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photography ’ 分类归档

辨识佛像——金刚萨埵如来

金刚萨埵如来

金刚萨埵”这个词,是汉梵结合。如果是纯汉语,就是“金刚有情”;如果是纯梵语,发音就是“班匝萨埵”。藏文发音是“多吉森华”,是全意译版的,不是藏梵参半。

关于金刚萨埵如来,因教法的需要,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金刚萨埵如来

一个版本说,金刚萨埵是本初佛之一,没有化现过众生相,恒在光明境中(更精确的说法,是他本身就是光明境)。本初佛的不完美解释请见“金刚持”一章。

另一个版本说,金刚萨埵发过大愿,凡至心向他祈祷的修行者,他必为之灭罪消愆,否则誓不成佛。而今他已经成佛,因此向他至心祈祷者,必能消除过往所造的罪业。从这个版本来说,金刚萨埵又似是入过世的。

又有版本说,金刚萨埵即五方佛之东方不动如来,佛国称“现喜刹土”。还有版本说,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或金刚手菩萨

我不懂佛法奥义,能够支吾一下的是,这些版本哪个是最正确的,其实并不重要。从究竟法理上来说,佛和众生都是一体无异的,佛菩萨之间就更加没有区别了。

从造像法度上来看,金刚萨埵是十分独特、易于辨识的。

金刚萨埵身体白色,全跏趺坐。大部分的造像,是左手持金刚铃,铃口朝上,置于左侧腰间;右手持金刚杵,立于心口。铃表智慧,杵表慈悲,这个不需赘言了。

金刚萨埵如来的形象很难和其他佛像混淆。偶然能看到一些非典型姿态,例如最下面一幅图这尊,手印是说法印,乍一看会以为是八大菩萨的某一位。但八大菩萨没有这样的肩花——最相似的也就是金刚手菩萨,肩花上有一柄金刚杵,但没有左肩花的铃——所以还是可以判断是金刚萨埵如来。我是先看造像猜身份,再看标签,确实验证了这个想法,再把这个思路分享给读者,而非我说他是谁、他就是谁,所以觉得这些总结还是可以经得起推敲的。

顶图和底图的佛像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右侧小图和下面第一尊现居首都博物馆。但下面这幅图有点可疑,起初我一看身形很熟悉,采信了首都博物馆的标签,贴上来了。后来微博遇到高人,@米斯特琦指出,右手执十字金刚杵且有三目者,应是摧破金刚(多吉南炯)。对此,我完全同意,自己再加一条:“面容若怒若笑者”。向高人致敬!

“金刚萨埵如来”,疑似“摧破金刚”

金刚萨埵如来

关于闪光灯的公益广告(一天被 @ 六百多次的感觉)

no flash

去年这个时候,和文博的一些朋友说起博物馆闪光灯太严重的问题,做了几则公益广告(之一|之二|现场劝告观众的实战),只在微博上流传,并未在现实世界的博物馆付诸实施。不料最近因为 @孔府旧藏服饰展 展厅观众用闪光灯太狠的缘故,被朋友翻出旧图并点名游街。二十四小时不到,广告被 @ 了六百多次。

虽然可以关闭 @ 通知,我还是很好奇大众的思路是怎样的,所以就任凭小黄签不停地弹出。看了看评论,基本上以“爱护文物,关闭闪光灯”出发。我为这些观众的甚高境界感到高兴,不过,他们作为博物馆礼仪的遵循者和倡导者,并不是这些广告的受众。“爱护文物、人人有责”这种口号,对于一些人有用,对于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很苍白无力的。

另外我也看到,很多给开闪的观众报以白眼的,或者冲过去教育他们别开闪的,多半会遭到恶语和白眼的回报。只能徒呼素质太低,无可奈何。素质低么?也许真有点低,不过这是现状,我们没办法一下子提升全民素质。虽然如此,对于实现“关闭闪光灯”这个小目标,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所谓“君子喻以义,下句不敢说”,人为什么谈不拢?因为没有找到共同利益。

设计这两则广告的切入点,是考虑一下,用闪光灯的观众,他们关心的是什么?

他们关心文物么?不。
他们关心其他观众的感受么?不。
那么他们关心什么?
——关心的是照片或者“到此一游”的感觉。

那么,如果我们对他们说,使用闪光灯会对照片的质量、数量产生伤害,他们是不是愿意关闪光灯?
也许会。

闪光灯会影响照片的质量么?会。玻璃罩子上有个大反光,本来闪光灯算是个点光源,但玻璃罩子不是完美平面,而且上头有很多指纹、掌纹、头皮纹,这样就首先会拍到一个油腻腻的大光球。闪光灯一开,照相机就会默认减少曝光时间,展品就暗下来了,被闪亮的部位一片过曝的死白,其余部位漆黑一团。闪光灯和镜头不在一个位置上,会在展品身边留下一个微有恐怖感的鬼影。闪光灯会形成顺光拍摄,使被拍物体失去立体感。

闪光灯会影响照片数量么?会。一开闪光灯,几十张过去,电池小图标就唰唰地由绿到红了。

那么,我们就可以强调这两点,给出实例,让他们从爱护自己照片的角度出发,关掉闪光灯。不用说“爱护文物”,也不用解释为什么博物馆不欢迎闪光灯,如果可以把这些广告制作成小书签,进场时发放给他们,人对免费给自己的东西总是会多看几眼的,就可以省去很多口舌。

如果博物馆能够找到懂行的志愿者,时时在现场巡视,通过实战来演示关闭闪光灯对照片效果的提升,那就再好不过。我本人是能劝一个是一个,其实很多观众是摄影盲,不知道怎么关闪光灯而已,并不是存心跟博物馆做对,不用鄙视他们也不用骂他们,友好地跟他们说“用闪光灯效果很差的,看我给你拍一个”,往往立竿见影,他们会求着你帮着关闪光灯的。帮他关闪光的时候,再拉家常地说“开闪光灯对展品也不好,而且人家会笑话你的相机不专业(注意不要说笑话他不专业)”,效果更佳。这尊喜金刚的效果对比图,就是在首都博物馆佛像厅做现场劝阻的产物,他拍出了上面一张,我就给他演示下面一张,顿时他就求着我了。场面和谐,欢笑道别。

当时这位观众跟进了两个问题。

使用闪光灯的真实效果

一、不拍展品的情况下,我怎么知道现在闪光灯是开还是关(这说明他已经不愿意用开闪的相机对着展品了)?答:对着地面随意拍一张,看看是不是闪了。

二、那什么时候应该用闪光灯?答:其实什么时候都不需要闪光灯,你眼睛看到了满意的光影,一开闪光灯,光影就改变了。我还放下手中的厚卡片,摸出包里的5D Mark II来向他证明这一点,相机上根本没有闪光灯。我知道这个回答很简短粗暴,但跟他讲——刑侦现场光线过暗时,室内影楼拍全家福时(且是用柔光跳闪),和极亮的背景合影时(例如雪山)——就不是他用得着的知识了。

以上闪光灯效果均为PS获得,我本人还未敢在博物馆做实验。经@螺旋真理允许,使用了他的一张无意间开闪拍到的照片。印证了上面所预测的效果:大白球、死白、鬼影、顺光。只有“其余部分曝光不足”没有验证,现场本身就很亮,想必因为是瓷器,展方对照度没有控制。

辨识佛像——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元

释迦牟尼佛立像·11世纪

由于这一劫的佛陀是释迦牟尼,那位从纸醉金迷中跑出来修行的王子,他的造像是最普遍的。虽然普遍,姿态造型却变化不多。或者应该这么说:释迦牟尼佛的大多数造像,都是同一种姿态。早期的变化比较多,有很多立姿的造像,如U型衣纹的旃檀佛造型和手挽衣角(如左侧)的三折姿造型,但随着岁月的迁移,大多数释迦牟尼佛都坐下了。

只要小心留意他和不动如来的差异(在不动如来一章有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佛的造像是很容易分辨的。全跏趺坐,左手定印,手心向上置于脐间,有时托钵一只,象征累劫修行的资粮;右手触地印(亦称触地降魔印),手心向内,指尖触地。

一般来说,释迦牟尼佛衣着很朴素,身上没有太多花花绿绿的璎珞,而是似有若无的袈裟一件,头顶裸露顶髻(有例外)。

释迦牟尼的这个姿态,如果了解他成佛前的一个事件,则更容易记住。

当时魔王波旬诘问释迦牟尼(当时还未成佛,称“菩萨”),你的功德谁可证明?菩萨以右手指向大地,大地现六种震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出大音声,地神(或称“坚牢地天”)从地中涌出,说“我为证明”。魔众各自现形,狼狈逃走,魔王晕厥过去,被地神用冷水浇醒(这个镜头很有喜感),说:还不快跑?再不跑就要挨打了!

手指大地的姿态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请坚牢地天作证的一刹那。

原文,《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九:

时魔波旬语菩萨言。我昔修善汝所能知。汝之累德谁信汝者。尔时菩萨徐举右手以指大地。而说偈言。

诸物依何得生长   大地能为平等因
此应与我作证明   汝今当观如实说

尔时地神形体微妙。以种种真珠璎珞庄严其身。于菩萨前从地踊出。曲躬恭敬捧七宝瓶。盛满香花以用供养。白菩萨言。我为证明。菩萨往昔于无量劫修习圣道今得成佛。然我此地金刚之齐。余方悉转此地不动。作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出大音声有十八相。

尔时魔众皆悉退散愦乱失据颠倒狼藉纵横而走。先时所变杂类之体不能复形。魔王是时神气挫恧无复威势。闻大地声心生惶怖闷绝顿躄。时有地神。即以冷水洒魔王上而告之言。汝魔波旬。速疾起去此处。当有种种兵杖欲来害汝。

最顶上的图是首都博物馆藏,元代西藏地区的造像。小图里的立像现居国家博物馆,是11世纪的造像。下面三尊现在都在首都博物馆,其中第一尊的底座上,还有坚牢地天(右)出半身为释尊作证、魔王波旬(左)遁逃的场面,中间的金刚杵表明这是释迦牟尼成佛时的金刚座。

释迦牟尼佛·尼泊尔-西藏风格

释迦牟尼佛·藏中风格

释迦牟尼佛·明

辨识佛像——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或简称文殊菩萨),般若的化现,七佛之师。古往今来一切如来,都因文殊菩萨而生起第一念菩提心。

识别文殊菩萨造像,当从“智慧”入手,寻找这些象征“智慧”的符号:般若剑,经书,说法印。经书常置于菩萨左肩的青莲肩花上。如果菩萨双手结说法印,则剑通常立于右肩肩花上,剑尖向上。如果菩萨右手擎剑,则左手结说法印并轻拈青莲花柄。文殊师利菩萨全跏趺坐,他虽然示现为菩萨,却早已成就圆满正等觉。

如果在左肩肩花上看到经书,则可以确定是文殊菩萨。

如果看到右手高举宝剑,则几乎可以确定是文殊菩萨。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不动明王也是右手高举宝剑。所以再说得严密些,是:如果寂静相的佛尊右手高举宝剑,则可以确定是文殊菩萨。

宗喀巴大师

如果不见经书,只看到肩花上有宝剑一柄,则要小心辨识,因为这更像是虚空藏菩萨。如果是壁画或唐卡,还可以再看看身体的颜色。如果是蓝色,则是虚空藏菩萨。如果是红色或金黄,则是文殊师利菩萨。

藏地的很多高僧被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对他们的造像,也是依文殊菩萨的造像法度制作的。例如右边这尊宗喀巴大师造像,就是双手说法印,肩花上置经书宝剑。从法理上来说,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菩萨。从造像上来说,我们还是说这是宗喀巴大师的造像。

最上面的图,是居于故宫博物院的文殊菩萨造像。经、剑、说法印俱全,十分典型。

下面的图:第一幅是哲蚌寺的文殊菩萨巨像,双手的说法印已经被供养哈达遮蔽得只剩下两个指尖了,还好能看到两侧肩花上的般若剑和经书。看到他时,我震撼于他慈悲的面容上的那一抹忧伤。顺便说一下,2006年见到这尊文殊菩萨之前,我一直误以为只有高举宝剑的才是文殊菩萨,而打说法印的都是弥勒菩萨。见到肩花上的宝剑和经书,才顿悟以往之非。成见消失之后,满眼都是结说法印的文殊菩萨了。学习才能进步,得多向文殊菩萨学习。

第二幅图中的文殊菩萨,居于首都博物馆。造像简洁,但所有的辨识元素都齐全了:一朵肩花托举经书,左手说法印,右手高擎宝剑。第三尊,是四川博物院所见到的,姿态曼妙,低眉说法,谆谆善诱。第四尊略有变化,他是一尊四臂文殊,多出来的两只手,左手执弓,右手持箭。现居首都博物馆。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四臂文殊菩萨

辨识佛像——金刚持

金刚持

今天说的这位佛陀——金刚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佛陀的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说释迦牟尼佛,他在人世间曾经化身为乔达摩·悉达多,在温柔乡里长大,被生老病死惊吓,逃出宫去苦行,菩提树下证悟。如果我们说阿弥陀如来,他身为法藏比丘时,曾经在佛前发过无上大愿,得以成就最大的佛国,光明无限。等等,等等。这些佛陀(觉者)示现过从迷到觉的过程,他们修行过。

金刚持,则不是这样,他从来没有迷过,从来没有化现为任何众生,因此他不能被称为“觉者”(佛陀)——如果你从来不曾睡着过,怎么能说你醒来过呢?他从来不能被称为“他”,因为他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境界,即了悟实相的境界。从这点来说,任何佛陀都可以称作金刚持,或者称融入金刚持。金刚持是不生不灭的大光明境界,这种境界也被称为本初佛。

金刚持,藏文称“多吉羌”。多吉,金刚。羌,持。

尽管金刚持是超越一切概念的,作为表达的手段,他还是有造像存在。这里跑题一下,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打比方说,一杯满满的水,太干净太透明了,以至于口渴的人看不到它。为了让它能被看见,我们把这杯水稍微染污一下,比如说,加一滴淡黄色的柠檬汁,这样大家就看得到水,可以解渴了。不幸的是,人们对这个淡黄色甚至这个杯子越来越感兴趣:仪式啊,衣裳啊,文字啊,佛像啊。这些看得到的染污,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教。我们并不是说这些染污不好,没有它,你就看不到水,没有杯子的话,你也没法喝到。正确的态度是,利用这些染污看到水,用杯子喝到,最后把杯子扔掉。却不是把水倒掉,把杯子收藏起来,最后渴死在一堆杯子里。

跑题完毕,转回来。金刚持的造像、甚至一切佛像,就是刚才所说的杯子。为了表达甚深义理,人的形象被用来表达无色无相的佛境。

金刚持造像的姿态,是全身白色或蓝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用以代表空性),全跏趺坐,双手结吽迦罗印,左手金刚铃,右手金刚杵,交叉于胸前。有时双手为空,铃和杵置于肩花之上,但双手的吽迦罗印是必有的。如果肩花上有铃有杵,双手却不是吽迦罗印——比如,说法印——则可以认为是金刚萨埵如来。

吽迦罗印:双手各结期克印,然后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交叉于胸前。吽迦罗,梵文音译Humkara,意译“降三世明王”。吽迦罗印可以意译为“降三世印”或“殊胜三界印”。
期克印:拇指扣中指无名指,竖立食指和小指。别把这个当成“兰花指”,竖立食指在佛教造像里,其实是个恐吓的手势。金刚持当然不想恐吓谁,期克印在这里,表达无坚不摧、降伏心魔的能力、智慧和决心。

金刚铃代表智慧,金刚杵代表慈悲(方便)。铃杵一对,表达“智悲双运成就佛果”之意。

顶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金刚持像。下面这幅图,是四川博物院的清代布本唐卡《金刚持》。最后一尊也在四川博物院,这尊金刚持有奇特的吽迦罗印:右手手心向外。我不懂得这个手印的特别含义。

金刚持·清代唐卡

金刚持·四川博物院

金刚持

辨识佛像——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的手印独特,辨识难度不大。

不空成就如来身体绿色,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全跏趺坐。他的标志手印是右手施无畏印,即手心向外,当胸而立。左手定印,手心向上,平放脐间。速记:施无畏印,亦即“无畏修行,不会空手而返,必能成就。”

有时,不空成就如来左手定印里有立置十字金刚杵一柄,可明确认定佛像身份。

不空成就如来的宝座驮负者是大鹏金翅鸟。

顺便说说,五方佛里,有三位的梵文发音是A字开头:Aksobhya(不动如来)、Amitabha(阿弥陀如来)、Amoghasiddhi(不空成就如来),这个A是个否定前缀,即“不、无”的意思:不动、无量、不空。我们也可以想起其他的类似词组:阿耨多罗(无上),阿那含(不来)、阿罗汉(无学、或称无生、无死)。知道这个“阿”字的含义,我们就应该尽力避免草率的简称,如把“阿弥陀佛”简称“弥陀”、把“阿罗汉”简称“罗汉”。阿罗汉都无生了,我们干嘛还要让人家重入轮回呢?

第一幅图是西藏夏鲁寺五方佛壁画局部,下图的这一尊现居首都博物馆。再下一尊,是2006年国博的一次佛像展上见到的,不知道他本来的住处,这尊不空成就佛的十字金刚杵是立在肩花上的。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

辨识佛像——阿弥陀如来、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夏鲁寺壁画 - 西方阿弥陀如来

夏鲁寺壁画 – 西方阿弥陀如来

今天的主题,名字有点长。因为阿弥陀如来无量光佛无量寿佛虽然被多数教派认为实际上是同一位,但人们修持具体的法时,还是把阿弥陀如来相应的大愿强调一下,这就衍生出了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形象。名字虽然有点多,但姿态是很相似的,略有差异,所以必须得放在一个章节说明。

事实上,阿弥陀佛(Amitabha)的中文含义,就是无量光。mita是梵文发音,意思是“量”,前头加上否定前缀“a”,意即“无量”。abha的意思是“光”。连起来读,Amitabha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梵文发音是Amitayus,相信读者可以找到“寿”的梵文音节。

顺便说一声,汉地常把阿弥陀佛简称“弥陀”,把否定的“a”去掉了,实际上颠倒了“无量”的意思,成“有量”了。

再顺便说一声,受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唐僧面对妖精的引诱时,常常面色尴尬,把头一低,念道:婀——弥陀佛),汉地把阿弥陀佛发音为婀弥陀佛,现在看来,是不对的。“阿”确实应该念A。

在藏文里,阿弥陀佛、无量光和无量寿也是有三个名字的,分别发音“奥华美”、“囊瓦塔义”和“才华美”。意思分别是“光量无”、“光明无限”和“寿量无”。考虑到藏文的语序倒装,这组词和汉语可以完全一一对应。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还是要问,那么阿弥陀佛和无量光佛,一个音译一个意译,到底还有何区别?我本人也认为没有区别,只是音译听起来抽象艰深些,可以涵盖无量光、无量寿以及其他所有具体事业。修行人求智慧时,往往向无量光佛祈求,而长寿则向无量寿佛求。如果不具体求智慧还是长寿,而是向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祈求,就既不说囊瓦塔义(无量光),也不说才华美(无量寿),而是说奥华美(阿弥陀佛),有圣号为证(藏文发音):炯丹迪·得因夏巴·扎炯巴·央达巴·作波桑吉·衮波·奥华美巴·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奥。(意即: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怙主·阿弥陀如来)

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在造像姿态上,是一样的。身体红色,全跏趺坐,双手结定印,即双手手心向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叠置于脐间。而在法器和穿着上微有差异。无量寿佛一般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盛装菩萨一般,手捧宝瓶一只,瓶中生出宝树。无量光佛通常穿着简朴些,空手或捧钵。如果宝座下有孔雀驮负,则更是法身阿弥陀如来本尊。

阿弥陀如来在几乎所有的教派里都认为是无比重要。常常受到独立的供养,或者作为五方如来之一出现,或和其他大菩萨们构成各种组合。藏地常能见到“长寿三尊”的唐卡,中央即是无量寿佛,两侧是白度母和尊胜佛母(最下方的唐卡)。在灌顶仪式上,接受灌顶者也往往要向导师敬献哈达、曼扎和无量寿佛像,祈请传法导师长久住世。

最上图的阿弥陀如来,是西藏日喀则夏鲁寺的五方佛壁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第一张是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阿弥陀如来,和首都博物馆的大日如来、国家博物馆的宝生如来应该是同一套模具铸造。第二张是无量寿佛,身着盛装手持宝瓶,现居首都博物馆。第三张是德格印经院的老经版翻印唐卡《长寿三尊》,现在供养在我家佛堂里。

阿弥陀如来(无量光如来)

无量寿如来

无量寿如来

长寿三尊

长寿三尊

辨识佛像——不动如来

不动如来

不动如来

在五方佛中,不动如来是辨认起来比较纠结的一位。原因有二:

  • 不动如来在某些教派里,常被单独供奉。单独供奉的佛像往往比体系完整的一组造像难以辨识。
  • 不动如来的姿态和释迦牟尼佛很相似,让人辨认起来总有点拿不准。

下面细说一下。

不动如来又称阿閦佛(“閦”发音“矗”),是五方如来里的东方佛。而在藏文里,说到他的名号时,就有两个版本,有时说“美秋巴”(阿閦佛),有时说“多吉森华”(金刚萨埵)。由于金刚萨埵灭罪功德极大,不动如来常被单独供奉。

不动如来身体蓝色,通常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一定是全跏趺坐,手印是左手定印(手心朝上置于脐间),右手触地印,或称触地降魔印,手心朝内,接触地面。左右手的手印和释迦牟尼佛完全相同,因此,独立于五方佛的不动如来的造像常和释迦牟尼佛混淆。

我的辨认方法是这样的:

左手定印托金刚杵的不动如来
首都博物馆

如果造像上明确标示是哪位、或者镌有其心咒真言,或装藏其经文,则可以辨识。而如果只看外表的话,一般来说,倘若身体是蓝色(绘画),则是不动如来,而倘若是铜像,还得再看别的特征。不动如来通常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释迦牟尼通常裸露顶髻、身披袈裟(二者都有例外)。不动如来的左手有时持一竖立金刚杵(如右图),释迦牟尼有时托钵一只。一旦左手有法器即可确定身份,但如果是空手,就还得再看别的。如果触地的右手指尖按金刚杵一柄,可确定是不动如来。如果在法座中央摆一柄金刚杵,则可以是不动如来也可以是释迦牟尼佛,因莲花座上的金刚杵,意味着成佛之金刚座。如果佛像有动物驮负,不动如来的宝座由象驮负,而释迦牟尼佛的宝座是狮子驮的。这一点又有趣了,大日如来的宝座也是狮子驮的,所以不能一看狮子就说是释迦牟尼佛,还得留意到大日如来的智拳印。

综合考虑以上这些,才能有点把握地说,这位是不动如来还是释迦牟尼佛。

壁画是西藏日喀则夏鲁寺所拍到的。下面五尊铜鎏金雕像里,第一尊是四川博物院藏品,可能是释迦牟尼也可能是不动如来;其他四尊则是确定无疑的不动如来造像,现在都居住在首都博物馆。

释迦牟尼佛或不动如来

不动如来,藏中风格

不动如来,藏中风格

不动如来,帕拉-西藏风格

不动如来,明

辨识佛像——宝生如来

宝生如来

宝生如来

今天说宝生如来

大日如来相似,作为五方佛中的一位,宝生如来很少有单独供养的。在寺院里十分容易辨识他的身份。而在博物馆里,单独摆放一位,就要仔细看一下。

宝生如来身体金黄色,头戴宝冠,全跏趺坐,标志手印是左手定印,右手与愿印。或者说通俗点,双盘腿坐姿,左手手心向上平摊在脐间,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外,如同赐予我们东西一样。

宝生佛的形象容易和药师佛相混淆。但仔细辨认的话,不难分别。宝生佛头戴宝冠,药师佛多数很朴素地露着顶髻。宝生佛右手空手,有时手心里有一枚如意珠,药师佛常常拇指食指捻(发芽的)药果一枚。如果有宝座,宝生佛的宝座由马驮负(见最下图),我几乎没有留意过哪尊药师佛有高高的宝座。

顺便说一下,最下图这尊宝生如来像,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个造型和尺寸,与首都博物馆的大日如来十分相似,即使不是原配的一组五方佛,相信也是源自同一组铸模。我有时想,博物馆之间合作合作,互相认认亲,团聚一下,多好。可惜这是个行业敏感的话题,大家都是仔细地捂着自己的库,觊觎着别人的库。

壁画是西藏日喀则夏鲁寺的,中间这尊是首都博物馆藏的明代造像。

宝生如来

宝生如来

辨识佛像——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

佛教反对“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所以佛像并非写实,而是用以寓意法理。这就要求造像者遵循一定的规范,不臆造,不滥造。姿态符合义理,外表端庄美观。藏传佛教造像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工艺精湛,法度严谨,姿态造型绝不混淆。相比而言,人们到汉地的寺院,随意指一尊佛菩萨像,问是哪一位,答案往往有很多。同样造型的菩萨,有时当文殊菩萨供养,有时做普贤菩萨供养,这就是造像没有法度。

从今天开始写一个辨识佛像的系列,把常见的藏传佛教造像列举一下。因为佛教分支比较多,有合集有交集,所以列举顺序可能千奇百怪。我也不知道能写多少集,看我这凡夫俗子无常的心情吧。如果真的能够完成一个像样的系列,那时我再整理目录。

由于我不懂佛学,所以只能描述外貌,说不出寓意。有时我万一懂呢,就会说一点。

我尽量使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如无标注,则是本人所摄。

第一辑:大日如来

一般来说,作为五方佛之中央佛,大日如来很少单独供奉。如果在博物馆里这么看到,那是真没法子,其他四尊佛像多已失散了。如果能攒齐一组,那真的值得赞叹。比如最下那张图的大日如来像,是首博的藏品,我在国家博物馆见过形制完全相同的西方阿弥陀如来和南方宝生如来(介绍这两位的时候,我会记得把国家博物馆的贴出来)。虽然不能肯定他们是原版的一组,却可以肯定,曾经至少存在过一组。

大日如来身体白色,头戴宝冠,身穿璎珞,全跏趺坐(俗称之“双盘腿”,有人把跏趺坐写成“跏跌坐”,大谬),其标志姿态,是双手结智拳印,即以右手轻握左手食指,结于胸前。传说左手是众生,右手是佛境,以右手轻握左手,表示轮涅不二、迷悟一体的深义。

如果宝座有动物驮负,则大日如来的宝座的驮负动物是狮子(见最下图)。

上图的壁画在西藏夏鲁寺,下图的两尊都居住于首都博物馆。贴图的时候我注意到,壁画和最下面那尊都是尼泊尔风格的,虽然一尊二维,一尊三维,但他们真的很相像啊(尤其是小蛮腰)。

大日如来,丹萨替风格

大日如来,丹萨替风格

大日如来,尼泊尔-西藏风格

大日如来,尼泊尔-西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