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星宿和国际通用星座名的对照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通用的全天星座有八十八个,如大熊、猎户、天蝎,等等。而中国古代则把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外加许多星官。也许你很熟悉牛郎织女的传说,也能在夏夜的银河附近很容易地找到他们,可如果你听到“天鹰座α”和“天琴座α”,会不会心里一怔呢?又或者你十分热衷于讨论星相,某人是狮子座的,我是天蝎座的,等等。那么你听到“荧惑守心”这个词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与己无干呢?如果这两个问题你都回答“是”,也许下面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我从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附页上扫描了两幅星图,是中国古代星宿和国际通用星座名的对照。一幅星图是北天区的,另一幅则是黄道附近的。抱歉的是,没有南天区的星图,因为中国古代的文明一般是集中在华北一带,没有人看到过南天极附近的星空。虽然郑和下过几次西洋,到过南半球,不过那些经历太短了,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为南天的星空命名——事实上,你只要念一念北天球上的“大熊”、“英仙”、“牧夫”这些古色古香的名字,再瞧瞧南天球上的“显微镜”、“六分仪”、“圆规”,就会知道,实际上大部分天文学家对南方的星空都相当陌生。
如果你看得仔细,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星空简直是一幅城市规划图,不但有皇帝、各色文武大臣,而且有军队,有粮仓,有渡口,有超级市场,有亭台楼阁,甚至有厕所和墓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看完热闹再来看门道。如果你十分仔细,还会发现,小熊座α,也就是如今的北极星,中国的名字不叫“北极”,而是“勾陈一”。那么,谁叫“北极”呢?是小熊座β。这是由于地球进动的原因,地轴的指向在慢慢地不断晃动,最靠近北极的那颗星也在不断地轮班。例如公元前2800年前后的北极星是紫微右垣的右枢(天龙座α),埃及人还在金字塔里为法老的灵魂预备了一条指向它的通道。虽然小熊座β从来没有结结实实地坐过北天极的宝座,但是在公元前1038年,它和北天极只有6°32″的夹角,直到公元396年,它都比勾陈一更有资格叫“北极星”。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数星星的孩子》,那里说,小张衡对他爷爷说,星星虽然在动,却不是乱动。他爷爷很赞成,还教他看北斗星和北极星,说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张衡经过自己的观察,证明他爷爷是对的。我那时没有张衡精进,不懂天文,被懵了也是白懵;现在就知道了,张衡的孩提时代(公元78年后十年内),北天极附近是一片空白。那时根本没有一个一动不动的北极星,傻呵呵地坐在那里看北斗星围着它转。
从这幅图上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司天监的活动范围。南方星空的命名到“南门二”止,从这里可以推算出,司天监的官员最南至少走到过北纬28°,也就是温州、长沙那个纬度。考虑到仰角太低的天体不易观测,我们应该再放5°的余量给这个数据,北纬23°,就到广州、南宁一带了。不错不错,看来古代司天监还是很认真敬业的。
按:波江座α的中文名叫做“水委一”,图上漏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