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般若 ’ 标签归档

“般若”是把双刃剑

nympheas-orangerie

“般若”是把双刃剑。当以行动体验它时,它是最高波罗蜜。当把“般若”挂在口头,用来抵御批评时,这个词是自我伪装在修行的掩体:“不要执著嘛,一切都是般若空性嘛,如梦如幻嘛。”

见地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微尘细,才是修行人的态度。闻思时聪明得像文殊菩萨,持戒时一根筋犹如牦牛藏獒。反过来做,就要了亲命了。一提起戒律就祭起“如梦如幻”的法宝,想到自己的烦恼却执为实有,实在不是个事儿。

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术语,不能混在一起说。二谛本不矛盾,胜义谛的“常乐我净”和世俗谛的“苦空无我”没啥冲突。胜义谛是目标,世俗谛是方法。如果把游戏反过来玩,心里追逐着世间的苦乐,却用胜义谛的词语打掩护,那就是波旬在修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代文简译

顶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观自在菩萨修行般若法门到极深处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洞悉到事物和合的五段都是空幻,依此思维修习,可以去除一切烦恼)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舍利弗长老啊,物质的形相和空性并无差别,空性和物质形相也无不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形相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形相)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另外的四段和合:觉受、思维、行动、认知,也是这样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舍利弗长老啊,所有这些显现都没有实性)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非所生、也不会灭,不曾垢染、也无所清净,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所以,在空性之中,没有形相,也没有觉受、思维、行动、认知)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形色、声音、气味、味道、触接、意显)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没有眼界、耳界、……依此类推所有十八界……没有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没有“无明”,也谈不上“无明”的终了)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没有“行”,也谈不上“行”的终了……依次类推所有十二因缘……没有“老死”,也谈不上“老死”的终了)
无苦集灭道。
(没有苦、苦的成因、苦的消灭、消灭苦的道法)
无智亦无得。
(没有悟道之智,也没有所得之法)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因为了无所得,菩萨依照般若法门,心就没有可挂碍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没有可挂碍的,也就没有可恐惧的)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远离一切认假为真的执著幻想,到达最究竟的涅槃寂静)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佛陀,依照般若法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所以说,般若法门的真言咒语,威力巨大,明知遍照,终极殊胜,无与伦比)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能够灭尽一切烦恼,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于是,演说般若法门真言,道:)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发音之汉语拼音:gadei gadei, bara gadei, bara sang gadei, budi suoha)
(走啊!走啊!走向彼岸!快走向殊胜的彼岸!菩提果位!)
(去啊!去啊!到彼岸去吧!走遍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吧!觉悟啦!)

后记:
此简译版本参考了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等大德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并对照了Edward Conze的英文译本,如果内容有所不妥,一定完全是我的失误。如果简译里的专有词汇对阅读造成困难的话,则另有一篇较详细的语文释义,可供参考。

顶礼金刚萨埵如来!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THE HEART SUTRA – Translated by Edward Conze

Edward Conze 爱德华·孔兹

Edward Conze(爱德华·孔兹,或译孔睿、孔泽)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英文版里的地位,相当于玄奘版译本在汉语里的地位。


Om Homage to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Lovely, the Holy!

Avalokita, the Holy Lord and Bodhisattva, was moving in the deep course of the Wisdom which has gone beyond.

He looked down from on high, He beheld but five heaps, and He saw that in their own-being they were empty.

Here, O Sariputra,

form is emptiness and the very emptiness is form;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whatever is emptiness, that is form,

the same is true of feelings, perceptions, impulses, and consciousness.

Here, O S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marked with emptiness;

they are not produced or stopped, not defiled or immaculate, not deficient or complete.

Therefore, O Sariputra,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nor feeling, nor perception, nor impulse, nor consciousness;

No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mind; No forms, sounds, smells, tastes, touchables or objects of mind; No sight-organ element,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No mind-consciousness element; There is no ignorance, no extinction of ignorance,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There is no decay and death, no extinction of decay and death. There is no suffering, no origination, no stopping, no path.

There is no cognition, no attainment and no non-attainment.

Therefore, O Sariputra,

it is because of his non-attainmentness that a Bodhisattva, through having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dwells without thought-coverings. In the absence of thought-coverings he has not been made to tremble,

he has overcome what can upset, and in the end he attains to Nirvana.

All those who appear as Buddhas in the three periods of time fully awake to the utmost, right and perfect Enlightenment because they have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refore one should know the prajnaparamita as the great spell, the spell of great knowledge, the utmost spell, the unequalled spell, allayer of all suffering, in truth — for what could go wrong? By the prajnaparamita has this spell been delivered. It runs like this: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 Gone, gone, gone beyond, gone altogether beyond, O what an awakening, all-hail ! — )

This completes the Heart of perfect Wisdom.

金刚经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新年三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本来以为是个很大的工程,实际上,只要开始写了,就越写越顺畅,只花三天就写完了,我原以为会花十天以上的。

写完回头一看,发现字体变了很多次。写最初几张时还手生紧张,写到中间,放开了心情,字体也随之开合,到得后来,“如梦幻泡影”时,就又收回来了,圆笔为主。

人说,楷书抄经时的字体要统一。不过我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证悟者,看这字体的变化,就权当做倾听自己的心在纸面上演奏的曲子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语文释义


顶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之所以说“语文释义”,是因为作者不懂佛学,理所当然地不能作佛学释义,所以只能从语言文字方面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些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译本很多的一部重要的佛学经典。目前在中国,以玄奘的译本(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最为流行。其最盛行之原因,恐怕是掐头去尾,至无可删减,仅仅260字的经文,妇孺皆能背诵。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先说此经文的名字,是这样句读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里,八戒带着唐僧(玄奘)去见了乌巢禅师,乌巢禅师传给了唐僧《多心经》一部,正文就是这个。这里吴承恩句读错了,把“多”和“心”连在了一起。另外,乌巢禅师诵读的版本正是玄奘多年后的译作,挺有趣的穿越。回到正题上来:“般若”是梵文Prajna的音译,即智慧,还不是世俗的智慧,而是佛陀证悟的智慧,历代译师对此词只译音不译意。“波罗蜜多”是梵文“Paramita”的音译,意即“方法,道路”。佛法有“六度”或“六波罗蜜多”,意即“六种从苦恼到涅槃的道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六种波罗蜜多的最后一种。“心经”的意思是说,这篇经文是全部般若的精义,犹如心髓。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它的佛经,第一句往往是“如是我闻”,即阿难尊者在佛经结集时,背诵佛陀演讲正文前,所说的“我是这么听说的”。玄奘版《心经》却没有这一句。其实,其它的版本是有这句的,不但有这句,还仔细地交代了说法的缘起。当时佛陀是在灵鹫山中,有大比丘和诸大菩萨陪同。当时,世尊入甚深三摩地(入定),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也在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在修习中,观自在菩萨观到了五蕴都是空性,依此修习,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这时,佛陀的弟子之一、舍利弗长老从座位中站起来,向观自在菩萨请教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菩萨回答了他,而回答的内容就是《心经》。

这里要注意的是,《心经》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而是观自在菩萨说的。而全本经文的最末,世尊出定时,对菩萨所说内容作了首肯,确定全部符合佛法精义,就相当于给此经签字背书,与佛陀所说并无分别。

玄奘版的《心经》,省略了观自在菩萨说法的缘起,直接从菩萨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效果开始叙述,就是这里看到的三句话。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即长老舍利弗。“子”是“尊者、仁者、先生”的意思,就是说,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长老说话时,先称呼他:“舍利弗先生啊,是这样的……”很多人虽然会背诵《心经》,却不一定知道“舍利子”的意思,以为是佛陀入灭后,火化所得的舍利子,但这个理解是错的……

接下来的四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恐怕是被世人传诵更广、也是曲解更严重的。很多人一听到这四句话,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大和尚,怀抱美女一名,喝酒吃肉,声色犬马。很多人自己如此作为时,亦拿这四句话解嘲。不过,这四句话真的不是为了把声色犬马合法化用的。这里的“色”不是“情色”的“色”,而是“五蕴”之一,“色受想行识”的“色”,换个易懂的说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世界,囊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物质,统称为“色”。佛学不认为物质是独立存在的,而认为它是阿赖耶识所营造的幻象,深究它的本性,则会终于空无。所以说“色”蕴的本体和空并无不同,空和色并无不同,色就是空,空也就是色,空和色是同一回事。

至于如何才能领悟到色和空是一回事,则是修行的具体方法的问题,这个小博文没办法说,再说作者也没有什么证悟,想说也无从说起。《心经》不谈方法,只说最终目标。目标确立了,方法可以和目标相印证。行路的旅人,远远地看到一座山。走到山的道路可能有很多,但前提是他要知道山是他的目的地,并时时抬头看一看,确保他没走错路。《心经》就是这样,时时可以校准人的修行。

据说佛陀对阿难说,你博闻强记,将要通过你的记忆把佛法流传于世。假如你把我宣说过的八万四千法门忘得一干二净,我也不会怪你。但如果你把《心经》忘记了,我会责备你的。你把《心经》忘了,我也不会怪你。但倘若你把这四句话忘记了,我会责备你的。《心经》是一切般若之心,而“色不异空”这四句话,是“心经”之心。

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说一个人无恶不作,偶尔听到这四句话,甚为不解,逢人就拿这四句话请教是什么意思。死后,因生前作恶多端,在森罗殿排队候审,队伍挺长,他闲极无聊,就拿这四句话请教队伍里的人。这四句话,他问了一辈子的,精气凝聚,舌尖刚刚读出,阎罗殿砖瓦齐下,摇摇欲坠,地狱几被摧毁。阎罗大惊失色,忙忙让他提前转生人间一次,忘掉这四句话再来受报。这是个笑话,但也强调了这四句话在《心经》里的份量。
猛击阅读全文

贝玛千贝堪布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赏析

贝玛千贝堪布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藏文的《心经》和玄奘所译相比较,前后各长出一大截。这是因为藏文版交待了舍利弗求法的缘起、及听法竟大众的反应。网上搜索的结果,汉语版《心经》以敦煌石室版沙门法成所译最似: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蒭眾。及諸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復當云何修學。作是語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彼應如是觀察。五蘊體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無垢離垢。無減無增。舍利子。是故爾時空性之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是故舍利子。以無所得故。諸菩薩眾。依止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障礙。無有恐怖。超過顛倒。究竟涅槃。三世一切諸佛。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大密咒者。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諸苦之咒。真實無倒。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祕密咒。即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曰

峩帝峩帝。波囉峩帝。波囉僧峩帝。菩提莎訶。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告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當如是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當隨喜。時薄伽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链接的音频文件中,贝玛千贝堪布诵《心经》共重复三次,00:00至06:24为第一次,06:25至12:50为第二次,其后是第三次。三次内容完全相同,下面的赏析仅对第一次而言。

起首00:00-00:02的“嘉嘎给德”,即著名的“如是我闻”。直至00:20,是汉语第一句:“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你可能奇怪这一句藏文怎么这么长,这是因为藏文称呼释迦牟尼用了很多尊号。00:02的“薄伽梵”,00:10的“炯丹迪”(意即“出有坏”)都是世尊的称号。

随后,00:21,“迪给”,类似于汉语的“那么”、“然后”,故事开始了,说:大比丘众和诸菩萨摩诃萨也在旁边。00:33的“给登钦波”意即大比丘众。00:36的“向却森比给登钦波”指大菩萨僧众。藏文“钦波”即汉语的“大”;“给登”意即“僧团”;“向却”意即“菩提”;“森比”是“森巴”的形容词形式,“森巴”即“有情”。顺便说一下,藏文的偏正词组和汉语的偏正词组语序是相反的。汉语说“摩诃萨”(大菩萨),藏文说“森巴钦波”(菩萨大)。

00:43,开始叙述世尊入定(入三摩地,这里藏文和汉语都使用了梵文的音译)。注意00:44的“炯丹迪”和00:46的“三摩”。

00:56,“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句简版心经首句出现了。藏文是这么说的:“向却森巴森巴钦波帕巴千瑞热旺秋希热切帕若德钦巴三摩……”,其中,“向却森巴森巴钦波”前面说过了,即“菩萨摩诃萨”,“帕巴”即“圣者”,“千瑞热旺”即“观自在”,“希热切帕若德钦巴三摩”即“般若深智慧”之意。01:14,“彭波俄”即“五蕴”(色受想行识。这里藏文再次和汉语语序相反,“彭波”是“蕴”,“俄”是“五”),01:19,出现另一个关键词:“东”,即汉语的“空”。

堪布用一个悠扬缥缈的颤音结束了对以下对话产生背景的叙述。这时,舍利弗长老从大众中起身,向观自在菩萨提问。

01:27,“才当丹巴夏锐布”意即“具寿圣者舍利弗”。“才”是“寿”,“丹巴”是“圣者”,“夏锐布”即藏文发音的“舍利弗”。后面紧跟着我们已经熟悉的“向却森巴森巴钦波帕巴千瑞热旺秋”,观自在菩萨,然后是一个“拉”音节(01:38),藏文的语法结构是主宾谓,宾语和谓语间用“拉”隔开。“舍利弗观自在菩萨拉问”,意即“舍利弗问观自在菩萨”。问什么呢?01:41,一个婉转的升调引导了舍利弗长老的提问:“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当云何修学?”(藏文原文还有“善女人”,贝玛千贝堪布没有念),“锐切波”即“善男子”,“刚拉拉”即“应如何”,“希热切帕若德钦巴三摩”也再次出现。

01:54,“迪给”(“然后”),观自在菩萨准备回答了。经文里提到观自在菩萨时,总是不遗笔墨地把他的尊号念全。到了02:12,菩萨柔和地说道:“舍利弗……”,说法开始了。

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锐切波瓦,锐切波嫫)如何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呢?(刚拉拉希热切帕若德钦巴三摩……)观自在菩萨重复了舍利弗的问题,像所有称职的老师那样,确保没有误解学生的提问。一直到02:39,菩萨说:善男子,善女人,彼应如是观察,五蕴体性皆空。

02:40,观自在菩萨准备细细阐述“五蕴皆空”的境界了。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循循善诱地开口了:“热东巴沃……”意即“色(热)和空(东)的关系啊……”。

02:43到02:52,即著名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02:52到03:00,菩萨说,其余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可以听到很多“当”的音节。藏语“当”是汉语“和”的意思。

03:01,菩萨又呼唤舍利弗,这才是好老师啊,频频呼唤学生的名字,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诚恳。舍利弗啊,一切法皆空(秋檀嘉东巴夜,秋:法;檀嘉:一切;东巴:空者;夜:是)直到03:16,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果你中间听到了许多“没”,那就对了,这个音节和汉语的“没”字意思一样,表示否定。

03:17,菩萨呼唤舍利弗,这次堪布用降调,且紧跟前句句尾,表达语气的渐进,这个技巧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时常使用。此后,菩萨的论述层层递进,如钱塘江潮,铺天盖地:五蕴皆空,六识皆空,四谛皆空。堪布诵读此段长句时,缓急如意,波澜起伏。

04:07,观自在菩萨告舍利弗说,诸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04:25到04:26的“弥雅艾”即涅槃意)。04:28,三世(德森)诸佛(桑吉檀嘉),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4:45,观自在菩萨总结道:所以(“迪达”)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德钦比啊”),是大明咒(“热巴钦比啊”),是无上咒(“拉那美比啊”),是无等等咒(“美年巴当年巴切比啊”)。能除一切苦(“德阿檀嘉”,04:58),真实不虚。于是观自在菩萨教授般若波罗蜜多咒。

05:10,“达雅塔”,即“即说咒曰”之意。其后的心咒汉语音译,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慢慢变化了。应该这么念:ga dei ga dei ba ra ga dei ba ra sang ga dei bu di suo ha,梵语意即:走吧,走吧,走向殊胜,走向真实的殊胜,菩提果位。

汉语简译本,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全本尚未说完。05:19,再次听到呼唤“舍利弗”,观自在菩萨叮嘱他说,大菩萨应该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

05:30,听到“炯丹迪”,这指的是世尊从定中出来。然后世尊对观自在菩萨说,“雷索雷索”(好啊好啊,善哉善哉),“锐切波”(善男子,意即观自在),“迪迪印诺迪迪印”(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果能如此修行,一切诸佛皆应随喜。之后(05:55),如同一切佛经结尾一样,世尊说是语已,菩萨比丘,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贝玛千贝堪布的念诵声,柔和深远,充满了慈悲之情。当叙述观自在菩萨说法缘起时,语气平和。舍利弗发问时,言辞恭敬。观自在菩萨说法时,柔美慈祥。世尊出定时,欣喜首肯。无不绘声绘色,如在眼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挥洒自如,实乃高僧心蕊化现之精品。

德格印经院

印制唐卡的老僧人

印制唐卡的老僧人

德格印经院在德格县城东南角的文化街上,全名是“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或“德格吉祥聚慧院”。 1729年,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在自己的家庙更庆寺修建佛殿,用以刻版印经。 虽然更庆寺是萨迦派的大寺,印经院出版的经文却兼收并蓄,并不局限于萨迦一派。 现在,德格印经院是藏区规模最大和经版最丰富的印经院。

印经院八点半开门。我们到的时候,院门还没有开。 门口有五六个扛着印经用纸的工人,也在等开门,他们肩上的纸张已经裁成细长方形。 印经院周围有许多转寺的人。据说,围着这座印经院转绕一千一百一十一圈,即可成就。 这次没时间转这么多圈了,先转三圈,和它结缘吧。

德格印经院山门的孔雀

德格印经院山门的孔雀

萨迦寺中央大殿顶上的孔雀

萨迦寺中央大殿顶上的孔雀

哲蚌寺的吉祥兽顶

哲蚌寺的吉祥兽顶

以前有朋友跟我提过,德格印经院有一处与众不同,在它的山门顶上,是时轮和两只孔雀,而不是时轮和吉祥兽。 当时大家都对个中原因很感兴趣,可一直没参透。现在我知道了,这是萨迦派寺院的标识。 老实说,在萨迦寺的时候我还真没有注意到。 回头翻翻萨迦寺的照片,果然在中央大殿的顶上看到了两只孔雀,印证了这个说法。 作为对照,我把哲蚌寺的吉祥兽顶和萨迦寺的孔雀顶都搬到这里来。

印刷工人

印刷工人

刚刚围着印经院转完三圈,门开了,一张桌子搬了出来,原来是售票处。印经院门票二十五块,是四川藏区少有的收门票的寺院之一,不过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座印刷厂,我们进去是会打扰工人们的。

印经的过程是纯手工,工场在正殿二楼,阳光从大殿和外墙之间的天井洒进来,却并不直接照射工场,所以工场里的光线明亮而柔和。

工场里有十个工位,我们去的时候,一些工位上在印《甘珠尔》(《大藏经》经部),另外一些在印《丹珠尔》(《大藏经》论部)。每个工位上有两名工人,一人主要负责经版的动作,一人主要负责纸的动作。以印制十张双面经文为例,两人的动作配合是这样的:

经版操作者 纸张操作者
将经版放在腿间的斜架上,使即将印制的第一面朝上。
右手刷子蘸墨或朱砂,以刷子涂抹经版。 左手从纸架上取一张纸。
双手扶持经版。 将纸铺在经版上。
双手支撑经版。 滚筒在经版上滚一次,再将经文搭在左腿上1
重复以上三步骤九次,然后使经版另一面朝上。 重复以上三步骤九次。
右手刷子蘸墨或朱砂,以刷子涂抹经版。 左手从左腿取一张纸2
双手扶持经版。 将纸的白面铺在经版上。
双手支撑经版。 滚筒在经版上滚一次,再将经文放在右手纸架上。
重复以上三步骤九次,然后换经版。 重复以上三步骤九次。
  1. 印到第十张时,这张纸不需要挂在左腿上,而是从经版上取下后,持在手中,等待经版翻面。
  2. 如果是第一张背面经文,则这张纸是从经版上取下来并直接铺在背面经版上的,参见注1。

整个过程中,二人的动作配合毫无舛错,取经版、蘸墨、刷墨、取纸、铺纸、滚印、下纸和翻经版的步骤全部一气呵成。耗时最久的是将纸铺在经版上这一步,但是在配合娴熟的工人们手下,这一步也只花了不到一秒的时间,而且纸张一次到位,丝毫没有比来比去的犹疑。我计了一下时,最悠闲的工人们也能在一分钟内印好十份双面经文。

看着工人们充满韵律感的动作,想着每天有那么多经文从他们手里流传到藏区的各个寺院,他们的功德何其之大!心中忽起无常之恸,真想当下对他们恭敬顶礼,在藏区,这是我心中第一次升起这样的感觉。

印经工场的身后,就是一排排搁放经版的架子。据了解,德格印经院共收有经版三十二万块左右,而且每天都有新的经版进入这个房间。 看着架上密密麻麻的经版把手,不禁有些担心:有这么多的木头,老鼠一定很喜欢这个地方。后来知道,经版用狼毒草药水刷过,老鼠和虫子是不会啃的。

存放经版的木架

存放经版的木架

印经工场的西侧殿,是印制布唐卡的地方。我们进去的时候,一位老僧正在撕用来印唐卡的黄布,他头顶的两排绳子上挂着印好的唐卡, 面前搁着一块木版,图纹细密反复,一丝不苟。老人不会汉语,只对着我们微笑,阳光照在他手里的黄布上,洒透了整个房间。

一楼东侧殿是护法殿,其对面是压平经文包装储运的工作间。 一楼西侧是洗刷经版的地方,有许多人在那里取洗过经版的水,用以加持身心。我们灌了满满两瓶,又请工人们到楼上为我们装了小半瓶朱砂水。

如果只看到早晨站在门口等开门的运纸工人们,你可能会得到一个错觉,以为印经院的流程是从进纸开始的。 这种错觉很容易纠正,只要向印经院对面看一眼就行了。那里有一排房子,房子前面有个平台,平台上有一个水槽,一群妇女围在水槽边,她们在抄纸。

黄褐色的纸浆就放在一个小木桶里,用一个大勺子舀进绷着纱的木框,然后大家一齐动手把纸浆搅匀,静候十几秒钟之后(比我想象得快多了), 木框就可以从水里拿出来了,这时再把纸面稍加整理,挑去过于粗大的纤维,就可以拿到阳光下去晒了。 为了防蛀,纸浆是用狼毒草制作的,所以抄纸的妇女们都戴着手套。

造纸

造纸

如果你再向那排房子的墙根下瞧一眼,就会把“抄纸是印经院工作的第一流程”这个匆忙的结论及时止住。 那边地上有许多小篮子,里面装的是狼毒草根。两三个妇女坐在旁边削草根,削好之后捣烂,放在水里沤上几天,就成了纸浆。 抄纸水槽的西侧,是雕刻经版的工作间。可以说,如果可以证实德格印经院种植狼毒草和雕版用树材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了。

削狼毒草根造纸浆

削狼毒草根造纸浆

雕刻经版

雕刻经版

到印经院的店里请了《般若经》的一部分,十分沉的三大包,没办法背着它们走剩下的路,只能寄回北京了。

在印经院门口和几个孩子聊天,聊到上师仁波切了,小武给了他们几张仁波切的结缘卡片,这时许多转经的人们拥了过来, 把我们手里的一盒结缘卡全都分完了,还拍拍我们的包,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到了藏地这么久了,头一次看到人们这么亲近佛法……

14:45,乘包车离开德格,前往马尼干戈。17:20,翻越川藏北线第一高度——雀儿山口,5050米。
18:35,玉龙拉措。胖瘦两旅伴和我们俩决定今晚在湖边搭帐篷过夜。

雀儿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