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buddhism ’ 分类归档

辨识佛像──拾遗(二)

毗瓦巴·首都博物馆

大成就者毗瓦巴的经典姿态,是自在而坐,须发鬈曲,以自信姿态手指天空。这个姿态,来自他以手指定住太阳抵押给酒馆的典故。

那若空行母

那若空行母·德格印经院

那若空行母的辨识特征有:弓箭步的威立姿,微微仰面向天,左手持嘎巴拉碗端至口边,右手执金刚钺刀,肩上横天杖一枝。

龙尊王如来·北大塞克勒所见

龙尊王如来是文殊师利菩萨早已成就的佛果,他的明显标识是背光里的七条龙。这些龙看起来是蛇形,实为印度教的那伽(Naga)龙族形象。

十二臂象鼻天·首都博物馆

大自在天的长子、象鼻天,其特征显而易见——长了个大象脑袋。正宗的象鼻天造像还有两个细节:一、右牙折断,因其写经文时笔被写秃,于是折断自己的牙继续写。二、手持一只萝卜,我并不确知这个“法器”的含义。

增长天王·首都博物馆

南方增长天王常以人间武士造型出现,辨认标识是手中的宝剑。另外三位天王的标识是:持国天王执琵琶,广目天王握龙(或曰蜃),多闻天王举幢。

黑财神·北大赛克勒所见

黑财神是五姓财神之一,全身裸体,性器显著,左展姿态威立,脚踏一持宝夜叉,右手托嘎巴拉碗,左手握吐宝兽作为其财神身份之标识。

松赞干布·《迎佛入藏图》唐卡局部

松赞干布被认为是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因此对他的造像的经典造型,是头顶丝冠(赞夏帽)里裹有红色阿弥陀如来小像一尊。松赞干布也被俗称为“双头王”,是指此意。

辨识佛像——拾遗(一)

人一懒下来,就很难勤快回去啊。早就打算写的《拾遗》,在草稿箱里沉睡了两个多月。

既然是拾遗,对于以下要提到的佛像,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把重要辨识特征点明,就会一带而过。如果想仔细了解,可以通过评论交流,或者自行搜索。

帝洛巴·辽宁博物馆

帝洛巴(或译帝诺巴)的重要标识是握在手中的鱼。凡人的眼中,他正在生吃这些鱼。而在寻访上师的那洛巴的眼中,他是在度化它们。摄影@博物致知

米拉日巴·见于赛克勒博物馆

米拉日巴尊者的独特姿态是手放耳畔,做倾听状。多放右耳边,左耳造型的也有。

宗喀巴大师·首都博物馆

宗喀巴大师的造型和文殊菩萨相同:双手说法印、经书、宝剑。但一般是僧人形象而非着天衣璎珞之报身相。

不空羂索·德格印经院

不空羂索是观自在菩萨的一种化现,简单的速记法就是“三面四臂观音”。如果只有一张面孔,则是经典的四臂观音造像。

叶衣佛母·首都博物馆

叶衣佛母的造像标识是其衣裙以枝叶构成,手中也常持树枝。

白哈尔·首都博物馆

白哈尔的身明王(骑狮子)和单坚护法极易混淆,但其他几位明王多不骑狮子不骑羊,就很容易认了。业明王虽然骑狮子,但头戴藤帽,三头六臂,张弓执箭,是辨认他的重要特征。

水天·首都博物馆

水天护法常侧骑摩羯或龙,摩羯只有双足立于地上,乍一看会让人觉得是他双腿夹着龙亲自站在地上,造型极易辨识。

慎加观察,慎加取舍

警告:写这篇博文的发心是护戒,而有些戒律是很复杂微细的。请淡然阅读这篇文章。请不要轻易赞同我的话语。请不要轻易拿一些负面信息和自己的上师对照。请不要轻易生起“我当初怎么没好好看”的悔意。如果生起了这些念头,请立即猛烈忏悔。如果不能做到,请立即关闭此页。

以下是正文。

说一个关于希阿荣博堪布的事。堪布听说过一些弟子传言,称他活佛、法王、或说他是黄财神,每次大众集会时都在法座上明确澄清:“法王”不能随意用,连法王如意宝最初也只是被称为“色达的堪布”。“活佛”作为对乘愿再来的转世者的称呼,需要诸大德集体认证。“黄财神”连法王如意宝都没说过,不知道谁有资格封他做财神。希阿荣博堪布每次都郑重重申:他只接受法王如意宝所授学位的称呼——堪布,如果弟子心里实在尊敬他,可以称他“大堪布”。

后来读堪布的《寂静之道》一书,里头谈得更详细些,也说了堪布对这个“黄财神”来历的猜想:大概是他在法王如意宝座下管过一阵子帐,一些居士弟子就封堪布做了黄财神。

虽然堪布三番五次地教诲弟子们严守妄语戒,少数一些弟子还是到处乱说,充当高级黑的角色。对此,大堪布的态度十分、十分一贯明确。因为堪布树立了这个十分、十分一贯明确的标杆,我们可以确信高级黑们确在违反上师教言,真的是高级黑,而不需要怀疑是堪布默许纵容。一位意欲皈依的弟子见到堪布时,说自己见到过观音菩萨。堪布当场大笑,拍自己的腿,问旁边别的弟子:你见过观音菩萨没有?被问的弟子老老实实地说:没有。堪布说:我也没有!头一位弟子脑筋转得挺快,说:您就是观音菩萨啊!——又封了堪布做观音菩萨。堪布听到这个,只是大笑,挺无奈的。那次授皈依前,堪布先详示了酒、妄语、杀生等戒律。有这样的导师,真的很让人放心。感谢堪布,不给我任何观察怀疑他的机会。

关于妄语,希阿荣博堪布定义:超越自己极限的。没见过天堂,说自己去过天堂。没下过地狱,说自己进过地狱。瓦西扎噶学院曲吉尼玛活佛定义:不但你没看到的说看到了是妄语,就算你以为自己看到了,可说出来别人没法信,还会让人嘲笑你、嘲笑佛菩萨的,也是妄语。

宗萨仁波切开示:很多人喜欢谈:我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额头这里开始痒起来了,是不是第三只眼要长出来了?或者其它类似的感受。拜托,不要谈这些,谈这些是很羞耻的,不高雅。希阿荣博堪布开示:就算我会飞,你们也不要因为这个而向我顶礼、跪拜,会飞的不止我一个,扎西持林上空很多鸟也都会飞。

索达吉堪布在《旅途脚印》里写:

神 通

很多对佛教真谛尚不了解的所谓修行人,非常执着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幻象等神通。经常听见有人讲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等等消息。
所以,不少的人为追求这些特异功能而学佛。这样不但达不到学佛的真正目的,反而很可能会走火入魔。
神通是修行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奇妙成就。若执着于此,只会对修行造成障碍。
如果仅仅是追求神通,世间的许多特异功能、杂技、魔术都能显示许多常人难以置信的现象。随着科学日益发达,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神话。所谓的神通除了盗名欺世,又有何用呢?
佛教对神通也并不持赞赏态度,佛经云:“魔鬼、非人也具足神变。
乔美仁波切说:“守持清净戒律才是最大的神通。
从前,种敦巴格西与四位瑜伽士前往热振。一天,已到骄阳当头,应当食用午餐的时候,他们的食物却一无所剩。一行人饥饿难耐,正商量如何应对之际。衮巴瓦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将会吃到那个从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带来的食物。”当他示现神通的话音刚落,一位施主便携带着丰盛的斋食即时而至。他们终于得以饱餐一顿。种敦巴格西向来喜欢隐藏功德,所以对衮巴瓦显示神通的行为极为不快,声色俱厉地训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噶当派的大德们从来就是这样以隐藏功德为荣,他们有一种说法:“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现在世间的人却没有神通也到处炫耀自己的鬼通、魔通。他们不知,若身处五彩缤纷的世间,却不为外境所转,恒持正见,增上出离心、菩提心才是最大的神通

我见过一位“上师”,他的弟子逢人就说他是莲师转世,让听众们未见功德,先见大帽一顶,未见过他像大堪布那样制止此类话语。一开始怀着清净观,认为是弟子们不争气,以“此乃慈悲看护精神病人的医生”的假设,谨慎观察了一阵。后来此“上师”亲自向我宣说他大雨天走路不沾泥、及在参加放生时,在泥水里向慈诚罗珠堪布跪拜后、膝盖不沾泥的事情。这就把那个清净观的假设否定了,我以五明诸大德的教言为准绳,决定远离。

因为具有谨慎观察,并未依止此人,在护戒的发心摄持下,我说这件事可能是安全的,并且,或许可以利益到尚未做出轻率决定的未来佛子。但对于已经依止的、见到过类似现象的人来说,这段话如果使自己联想到自己的导师,并造成了小后悔的心情,请千万谨慎处理这个心情,首先就要立即忏悔。尤其是已经从彼处得戒得法的,更加不能用言语赞同我说的。

如果当初的轻率确已无法追回,又抑制不住这些有害的观察,远离上师不是不行——悉达多如果不大勇决断,如果他不远离婆罗门苦行师,也成就不了佛陀释迦牟尼——但远离指的是身的远离,作意依然要清净观。即使决定远离,也要这样立念:“这位上师本身没问题,只是我自己显现不清净(衣服很好看很匀称,是我自己长得太胖了穿不下),但如果这种师徒关系延续下去,自己恐怕会触犯更多更严厉的戒律。”在这个前提下,远离自己无法对之生起信心的上师,技术上可以做到。

慈诚罗珠堪布在讲解《十四条根本戒》时感叹:

现在有很多缺乏智慧的人,一听说哪里有灌顶,就蜂拥而往。根本不去了解赐授灌顶上师的背景和人品,等到灌顶之后,很快发现上师的种种毛病,就不计后果地进行毁谤。该观察的时候如盲似聋,不该观察的时候却睁大双眼,吹毛求疵,就是颠倒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常识、缺乏教育的缘故。

对于依止前的观察,要留意什么,历代大德已经说了不知多少。在高速快餐时代,可能还可以使用一些高速快餐式的方法。

如果一个导师自己看起来怪兮兮,他的弟子们却个个看起来很正常,这个导师可能其实真不错。如果一个导师自己看起来很正常,他的弟子们却个个看起来怪兮兮,这个导师可能十分不靠谱。

在网上搜搜名字,真正的大德,往往誉满天下,也夹杂着一些诽谤,来自执着传承派系的不争气的居士们。而如果搜到的信息本身就不多,还居然都是负面的,就得小心了。

真正大德的传记都明确写明了他的法脉传承,源流自谁,一清二楚并且一贯统一,不管从谁叙说,都是一样的。而讲不清楚自己的法脉传承的,必须十分审慎。

窝在家里抄《心经》

十一最大的乐趣,就是大家都在堵车、或用血肉筑长城,而我在家里,研好朋友送的金粉,铺开朋友送的蓝宣纸,抄几幅《心经》。《心经》讲的是大空性,用蓝色很适宜。我还考虑用银色粉来书写,可能会更贴切,从审美上也看,也独特一些。

现在头疼的就是打格子,每个字占1.5x2cm2的格子,要先拿细铅笔轻轻地描一个26×37.5cm2的大框架,然后1.5、3、4.5、6地做标记,我的尺子只有30cm,每次都得在蓝宣上比划半天。我准备裁一张26×37.5的纸做模板,把四周的分隔点都标好,到时候啪地往蓝宣上一盖,就可以直接打点画线了。

辨识佛像——二胜六庄严

龙女供养龙树菩萨·现代唐卡

二胜六庄严,也称八大论师,是印度的八位论著或者注疏佛教经典的论师:“六庄严”是龙树菩萨、圣天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陈那菩萨、法称菩萨,“二胜”或“二圣”指功德光大师和释迦光大师。

圣天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是兄弟俩,陈那菩萨和功德光大师都是世亲菩萨的弟子,法称菩萨是陈那菩萨的再传弟子,有说法认为释迦光是功德光大师的弟子,但功德光曾随从世亲菩萨(四世纪)修行,而释迦光活动于八世纪,所以这个说法恐怕靠不住。

二胜六庄严的藏音“坚哲秋涅”,意为“六严二胜”,从时间和传承顺序上更加准确。

从学术贡献上说,龙树和圣天是中观的开创者,无著和世亲建立了唯识学派,陈那和法称阐述实践了因明学(即逻辑学),功德光和释迦光著论戒律。

二胜,指功德光和释迦光二位大师对戒律的学术贡献。佛入涅槃后,佛弟子以戒为师,故云。六庄严,意喻六位论师的论著是娑婆世界的佛土庄严。

除了对佛学贡献极大的龙树菩萨外,二胜六庄严的唐卡或壁画常成组出现。如果看到八位僧人成组出现,且其中一位头顶圆光有七条龙的形象(龙树菩萨),就可以初步认定是二胜六庄严。

在这八位论师的画像里,我对龙树、圣天两位的辨认最有把握,对陈那和法称可以分辨到“不是陈那就是法称”的精密度,对其他四位,如果不看画面顺序,很难精准辨认。尚待好好学习。

龙树菩萨的辨认标识是他头顶的七条龙(看起来更像蛇),取其进入龙宫取经的故事。圣天菩萨主尊不太好认,而他脚下的配角却可以指示他的身份:猫和鹦鹉的对峙、疯人和外道的对峙、一团正在烧光一碟油的火,这些都是取自圣天菩萨降伏外道的典故。有时,这些配角被简化为一头老虎,实为那只猫的变体。其实,我对圣天菩萨的画像怀有疑问,他把自己的眼睛布施给了一个女人(一说,布施给了大自在天),所有应该只有一只眼睛,但我看到的所有圣天菩萨的画像,都是双目齐全的。

陈那和法称是逻辑学的大师,画像都是无畏的辩经姿态。但当他们单独出现时,我不敢十分确定具体是哪位,只能说非此即彼。如果他们二位同时出现,一般来说,面前跪一正在落发的外道者,是陈那,取自他折服外道、使之皈依佛门的事迹。

无著、世亲、功德光和释迦光四位,我分辨不好,只能隐约说,身边有钵或锡杖者,应该是功德光或释迦光,钵或锡杖代表戒律。没有明显特征的、或者空中有弥勒菩萨形象的,是无著或世亲。另外,无著菩萨虽然是世亲菩萨的兄长,他的画像却通常比世亲年轻秀气些。

有时,如果看到画面里有一条下身有伤的狗,则是无著菩萨。这条狗来历非凡,是弥勒菩萨为了考验无著菩萨慈悲心的化身。据说,无著菩萨到鸡足山向弥勒菩萨求法,多年未能得见,只能失望地下山,路上看到一条垂死的老狗,下身溃烂生蛆。无著菩萨从自己身上割了块肉给它吃,又想:如果用手去把蛆捏下来,就可能捏死它们,怎么办呢?他想出的办法是用柔软的舌尖去舔掉它们,而这时,奄奄一息的老狗不见了,弥勒菩萨站在他的面前,因为他的慈悲心得到了完满的证明。

本文所用图片都是2012年9月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展品。顶图是单独的龙树菩萨接受龙女供养的画面,国博的标签仅仅写“供养”,不够精密。下面八幅图按照六严二胜的顺序排列,国博的标签是“六胜二庄严”,把数字写颠倒了。无著菩萨那一幅,可以看到画面左下方的狗。

圣天菩萨·现代唐卡

龙树菩萨·现代唐卡

 

世亲菩萨·现代唐卡

无著菩萨·现代唐卡

 

法称菩萨·现代唐卡

陈那菩萨·现代唐卡

 

释迦光·现代唐卡

功德光·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三尊(二):师君三尊、师徒三尊

莲华生大师·德格印经院

继续“三尊”的话题。这一章介绍两组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师君三尊和师徒三尊。

师君三尊

师君三尊,即莲华生大师、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先迎请原住那烂陀寺的寂护大师(亦译静命大师或菩提萨埵)进藏(时称吐蕃)弘法。寂护入蕃不久,吐蕃连遭自然灾害,被信奉本土苯教的臣民抓住机会,指责是寂护弘法所致天谴。赤松德赞在巨大压力下,只能送寂护大师回去,寂护离开时,向赤松德赞推荐了莲华生大师。莲师进蕃就不像寂护大师那样纯学院派了,而是恩威并举,该说法时说法,该降魔时降魔,寂怒并举,很快降伏了当地苯教势力。寂护大师得以再次被迎请入蕃,并为七名贵族子弟剃度,形成了吐蕃第一批僧团。莲华生大师、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奠定了佛教在吐蕃流传的基础,称“师君三尊”。

莲华生八相·现代唐卡

师君三尊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唐卡或壁画里,作为主尊,或处于上师源流图的最顶端部位。莲师总是位于师君三尊的正中位置,这一点和自由度较大的长寿三尊、怙主三尊的画法不同。寂护大师的形象是一位和蔼的老僧,头戴红色僧帽,手持经文。赤松德赞则是赞普装束,手持八辐金轮(代表其迎请莲师说法的功德),二人分坐两角。又:赤松德赞被普遍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所以常在他的肩花上看到经书和宝剑。

顶图是德格印经院的老经版所印制的《莲华生大师》唐卡,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分坐于莲师的两侧。上图是2012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上出现的《莲华生八相》,虽然名字叫这个,莲师八变的形象却没有师君三尊明显。我把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的形象局部放大一下,左边的小图是寂护大师,身侧立有锡杖,左手持经卷,右手结半个说法印,面容和蔼可亲。右边的小图是赤松德赞,手托八辐金轮,半跏趺坐,右肩肩花上有经卷和宝剑,这隐喻着他是文殊菩萨的人间化身。

赤松德赞
《莲华生八相》局部

寂护大师(静命、菩提萨埵)
《莲华生八相》局部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这个称呼,随教派的不同,可以指不同的组合。如果不特别注明,一般指宗喀巴师徒三尊,即:宗喀巴大师、甲曹杰大师和克珠杰大师。如果这三个名字听起来不是那么响亮,那么换个说法,“班禅额尔德尼”是不是更熟悉一些?克珠杰大师就是第一世班禅(由第四、五世向前追认),不过,甲曹杰大师却不是大家猜想的第一世嘉措大师(“大海”的蒙古语是个特殊词汇,为了小站的安全,我用了“大海”的藏文音译代替),第一世嘉措大师名叫根敦主巴。宗喀巴大师则是甲曹杰、克珠杰、根敦主巴三位的共同老师。

宗喀巴师徒三尊·现代唐卡

辨识师徒三尊很容易的,最重要的两点:一、三人都是头戴黄色僧帽。二、主尊宗喀巴大师呈文殊师利菩萨造型。黄色僧帽是格鲁派的标志(“格鲁”意即“戒律”),代表宗喀巴大师重兴戒律的决心。文殊菩萨的造型则表明,大家一致认定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人间化身之一。前面说过,赤松德赞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大家无须奇怪,文殊菩萨的化身怎么这么五花八门。即使在同一时间,佛菩萨的化身可有千千亿,随缘应化在大千世界的任何地方。

师徒三尊的造像或画像,总是宗喀巴大师居中,克珠杰坐于宗喀巴大师的左手一侧,甲曹杰坐在大师右手一侧。甲曹杰(1364-1432)比克珠杰(1385-1438)年长二十一岁,唐卡或壁画里也常比克珠杰画得老成一些。而宗喀巴大师(1357-1419)虽然比他们二位都年长,画像里却显得十分文弱年轻。这一点,和金铜造像的写实风格是不一样的,宗喀巴大师的金铜造像,往往是一位宽肩厚背的国字脸长者形象,在文殊师利菩萨一章里,有这么一尊鎏金铜像。

上下两幅图,都是2012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的唐卡艺术展上所见师徒三尊题材的唐卡。其中,下面这幅图里,可以看出甲曹杰和克珠杰的长幼(甲曹杰大师的额头上画有皱纹)。

宗喀巴师徒三尊·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三尊(一):长寿三尊、怙主三尊

长寿三尊(主尊为白度母)

佛教经典和艺术里,常常出现三位尊胜的组合。在汉地,耳熟能详的有西方三圣、华严三圣、三大士、三世佛等等。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里,也常常有三尊的形象,不过,汉地的这些组合却不多见。

由于雕塑比绘画更易拆分失散,完整出现的三尊造型,多见于唐卡绘画。热门的绘画主题列举如下。

长寿三尊

佛教认为,虽然世界如梦如幻,但在具足智慧认识到这一点之前,保住能够思维和修行的人身,至关重要。譬如布施,菩萨以身饲虎也不觉得有什么,凡夫行持起来,恐怕连喂喂蚊子,也会中途反悔。所以不能单听一个人妙语连珠地论证“四大皆空”,无常死亡来临时,他可能根本没准备,还哭得呜哩哇啦的。再让他多活一分钟,也许他就有真正证悟“四大皆空”的机会,从容涅槃。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保住人身更实际。藏传佛教里,如欲健康长寿,要祈求长寿三尊。

长寿三尊是: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虽然这三位佛尊都被各自介绍过,逐一细细辨认的话,还是略嫌繁琐。多数情况下,凭着“一红二白”四个字,可以一眼认出长寿三尊。无量寿佛是红色的,白度母和尊胜佛母是白色的。如果想确认的话,还可以再看一眼,两位白色的形象,是否有一位三面八臂的?有的话,就不用再看三眼,可以直接确定这是长寿三尊,后面的任务就是欣赏细节了。

泡博物馆时,我常常下意识地训练自己,远远一尊佛像,在刚刚能看出轮廓时,是否能认出来?先判断一下,再跑到跟前确认标签。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技能就可以迅速提高。

跑题了,回来。唐卡对三尊形象的布局,通常是中央主尊的身体画得很大,另外两尊画得较小,分列下方左右两角。画是这个画法,并不意味着主尊的果位必然高于其他二位。这一点,对于习惯汉文化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最常见的长寿三尊是无量寿佛居中,但也有白度母或尊胜佛母居中的造型,都是正常布局,无需诧异。顶图就是一幅白度母居中的长寿三尊唐卡,下面两幅的中央主尊,则分别是无量寿佛和尊胜佛母。三幅唐卡都是在2012年9月的国家博物馆西藏唐卡艺术展所见。其中,无量寿佛居中的这幅小图,就是一个我刚才提到的训练眼力的机会。问一下自己:如果没有这篇文章的背景铺垫,一眼瞅过去,你能看出这是长寿三尊么?

长寿三尊(主尊为尊胜佛母)

长寿三尊(主尊为无量寿佛)

怙主三尊

在汉地,最常见的三菩萨组合恐怕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代表慈悲、智慧和行动。在藏传佛教这一支,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勇气,以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为最热组合,称作“怙主三尊”、“密事三怙主”或者“智悲勇三尊”,藏文称“日松贡布”。

三位菩萨就不用一一重复介绍了,在单篇里都讲过的。这里还是着重说说,如何在十米开外认出他们。三怙主的标志色是红白蓝:红色文殊师利菩萨,白色观自在菩萨,深蓝色(或黑色)金刚手菩萨。萨迦派以红白黑三种颜色涂寺院的围墙,就是象征这三位菩萨。萨迦寺以黑色为底,刷红白两色条纹。信奉萨迦派的普通人家,则在自家白色围墙的一个角上,刷一红一黑两个短短的条纹,中间留白。萨迦派的俗称“花教”,就是来源于这个三色花纹。有人把萨迦称为“花帽教”,那是按照宁玛红帽、格鲁黄帽的思路,想当然地类推出来的,萨迦的僧帽实为红色。

说着说着又跑题了……接着说如何在十米外认出三怙主:当一眼看到红、白、深蓝三种颜色的主尊时,就可以基本确定是怙主三尊。中央主尊可能是智、悲、勇之任何一位,金刚手菩萨也可能有寂静或忿怒两种造型(以忿怒相居多)。

下面这幅图是一幅现代唐卡《二十一度母》的局部。虽然唐卡叫这个名字,画面中央却是怙主三尊,二十一位度母画得都很小,围绕在三怙主周围。四臂观自在菩萨在这里是主尊,文殊师利菩萨高举般若剑,坐在左下方,忿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威立于右下方的熊熊焰光里。

怙主三尊

辨识佛像——普巴金刚

普巴金刚·白玉寺壁画

普巴金刚是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的重要本尊。“普巴”是藏文发音,意即“金刚橛”,曾经是古印度的一种兵器,造型类似一柄三棱刮刀。在佛教里,金刚橛是遣除道障的符号。当莲华生大师被迎请入藏时,他料知弘法利生事业之艰辛,遂带来金刚橛之修法,后来传给君臣廿五尊,成为莲师之八大事业之一。

普巴金刚的独特标识,就是金刚橛。如果一位长有翅膀的忿怒尊,合十的双手夹握一柄金刚橛,就可以基本上确定是普巴金刚,而后再细细寻找其它辨识符号。

普巴金刚多为深蓝色,有三面、六臂、两翼、四足。两侧的面孔左红右白,每张面孔均有三只眼睛。六臂的最下一双手在胸前合十夹持金刚橛一柄,橛尖向下。另外四只手全部结威吓邪魔的期克印,并各执法器:左上手缠绕能除无明的般若火团,左下手持一柄天杖,右上手举股叉打开的忿怒金刚杵,右下手握股叉闭合的平和金刚杵。普巴金刚项悬新鲜人头串成的颅鬘,象征无我。身披象皮,腰系虎皮和人皮,喻降伏贪欲(人)、嗔恨(虎)和愚痴(象)。脚踏一仰一覆二人,表示对治空、有两种执著。左展姿威立于莲台上,身后是般若烈火。

顶图是白玉寺的普巴金刚壁画,莲台下有藏文小字“普巴”。底图是2012年9月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普巴金刚唐卡。这幅唐卡里,可以温习很多过去说过的内容:上排正中间是全身蓝色、象征无可言思之大空性的法身普贤王如来(不在讲义范围内),左上角是莲华生大师,右上角是双身金刚萨埵。莲台前有三位宁玛大护法,正中央是一眼一牙一乳的一髻佛母,左边是腹有人面、浑身大眼睛的喇呼拉,右面是头戴藤帽骑乘狮子的具誓金刚(单坚)。有意思吧?慢慢地,过去不太熟悉的面孔就成我们的老朋友了。

普巴金刚·现代唐卡

辨识佛像——黄财神

黄财神·哲蚌寺壁画

黄财神·现代唐卡

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供养的财神之一,财神还有四种其它的颜色:红、白、绿、黑(或曰:蓝),以黄财神为总摄,统称“五姓财神”。因为黄财神是五姓财神的总集,所以造像更常见。

财神在佛法里的定位,是善护修行人的资财,使他们不至于生活窘困。佛法是出世法,不求世间资财,但倘若衣食难以为继,终日枵腹谈经,米拉日巴尊者或可忍得,普通大众恐难忍得,甚至退失信心。财神可使入菩提道的行者们安心修行,不为生活所逼迫。如果不领会此意,以财神为发财工具,为满足自我对世间钱财的贪婪而供养,恐怕意义不大。需要花钱时,口袋里总是有这些钱可用,也就行了。非得银行里存个几十亿才觉得生活有了着落,恐怕是在制造轮回的因。

黄财神的造像,多为一个遍体金黄色的胖子形象,有髭须,眼珠突出,眉心微蹙,头戴宝石天冠,上身赤裸,袒胸露腹,下着纱裙,半跏趺坐于莲台上。右手执一鲜果,置于膝上,左手捉一吐宝小兽,小兽口衔刚刚吐出的宝珠一枚,下方珠落如雨。黄财神半垂的右脚,常踏白海螺一枚。

和黄财神常常混淆的是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的化现),其实他们二位的形象很不相同,所以我对此混淆感到很迷惑。财宝天王总是骑狮子的,黄财神总是直接坐在莲台上的。财宝天王右手握胜利幢,黄财神右手攥的是果实。所相似者,两位财神都比较发福,都坐着,左手都握着吐宝小兽。大概是这些相似之处引起了辨识的混乱,许多博物馆常常不分泾渭,一看到手拿吐宝小兽的胖子,就通通归为财宝天王,或一概标“黄财神”,谨慎些的,统称“财神”,让人心里暗暗抱憾,却只能同意。

藏文说的“臧巴拉”(Jambala或Zambala),只指五姓财神,而不包括财宝天王(藏文称“南图zhei”)。博物馆的英文标签也常常在这里摔跤。

顶图的黄财神是哲蚌寺的壁画。小图是一幅现代唐卡,勉唐画派的次仁顿珠所绘,是我在2012年9月的国家博物馆唐卡展上所见。下图是好友@博物致知所赠照片,是辽宁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上的标牌写“财神,God of Wealth”,却把“Jambala”的标牌写给了旁边的多闻天王,这一点,我在多闻天王一章也提到过。

黄财神·铜造像
摄影@博物致知

辨识佛像——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首都博物馆

长寿三尊(主尊为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全称顶髻尊胜佛母,是一位除障消愆、免除病苦、增慧增寿的菩萨。在藏传佛教造像里,尊胜佛母常和无量寿佛白度母一起出现,这三位佛菩萨都有助人增长寿命的愿力,故合称为“长寿三尊”。

尊胜佛母的藏文发音是“南嘉玛”,

一眼认出尊胜佛母:三面八臂,右上手捧一座佛像。

细细看,右上手所捧佛像双手结定印,是无量光佛。辨识特征还有:全跏趺坐姿,正中一面是白色,左右两面,一蓝一黄,蓝面现微嗔相,三面各有三眼。捧佛像的右上手实为右上第二手,第一手执十字金刚杵,立于胸前(亦是重要标识)。其它六只手:左最上第一手结期克印,当胸执羂索;第二手上扬,手心向外结施无畏印;第三手执弓;第四手结定印,托宝瓶于脐间;右侧第三手执箭,和左第三手的弓呼应;第四手手心向外,结与愿印垂于膝前。

顶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尊胜佛母铜鎏金像,成于明代西藏。右侧小图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勉唐画派唐卡《长寿三尊》,主尊是尊胜佛母,从读者的方向看,左下角是无量寿佛,右下角是白度母。下图是一块玛尼石,是一组长寿三尊玛尼石之一,置于四川甘孜州扎西持林的玛尼堆里,在白度母一章里,有同组的白度母玛尼石的照片。

尊胜佛母·扎西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