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2014年04月 ’ 归档

你为什么吃素?

央迈勇日出

你为什么吃素?

如果这句话来自你的家人或亲密朋友,他们是担心你营养不良,请感谢他们。

在别的多数语境下,这句话不是简单的疑问句,这是进攻前的冲锋号。

尊重你的人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问你话的人并非认真地想知道答案,他们只是看你与众不同,想打量打量你。

你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医生说我有痛风前兆,严禁吃肉”,大家立刻就会笑逐颜开,表示充分理解。

而如果你涉及到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不杀生”,大家就开始反感了,必须让你窘一下。

他们有很多得心应手的辩论工具。

宠物和肉畜没有明确界线,每回玉林狗肉节,面对“你保护猫狗,为啥吃猪牛羊?”吃肉的都节节败退。

动物和植物都有生物的共性,所以“你吃植物不也是杀生吗?”连吃素的也张口结舌。

你心里明白“杀生”的“生”和生物学的“生命”是不同的概念,可你没法三言两语说清楚。

而且他们不想听。

万一他们真听了,也明白了,却挖空心思反驳你,顺便再骂两句,你会后悔还不如不说。

你也没法跟他们说“植物没有对痛苦的感知”。

你又不是植物,怎么知道植物没感知?

最新发现说有些植物有感知哎。

欺负人家没感知,你就吃人家,比吃有感知的还坏。

还好你也是久经沙场了,充分了解他们的思路。

所以你才不会说“不杀生”,你心里的净土,不要让人随意踏。

你也不说看起来高大上的“爱护生命”,这个词的练门是明摆着的。

一旦说“爱护生命”,就什么都不能吃了。

要么忍耻偷生,要么饿死完贞。

你不慌不忙,神定气闲,吐出无懈可击的八个字:

爱护动物,节约植物。

虽然他们猛翻白眼,但整个世界真的清静了。

书写《心经》和《金刚经》的标准化流程

书写《金刚经》的绷线模具

书写《金刚经》的绷线模具
@曲吉将灿 制作

《心经》宣纸裁剪设计

《心经》宣纸裁剪设计

把书写心经和金刚经的流程记录一下,以免下次回忆费力。

标准宣纸的尺寸是70cm x 138cm,按我的写法,可以裁出5份心经用纸,剪裁方法如左图。

注:11列25行这个布局,是经过仔细计算的。这样可以把“揭谛揭谛……”写在一列上,上下各空两格;可以保持大多数专有词句如“眼耳鼻舌身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集灭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完整,只打断一次“般若波罗蜜多”;可以让“即说咒曰”停在纸张下半段,是个视觉效果比较舒服的位置。

再说金刚经。70cm x 138cm的宣纸,裁成35cm x 138cm的2个长条。在长条里,每37cm折出一格,总共可以折出3格。每格的设计如下图所示。这样每个长条可以写出6小格,并按 /\/\/\ 方式折成册页。

设计图中提到的“模具”,是一个硬纸板做的神器,中间绷上线,往宣纸上一放,就可以直接开写,不用费事在65幅册页上一一打格子了。@喇荣圆将制作赠送。书写时的模具效果见头图。

《金刚经》册页设计

《金刚经》册页设计

 
佛     相 其 至 善
說 如 一 如 福 四 女
是 露 切 如 勝 句 人
經 亦 有 不 彼 偈 發
已 如 為 動 云 等 菩
長 電 法 何 何 受 薩
老     以 為 持 心
须 應 如 故 人 讀 者
菩 作 夢   演 誦 持
提 如 幻   說 為 於
及 是 泡   不 人 此
諸 觀 影   取 演 經
比       於 說 乃
 

再说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数字:每册页里是7列13行,这也是经过在Word里预先排版后确定的。按照这个数字,就可以保证金刚经里的2个偈颂、每个都不会被拦腰打断到2页纸上,而且上中下各留出1个空格,这样比较美观,如左图所示。如果不在Word里事先排版预览,写到这些偈颂时可能会后悔到揪自己头发,因为抄到这两偈时,整篇金刚经基本上讲完了。

《心经》写完后,卷好装到直径3厘米左右的PVC管里(装修建材门市店很常见的),两头封好,就可以寄出了。

《金刚经》可以装订成线装书,装订方法如下。

猛击阅读全文

随想杂谈

主张宽容的人和主张报复的人辩论,一定是主张报复的人在言词上“获胜”,如果他们都笃信自己观点的话,那么主张宽容的人没法做到有一句还一句。好处是最后双方都打心眼里认为自己赢了,皆大欢喜。

有效的拒绝,是正面直接的拒绝,不给对方好奇追问的、或者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礼貌的拒绝,是表示“我能理解你这样推荐的好意”。两个合起来,大约就是这样的句子:“养只猫么?啊,不了,谢谢,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像你一样喜欢猫。”

多年前曾觉得南方系媒体有内容、敢说,看久了发现(他们触网后更明显),他们跟太阳花区别不大。和北方系媒体相比:北方系睁眼说瞎话,南方系闭眼说梦话。

曾经有小道消息称李敖和柏杨夫人有一腿,李敖回应道:可以怀疑我的道德,但不要怀疑我的审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侧面回应对于这种捕风捉影、越辩越黑的小道消息很有用。而对于(理论上应该)有帐本的慈善基金管理,直接公开帐目就是。当事人应该正面回应,侧面调侃由台下的拥趸来做,才是有效的公关。

抄经快递的包装材料时问多少钱,一个人正要答,老板一扬手,他不说话了,老板说,十块。其实我已经问过前面一家了,那家报四块八,只是不乐意费劲帮我锯成十段而已。我也不想拆穿他了,多出来五块就算锯十段的手工费吧,穷人何苦为难穷人。

我对挑拨离间的人耐受力较高,他们目的明确,表达合理,执行有效。反倒是被挑拨动了的人,尤其是起初还是很不错的朋友的,才是我眼里的烂人。

莫淘垃圾。垃圾一直是垃圾,但自己会臭的。

关于儿童在香港街头嘘嘘被摄像事件

一、父母已经做了能想得到的所有努力,并且使用了尿不湿避免孩子直接尿在大街上,可以理解。
二、之所以说“能想得到的”,是还可以再细想:可以和厕所排队的人商量,或找个更隐蔽的场所。
三、旅行前事先预习一下如何对付港灿,会很有帮助。
四、野鸡网和闾丘露薇是个渣渣。

对人名的偏见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阅读领域。我从来不读张爱玲,因为这个名字太丑了。同样,我也基本不看闾丘露薇的言论,也不关注她,除非是别人转的撞到我眼里来,究其原因,好像是她的名字太像卫生巾的商标了。

“求知欲强”和“阅读不耐”同时表现在同一人身上,他够得着的人就成了杯具。

对于科研,最打击的话是“这不对”;对于科普,最打击的话是“听不懂、不爱听”。弄错了工作重点,窝火事件就发生了。

很不喜“毕竟他还是个孩子”这种句式。如果孩子运动技能生疏,当然可以再给机会,如果是后天的心智不全甚至恶棍就必须严厉对待。至于“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还这么说吗”,这种假设型问题本身毫无意义,即使有意义,作为自己的娃,当然希望他板子挨轻些别打残,可这不妨碍对“他做的事很混蛋”的事实认定。

同一段话,我读出来是这个意思,你读出来是那个意思,这很正常。但我说的是“我没读出来你说的那个意思。”这是事实。你说的是“你怎么随便改别人的意思?”这是攻击。如果你邀人来讨论,又不想听不同的声音,以后就别讨论了。

大家写经赠大家

手书《心经》局部

手书《心经》局部

我在做手书经文赠送。图为样本,上《心经》,下《金刚经》。实物未必与样本字体完全相同,但既然还是本人手写,不会很离谱。

心经是12列×25行轴(可自行装裱);金刚经是72页线装书。以金色或银色颜料手书于蓝或瓷青色(表空性)宣纸上,以顺丰快递到付寄送。

下图中的念珠仅作装饰用,和方便面广告里的“大块牛肉”一个意思,不属于赠送范围。

线装《金刚经》和正文字体

线装《金刚经》和正文字体

欲获《心经》者要承诺连续素食一个月,《金刚经》则要承诺连续素食两年(时间比例是按字数数出来的),这是最考验恒心、最绿色环保的无非议放生。“连续”的意思是:如有中断,清零重来。

此外,无论是那种经文,都请承诺“随缘念佛”。所谓“随缘念佛”,就是“想起来就念”,如果根本想不起来,所谓无缘,那也无妨。念的话,在佛法的范畴里,佛菩萨名号、心咒、偈颂、……什么都可以。

明确一下我所说的“素食”:不能够直接关联到一个动物的死亡。说得不那么拗口,就是不含动物的肉、血、皮、骨、脂、内脏的。至少点菜/取菜的时候,自己以为不含。点一个宫保鸡丁然后专挑黄瓜花生吃,是不行的。饭馆里,麻婆豆腐和蚂蚁上树常被列入素菜类;有些地区把鱼虾当作素菜,或者“素三鲜”里放虾皮,但我对大家的请求比这些严。也就是说,我想要减少的是动物上餐桌/进后厨/进冷柜/进屠宰场,而不是忧伤地看着盘子里的肉说它们太可怜了我不吃呜呜呜。

对于在饭馆里误点了肉类的,倒也不用十分紧张。我关注的是发心而不是结果。如果你确实是无意的,你避免吃它就是了,也不需要和饭馆人员争执,让众人心生烦恼。

我也不监督大家对承诺的执行,一切都是君子协定。认可佛学见解的朋友,更加知道因果的严厉。故意无意,自己的心都是知道的。

酒能不能喝?牛奶鸡蛋?这里没有定义,我尽量用简便容易的规则来起步,而不想展开律师庭讼一样的辩论。只有一点小预警:酒可能会让你忘掉自己的承诺,结果误食血肉,还得清零重来。

赠送手书经文的发心,是对未来善行的期望,而非对过往善行的奖励。故对于早已素食者——菩萨,请慷慨慈悲地把机会留给苦难众生吧。

我注意到有为亲友请经的,说亲友素食。但看了信息后我不是太肯定:亲友是否答允了这些承诺项目?亲友的素食是否连续,是否符合这里对素食的定义?请确保:素食的执行者本人了解认可这些规则

欲获赠者请在微博私信中书面承诺。《金刚经》工程浩大,且只有一人书写装订,所以排队太长我未必会答应。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家不知道如何书面承诺。这里我做了两个模板图片,照着打一份,私信给我就行。但千万不要直接下载图片传给我——我做成图片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亲手打一遍,以避免“做出承诺却不知条款”的情况。

 

请不必质疑以上这些规则的合理性,或者讨价还价。例如“我是做销售的免不了宴请客户要吃肉该怎么办?”或“我能否午饭吃素时间延长到三个月?”答案是摊手,请自行解决,这些问题不应该由我来代替思考。至于“凭什么吃肉就不能拿经文?”或者“我觉得一旦中断就要清零重来不合理”,我不会搭理的,你不喜欢都用不着绕道,我的小摊本来就没摆在你的道上。

以下是一些轻松内容。

请《心经》者有两个选项。你可以指定用金色或银色来书写,也可以指定字体的肥瘦。金色庄严些,银色素雅些,也可以表达“空”的含义。字体的肥瘦则有以下三款:

《心经》的三种字体,从瘦到肥

《心经》的三种字体,从瘦到肥

如果你没有指定这些选项,那么我会根据心情,随意挑选颜色和字体来写。

请《金刚经》者也有两个选项。你可以指定用金色或银色来书写,但字体的肥瘦就别挑了:我一定会用瘦款写的,如果全书肥款会把我累趴下。

《金刚经》的第二个选项是关于这一段:“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 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的第一个“不”是鸠摩罗什版的特色bug,如果去掉句义更顺,而且玄奘、义净、爱德华·孔兹的译本里都无此字。你可以选择让我不写这个字,或者写这个字。

如果你没有指定这些选项,那么我会用金色书写,那个“不”字我会原样照抄,你心里明白佛陀的原意就是了。佛陀说的是:“须菩提,你可不要认为:佛陀是因为长得帅才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我也很期盼有书法好的朋友和我一起做这件事:大家写经赠大家。报名请工楷《心经》一幅,拍照传来微博私信。请事先理解,做这件事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丝经济上的好处,笔墨纸砚、快递包装材料都请自负成本。

另致菩萨们:我注意到你们怕我生意寡淡,帮我招呼了你们熟识的朋友。谢谢,也请仔细思量我的发心。也许你们首先招呼精进的修行人,其次是懒散一点的,再次是对佛法仅存尊敬、感兴趣而已的,依次递降。可是我的优先级排序是倒过来的。假如六道众生全都愿意照顾我的生意,同时顶门来要,我会首先为波旬书写。头几位拿到经文的朋友看到这个不要压力太大,你们那完全是因为反应快、排队靠前。

猴子和猴子

电影《Outbreak》(恐怖地带)里出现的卷尾猴

电影《Outbreak》(恐怖地带)里出现的卷尾猴

达斯汀·霍夫曼演过一个取材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的片子《Outbreak》(中译“恐怖地带”),电影说一只携带了病毒的猴子被从非洲扎伊尔偷运到了美国,造成了病毒的大爆发。喏,就是题图上这只猴子。

我看着这只猴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查了查资料发现,它是中美洲土著的白头卷尾猴(Cebus capucinus),不是非洲的物种。这部电影也许是出于节约成本、或者保护演员安全(万一真被非洲猴子挠伤就神作了)的需要,从美国当地动物园或马戏团借了一只猴子,可它朝两边开的宽鼻子却透露了它的来历(本地人冒充老外被打事件嗯)。

关于这部电影,维基百科英文版介绍道:

… One of the host animals, a white-headed capuchin monkey named Betsy, is illegally brought to the United States.

这个介绍也证实了物种是白头卷尾猴,虽然并没有意识到它真的不是“one of the host animals”。

狒狒

狒狒

借此机会延伸学习一下:猴子和猴子还不一样,而且很不一样。美洲大陆上的土著猴,虽然也叫“猴”,生物分类上却叫“阔鼻小目”或“新世界猴”(美洲是新大陆/新世界)。它们的鼻腔阔大,鼻孔是向两边开的。

和阔鼻小目相对的是“狭鼻小目”,包括其它大陆上的土著猴(旧世界猴)、猿、和我们人类,两个鼻孔开口方向平行。右图是在北京动物园拍的狒狒(旧世界猴),底图为在北京动物园拍到的白额卷尾猴,把它们的鼻子和题图上的白头卷尾猴对照一下,就明白“阔鼻”和“狭鼻”的区别了。

“Jack the Monkey” 图片来源《加勒比海盗》官网

“Jack the Monkey”
来源《加勒比海盗》官网

《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上巴博萨船长的那只猴子(右)就是底图的这种,白额卷尾猴(Cebus albifrons),鼻孔朝两边开的新世界猴。看来“加勒比海盗”确实是活跃在加勒比海地区的。 😀

猴总科这个词,仅指旧世界猴。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分道扬镳之后,才从旧世界猴里分化出,进而从猿分化出了人。

学习猴子的知识时,注意到最新的生物分类学设了灵长总目,下有啮齿目(豪猪、河狸、各种老鼠嗯)、兔形目(各种兔子)、树鼩目皮翼目灵长目(我们在这里)。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激动地哽咽了。

白额卷尾猴

白额卷尾猴

随想

仙乃日和玛尼堆

《金刚经》开头,须菩提提问,佛陀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好好听哪,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某“大师”解释道:“佛陀说到‘如是’,指的就是‘当下’,一言未发,就已经把法说完了。可须菩提不懂,回答‘说吧,我听着呢’,佛陀只好说有文字之法。”我对此解释一直深怀疑虑,虽然它显得很高明的样子。这也怪汉语的时态模糊性,从字面上看,无法确定如来说的是“底下将要说的”还是“当下这个状态”。后来读孔兹的梵译英版,译文是“I will teach you…”这就确定无疑了,佛陀说的没那么故弄玄虚,某“大师”想得太多了。

我有什么资格定义别人的幸福呢。

有时你想说点想法,因为你深知世界上还有其他人,所以你谦虚地说:“我认为……”然后就有人很不满,批评道:“满口我我我的,就想着自己!”可见,你怎么做,和别人怎么看你没什么关系。

可能很多人都被同门师兄批评过“你分别念真重”,可什么是分别念?凡非第一念,就是分别念。而第一念是“法身”,剩下可意会言传的那部分(一切你能想的做的),就都是分别念。所以师兄这么批评,并不表示你分别念比别人重,或刚才格外重,而是:一、她不懂分别念的意思。二、她的分别念被你的惹恼了。

如果自认为是修行人,就不能只在佛堂里“回向一切众生”,出门到大马路上来,却对身边的众生报以白眼、詈以恶语。如果这样做,和标榜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贪官们有何区别?

深信或熟知的东西、熟悉到“都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人不会把它成天挂嘴上。醒来就睁眼,出门就迈腿,不用当口诀背诵。只有新知的、不解的、嘴上认可却心里怀疑的,才要时不时说说,加深印象,或强迫自己接受。

学习:“安慰剂效应”,极大可能是做“安慰剂效应”实验的人陷入了“安慰剂效应”。当他认为安慰剂会产生“安慰剂效应”、并知道眼前的病人服用的是安慰剂时,他的诊断结果就倾向于“安慰剂效应”成立的结论。

科普群体的最大障碍,是“科普者”采用了“面对面”而不是“肩并肩”的姿态。面对面尚且无效,俯视更加不行。如果“科普工作者”陷入了“不说点高大上的学术专有词,没法吓到你们这帮贱民”的心态,这不等同于一刀拉了自己的小命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