有四个ID只用了一天就作废了(我是该有多闲):

2012.05.29 – 2012.10.31:文物鉴赏家2012
2012.11.08:文物鉴赏家
2012.12.03 – 2013.05.19:资深文物收藏鉴赏家
2013.05.28:文物研究三十六载苦辣酸甜老兵
2013.06.19:文物研究与收藏
2013.06.20 – 2013.10.15:中国文物研究
2013.10.29:文物研究
2013.11.05 – :中国文物研究高飞

这条“元钧”的博还不是头一个吸引我的,起初我完全是被一摞宋汝笔洗十件套(微博已删)震惊了——你说这宋朝到元朝的生活方式真连贯啊,干啥都是十件套——那套“宋汝”的正文是征聘经销商的,出手越快,提成越高。俺岂有不帮忙之理,把这条微博转发之后,引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笑点,大家一起来竞价,可惜是Dutch Auction,越喊越低,从八十八喊到二十二,还要货主包邮。经过一夜的轮暴,货主终于忍无可忍,把原博删了,次日压低了嗓子在自己主页里大骂

真他娘的扯蛋!混帐!我发图片让你买我东西了?让你粉我了?让你鉴定了?让你评价了?我发图片真与假和小混蛋有关系吗?你们的东西在哪里?别人没有点名让我评论的东西我那么多年评论过了吗?不自量的去你娘的怀中吸奶去吧!

其实与其说是大骂,还不如说是委屈的咕哝,后面这条就更加怨妇(俺把一票人马的微博链接配齐了,俺真是闲透了):

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你不骂人他难受。自已没有东西就会窝里斗!有何意愿?我发图片是与下面等好友分享学习的。@玉言的世界 @长城艺术 @瓷之雅 @瓷器鉴赏 @古玩精品收藏家 @卜事正宗 @孔明与诸葛 @唐和唐珠宝 @太古山房古美术 @马明生中国著名收藏家鉴定家

意思基本上是说,他这批货是给知根知底的朋友们看的,原奔着酱油铺子去的群众忽然改道过来,搅了他的瓦缸批发生意,实在是不懂江湖规矩。好吧,倘若真是如此,微信对他们其实更合适。风和日暖时,大家各自晒晒假货,互相捧捧臭脚,自娱自乐,没人知晓,没人笑话。

以下是我的自娱自乐:

碰到笨人要帮扶。看见笨贼,打脸就行了,不能教他们长本事。 要想办法使国宝帮坚信:织物要挂着秀。瓷器要摞着秀。碳14最适合测无机物如陶瓷、青铜、石刻。年号和庙号要同时出现在落款里才正宗。Thermoluminescence这种伪科学的东西不要让他们听见。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先天不全的假货,晒宝时再用红色字体标注,纯属自毁形象。《笑海千金》有一则:“你若生疮,雪上加霜。”殆与此相类。不过我怎么可能传授给他们修图的本事呢?

十几块钱的盘子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今天看到一个话题,关于@cctv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最后几分钟有这么一段(从第47:00看起)。

主持人石琼璘:首先来介绍一下焦局长手里捧着的这一个盘子。这是你们——就是刚才节目当中——两天的时间追到的那个文物吗?三天?能跟我们讲一下这个文物吗?
新疆若羌县文物局局长焦迎新:这个是盗墓者当时刚实施盗墓期间挖出来的一块小木盘,这个木盘有残缺,下面腿都还不齐全。
:现在知道它的年代吗?
:应该是在汉晋时期的。
:就本身——如果说这个盘子本身的文物价值应该怎么来界定?
:本身的经济价值不怎么值钱,主要是研究价值。
:因为我听导演跟我说这个盘子好像也就是十几块钱。
:(尴尬地笑介)
:俗一点讲的话,是不是?经济价值。
:(尴尬地笑介,欲说话,刚说出两个字,被抢话头)
:所以俗一点问你们,几天的时间,就追到这个十几块钱的盘子,觉得值得吗?
:还是值得的。
:为什么?
:为了保护咱们这个文物。他盗墓的不是价格是多少,盗墓者不是说价格是多少,就像咱们抢劫犯抢劫一样,抢劫一分钱和抢劫一百块钱,它是一个性质。
(以下为别的话题)

这段视频,凸显了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鸡同鸭讲”现象,就像朱军永远无法跟上他家嘉宾的思路一样——他虽然能把嘉宾弄哭,却不明白他们哭的是什么。

主持人的那句“也就是十几块钱”粗暴生硬、严重跑题。嘉宾脑子不灵,应对得也笨——不排除他陷入沉思的可能:如何回答才能既正确,又不伤主持人的自尊。“十几块钱”有个前提就是“如果现在做这么个盘子,那么现代的盘子就是十几块钱。”而非“这个文物盘子本身值十几块钱。”最后那句话,“盗墓者不是说价格是多少”还算扳回到正道,可“抢劫一分钱和抢劫一百块钱是一个性质”就又掉到陷阱里去了。

其实从钱的角度来问答就不对,文物是不放也不能放价签的,说“值钱”还是“不值钱”都错。

用英语回答“这个盘子作为文物是否值十几块钱?”,“yes”和“no”都错,正确答案是“not applicable”(N/A)。

至于大众会问“文物无法用钱衡量,为何我们要花钱从国外拍卖行里买回来?”答:从拍卖行里买回来时,文物有了一个耻辱的名字“古董”。花钱买的是古董,而非文物。作为文物,(适用此规则的)从一国归还原国是免费的。
猛击阅读全文

给一座知名墓葬博物馆的官微的建议

我关注一座知名墓葬博物馆,有一段时间了。去年暮春,这座博物馆的一位资深人士和我在微博上认识,从此常常呼朋唤友,组团泡馆,收获知识也收获友谊,甚是欢乐。忽然一天看到这座博物馆的官微,以为老友开发了另一种渠道的发言平台,果断关注。看了几天,觉得这官微的风格迥异,沉闷枯燥,用词费解。私下一问,果然不是老友主持的。出于对博物馆的喜爱和感谢之情,也出于一份私人友谊,我对这座博物馆的官微有以下建议。

一、开放思路,多找话头。很多话题,对于博物馆或者考古人士们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我这样的外行却非如此,因为不是理所当然,所以就有趣。我随意想起的话题有:广阳倾王的家庭背景如何?他爹是谁?和当时的皇帝是什么关系?怎么死的?为什么起了那么个差劲的谥号?他爹的下场这么不堪,为什么墓主本人的葬制这么风光?这个墓是怎么被偶然发现的?谁主持的探方和发掘?怎么知道墓被盗过了?怎么确认的墓主人身份?墓主人的身份还有哪些争议的声音?那些柏木条为什么叫作黄肠?题是什么意思?凑是什么意思?天子之制用在诸侯王身上,为什么不算僭越?还有谁用过这种高级葬制?这种葬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后来不时兴了?
二、多发馆藏文物的图片,引发思考和讨论。随意列举几个:那个漆榻的用途是什么?确定么?棺是怎么推进椁里的?马是生祭还是屠宰后祭的?车马坑的两架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柏木为什么不腐烂?白膏泥是怎么个用法?木炭是怎么个用法?车马坑的发掘有什么难点?玉舞人是专给死人佩戴的还是活人也能用?玉觹是怎么用的?袖棁的工艺到底有多复杂?那些鸟骨怎样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那个木枕头在首博也有一件复制品,它龙头上的角到底是朝里还是朝外?
三、介绍馆里的特色项目。小朋友们常去学挖土探方,游戏规则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投壶的规则是怎样?那个铜壶是参考哪些文物制作的?有古代的礼仪实习,古人跪在那么一个木板上就不觉得硌得慌?汉代的贵族衣冠是什么样?为什么不是穿明黄而是穿黑?哪天可以去玩?怎么联系活动?
四、多聊天扯闲白,例如说说你家院子里的那只大狗的逸事啊,说说发大水对你家的影响啊,说说最近为什么在修缮啊,说说路面和地铁交通啊,说说为什么乘摆渡车还要再刷一次公交卡啊,说说夏天蚊子多啊,说说为什么在墓葬值班守夜不觉得害怕啊,说说春节期间守着一堆木头是多么担心啊。

一时就只想起来这么些话题,还是觉得比转发朱总司令生平展和翻拍的汉代养生知识有趣一些。希望老友看到这篇文章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