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一下自己
- 2013年09月27日
按 ‘ on my mind ’ 分类归档
早晨8点多,运货司机打电话来,说他凌晨2点已到成都,现在却被限号拦在城外,只好晚上20:30左右送货了。咦,2点就到的,他怎么不趁着天黑,提前进城呢?晚上送货时我才得知个中原因,彻底无语。
21:50,电话响了,运货司机说他快到门口了,让我到大门口去接。我一听不禁头大,这个点才来,叮叮咣咣的,实在对邻居们没法交代。见了面,我问他为何迟到,他说路上遇到一碰瓷的,把一辆自行车扔到他的车轱辘下面,敲诈了一千多块,气得他胃疼。
和他同来的搬运工说,这司机笨死了,凌晨到成都时,他让这司机进城来,双楠有个不收费的停车区,大可把车停那儿,既已进城,白天就可以大摇大摆来送货。可这司机轴得不行,非要在靠近火车站的城外休息区过夜,浪费了一个白天,晚上20:30才想起来召集人马来搬货,路上黑黢黢的,火车站附近遇到碰瓷的,只能说他活该。
不管怎样,搬运工水平还是很高的,三个人,两辆三轮车,不出一个半小时就把一整车的东东全搬进屋了。司机也没有跟我罗唣,谢天谢地。
十四条根本戒是针对一切众生的,只在每条的具体条款上,才能看出该条是否适用。例如:“不可退失菩提心”适用于所有已发菩提心者(而未发菩提心者则谈不上退失菩提心),并无僧俗之区别。若以为根本戒是出家人才需要守,十分可悲。
哪怕我是你的上师的敌人,我都不会当着你的面说你上师的不是,因为这个行为的业报太严重了!
挑拨离间的人确实很可恶,但被挑唆动的人要负全责。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常有一词,曰某先生“崖岸过峻”,和“水至清则无鱼”意思相类。崖岸过峻倒不是坏事,无非让人生畏而已。自己人品跟渣一样还崖岸过峻,才令人生厌。
看到别人的修行不足,是自己的修行机会。
宗萨仁波切说,所谓出离心,就是忽略一切世间规则。读到这句话,我有点疑惑:守戒和出离心是不是矛盾了?现在我可能明白了,守戒针对的是自己,忽略规则指的是对别人和外面世界的期望。向外显现对世界厌离,对内记得对世界慈悲,归根结底要对世界无所谓。出离心不是憎恨世界,而是不在乎世界。一个人大谈世界如何苦,不代表他有出离心。只有这个人端起面前冷冰冰的茶来,一饮而尽时,才大致有点意思了。
信仰是一个人心中的事。在大庭广众下念经,等于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任务:接下来的这段时光,让身边的陌生邻居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生欢喜。
当你失意的时候安慰你的人,有资格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打击你。
自我很狡猾,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伟光正,明明是攀缘和花痴,却说自己在接引众生。识别自己“接引众生”是真是假的快捷方法:假想这个新认识的人忽然跟你说以后不联系了,然后查看自己会因为什么伤心。
人无法空落其心的时候,就用另一样东西去占据它。一道缝里嵌了个楔子,硬拔是拔不出来的,再敲一个楔子,把之前的顶出去就可以了。
悲心的悲,和悲伤的悲,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是解脱的因,一个是轮回的因。大悲观音菩萨,可不是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的观音菩萨。
有智慧的摄持,才能谈接引众生,否则要当心自己身陷轮回。
有时,恨只是爱的另一个名字。
和印度人打过几年交道,也去过两次,大体感觉是:他们比中国人更爱面子,更精于把事情做成“政治正确”,更安贫乐贱,更会文过饰非,更没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在印度,至少在班加罗尔,人们认为“中国制造”是低劣货的代名词,虽然“中国制造”充满了他们的货架。这一点很有趣:欧美的货架上也满眼中国制造,可欧美人觉得质量挺好。这不禁让我怀疑我们的生产商是见人下菜碟,同时迷惑对手,给他们造成中国很落后的虚假印象。
听一听第三方的评论吧。宗萨仁波切(不丹)说:“印度制造”在国际上基本上是低劣货物的代名词,他们做什么都做不好,难得一见的真正的好东西是佛法,而印度人自己又不珍惜。
业务上说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印度人不在意do the right thing,而更在意最末一个right,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做事一丝不苟,而是说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在意别人怎么看。所以印度人在工作中极重视字据,鸡毛蒜皮的事也要让你用email确认,而他们自己却努力避免留下字据。
当印度人说:“你这个主意挺好,那咱们制定一个流程吧,另外我们需要一些培训。”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你这个主意挺好”可以忽略,“制定流程”可以解为“咱们一起把项目拖黄”,“需要培训”意指“将来的麻烦都是你的”。
如果你看着一群印度人做事出错率很高,出于同情,给他们做一个自动化的查错工具,那么不要指望他们会接受或感激你,因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有了这个工具,监工会更加严厉的。”
如果你看到一群印度人陷入困难,出于同情,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思路,那么一定要当心,他们会立即对外广播,说你对此事知道最多,是解决此事的中坚力量,大家都指着你了。
当中国人和印度人分别被指定做某任务——而他们在电话会议里没听懂要做什么,却习惯性地说了“yes”时,中国人会私下悄悄打听一道开会的人:刚才说的是什么啊?实在打听不出来,就在日后旁敲侧击地搜集线索。印度人则善于立刻组织开会,开大会,把所有参与者全部邀请进来,抛出几个务虚的问题,请大家研究方法制定计划,当大家的开始热烈讨论,并全都被搅糊涂之后,他就明白了。
不用苦口婆心劝一个人,需要苦口婆心劝的,要么是死蠢,要么是有根本价值差异,第三种可能就是你自己死蠢。
《法华经》开头就是,佛陀说,我跟你们说个好的。五千比丘居士们站起来说,肚子痛,失陪了。佛陀说,拜拜!要不要厕筹?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