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摄影系列——讲述展品的故事
题图是一个人类的颅骨,如果你是端着单反扫瞄博物馆的人士,或许就面无表情心无波澜地、喀嚓——平移——喀嚓——平移地从它面前掠过了。
可是,如果你把相机暂放一边,亲眼细看这个颅骨和它的说明,就会读出一段惊悚内容。这是1957年在邯郸涧沟遗址出土的一件青年女性头骨。发掘人严文明先生注意到,头盖骨上从前额延伸到后枕的这条笔直的中轴线,是一道刀割痕,结合从眉弓经颞骨至枕后用钝器砍砸修整的痕迹,严先生认定这是一件头盖骨杯,这条笔直的刀割痕,为剥取头皮时留下的。由此证明在四千年以前,我国北方存在剥人头皮并制作头盖骨炊器的习俗。
对不起,这个开场白可能吓着观众了,但请相信我的心还是忠厚、仗义、纯洁的……在《为什么要拍博物馆》一章我们说过三个渐进的目标:把展品拍清楚、拍得美、拍出故事来。即使纯粹从摄影的角度出发,一个故事也可以让照片生色百倍。“博物馆扫描仪”不是我们的目标。
同时实现清楚、美、有故事,还是很难的,我见过的博物馆照片里,@柳叶氘童鞋利用展厅灯光拍摄的大成就者毗瓦巴,同时具足这三个要素,是难以超越的精品。
这张照片,在国家博物馆转发的《炫而不眩》下集里被引用。毗瓦巴以手指天的姿态,是他被酒家催酒钱时,指着太阳说“等太阳落山就埋单”的情景,他这游舞世间的一指,就把太阳定住了三天(以正常的作息时间算),让他喝光了全城的酒,最后还得城里的王侯替他付酒钱。
照片里的毗瓦巴,手指尖恰有一个“太阳”,这是摄影师完全读懂展品背后的故事后,巧妙运用展厅灯光构造的神来之笔。这样的作品拿出去,可以秒杀一百张无差别扫瞄的正面免冠无墨镜文物身份证。
下面我又要说点惊悚内容了……刚刚在微博上认识@博物致知童鞋时,她提到了一件人骨,可以用来“研究敌人的兵器”。当时我一听,脑中自动补全了一幅草船借箭的画面,只不是草人,而是个活的,被乱箭射得刺猬一般,嘴里只会喊韵母了。一瞬间不寒而栗,心想上古时期的人们真不厚道,为了研究敌人的兵器,把一大活人挑到竹竿顶上挨箭。她笑道,没那么毁三观,等你看到实物就晓得了。
后来,在首都博物馆青铜厅见到了右边这件“研究敌人的兵器”的人骨,还嵌着一枚深入寸许的箭镞(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先民时期也有类似文物一件)。我这才明白是说古人打仗时挨了一箭,箭头留在骨头里,陪他入了土。后来的考古人就由这块骨头,来研究他的敌人的兵器威力如何,要有怎样的技术、如何冶炼和制弩,才能使箭达到这个速度和穿透力。
把这样的故事通过照片带出博物馆来,就是成功的摄影。任何时候被质疑在博物馆摄影是否得体合理,我们都可以拿出这样有技术、有故事的照片来,理直气壮地佐证我们传播知识、推广博物馆、启发大众思考的公益心。
在过去的几章里,我使用过两次哈德良和安提诺乌斯在大英博物馆的合影。第一次是为了请大家思考,为何要来博物馆,为何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第二次是讲光圈和景深时,强调过要尽可能把他们拍在一起,哪怕背景杂乱、显示不出摄影技术,也要如此。因为他们是有故事的。
下面的照片是大英博物馆所藏古埃及《死者之书》(冥界旅行攻略)的一页,亡者被阿努比斯引领到冥界审判的天平前面,天平的一端放上正义女神玛特的羽毛,另一端放上亡者的心。一旦心的这一边沉了下来,就会被鳄头狮身的阿穆特吃掉。俺读懂了这个故事,每年年终绩效考评季到来时,俺就拿这张照片作发布通知时的题图,图上用大大的图拉真字体写:PERFORMANCE REVIEW……你信不信包工头很凶的。 👿
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系列。再看一件文物。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时期滇国的一件贮贝器,2013年8月19日刚刚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说到这个我得瑟一下,2011年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就觉得它气场十足、内容爆表,围着它转了很久,记录了许多细节。果然两年前我就挑中了一只潜力股啊哈哈哈。
这件贮贝器的器盖上刻画的,是古代西南民族流行的诅盟仪式场面。即使从未听说过这个风俗,这件器物也有自我讲解的能力。当我们注意到那个捆在立柱上等待宰杀的人牲时,我们就会立刻意识到这个热闹非凡、看似庙会的场面是在做什么。从干栏式建筑顺时针看起,我们可以依次看到各色用作牺牲的禽畜,两架大铜鼓之间的人牲(柱子上临刑的和身后捆成一串的),屠豕宰羊的疱人,洗刷祭品的妇女和端盛祭品上楼的人们,我们的视线跟随着祭品上楼进屋,最终停留在主祭——这个不见面目的阴沉身影上。故事读到这里,@螺旋真理童鞋就有话对博物馆说了:“再放一盏光纤灯,把主祭照亮才好。”@博物致知童鞋则说:“这种阴森森的形象更突出主题。其实这一系列里,最后那张主祭的侧影,一张照片就把故事讲完了。”提出这样的见解和讨论,我们就不再只是参观者,而是博物馆的参与者了。
啰哩啰嗦这么多,就是想对博物馆摄影师们说:别光埋头拍啦,土豪你抬起头来看一眼吧,土豪你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这一章的例子,杀人流血的太多,最后来看个欢乐的。国博去年展过一次外销瓷器,和大英博物馆及V&A合作的。展品中有这么一件景德镇荣誉出品的青花餐盘,猛一眼扫过去,我脑子里闪过“达摩祖师!”又想慧可不是立雪吗,怎么站到水里来剃度了。再看一眼,才明白是耶稣受洗的情景,拿杖的是施洗约翰,远方的天空还有圣灵从天而降,如果盘子会出声,就还有隆隆的大声说:这是我的宝贝儿子,我钟爱的!
策展人最萌的一点,是在盘子上面展出了《耶稣受洗》的西洋技法版画原图,对比着看,让人忍俊不禁。如果我是订货的客户,拿到这么个盘子之后,真的会目瞪口呆,却只能在淘宝上确认收货给好评。来,和景德镇的师傅们一起回顾项目需求:
要有一条河。
河岸上要有树,远处有城堡。
河里站俩人(施洗约翰和耶稣)。
施洗约翰的形象是个牧羊人。
施洗约翰穿袍子,耶稣只围住腰间。
约翰和耶稣都是长头发。
约翰用水洒在耶稣头顶上。
耶稣头顶放光。
施洗约翰的左腿微屈。
耶稣双手抱在胸前。
天开眼,有鸽子形象的圣灵飞过来。
餐盘边要画小天使——长两个小翅膀的光屁屁胖娃(右)。
盘子上都画了有木有!!!盘子跟原稿一模一样有木有!!!有木有!!!为毛给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