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卢浮宫 ’ 标签归档

时间揭开真相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卢浮宫这组鲁本斯的《玛丽·德·美第奇的生平》组画的最后一幅《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真相的胜利》,第一感觉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仿佛太后辞世、被接引到天堂一样。

不过,这是俺不熟悉法国历史的误读。今天抠了半天法语说明,重读如下:画面下方绘Saturn把女儿Veritas拽上来,蕴意“时间揭开真相”——“此心耿耿,天日可表”的意味。上方绘玛丽和路易十三冰释前嫌的场面,基本上是这位被放逐的太后的一厢情愿。

画面的倾向性很明显,虽然画家貌似不偏不倚地让母子俩各占一半,但留给玛丽的未遮挡空间明显地比路易十三充裕,画面下方Saturn的脸朝向以及Veritas的手臂指向,都蕴意:“真相在太后这边,而路易十三则是被黎塞留——玛丽眼中的奸相——所蒙蔽的。”路易十三右手抚心,作发誓姿态,玛丽则一脸从容,淡定地接过月桂冠,这种“路易十三向玛丽认错服软”的场面,更像是她自己单方面的愿景了——不知怎的,想起了《郑伯克段于鄢》里“黄泉相见”的故事。

按:鲁本斯逝于1640年,玛丽·德·美第奇逝于1642年,鲁本斯不可能画玛丽的死,何况这组画是玛丽聘他来画的,这个疑点促使我仔细地再读一下画面和说明,顺便学习波旁王朝前期的一些历史。

博物馆摄影系列——光、影、视角

释迦牟尼涅槃像·首都博物馆 摄影@踏刃而行

释迦牟尼涅槃像·首都博物馆
摄影@踏刃而行

前几天谈的,都是为了解决“如何把展品拍清楚?”,从装备和技术方面分享的硬道理,今天说的就是有关审美的内容了。艺术和审美是多样性的东东,所以,如果我在本章发表个人的审美见解,例如“某片比某片更美更有韵味”这种充满个人色彩的语言,读者老爷一定不要轻易相信或赞同。我所希望本文达到的目的,是启发大家,展品还能这么拍,还能那样拍,而不是把我低劣的审美眼光灌输到大家的头脑里去。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平淡的光影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平淡的光影

2005年5月我去卢浮宫,那时候是纯游客,怀着赶行程的心情,扫荡了一天。高人们看到这儿一定冷笑了:土鳖!一天逛完卢浮,是对她的侮辱!是的是的,我汗如雨下,所以我这不是又回来了么……2009年6月,我又有机会在巴黎出差一个月,这次就有大把时间了。除了周末之外,我还常趁下班后去一两个小时,每次只泡一个专题展厅:埃及、意大利绘画、希腊罗马雕塑。晚上的卢浮宫,人少且门票便宜,另外我还无意间发现,晚上可以遇到令人惊喜的美妙光影。

6月17日晚,安保们开始送客了,稀稀拉拉的观众顺着单向通道往外走,9点25分,路过阿耳忒弥斯时,我看到西沉的太阳从大窗户照射进来,月神身上洒满金色的光辉(下图),光影奇妙非凡,远非2005年扫馆的入狱档案型照片(左上)可比。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我们常常说、或听到别人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在博物馆里,出于建筑条件和展品性质的原因,光影像卢浮宫这样有变化的不多。其实卢浮宫也不会随意让展品暴露在阳光下,只有石质文物才有此机会。大部分博物馆的展品布光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光影的变化就只有通过移动我们自己来获得。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拍博物馆的动机和器材的准备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拍博物馆的展品?

首先有声音说:我不拍照,也反对在博物馆里拍照。我去博物馆是为了获取知识,体验美感。却没必要把这些体验带回家。实在要带回家的话,买博物馆官方的画册就行了,一定比民间的清晰专业。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就不让观众摄影,挺好的。

我钦佩这样的记忆力和不执着,不过稍微有个注解:很多博物馆摄影爱好者,是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播力量。除了同样的获取知识体验美感之外,他们对博物馆或展览的推广,甚至比官方做得还要专业:美,信息正确、丰富,启发思考,而且全程免费。

回到最初的问题来:为什么拿着相机去博物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你要使用什么样的相机。

你可能拿着相机围着展品转,为了研究展品每个角落的细节;
或者寻找全新的摄影角度,为了艺术和美的创作。
有可能一件件地无差别扫荡过去,为了飞速留住对这里的记忆。
有可能摆好剪刀手站在展品前,为了证明你来过见过(Veni, Vidi)。
还有可能“就是想拍”,拍完发个微博,就像饭前拍菜一样。
……

所有这些理由都对,不过我对“无差别扫荡”观赏模式有点话说。这种泡博模式介于认真型和休闲型之间,有点纠结尴尬。其实挺可惜的,一个人抱着价值不菲的相机,在展厅里一格一格地平移,每个展品前面来一张,眼睛不离取景器,连说明牌都不看一眼,相当于整个展览被照相机独享了。我提议看展的朋友们出了展厅之后能带出故事来,而不是猛贴照片,文字写:“这张名字忘记了,总之是名画。”

和我一道讨论这个摄影系列的国博的朋友这么说:

真的觉得他们太可惜了。宁肯看平面的,不愿意仔细观察立体的;宁肯看电子的,不愿意欣赏真实的。我觉得真正拍摄出好的有情感的有艺术性的文物照片的人,首先都是对拍摄对象有感情,仔细观察过的。所以咱们也应当提倡仔细观察,认真欣赏,在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按快门。这也是咱们文物摄影爱好者和普通的专业摄影师或普通的摄影爱好者的最大区别吧。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实战技巧

博物馆和自然风光很不同,拍摄时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博物馆的难度在于:

  1. 博物馆的光源大部分是人工的,人工的光源很暗。 如果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你瞳孔调节好了,但是照相机没有人这么厉害。
  2. 博物馆人很多,挤来挤去的,你很难等到一个展品周围没有人的时候。 (见以下三张照片)
  3. 博物馆的玻璃罩子是个可恶的东西。
  4. 博物馆的空间太小,不够你退十米以外拍的。

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的玻璃罩子和周围的人群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的玻璃罩子和周围的人群

卢浮宫,米洛的阿佛洛狄忒周围的人群卢浮宫,米洛的阿佛洛狄忒周围的人群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面前的人群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面前的人群

针对以上种种不便,再结合我本人的实战经验,总结技巧如下:

  1. 穿黑衣服。防止自己的影子反射到展品的玻璃罩上。
  2. 最好再带一个穿黑衣服的人同去,那个人可以帮你遮挡背景光和纷乱的人群。 如果不妨碍旁边的观众,且不至于让管理员怀疑你在偷东西的话,黑衣服是可以脱下来罩住玻璃柜的。
  3. 使用内置镜头,或者在外置镜头外装套筒。 这样可以把镜头顶在玻璃罩上拍,完全去除反光,且等效于使用三脚架。
  4. 万万不可用闪光灯。理由如下:闪光灯在近距离下会留下难看的阴影; 闪光灯会在玻璃罩或者油画表面形成反光;闪光灯会加速艺术品的老化; 闪光灯会让其他游客鄙视你。
  5. 万万不可用三脚架,万一搬着三脚架一转身,撞破了撞倒了什么,咱赔不起啊。 三脚架会让其他游客鄙视你。外行人鄙视你,是因为你把两三个人的位置占用得太久了。 内行人鄙视你,是因为你没有一双能握住相机稳达一秒的铁手(尽管他们也握不稳)。
  6. 暗些,再暗些。拍雕塑,尤其是大理石雕塑,如果拍得全亮,就显不出轮廓了。 拍得暗些,尤其是背景全部黑暗的情况下,可以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 这个展品是工作人员瞒着别人,偷偷给你开小灶拍的。
  7. 拍油画时要当心反光,有时博物馆布局不好,真的是油光可鉴,把你在画上照出影来。 这时,不要正对着油画拍,而是人背对着较亮的一边站立,把镜头稍稍侧向较暗的一侧,油画上就没有反光或影子了。 这个倾角会造成我们不想看到的透视,就是说,拍出来的画是个梯形,没事,PhotoShop可以消除透视,把梯形变回长方形的。 别担心这样的照片无法参加原创摄影展,事实上,你不会拿去参展的,没有人因为拍画获奖的。
  8. 下午或晚上去博物馆。 太阳西斜时,有些博物馆的大窗户会透进阳光,如果刚好投射到雕塑上,就很有意思了。 如下面照片中卢浮宫的月神。如果能呆到清场,你可以拍到独享型的照片, 例如下面照片中卢浮宫的胜利女神,是清场时拍的,注意她面前那空空荡荡的大台阶, 请和上面的照片对照一下。
  9. 别光顾着拍展品,只要有电,一定要记得拍标签。 日后给人秀照片的时候,可以显得渊博些:至少你得能叫出这些展品的名字。
  10. 千万记得,亲自抬头看一眼这些展品,别让相机独享这张门票。

前天我去首都博物馆,看到一个人,背着专业的包,端着个大个儿的相机 (不知道什么型号,因为他走得太飘忽了),配伸缩镜头,开着消红眼式闪光灯 (每次拍照急闪大约五六次),在博物馆里大踏步地急行,每个展品前停留半秒左右,按快门很果断,喀嚓喀嚓的。 当他飘到我身后时,我证实了他果然是个伪专业。 在一个完全不开灯,加玻璃罩子的彩塑度母像前,他无法把外置镜头顶到罩子上去, 开闪光灯就只能拍到闪光灯,不开闪光灯需要曝光两秒以上,他端不住。 “怎么办?”他的嘀咕都让我听见了,太露怯了,跟专业设备完全不配套嘛。

我说的就是下面这尊佛像,镜头顶在玻璃罩子上,曝光2.5秒拍的。 随后的几张照片,是以前扫荡博物馆的成果。

北京首都博物馆,铜泥度母像北京首都博物馆,铜泥度母像
清,1644-1911年
松下LX3,ISO100,光圈2.8,曝光2.5秒

卢浮宫,坐着的书吏卢浮宫,坐着的书吏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20-2500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7,曝光1/80秒

大英博物馆,绿松石镶嵌面具大英博物馆,绿松石镶嵌面具
米斯特克-阿兹特克,1400-1521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0,曝光1.6秒

北京首都博物馆,喜金刚北京首都博物馆,喜金刚
明,西藏,1368-1644年
松下LX3,ISO100,光圈2.0,曝光1/15秒

卢浮宫,阿耳忒弥斯(月神)卢浮宫,阿耳忒弥斯(月神)
罗马帝国提比略,14-37年
松下LX3,ISO160,光圈2.0,曝光1/250秒

奥赛博物馆,草地上的午餐奥赛博物馆,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1863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7,曝光1/30秒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
约公元前190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8,曝光1/30秒

欧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