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摄影系列——不要放弃治疗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蜻蜓眼原图色温不对,曝光不足

蜻蜓眼原图
色温不对,曝光不足

题图的这颗蜻蜓眼不算十分出彩,但是,假如你知道照片本来是右边这种样子,可能就会同意这篇文章的标题了——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可以想象,当读者老爷们看完今天这篇之后,会恍惚觉得,前几天看到的照片,通通都是后期修复的结果。所以我得说明一下,那些照片都是原片上图,只做了大小的调整,而没有改动色温、明暗、背景。我一个挨踢民工,修图也没人看。所以如果是一拍就对的照片,我就原图贴出来给大家看,拍出来太杂乱太丑的,就眼不见心不烦地藏硬盘上了,需要回忆细节时才拿出来看一眼。

现在来说说这颗蜻蜓眼是怎样花三分钟逆袭成女神的,我用的是最一般的Photoshop。到原文链接来点,有更好的大图效果。

  1. 原图里的蜻蜓眼太小太不起眼了,裁一下。裁的时候别把蜻蜓眼放到正中间,免得被人嘲笑暴发户。我把它放到距左下角三分之一的位置。
  2. 色温重伤,需要纠正一下颜色,懒的话,“自动色调”就可以了;仔细一点的话,原片发黄发绿,所以可以手动去黄绿、加红蓝。
  3. 图片还显得有些暗,蜻蜓眼不透亮。所以我们“加曝光”,把图片亮度调上去。对比度稍微调弱些,否则蜻蜓眼显得有点污。
  4. 这时图片已经可以拿出去见人了。但为了向文艺青年靠拢,我们可以再往图上放个题款。选用古朴些的字体,例如瘦金体、康熙字典体。纵向题在图上。

我们修图一般有几个原因,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括号里分别是Photoshop里的相应对治工具):

    • 明暗或者对比度不对。(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色阶、曲线)
    • 色温不对引起的偏色。(图像→调整→色阶、色相、色彩平衡、饱和度)
    • 照片里出现了无用的景物。(图像→画布大小、工具条→裁剪工具)
    • 主题物体画面上出现了小瑕疵,如小眩光或者感光片上的灰尘。(工具条→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 轻微的对焦不实或相机抖动。(滤镜→锐化)
    • 相机没端平。(图像→图像旋转)
    • 背景太杂乱。(下一章详解灰度背景图制作)
    • (仅对书画、浮雕等平面作品)长方形变成梯形的透视畸变。(下一章详解去透视)
    吊人青铜矛·国家博物馆

    吊人青铜矛·国家博物馆

    简而言之,修图,就是用计算机来弥补摄影时忘记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修图时,《光、影、视角》一章提到过的《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的摄影三原则依然适用:有主题、主体突出、简洁。

    裁剪图片时,宁简毋繁,宁可要一个简单清晰的边角,不要繁杂混乱的全景。要设法保留对焦最清晰的部分,如果对焦最清晰的不是最有韵味的地方,可以牺牲对焦点,甚至考虑放弃治疗。

    右边这件国家博物馆的滇国吊人青铜矛,虽然照片的信息齐全,却只能算个普通青年。如果想做文艺青年,就需要把干扰视线的元素去掉:木柱,展柜倒影,远处地面的亮色,甚至墙上的几个插座。

    为了画面更简单,再大幅度往下砍。左边的这个吊人比右边的更有型些,那就只保留它一个。高处的挂钩部分裁掉,不让看片的人知道“哦,原来是挂在这儿的”,不给他们提供借力的地方。再修暗一些,在吊人面对的左侧制造空虚黑暗的未知感。标题放在左上角,反剪双手的吊人自己“看”不到的位置。颜色用从青铜矛上提取的铜锈色,保持整个画面的阴郁气氛。

    修整的结果就是下面这幅图。对比一下原图,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反正我自己觉得挺虐的,修完图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吊人青铜矛(局部)·国家博物馆

    吊人青铜矛(局部)·国家博物馆

    如果想在图片上题字,得考虑展品的性质。对现代艺术就可以随意一些,甚至立体字体都可以。对文物的题款字体要古雅,汉语题字可以考虑万能的康熙字典体,汝窑和宋代书画可以特别考虑一下瘦金体,青铜可以考虑金文、大篆。

    如果这些字体都找不到,特别细的黑体或特别粗黑的宋体都是可以的。题字的颜色可以是展品的标志色,或者白、灰等百搭色。

    禁忌:可以秒毁任何画面——古代的现代的、立体的平面的、抽象的具体的——的万能渣字体微软隶书、华文新魏、华文行楷、彩云体、琥珀体、舒同体(下图最底排的外卖菜单气质)。

    各种字体的效果对比

    各种字体的效果对比

     

    修图前·看起来不对的两件陶片

    修图前·看起来不对的两件陶片

     
    留给读者老爷们的家庭作业

    用惨不忍睹的两件陶片的照片,来做一幅二里头遗址陶器展览的海报(假设有这么一个展览)。照片原图在右,修图之后加题字的图片在下。请读者列举原照片的缺点,自行写出逆袭步骤,并论述“盛夏的落叶”的词义。

    修图后·忽然有了海报的感觉

    修图后·忽然有了海报的感觉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