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大英博物馆 ’ 标签归档

歧视?

帕特农神庙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 · 大英博物馆

帕特农神庙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 · 大英博物馆

《X战警·天启》海报被指歧视女性 图片来源腾讯动漫新闻

《X战警·天启》海报被指歧视女性
图片来源腾讯动漫新闻

看到《X战警·天启》的海报被人抗议歧视女性,真是觉得很莫名。天启那样掐着魔形女的脖子,是,确实是在对女性使用暴力,可天启本来就是个超级大反派,不和魔形女打架,难道还手牵手蹦蹦跳跳去逛街啊。

“忽视女性”是病,“任何话题都能想到男性女性”也是病,都得治。

大脑串线一个摩索拉斯王陵墓的《和阿玛宗人的战斗》浮雕,这里面的男男女女们混斗一团,互有胜负,真是挺平权。串线升级到帕特农神庙的浮雕《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人战斗》。这里,战斗双方互有胜负。希腊人对跨越物种的战斗也做到了不偏不倚的刻画,这真是太让人灵魂升华了。

Halikarnassos-2

Halikarnassos-0

Halikarnassos-1

Halikarnassos-3

Parthenon-0

Parthenon-1

Parthenon-3

Parthenon-4

Parthenon-5
2009年、2010年摄于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摄影系列——讲述展品的故事

题图是一个人类的颅骨,如果你是端着单反扫瞄博物馆的人士,或许就面无表情心无波澜地、喀嚓——平移——喀嚓——平移地从它面前掠过了。

可是,如果你把相机暂放一边,亲眼细看这个颅骨和它的说明,就会读出一段惊悚内容。这是1957年在邯郸涧沟遗址出土的一件青年女性头骨。发掘人严文明先生注意到,头盖骨上从前额延伸到后枕的这条笔直的中轴线,是一道刀割痕,结合从眉弓经颞骨至枕后用钝器砍砸修整的痕迹,严先生认定这是一件头盖骨杯,这条笔直的刀割痕,为剥取头皮时留下的。由此证明在四千年以前,我国北方存在剥人头皮并制作头盖骨炊器的习俗。

对不起,这个开场白可能吓着观众了,但请相信我的心还是忠厚、仗义、纯洁的……在《为什么要拍博物馆》一章我们说过三个渐进的目标:把展品拍清楚、拍得美、拍出故事来。即使纯粹从摄影的角度出发,一个故事也可以让照片生色百倍。“博物馆扫描仪”不是我们的目标。

毗瓦巴·首都博物馆 摄影@柳叶氘

毗瓦巴·首都博物馆
摄影@柳叶氘

同时实现清楚、美、有故事,还是很难的,我见过的博物馆照片里,@柳叶氘童鞋利用展厅灯光拍摄的大成就者毗瓦巴,同时具足这三个要素,是难以超越的精品。

这张照片,在国家博物馆转发的《炫而不眩》下集里被引用。毗瓦巴以手指天的姿态,是他被酒家催酒钱时,指着太阳说“等太阳落山就埋单”的情景,他这游舞世间的一指,就把太阳定住了三天(以正常的作息时间算),让他喝光了全城的酒,最后还得城里的王侯替他付酒钱。

照片里的毗瓦巴,手指尖恰有一个“太阳”,这是摄影师完全读懂展品背后的故事后,巧妙运用展厅灯光构造的神来之笔。这样的作品拿出去,可以秒杀一百张无差别扫瞄的正面免冠无墨镜文物身份证。

下面我又要说点惊悚内容了……刚刚在微博上认识@博物致知童鞋时,她提到了一件人骨,可以用来“研究敌人的兵器”。当时我一听,脑中自动补全了一幅草船借箭的画面,只不是草人,而是个活的,被乱箭射得刺猬一般,嘴里只会喊韵母了。一瞬间不寒而栗,心想上古时期的人们真不厚道,为了研究敌人的兵器,把一大活人挑到竹竿顶上挨箭。她笑道,没那么毁三观,等你看到实物就晓得了。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实战技巧

博物馆和自然风光很不同,拍摄时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博物馆的难度在于:

  1. 博物馆的光源大部分是人工的,人工的光源很暗。 如果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你瞳孔调节好了,但是照相机没有人这么厉害。
  2. 博物馆人很多,挤来挤去的,你很难等到一个展品周围没有人的时候。 (见以下三张照片)
  3. 博物馆的玻璃罩子是个可恶的东西。
  4. 博物馆的空间太小,不够你退十米以外拍的。

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的玻璃罩子和周围的人群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的玻璃罩子和周围的人群

卢浮宫,米洛的阿佛洛狄忒周围的人群卢浮宫,米洛的阿佛洛狄忒周围的人群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面前的人群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面前的人群

针对以上种种不便,再结合我本人的实战经验,总结技巧如下:

  1. 穿黑衣服。防止自己的影子反射到展品的玻璃罩上。
  2. 最好再带一个穿黑衣服的人同去,那个人可以帮你遮挡背景光和纷乱的人群。 如果不妨碍旁边的观众,且不至于让管理员怀疑你在偷东西的话,黑衣服是可以脱下来罩住玻璃柜的。
  3. 使用内置镜头,或者在外置镜头外装套筒。 这样可以把镜头顶在玻璃罩上拍,完全去除反光,且等效于使用三脚架。
  4. 万万不可用闪光灯。理由如下:闪光灯在近距离下会留下难看的阴影; 闪光灯会在玻璃罩或者油画表面形成反光;闪光灯会加速艺术品的老化; 闪光灯会让其他游客鄙视你。
  5. 万万不可用三脚架,万一搬着三脚架一转身,撞破了撞倒了什么,咱赔不起啊。 三脚架会让其他游客鄙视你。外行人鄙视你,是因为你把两三个人的位置占用得太久了。 内行人鄙视你,是因为你没有一双能握住相机稳达一秒的铁手(尽管他们也握不稳)。
  6. 暗些,再暗些。拍雕塑,尤其是大理石雕塑,如果拍得全亮,就显不出轮廓了。 拍得暗些,尤其是背景全部黑暗的情况下,可以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 这个展品是工作人员瞒着别人,偷偷给你开小灶拍的。
  7. 拍油画时要当心反光,有时博物馆布局不好,真的是油光可鉴,把你在画上照出影来。 这时,不要正对着油画拍,而是人背对着较亮的一边站立,把镜头稍稍侧向较暗的一侧,油画上就没有反光或影子了。 这个倾角会造成我们不想看到的透视,就是说,拍出来的画是个梯形,没事,PhotoShop可以消除透视,把梯形变回长方形的。 别担心这样的照片无法参加原创摄影展,事实上,你不会拿去参展的,没有人因为拍画获奖的。
  8. 下午或晚上去博物馆。 太阳西斜时,有些博物馆的大窗户会透进阳光,如果刚好投射到雕塑上,就很有意思了。 如下面照片中卢浮宫的月神。如果能呆到清场,你可以拍到独享型的照片, 例如下面照片中卢浮宫的胜利女神,是清场时拍的,注意她面前那空空荡荡的大台阶, 请和上面的照片对照一下。
  9. 别光顾着拍展品,只要有电,一定要记得拍标签。 日后给人秀照片的时候,可以显得渊博些:至少你得能叫出这些展品的名字。
  10. 千万记得,亲自抬头看一眼这些展品,别让相机独享这张门票。

前天我去首都博物馆,看到一个人,背着专业的包,端着个大个儿的相机 (不知道什么型号,因为他走得太飘忽了),配伸缩镜头,开着消红眼式闪光灯 (每次拍照急闪大约五六次),在博物馆里大踏步地急行,每个展品前停留半秒左右,按快门很果断,喀嚓喀嚓的。 当他飘到我身后时,我证实了他果然是个伪专业。 在一个完全不开灯,加玻璃罩子的彩塑度母像前,他无法把外置镜头顶到罩子上去, 开闪光灯就只能拍到闪光灯,不开闪光灯需要曝光两秒以上,他端不住。 “怎么办?”他的嘀咕都让我听见了,太露怯了,跟专业设备完全不配套嘛。

我说的就是下面这尊佛像,镜头顶在玻璃罩子上,曝光2.5秒拍的。 随后的几张照片,是以前扫荡博物馆的成果。

北京首都博物馆,铜泥度母像北京首都博物馆,铜泥度母像
清,1644-1911年
松下LX3,ISO100,光圈2.8,曝光2.5秒

卢浮宫,坐着的书吏卢浮宫,坐着的书吏
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20-2500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7,曝光1/80秒

大英博物馆,绿松石镶嵌面具大英博物馆,绿松石镶嵌面具
米斯特克-阿兹特克,1400-1521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0,曝光1.6秒

北京首都博物馆,喜金刚北京首都博物馆,喜金刚
明,西藏,1368-1644年
松下LX3,ISO100,光圈2.0,曝光1/15秒

卢浮宫,阿耳忒弥斯(月神)卢浮宫,阿耳忒弥斯(月神)
罗马帝国提比略,14-37年
松下LX3,ISO160,光圈2.0,曝光1/250秒

奥赛博物馆,草地上的午餐奥赛博物馆,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1863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7,曝光1/30秒

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卢浮宫,萨摩忒雷斯的胜利女神
约公元前190年
松下LX3,ISO200,光圈2.8,曝光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