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2014年07月 ’ 归档

篆刻四法印

“四法印”篆刻习作

“四法印”篆刻习作

初学篆刻,先把“四法印”刻起来,好往赠送手书《金刚经》上钤盖。很多人请了经文是要供起来拜的,所以我不落款不用私印。把“四法印”盖在经书上,就没有问题了。

四枚印的设计:

“诸行无常”第一次习作

“诸行无常”第一次习作

诸行无常——为了表现“无常”,使用朱白相间的印面。这个其实很纠结的,平生第一次刻石印,就是朱白相间,差不多是“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的节奏。雪上加霜的是,我还专门挑了一块长得比较花的印石来刻,而这样的印石软硬不均,走刀七扭八拐,于是处女作就成了右边的样子。除了走刀拐弯之外,主要问题还有:细线两侧的刻画常常崩坏此线;收不住刀,常常冲过头殃及四邻。回头说技法体会时细说。

有漏皆苦——这是唯一的一枚全朱文印,要领是刻得涩、苦、残、丑,贪嗔痴一应俱全,来表达“苦”的感觉。这一点,最后结果算是做到了,只是印面还嫌太满。

诸法无我——这个没有太多可说的,主要靠使用白文来表达“空”。这个印比起头两枚来说,算是做到了留白合适。

涅槃寂静——这是唯一的一枚圆印,还没有布置印面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这点,圆形表达“圆觉”、“无分别”、“无极”的概念,都比较合适。其它设计特征有:白文表“空”,四字朝向表“平等无别”,印文居中表“离一切边”,顺时针旋绕印文表“轮涅无二”。至于本来就不堪一提的字体和刀工,在这里算是细枝末节了。

“四法印”篆刻习作 比例1:1

“四法印”篆刻习作
比例1:1

篆刻技法体会:

对于初学者来说,石料很重要。不均匀的石面上,刻刀很难走直。最好在实体店里,现场挑选石质软而均匀的青田石。我作为讨价还价恐惧症患者,在淘宝上买石头,而店家是随手选货,所以不易保证石料一致。

执刀手势比石料更重要。“诸法无我”那枚印,第一次刻画十分失败,而第二次,在没有更换石料的情况下,却刻得很整齐,原因就是使用了正确的执刀法:拇指食指捏刀,中指在距离刀锋一两厘米处扶牢刻刀,无名指和小指抵住印石,产生一个“随时往回收”的力道。这样执刀,就可以把刀走直,并且避免崩坏细线、以及破坏邻字甚至戳伤手的问题。

不能用嘴吹石屑,以免吸进肺里,久而久之成了尘肺病患者。

人与神的分离

《创造亚当》局部

《创造亚当》局部

翻老照片看到这个,想起十多年前混迹四海纵谈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观点,印象深刻,记忆至今,分享一下:

这两只手,既可以理解为人与神的结合,也可以理解为人与神的分离。

2005年6月2日摄于梵蒂冈西斯廷小堂。是的是的,那里不许拍照,但我素质和身边的欧美游客一样低,当时也不知道圣母闾丘露薇。

自我的装饰

咒王塔系解脱

咒王塔系解脱

自我很狡猾的,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之物壮大自己。有时,它会隐藏在“修行”的伪装下,假装在消灭自己,而实为舔舐自己的伤口。当它再次出现时,比以往更为强大。本是设计用来摧毁“自我”的佛法和导师,却反被拿来做了“自我”的装饰。比如:“某某仁波切是我的上师,上师可喜欢我了。”

——宗萨仁波切的这段话,和图中的画面还是很双关的吧。警惕,警惕。

“四法印”的应用

宗萨仁波切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里说:如果你认同“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么,哪怕你不曾听闻佛陀的名字,也能与佛陀同行。

四法印并未埋藏在深山古寺里,相反,身边处处有应用四法印来抉择取舍的机会。

“2012年世界末日”的噱头疯传的时候,有位师兄对我说,东北有一位高人,说“2012”并非虚言,只是不确知是何种具体灾难而已。我说,住住住,又是邪师大仙。这师兄很不爽地说,开放地听嘛,2012还没到,怎么能轻易说是假的呢?再说他替好多人看,都说对了。他在气头上,我想说的道理就没法表达出来。

后来索达吉堪布在微博上驳斥“2012世界末日”说,那位师兄看到了,转给我看:

美国大片《2012》,近几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那里面的情节会不会在人间重演,末日会不会真在2012年不期而至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当然,随着环境污染严重、人心道德败坏,致使天灾人祸不断增多,这也在所难免。但若因此就以为人间马上将天崩地裂,每天惶惶不可终日,那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他这时很兴奋:堪布说这是杞人忧天耶!

我问他,堪布说这是假的,你才信么?“2012”本来就很明显地违背四法印之第一法印“诸行无常”啊。

他这次愿意听我说完了。

诸行无常,世界的一切都靠不住,不能恒久存在,在同一时刻对不同众生显现有异,甚至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众生,世界也和世界本身不同。世界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无法确知。

世间科学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知晓,如天体的运行、恒星的生灭,这并不违背无常的道理。因为世间科学谨慎地对其推断加以“如果此天体届时还在、如果此恒星如此构成”的限制条件,并对限制条件采取无常的态度。例如,科学确知,如果太阳能一直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中,则五十亿年后它必然熄灭并拉地球陪葬,我们对它能否安然穿梭于银河系五十亿年却未必有把握。

按照诸行无常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无常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飞机随时可能掉下来,地球随时会遭遇小行星碰撞。但在我们确知事件之前,不可能确知时间地点。

所以,如若有人号称,他虽不知世界为何灭亡,却知晓世界灭亡的年份,则此人违背“诸行无常”,神棍无疑。

再说一例,有人经过艰深的思辨后,问:上一世的事,我已记不清。如果来世存在,且同样记不得我这一世的状况,那么“他”基本上等价于另一个人,我为何要担心“他”的命运,为来世修行呢?

先不用说阿赖耶识能够记录生生世世的因果的道理,“为来世修行”本身是个伪问题,因为有漏皆苦,佛法所说的修行从来就不是为了来世。提问者心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就是我的状态挺好挺幸福哒。有漏皆苦说的则是,你现在感受到的欢乐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不用等到那个“忘了一切的”来世。比起“为何为来世而修行”来说,对“为什么说有漏皆苦”的讨论显得更有意义。在没弄清企鹅会不会飞之前,讨论企鹅飞翔的姿态如何改进是没有意义的。

鹿

金沙鹿苑

金沙遗址博物馆有个鹿苑。据说这块地皮在古代曾经生活着包括鹿、野猪、象的多种动物,养鹿算是发思古之幽情。

今天我第一次去,正好赶上了不常见的一件事。一头母鹿正在生产,据说早上六点已经破水了,但胎位不好,三个兽医忙到下午五点,还是没生出来。我担心母子可能都保不住……

拍到题图里的这张照片,母鹿的眼神让我想起了《佛说鹿母经》里的一段偈子。母鹿乞求猎人放她回去安排一下后事,她回到小鹿身边,悲叹道:

一切恩爱会,皆由因缘合。
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
今我为尔母,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金庸在《飞狐外传》里,又天衣无缝地接上了《佛说妙色王因缘经》的一段偈颂,令人潸然: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