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户外探险》杂志“转山”专题撰写的仙乃日转山

仙乃日

仙乃日


缘起

2005年5月,我第一次来亚丁,那也是我第一次上高原。从稻城包的小车过了仁村,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同行的四个伙伴加上我,跟着司机仲雍泽仁——一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学唱祝酒歌。正自热闹,仲雍泽仁不唱了,把帽子摘下来放在方向盘前面。我猜大概要过一处圣迹了,往前看,山路转弯处有一座普通的白塔,车叮叮咣咣地颠到白塔跟前时,一车人都安静下来了。前方空旷的视野里,蓦然出现了一座顶天立地的大雪山,有头有肩,姿态自在庄严,像一尊端坐的大佛俯视着我们。这就是仙乃日,稻城三怙主雪山之一的观音菩萨。

我们望着雪山,目瞪口呆地下了车,不管是已经皈依佛法的,还是尚未皈依的,全都两腿一软,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长头。唐朝时有印度僧人诺讵罗,在雁荡山大龙湫观瀑坐化,在看到仙乃日之前,我从未理解过那种非凡的心境。

一晃三四年过去了,这几年里,我自认为在学佛,跑了高原藏地很多地方去见去拜,再也没有来过亚丁。直到2008年底,我的好友将灿问我,明年去哪儿?我说,我可不想再像这几年似的,每次一去就是好几个地方,整天忙着赶路,弄得心里乱糟糟的,我想只去一个地方,静下心来呆几天,去了就回。他一听大为同意,我们商量的结果,就是回到第一次上高原时的圣地亚丁来。这次我们不做普通的游客,我们要来转山。

这一转就停不下来了,我们随即发愿,至少要转三次。2009年10月、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们完成了三次转山。如果要问我为什么总想来,我不说“因为山在那里!”这个理由太抽象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仙乃日及三怙主雪山是一个绝佳的涤荡心灵之地。人在城市里混久了,胸中俗尘五斗,满腹是是非非。而在这雪山下的草甸上,头顶着苍茫碧空,白云随风疾驰,有时它们提着雨幡,仿佛拖曳着长裙的天女。入夜,银河和繁星能在地上照出人影来,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仰观宇宙升落呼吸,听着山谷里的松籁,心里就找到了“总算做了一次闲人”的感觉。这种闲,不是空虚,不是失落,而是获得了勇气和能力去旁观自己的生活,像个闲人一样,旁观自己在尘世里撒泼打滚,最后看得笑出声来。

《户外探险》杂志转山专题封面

《户外探险》杂志
2013.09 总第140期
转山专题封面


计划和出发

所有的转山前准备:路线研究、食品、户外装备、日程计划,等等,重要性都不如一个死党。转山时,我需要这样一个朋友:如果我掉沟里去、扭伤了脚,根本走不下去了,他会把我弄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把食物、保暖衣服和哨子留给我,标记好地点,然后一路飞奔去求援,最后还会领着大队人马跑回来找我。反过来说,我对他也会如此。将灿就是这么一个可靠的死党,三次转山都是我们俩一道,虽然并无意外来考验这份信任,但心里的踏实感相当于买了份性价比不错的保险,让转山时的脚步轻快许多。

第一次来转山时,必然得事先做路线预研。到网上搜了一下,大家的攻略和游记千奇百怪,不敢轻信,怕成为“转山驴友失踪一周,当地正在全力搜救”的主角,只有自己动手做地图。2009年时,谷歌地图数据还不够详尽,无人山区的卫星图相当模糊,花很久才找到三怙主雪山。找到之后,切换到等高线模式,沿着最低海拔的连线,画了一条转山线路图,标上了每个转弯的经纬度。事后证明,这张地图画得相当成功,只有一处较大的失误,几乎把自己带进了地狱谷,往云南方向去了。

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2011年10月,将灿和我凌晨一点出发,走五个半小时的夜路去一个特殊的角度拍央迈勇的日出,拍摄大获成功。回到客栈门口,我却踩到暗冰,摔了个大马趴,什么都还没想到,脸就贴地上了。膝盖在冰上磕伤,只好放弃转山,改为到洛绒牛场晒太阳。

从北京到亚丁需要三天。每次都是星期五下班直接奔机场,乘晚上九点的航班到成都,睡三四个小时,早晨乘长途班车到康定,那几年泸定在修水电站,路况差劲,到康定时常常是下午或黄昏了。住一宿等次日早晨六点的班车,翻六座大山到稻城歇一夜,天亮再拼小车去亚丁。来回这么一算,你就知道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了,这是很无奈的事,为此,每次我都提前半年请好假,不给老板拒绝批准的理由。

今年,稻城机场竣工了,以后从北京到亚丁的时间也许可以压缩到一天半或更短。我对这一点不知是喜是忧,交通确实是方便了,但游客量必然大增,亚丁会不会变得像丽江那样?爱山的人们,还能不能从旅行社手里抢下几张床来睡?五星级宾馆会不会开到洛绒牛场核心景区里去?“消失的地平线”会不会成为谶语?

有时候,我又咬着指头安慰自己:没事的,飞机虽然很快,可在稻城海子山机场一开舱门,相当于把游客们从平地直接拎上四千米的高原,他们立刻会头痛缺氧,嘴唇青紫地买机票逃回去的,留下我们这些没有高原反应的老驴们,步履轻快地背包走到机场门口,戴上墨镜,酷酷地喊:“亚丁!”

孤独之旅

在网上搜“转山”时,有两个火爆的地点排名靠前:梅里雪山(实为太子雪山的卡瓦格博)和冈仁波齐,看到这里转山的盛况,会形成一个误解,即所谓“转山的人群”甚或“熙熙攘攘的转山人群”。而转山并不总是热闹非凡的,虽然三怙主雪山在佛教二十四圣地里排名第十一(《圣地咱日山秘籍》记载),来这里转山的人十分稀少。我们三次来转山,只见过两次藏族老乡,从身边走过,问候一声,很快地消失了,山里多数时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空荡荡的。

亚丁景区管委会官方的态度,是禁止旅行者转山。在洛绒牛场的租马处有个告示牌,前头介绍了租马路线、费用、乘骑须知,后头有这么一句,禁止旅行者私自转山。目前,这个表态仅限于睁一眼闭一眼的一句“后果自负”,并无人在松都垭口执行拦截任务。我祈祷亚丁景区保持这个执行力度,不要因为其它一些景区的驴友乱跑事件,就把所有的户外爱好者拒之门外。

2009年第一次来转山时,我们住在龙同坝的洛绒家。他的名字很引人注目,不过他笑着说,自己真不是洛绒牛场的地主。我们问他去转过山没有,他说从来没转过。我们大跌眼镜地问,怎么可能?可事实就是如此,他连神变月(藏历正月)都没转过山,我们只好打消了找他做向导的主意。

我们曾经找洛绒家的小表弟带我们去一个山坡,能同时看到央迈勇和仙乃日的地方。小伙子穿着一双解放鞋,一路上健步如飞,说他们为了保证牦牛回圈,经常这么沿着山走一大圈。我们问他,家住在景区里感觉怎么样,他说这里没意思,想出去到城市里住,特别想去重庆。将灿问他有没有去过重庆,他说去过,只去过重庆,特别好。

一时间,喝茶聊天的山坡上有了围城的感觉,我脑子里荡漾着两句歌词:“为什么我们想回去,他们却想过来?”我们羡慕那方的山水云天,人家却羡慕内地的水泥森林,大家就这样互相羡慕地生活着。这,或许是当地人也不去转山的答案?

outdoor-xianrire-cover
山趣

747年,莲花生大师以密宗事部三怙主——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分别代表智慧、慈悲、勇猛——加持命名了稻城三神山。如果你对藏传佛教造像有所了解,当你身临其境,就会被这命名之工之巧所折服。藏传佛教的观音菩萨是四臂坐姿,前面双手合十,后面双手温柔扬起,左持莲花,右持念珠。在亚丁村口看到的坐佛形象无须再重复了,在洛绒牛场往牛奶海的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右后方的那只手。金刚手菩萨的造像,右腿屈,左腿舒,右手高举金刚杵,威立在莲台上。夏诺多吉也正是如此,山体倾向右侧,东伴峰顶端有一块红色的巨岩,正是他手中的金刚杵。文殊菩萨右手高举般若慧剑的婀娜姿态,在央迈勇身上也是惟妙惟肖。在转山路上,快到牛奶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左手和般若经卷——堆积得整整齐齐的层叠页岩。

三座山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符合藏传佛教传统唐卡的布局。如果以过了神水门的进山方向为上,把三座雪山从地面上揭起来,你就看到了一幅经典的“智悲勇三尊”唐卡,正中的主尊是文殊菩萨,左下方是金刚手菩萨,右下方是观音菩萨。造化之精巧,实在让人惊叹。

转到三次时,我就发现这里不需要常常看海拔,海拔就在脚下的岩石上。比如行走在灰绿色页岩上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海拔大约四千四百到四千七百米。亚丁地区从三叠纪开始发育,直到第四纪被抬升成高原。仙乃日和央迈勇被平平托起,再被冰川雕刻成现在的样子。走到仙乃日西北坡时,我们更可以看到右侧山壁上、水平方向的岩石彩带标注的各个地质年代,那就是一座落差一千米的时间博物馆。

转山路上时常能看到野生动物,我们在栎树林里曾经看到过一群猕猴,淡定地和我们对视,从洛绒牛场到五色海的路上也曾遇到过大队黑腿白膝的岩羊,跳溪过涧地到央迈勇脚下的溪流去喝水。洛绒家的小表弟说,他找牦牛的路上还见到过狼和熊,所幸都没有对他下手。

恐惧和快乐

仙乃日转山道路的前半段,从冲古寺到五色海,是亚丁景区的腹地,风景优美,游客繁多,沿途有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牛奶海、五色海,次第扑进眼帘,时而壮美,时而清丽,令人目不暇接。而一过松都垭口,空无一人的野径延伸在荒草坡上,两边深绿色页岩的山体,云雾缭绕,阴冷晦暗,就体会到了“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况味。

孤独的转山路上,将灿和我也沉默下来,三十多公里的路途,我们除了念经就是喘气。

头次来转时,还多了几分前途未卜的忐忑。那时我手绘的路线是依照等高线图的最低点连成的,说成大白话就是“在山谷底走,没事别翻山。”这个思路挺对,不过对于地狱谷这种急降六百米的极端地貌,智慧的转山老乡们可懒得走到底再吭哧吭哧爬上来,他们沿着等高线开辟了一条山谷壁上的捷径。我们头次来时,先看见了老乡们到地狱谷底放牛的路,一路沿着牛粪跑,还挺快活的,跑到谷底河边路也没了,幸好遇到了放牛的老乡,给傻了眼的我们指点了正道。随后的鬼门关垭口,在平缓的山脊轮廓上很难辨认,多亏前人扔下的垃圾带路,尽管大雾把我们重重包围,我们还是循着地上豆腐干、榨菜、火腿肠的包装袋和易拉罐拉环找到了垭口。

第三次转山时,对路线已经是了如指掌,不料还是体会到了无常。出发前,我们决定不额外背水了,因为途中到处可见冰川融水的小溪,干净得很。而那次,后山所有的小溪都断流见底了,大太阳还特别毒。口舌生烟的时候,前方还有全程最高的鬼门关垭口等着我们。对脱水的恐惧让我们感到绝望时,我看到左手的向阳坡上有一块桌面大小的白色堆积物,就问将灿:“那是块冰吗?”他仔细看了看,惊喜地叫:“是的!”我们撒开腿猛跑过去,仿佛怕它在我们眼前融化似的。那真是一块雪粒积压成的冰,有一尺厚,冰面上盖着一层浮土,还有野兽刨过的痕迹。我们把土层刮掉,用保温壶的金属口刨冰来吃,吃到心里踏实了,又装了满满一壶。后来走回冲古寺时,天已落黑,敲开电瓶车站值班室的门讨水,他们让我拿走了一满壶开水,将灿和我坐在外面的木头台阶上,慢慢地你一杯我一杯,把整壶水喝光了,心里洋溢着快乐。

我的一位上师,希阿荣博堪布说:

“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口渴的时候,喝上水就会感到快乐。肚子饿了吃东西就会快乐。上了一天班疲惫不堪,回家的地铁上意外地坐到一个座位,你会快乐。那颗蛀牙困扰了你好几天,医生把它拔除的那一刻,你很快乐。闷热的夏夜里一丝凉风、烈日下路旁的一片树荫,会令你快乐。甚至最平常的呼吸也会给你带来快乐……感冒了,鼻塞流涕让人很不舒服,可是两天后当我们突然发现鼻子通畅、可以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简直高兴坏了:原来能用鼻子顺畅地呼吸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看得出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

回想起与亚丁三怙主雪山的四年,第一次转山时,我找到了初次远足成功的快乐;第二次,我在膝盖最痛的时候拣到了前人弃置垭口的木杖,找到了正常走路的快乐;第三次,我发现连喝水都是那么的愉悦。感谢慈悲的圣山,让我得以发现那些从未远离却被我们一再忽视的快乐。

 

 


路线

仙乃日转山地图(点击有大图)

仙乃日转山地图(点击有大图)

这张立体转山地图是在Google Earth的基础上绘制的,标记了沿途各点的时间和海拔。为了提供更好的路线视角,地图旋转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黄色/橙色/红色的时间点表明,要到达这里需要耗费相当的体力,颜色越红,越是吃力。转山路线为绿色,表明此处是下坡。橙色或红色表明是上坡,颜色越红,越是陡峭。以上颜色假设,转山者是顺时针转绕仙乃日圣山的。三怙主雪山的经纬度是(28.38, 100.37),读者可使用此数据在地图工具上自行对照。

整个转山路线大致可分五节:从冲古寺到洛绒牛场是第一节,道路平缓上坡,平整水泥大路,耗时2:00。洛绒牛场到五色海是第二节,道路上坡、灌木、泥石为主,耗时2:20。五色海到地狱谷瀑布是第三节,道路下坡、石砾草甸、石砾为主,耗时3:00。地狱谷瀑布到鬼门关垭口是第四节,道路上坡、灌木草甸、石板为主,耗时2:00。鬼门关垭口回到冲古寺是第五节,道路完全下坡,林木、泥石为主,耗时2:00。最累的是第二节中段和第四节后半程,第五节纯下坡也容易膝盖受伤。为了给看官一个比较参考点,本人办公室男,身高一米七零,有不明显游泳圈,吸肚子可暂时隐去。

前两节人来人往,即使出事也能有人救。后三节的路上几乎没有人,一定要本着对自己、同伴负责的态度,量力而行,不逞强冒险。

三个可能迷路的地点:一、松都垭口是一个三岔路口,必须在经幡阵处锐角急转向右,否则就逆行到大转山的路上去了。二、地狱谷瀑布之后一小时所见到的灰白屋顶的牛棚处,左侧有岔道通往地狱谷,转山者千万不要走,而是沿着牛棚右侧道路往高处走。三、鬼门关垭口在后山平平的山脊轮廓线上不是那么明显,一定要仔细寻找地上的人迹,如玛尼石堆和垃圾物品等。

 

 


二稿和初稿

仙乃日和玛尼堆

仙乃日和玛尼堆

仙乃日,稻城三怙主雪山之最高者(6032米)。在三座雪山中,因为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之间有一道险峻的山脊,无路可通,所以仙乃日是唯一可以由普通人独立转绕的。

“仙乃日”是藏文སྤྱན་རས་གཟིགས་的不精确音译(原发音类似“仙瑞日”),意为“观自在”,就是这么简洁,连“菩萨”的敬语都不加(加了的话,就会变成“向却森华森华钦波仙瑞日”)。尧就是尧,舜就是舜,上了尊号就走样了。

观音菩萨以慈悲著称,仙乃日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这样。我去过亚丁六次,每次车过了仁村,绕着曲曲折折的山路行进到亚丁村上方那座著名的白塔时,他都在那里(用“他”而不是“它”来称谓雪山,因为他们是大菩萨的化身,不应以物指称,下同),端端正正地坐着,从未藏到云雾里,让众生失望过。相比而言,央迈勇——文殊菩萨——就很调皮,作为最难显现的智慧的化身,他只让我这等凡夫看到过四次。

听起来似乎很玄、很随机、很牵强附会,但实际上,山的地理位置和姿态确实可以造成这种现象。仙乃日最为人熟知的大佛姿态是面朝北的,风从西方吹来,水汽爬升到山顶变成了旗云,再飞到东方去,在旅行者的眼里,就看到云雾从菩萨的左肩飘到右肩,就是不遮挡面容。央迈勇面向东方,就容易被沿着东坡下降的云雾拉上面纱。造化之精,命名之工,令人深思。

yangmaiyong-tree

央迈勇

2008年,我发愿要转绕仙乃日三次。从2009年到2012年,花四年完成了这个愿望。如果要问我为什么总想来,我不说“因为山在那里!”这个理由太抽象,从具体的感受来说,仙乃日及三怙主雪山是一个绝佳的涤荡心灵之地。人在城市里混久了,胸中俗尘五斗,满腹是是非非。而在这雪山下的草甸上,头顶着苍茫碧空,白云随风疾驰,有时它们提着雨幡,仿佛拖曳着长裙的天女。入夜,银河和繁星能在地上照出人影来,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仰观宇宙升落呼吸,听着山谷里的松籁,你回望人间,就想,那些鸡虫小事儿算个啥啊?

2005年5月,我第一次来亚丁,到了白塔见到仙乃日第一眼时,那感觉就是当头棒喝,头脑里一霎时没有了任何念头。虽然那时并未学佛,但还是禁不住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等身长头。唐朝时有印度僧人诺讵罗,在雁荡山大龙湫观瀑坐化,在看到仙乃日之前,我从未理解过那种非凡的心境。

据说,转绕这座慈悲化身的雪山,获得的功德等同于念诵一亿遍观音菩萨六字真言“嗡嘛呢呗美吽”,如果每天坚持念八小时,每秒钟念两遍,这个数目需要五年才能完成!对于佛教兴盛的藏区来说,一位外表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一辈子完成七亿观音心咒,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而内地的上班族面对这个任务,恐怕就不敢轻易允诺了。所以通过转山来获得这个功德,实在很划算。从佛法上来说,贪图功德也是贪执,和贪财贪色本质是一样的,但如果怀着利益众生的心去获取功德并妥善使用,则可以极大地利人利己。

shanodorje-tree

夏诺多吉

在亚丁转山,无论大转三座还是小转仙乃日,都是孤独的旅程。除了藏历神变月(正月)和特别吉祥的日子外,一过牛奶海,转山路上就看不到人了。第一次去转山前,我问家住龙同坝的洛绒:你转过几次?他挠头憨笑:一次也没。这真是出乎意料,本来想请他做向导,也只好打消这念头了。等我们转山回来,他冲我们狂竖大拇指,他家饭馆的服务员,一位藏族美女,也搂着我那同伴的肩膀大唱特唱,康区的藏胞们对强者的敬佩是写在脸上的。

说来也险,第一次转山前,到网上搜攻略,搜索结果看起来特别振奋,例如两位来自上海的娇弱妹妹,十个小时就转完了,还有一位孕妇,也轻松完成了转山。等我自己亲自走一遍,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后来见过的游客多了,偶有提到“转山”二字的,我侧耳旁听,才知道他们说的转山,是“在山里转一圈”的意思。

转山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冲古寺对面的电瓶车站。当然,为了赶到这里,你得从龙同坝进来,走一个小时。这也是为了评测自己的体力和速度,如果一个小时走不到,请放弃今天的转山——看路线图就知道,被困在后半程一点都不好玩。

在电瓶车站这里有几个硕大的玛尼堆。这里是转山的起点,所以可以在这里发愿,例如这么说:“今天我要带领无量无边的众生,一起转绕观音菩萨化身的仙乃日雪山。愿菩萨加持我,为我加油,让随我转绕的众生都得到解脱。愿一切护法保护我,让我平安归来,免于迷路和灾害。”怀着诚挚的心说完这些,就可以出发了。为了锦上添花,还可以念诵三遍加倍咒、三遍转绕咒、七遍嗔恨心不可摧毁功德之心咒(见注释),使其后的功德亿万倍地增长。

出发的方向是朝向夏诺多吉雪山的方向,也就是顺着电瓶车走,这样是顺时针。问:能乘电瓶车么?答:最好别。虽然电瓶车能替你省掉近两个小时的行程,但转山这件事,还是亲历亲为,用自己的两只脚踩过来,才显得出诚意。问:能逆时针转么?答:千万别。佛法认为右方为尊,顺时针转绕是为了保持雪山在自己右肩,我们在佛经里常常看到“右绕三匝”之类的话语,就是顺时针转绕三圈的意思。如果逆时针转绕,是摧毁功德的,莫要轻易尝试。另外,从地理上来说,仙乃日周边的地形起伏十分有利于顺时针转绕,倘若逆着走,则一上来就得从3900米的冲古寺奋力爬到4780米的鬼门关垭口,而且路边没有好风景的激励,人会累残的。

milklake-path

牛奶海

一直到牛奶海为止,转山路线和游客路线都是重叠的,沿途是夏诺多吉、神水门、央迈勇、洛绒牛场、绿度母,可以大饱眼福。除了不忘念诵六字真言外,我和其他游客一样,尽情享受天赐美景。

每次到了牛奶海这里,我都要把念珠在湖水里洗一洗,因为这是央迈勇——文殊菩萨的湖,我希望可以尽快了悟文殊菩萨那样的智慧。而后把亲友们委托带来的宝物——通常是珠宝首饰——抛到湖里去供养文殊菩萨。哈,你可不要试图到湖里去捞啊,摸一摸湖水就知道了,新鲜的冰川融水能把腿冻成残疾。牛奶海是转山路上最后一个可靠的淡水源,如果带来的水已经喝光了,可以在这里加满。不用担心水质,假如这里的水不能喝,城市里的水就可以毒死人了。为何我说“可靠的”呢?故事是这样:2009、2010年转山时,我和同伴背了不少水来转山,而后发现沿途有不少溪流,都是仙乃日的冰川融水,十分干净,所以我们第三次——2012年5月——决定不背水,结果悲剧了。那次是全山断流,河床裸露,只在我们嗓子冒烟陷入绝望时,赐给了我们一块饭桌大小的积雪啃。痛定思痛,如果我还有机会来转的话,一定在牛奶海痛饮个饱,灌满水再出发。

从牛奶海往仙乃日的方向看,可以看到一处高坡,假如你乐意气喘如牛地花二十分钟爬上去,就能看到大名鼎鼎的五色海,仙乃日的冰川造就了它,在深蓝的底色上,随着阳光、云、水和风的种种变化,呈现出种种变幻莫测的色彩。有人说,这里就像拉姆拉错一样,可以照见人们的前世今生,但最近已经多年无人看到了。我想,这也好,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没有拿来做修行的契机,反而陷入更深的执著,恐怕观音菩萨因此改变了救度众生的策略了吧。

游客们,特别是乘马上来的游客们,走到牛奶海就折返回去了。从这里往后,就是孤独的转山了。印象里只见过两次转山的老乡,一次是过了五色海,坐在草甸子上吃压缩饼干,三位藏胞背着吃吃喝喝的小筐,说说笑笑地过去了,还互相打了个招呼,后来在地狱谷牛棚追上了他们,正在聊天喝茶晒太阳,问我们是不是来过,居然没走错路。另一次是看到了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全齐了,个个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我看着他们脚上的解放鞋,很是佩服和羡慕,特别想拿我这死沉死贵的登山鞋换。不过我知道这想法不对,他们长期走山路,脚踝的强度非我可比,换鞋只能让我轻松一时。

仙乃日的西北坡

仙乃日的西北坡

仙乃日后山的路上虽然鲜有转山者,却时常看到有逆着上来的人,通常背着全部家当,双手拄杖。一问,是从云南穿卡斯地狱谷过来的,不算逆时针转,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从地狱走到天堂”。

后山的道路相当单调,没有风景,只有苦行。仙乃日的西北坡更是苍凉,颜色鲜明的地质分层壁立千仞,下面流淌着风刻冰蚀的乱石,脚下几乎没有植被,看不出路在何方。第一次来转山时,更有茫茫云雾从身后掩杀过来,遮挡我们寻找鬼门关垭口的视线。幸有两样东西指引方向:一是零零星星的玛尼石堆,二是前人丢下的垃圾——榨菜、豆腐干、火腿肠的包装,饮料瓶盖,等等。户外的老驴们常说: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可在这踩不出脚印的石岗上,我们对乱丢垃圾的先驱者们感激涕零。

攀爬鬼门关垭口的路是一段畏途。除了坡度比较陡之外,路面本身挺好,不滑不险。但是,作为全程海拔最高的地方,加上转山至此,人早已精疲力竭。每走一个“之”字形的拐弯,我都要停下来歇半分钟,气喘吁吁地憧憬山那边一路下坡的快活景象,来支撑快要崩溃了的身体和意念。宗萨仁波切说,希望总是伴随着恐惧,你希望赢,就会怕输。你希望求婚成功,就会怕遭到拒绝。而在鬼门关垭口喘气时,希望成了我的朋友。我为宗萨仁波切的话添个注脚:希望,多数时候伴随着畏惧,除非你很有把握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鬼门关垭口的经幡

鬼门关垭口的经幡

过鬼门关垭口时我会再做一次供养,把带来的金属物件留在这里供养护法。有趣的是,头两次来,每次刚刚这么供完,就会狂风骤起,焦雷炸响,闪电唰啦唰啦地把山谷照亮,冰雹雨点兜头罩下。我不敢妄言这代表护法们欢喜地来受供、还是他们愤怒地认为供品不清净,但有一点我很有把握,就是赶紧卧倒,别被劈死在山坡上。有些人认为转山算是一种“征服”,我对此绝不认同。且不说转山在信仰上的意义,人永远不能“征服”自然的哪怕最小的一部分,而只能去“亲近”,如果怀着“征服”的欲望,恐怕会被大自然提前回收。

回到冲古寺转山终点的时候,很重要的,一定要记得回向:把转山的功德无限复制、并赠送给无量众生。不要担心把功德赠送出去,自己就没有了,这是个复制-粘贴操作,不是剪切-粘贴。佛法是无我法,是摧毁那个自私自利、自我执著的“自我”的方法,按照宗萨仁波切所说:如果想着有这么一个“我”将来会成佛,名闻天下,众生膜拜,就如同去参加自己的葬礼一般。所以,获得功德不是最殊胜的,把功德布施出去才是。留着功德自己用,犹如把水倒在地上,水干了,功德就用完了。把功德赠送给众生,犹如把水倒进海里,只要海不干,功德就不会穷尽。


注释

这段内容适合一切转山,可以在本期杂志单辟一章作为参考资料。

加倍咒:嗡,桑巴RA,桑巴RA,波玛纳萨RA,玛哈臧巴巴,吽啪的娑哈。(念诵三遍,使随后的功德增上一千万倍)
转绕咒:嗡,纳摩巴嘎瓦得,RA纳给德RA匝雅,达塔嘎达雅,阿哈得,桑弥雅桑波达雅,达雅塔,嗡RA这RA这,玛哈RA这,RA纳波匝耶娑哈。(念诵三遍,使随后的转绕功德增上十万倍)
嗔恨心不可摧毁功德之心咒:嗡,德热德热,匝雅莫肯娑哈。(念诵七遍,防止跋涉途中因为生气吵架而毁掉转山的功德)
回向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娑哈。

常见心咒(转山时可以边走边念):
药师佛:嗡,比喀匝耶,比喀匝耶,玛哈比喀匝耶,比喀匝耶,RA匝雅,萨摩嘎得娑哈。
阿弥陀佛:嗡,阿弥德瓦阿耶色德吽舍。
金刚萨埵:嗡班匝萨埵吽。
观音菩萨:嗡嘛呢呗美吽。
文殊菩萨:嗡啊RA巴匝纳德。
金刚手菩萨:嗡班匝巴呢吽。
莲华生大师:嗡啊吽,班匝格热巴玛色德吽。
绿度母:嗡达瑞,度达瑞,度瑞娑哈。


素材区

shanodorje-flag

夏诺多吉

牛奶海

牛奶海

milklake-xianreiri-shanodorje

牛奶海、仙乃日和夏诺多吉

xianreiri-shanodorje-yangmaiyong-orion

三怙主雪山与猎户座的合影


废弃内容

面朝正西的夏诺多吉更是如此,旗云总是飘扬在他身后的东方,在地面看起来,恰似金刚手菩萨背后的熊熊般若烈火。

出发后一个小时,应该能走到神水门,一路是个轻松的缓坡。前半段是林荫道,沿途的植物大多是高山栎,叶子有棱有角挺扎人的那种;快走到神水门时有座云杉林,相当开阔雄壮,霜降时节来的话,秋意正浓,这里的色彩会十分绚烂。

走过神水门之后,你就要时时向右看了,不为别的,我说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2005年,亚丁景区还没有电瓶车,路况极原始,只有马队可以进出。我们一行人骑在马上,走到神水门附近,这时仙乃日和夏诺多吉都藏到黑黝黝的伴峰身后去了,路边景色平淡。我们正自被太阳晒得走神,忽听到前方马队有人喊:“央迈勇出来啦!”第一次去时,我对“央迈勇”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跟着大家边行边往右看。看哪,右边,两岸的暗黑色山崖渐渐分开,远方的深蓝天空下,现出了一座从头到脚一白到底的雪山,他还微微欹侧着身子,秀美的身段,和右手高举般若慧剑的文殊菩萨一模一样。在内地的三山五岳,有文采的朋友或许会诗兴大发,有很多词会涌上心来。而面对这样一座无瑕的雪山,只有两行眼泪会哗哗地淌,却什么话都说不出。就算是心里事先打了稿,这时也一霎那忘得干干净净。

沿着大路接着走,面前是文殊菩萨,若远若近,若即若离地站在天边。视野越来越开阔,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洛绒牛场,这里是亚丁景区的中心地带,可以看到央迈勇、夏诺多吉的正面和仙乃日的右肩。这时应该是九点多些,如果天气合适,夏诺多吉的旗云会开始升腾,雪山正面硕大的身形,宛如威猛无敌的怒相金刚手菩萨。在这里,不要忙着赶路,面对雪山坐下来,放松自己的心,注视他们,倾听他们,在每一念和下一念之间,也许能找到自己的本心。

对地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夏诺多吉的山体纹路,和仙乃日与央迈勇的横向纹路不同,夏诺多吉像是先被斜斜地推顶起来,然后再由冰川雕刻成现在的样子。夏诺多吉的北肩有一个巨大的冰斗,当年掏挖出这个冰斗的冰川已经消融了,露出了冰斗内壁上一环套一环的地层线。雪山南肩有两个巨大的悬垂冰川和一条深深的刻槽。山上刀脊角峰密布,煞是森严。

休整好了,继续往前走吧。一条小溪流淌在洛绒牛场上,小溪是央迈勇和仙乃日的冰川汇集成的。我们走上来的时候是在它的右岸,现在我们要到左岸去。小溪上有座木桥,桥那边就是马帮,经营从洛绒牛场到牛奶海的往返业务。但我们说了,转山要自己走过去,不乘车,不骑马。在这一段不用担心走错,只要有路,就是正确的路。我2009年第一次转山时,还有一段沼泽,要不是穿着登山鞋,几乎过不去,现在好了,景区在这里铺了木桥。从洛绒牛场到牛奶海,前半段还好,是栎树林间的土路,偶然还能邂逅一群黑腿白膝、神情呆萌的岩羊。后半段,将要走到央迈勇身边时,就是一路陡峭的泥泞上坡了。当你看到路左侧幽深的山谷,听到冰川融水瀑布的倾泻声时,请抬头向央迈勇的左肩看,你会看到一叠长长的岩石,我把它看作是文殊菩萨的经卷。经卷上方,还有菩萨的左手,立掌鼓励我们勇敢向前。

喘着粗气接着爬吧,我们会先遇到一个绿色的岩洞,洞里常常有余冰,洞口挂满了经幡。这里是绿度母,由观音菩萨的眼泪化成,慈母一样地救护苦难众生。看到她必须高兴才是,因为下面这段路只剩一个陡坡了。只要再涉过一片顺着绿色石板流淌的溪流,一口气爬过一小段连续“之”字形的陡坡,后面到牛奶海的路就是坦途了。

牛奶海由央迈勇北坡的冰川融成,从高处看,是一滴泪珠的形状,湖边是白色的细砂,从浅岸到湖心,湖水的颜色从白到淡黄、到碧绿、到深蓝,完成一个温柔优美的渐变。

辛辛苦苦爬到五色海的,就不用再下来了,沿着白色乱石坡上的等高线往远方的松都垭口走即可。牛奶海边的朋友则要顺着一条笔直明显的小路,沿着缓坡走向垭口。松都垭口是一块平地,有一座中型的经幡阵。我认为这座经幡阵有着多重提醒:一、这里是转山全程的一半。二、这里是第一个至高点,海拔约4700米。三、这里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两座山相距最近的地方,简直是手拉手。四、这里是大转山和小转山的汇合点,如果直行,就和大转过来的人迎头碰上了,右拐则是大转和小转的共同道路。这里说的“右拐”,是向右锐角急拐,如果拐得不急,就上了直行线,一定要注意,切切。

接下来的路是一段乱石坡上的急降,虽然道路很明显,还是要小心,别踏着不牢靠的石头滑下坡去。快降到坡底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路左边一个很大的海子,热松错,虽然大,但颜色是普通的绿色,不如牛奶海和五色海鲜明。这里是仙乃日的后山,从这里一直到终点,沿途不再有风景,也不再有前山游客的喧闹,只有苦行的功德相伴。再走一个小时,热松错流出的小溪猛地扎进一个深谷里去,听得到轰轰的声音,看不到谷底,这就是卡斯地狱谷的起点。

隐形而喧嚣的溪流很快从海拔4200米猛泻到3900米,而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从4200米爬回到4400米去。山径左侧是约六十度的陡坡,长满了带尖刺的灌木。建议为右手戴上户外手套,万一失足还可以抓一把。战战兢兢地走半个多小时,是一片白色的石板屋,这里有岔道。贴着石板屋的右侧走,通往高处的是转山的路。而我第一次来转山的时候,就错跑到左侧下山的路上去了,那条路通往地狱谷,跑到河边再折返的心情十分沮丧和恐惧。

当走到一处开阔地,是灰绿色的页岩路面,左边是开阔的山谷,右边是地质层次色彩分明的荒凉山壁时,你就到达了转山路线的最西端,从这里起,转山任务只剩下四分之一,最艰巨的四分之一。你得先下到海拔4300米的一块小平地,然后爬到4780米的鬼门关垭口。如果天气好的话,我建议在这里站一下,仔细分辨通往转山全程至高点——鬼门关垭口——的道路。这个垭口在起伏平缓的山脊轮廓线上,对于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们相当不明显,而且爬上垭口的路是一段乱石嶙峋的陡坡,也很不好认。

鬼门关垭口除了漫天飞舞的经幡外,还有个特色景观,成捆成堆的木棍。我并不确知这些木棍的用途,推想是前人用过的登山杖,往后的路全是下坡,就把木杖留在这里了。我也再次感谢前人,第二次来转山时,我的右膝中途出了问题,幸好在垭口拣了根登山杖,一路扶了回去。

过了鬼门关,转山最轻松的时刻终于到来!一路下坡,看着植被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矮到高,最后穿越一座云杉林,看到远处珍珠海畔的栈道时,不啻重回人间。这段路上还是有点风景的,右边山谷对岸、腰束金带的锥形山峰是白度母,和绿度母一样,是观音菩萨的慈悲化现。仙乃日雪山的侧影也是难得的视角,摄友们可以用这个侧影作为自己转山的证据。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