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2013年11月 ’ 归档

博物馆里坐卧的孩子们

@义务讲解员朋朋说

今天很多小朋友趴地板上,仰着小脑袋边听边看,可能有人会觉不卫生,不礼貌。孩子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徜徉博物馆,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我喜欢这场景。(大朋友就别学了,大家过了这年纪了)下周末试讲地中海,下下周末考核,期待早日上岗。偶遇@四月公益四姑娘,阳光心情都不错。(图片@溜达着的猫

注意到反对的声音,认为孩子们在公共区域想坐就坐想躺就躺,而不在意其他观众的感受,不是正确的教育。

我的看法:

坐卧、追求舒适,是人的权利。在公共场合,反对的重点不是坐卧本身,而是坐卧位置、姿态、人数不恰当造成的堵路。俺对规矩不太看重,只要不堵路,俺也乐意坐着躺着。下面两图为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内景,这些照片是说:在博物馆可以很和谐地坐卧,并不会降低全民素质。

卢浮宫里坐着的孩子们

卢浮宫里坐着的孩子们

大英博物馆里倚墙而坐的年轻人

大英博物馆里倚墙而坐的年轻人

细看朋朋的那张照片,扎眼的不是娃,而是密密层层围着娃的家长们,实在很违和,要是能把他们赶走,感觉就好多了。

不管站坐卧姿态如何,人数是个根本的头疼问题,有一次参加@撷芳主人在首博的万历展讲解,人太多了,每次往展柜前靠时,都能挡住边上三五个展柜,另外撷芳也必须提高音量,理所当然地引起其他观众的不满。培养生力军、分散客流很重要,也方便孩子更舒服地坐卧。

可以试试进展厅前赶走过剩的家长们:

一、带领孩子和家长去一个安全开阔易寻的集散地,约定如果走失就到这里集合。
二、每个孩子挂一个集散地导引牌,一旦迷路,寻求工作人员的协助去往集散地。
三、家长们志愿报名,留最多三位陪团,责任是看好所有孩子们。
四、让其他家长自己玩去。

上面的照片里,卢浮宫的娃们穿的黄马甲很有用,方便家长找到万一丢失的孩子们,也方便工作人员留意到有孩子无人陪伴。但制作这个需要银子,得让@四月公益帮忙吆喝。

面试拒人连载

这一次拒人,不是发生在今天,而是两年前的事儿。这位的表现太突出,怕他当天看到此文,心理承受不住。

先政治不正确地说说外貌:简历上的照片看起来挺清秀白净的一个小伙,到面试间里看到真人,白还是白,但不清秀,眼神有点邪气,后来我知道邪气是哪来的了,按下不表。

他的简历写得很多才,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书法、唱歌、跳舞,等等。

面试时请他讲述毕设项目,画了一整板也没说清楚,他的板书字体却引起我对他的“书法”技能的怀疑。到闲聊看人品时,我问他喜欢什么流派的书法,真草隶篆?甲骨?石鼓?欧颜柳赵?他先是迷茫地表示没听过这些词,后又含糊地说“就是闲来喜欢写几笔”。唱歌:声乐?摇滚?民族?乡村?最终是“闲时喜欢哼哼歌”。跳舞:宫廷?民族?街舞?芭蕾?最终是“大三时参加过国标培训班”。

有点失望……我还是再给他一些机会,请他说说心情最沮丧的一件事(算是标准面试题了)。他于是讲了他两岁的时候,大人没看住,他自己乱走,掉到一口井里(还好不深)泡了一下午,最后被捞出来的故事。他觉得那是他最糟糕的一次经历了,嗯,这个故事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好,不过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这里……没关系,我不能约束自由意志的多样性,还是再给点机会吧……请他说说他的三年五年内的职业发展期望,然后我听到了一段汗毛倒竖头皮发麻的陈述。

他脸微微朝下,眼睛上翻成三白,看着我,挤着笑容说:我从小家很穷,大家一直瞧不起我家,总有人欺负我们,我从小就想,要活出个样子来,不受气,不让家人受气,不管让我做什么工作,我都会把它做好。

把他送出门后,和我一道来的人事部门同事说,她也是听得一身冷汗,这段话里就是四个字:不择手段。虽然我们都同情他的家境,但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不应该是仇恨。

天平寻异问题

核桃

刚看到一道题:十二个球,有一个重量与众不同(没说是重是轻),有架天平,限最多称三次把这个球找出来。

博主@张泉灵表示,有这时间思考还不如立即动手称十一次,这一定让她的侄子很是扫兴,不过十二个球也太少了,如果改成“二百四十三个球里有一个重的,限五次把它称出来”或许能帮她认真想一会儿。有人认为这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其实即使在理科生里,也有做底层设计和现场客服的不同。

顺便想起了两个人来,一个是惯用客服心态对待设计,一个是惯用设计心态对待客服,都是人间悲剧。用客服心态对待设计的,事后也不想着补严实了,程序里满是创可贴,隔三岔五地垮;用设计心态对待客服的,待找到出血点,一针一线细细补好,再加上两三年内可以预见的种种特殊防范,病人早已失血过多死在了床上。只顾“扬汤止沸”,非要“釜底抽薪”,是两种极端人格,还是走中间路线比较稳妥些。

扯远了,回到问题上来。先跳入脑海的就是二分查找:先是六对六地称,然后三对三,最后一对一,搞定。但二分法有个前提,你得预先知道那个球是轻是重。否则,第一步六对六称完,秤盘确实一高一低,下一步的三对三,你打算挑哪个秤盘下手呢?

方法如下,没有思路。事后总结,是“与众不同者,不一定非要上秤盘”和“让大家动起来”。

1、把十二个球分三堆,为了表述方便,称为A、B、C,每堆四个球。
2、天平两边放A堆和B堆。(第一称)

3.1、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A堆和B堆都是正常球,异常的那个球在C堆里。在天平一侧放三个C球,另一侧放三个正常球(从A或B里随意取),再称。(第二称)

3.1.1、如果依然平衡,则说明没上秤的那个是异常球。【结束】
3.1.2、如果天平失衡,则上秤的三个C球里有异常,并且这时已经知道它是轻是重,任意取两个C球放天平两边。(第三称)
3.1.2.1、如果一样重,那么剩下那个就是异常的。【结束】
3.1.2.2、如果天平失衡,那么和第二称里C球翘起/下沉方向一致的那个,就是异常球。【结束】

3.2、如果天平失衡,则异常是在A堆或B堆里,而C堆球可以当做标准砝码用。拿走三个A球,用三个B球去陪剩下的A球,而B球空下的位置填三个C球。就是说,天平一边是A1B1B2B3,另一边是B4C1C2C3。(第二称)

3.2.1、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异常在拿下去的三个A球里,并且刚才全体A球的表现已经说明了它是轻是重,只需任意称其中两个,(第三称)就知道谁是异常的。(参考3.1.2)【结束】
3.2.2、如果天平和第一称的AB盘倾斜方向保持一致,则说明异常球还在原位没动,不是A1就是B4,只要把其中一个和一个C球比较一下即可。(第三称)【结束】
3.2.3、如果天平的AB盘倾斜方向发生翻转,则说明异常跟着三个B球转移到A盘去了,而且我们这时知道了它是轻是重。只要任意对比其中两个即可。(第三称)【结束】

Photoshop CC 防抖滤镜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前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前

Photoshop CC增加了一项新功能:防抖滤镜,在“滤镜……锐化……”菜单下可以找到。这个滤镜可以矫正摄影时相机的抖动。

来快速感受一下,头图是首都博物馆的莲师忿怒金刚,那时还没有掌握铁手技巧,1/20秒就抖得一塌糊涂。用Photoshop打开这张照片,点“滤镜……锐化……防抖”,使用默认设置即可,点“确认”,一瞬间,眼球震颤的感觉就木有了!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后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后

惊喜之余,拿这个神器拯救一下在夏鲁寺拍糊的五方佛之不动如来(五方佛只有他一尊拍糊了,让强迫症患者十分难过),以及同一年拍糊的思维观音(注意修复后的顶髻的清晰纹路):

总结如下:

  • 对焦不准的问题不能被此滤镜修复。
  • 修图时,要首先使用防抖滤镜,再修其它的(如透视、色温、色阶、图片尺寸等等),因为此滤镜需要最原始的扰动数据:位置、色彩等等。
  • 防抖后噪点会略有上升,有得必有失。一次把照片拍正确的铁手技能不可废。
  • 矫正后不要覆盖或删除原图,要期待未来图像处理技术的持续改进。也说明如果在旅途中拍到了孤本,即使效果不好也得留着,以待技术革新。
  • 最后,拉仇恨地感叹一句:文科生的世界,终究是要靠理科生拯救的。

Photoshop修图示例

四川博物院佛像厅的展台灯光色温低得出奇,G12厚卡的“自动白平衡”和“白炽灯”模式都无法反映展品原色,是用来展示Photoshop修图的好素材。这里举三个例子,都是四川博物院的展品。为了节省页面,故修图过程使用小图展廊方式,好处是可以点击展廊以滚动演示修图过程。

示例一:密集金刚

四川博物院·密集金刚·原照片

四川博物院·密集金刚·原照片

1、滤镜-Camera Raw-吸管方式校正色温(样点取展台)。2、勾选佛像外轮廓。3、反转选择范围(即选佛像),微调色相,增饱和度。4、再反转选外轮廓,渐变工具-圆辐射模式改背景,辐射点取佛像头部。5、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猛击阅读全文

时间揭开真相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卢浮宫这组鲁本斯的《玛丽·德·美第奇的生平》组画的最后一幅《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真相的胜利》,第一感觉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仿佛太后辞世、被接引到天堂一样。

不过,这是俺不熟悉法国历史的误读。今天抠了半天法语说明,重读如下:画面下方绘Saturn把女儿Veritas拽上来,蕴意“时间揭开真相”——“此心耿耿,天日可表”的意味。上方绘玛丽和路易十三冰释前嫌的场面,基本上是这位被放逐的太后的一厢情愿。

画面的倾向性很明显,虽然画家貌似不偏不倚地让母子俩各占一半,但留给玛丽的未遮挡空间明显地比路易十三充裕,画面下方Saturn的脸朝向以及Veritas的手臂指向,都蕴意:“真相在太后这边,而路易十三则是被黎塞留——玛丽眼中的奸相——所蒙蔽的。”路易十三右手抚心,作发誓姿态,玛丽则一脸从容,淡定地接过月桂冠,这种“路易十三向玛丽认错服软”的场面,更像是她自己单方面的愿景了——不知怎的,想起了《郑伯克段于鄢》里“黄泉相见”的故事。

按:鲁本斯逝于1640年,玛丽·德·美第奇逝于1642年,鲁本斯不可能画玛丽的死,何况这组画是玛丽聘他来画的,这个疑点促使我仔细地再读一下画面和说明,顺便学习波旁王朝前期的一些历史。

程序员入伙书——“会报警”的取款机

keyboard-sketch

有个传言流传很久了,说是如果你被歹徒胁迫去ATM取钱,不妨把密码倒着输,如123456输成654321,然后,ATM就会一边吐钱给你(为了防止歹徒翻脸攮你一刀),一边偷偷替你报警。

这个传言的虚假性挺明显的,不过就我所知,办公室里曾经有人,看到这消息时,兴奋地念给大家听,完全辱没了自己程序员的身份。最近一念忽然想起了搁笔已久的《程序员入伙书》,该继续往下写了。这一篇并不算是真正介绍编程语言或技巧的,而是作为《程序员入伙书——两个世界》的补充篇,帮助大家习惯计算机的思路。

即使不是学编程的读者,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足够浅显的逻辑训练,教大家识别都市传说真伪的套路。

假如我是程序员,被客户——或者啥也不懂、就知道和客户沆瀣一气的销售员——要求设计这样一个ATM:正着输密码就心平气和地吐钱,倒着输密码就边吐钱边报警。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万一用户的密码是888888怎么办?(暴发户脑子不好使,就记得这种密码)或者稍微复杂些的:158851,你到银行输这个密码,取款机该不该报警?当场就把在办公室传这个消息的人们问趴下了,我想,给我布置这个任务的客户也只好收回成命。

接着再说点深的,我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首先说的就是,这个传言有个过于简单的假设(请记住“过于简单”这个词,文章结尾要用),就是“银行知道客户密码,所以知道密码是反着输的”。山寨银行或者骗子银行可能真知道客户密码,但正规的银行一定不知道,理由有浅有深。

浅显的原因是,银行的老大也要存钱,银行老大一定不喜欢任何人——柜台、出纳、甚至机器——看到或记住他的密码。你可能会问为啥让机器记也不可以,因为机器是人类维护的。如果银行知道客户密码,知道底细的老大就不愿意在自家银行存钱,更不愿意把钱存到别家银行。平民百姓也倒罢了,那几个小钱有跟没有差不多,如果银行的任何角落里留有客户密码,那么越有钱的人越不敢把钱往银行里搁。

深一点的原因,是这样可以保护银行自己。虽然银行都很贪,也确实在拿着所有客户的银子胡来,他们却不敢偷具体客户的存款,非但不敢偷,甚至还要做到“想偷都偷不出”。这样,万一有人状告银行在系统地盗用客户密码,银行就可以向调查者公开源程序:你们看,我们的系统真的无法窃取或透露用户密码,所以任何用户的钱因为取款取丢了,都是他自己没看好密码,我们没有赔偿责任。

定理:胆敢存储用户密码的银行,一定无法开张、即使开张也倒闭得最快最惨。

所以,每当我看到老太太们费力地按了六个键之后问柜台:“我按的是441205么?”再补一句“就是我的生日。”我都禁不住打哆嗦:老太太你这是要害死小姑娘啊!人家真的没看见你的密码,也不想听见你说的。再说你自己耳朵背,就非得嚷这么大声啊?我听见你的密码,都起歹意了……

那观众就要问了:银行不知道我们的密码,那我们怎么取钱的?取款机怎么知道我们输对还是输错了?
猛击阅读全文

蚊子照相馆

mosquito-beijing

从北京带过来的花瓶底部,趴着一只小蚊子的遗蜕,端端正正的。两片翅膀折向前方,应是脱水所致。

刚拍完北京小蚊子的遗体,抬头一望,一只成都小蚊子不知何时飞落面前求拍照,当俺开蚊子照相馆的么?好吧,有缘遇到……这位是淡绿色的,左侧的平衡棒都被拍到了。

拍完她就飞走了,我到哪儿把照片洗出来给她呢?

mosquito-cheng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