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art ’ 分类归档

再见,LX3!

1100块,把LX3转让给同事了,销售使用了9张样片。过手之后,回味这些样片,发现它们代表了千山万水,搜集齐全不容易。

辨识佛像──摩利支天、具光佛母

摩利支天·首都博物馆

摩利支天也称摩利支佛母具光佛母,是一位以隐身能力著称的护法。摩利支是梵音Marici,意思是“光”。

她常行走于日天(即俗称之太阳神)之前,她能见到日天,而明察如日天,却看不到她。以此强大的隐身能力,她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缚,无人能害,无人能向其索债。由此种种,她成了修行人躲避无常业果的救急护法。日本武士和忍者对摩利支天十分看重,以之为战神和忍术的护佑者。

摩利支天·辽宁博物馆
摄影@博物致知

在中国,现在她的形象不太多见,而在明代的寺院壁画里,摩利支天常常出现在天龙八部向佛菩萨供养的队伍里,行走在日天之前。

摩利支天的快速辨识特征,是“猪”。她有一面二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等形象。如果是一面二臂,则常骑一猪,或者驭七猪之车。如果是三面,则她的左脸是猪面,右脸是童女形象。注意:金刚亥母也有猪脸,但是金刚亥母的猪脸是长在右边的,而且金刚亥母只有正脸和右脸两张面孔。

介绍金刚亥母时,曾经讲过博物馆把金刚亥母和摩利支天混淆的故事,这里就不重复了。在那个故事里,读者可以看到明代法海寺壁画里的摩利支天的三头八臂、猪卧于脚下的形象。

顶图和底图都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摩利支天造像。一尊是三面六臂,抱歉没有拍出左侧的猪面,另一尊以骑猪为标识。小图是@博物致知所赠图片,是十六世纪造像,藏于辽宁博物馆,这尊像一面四臂,似乎没有三面,本来不好辨认,但座位下有五头小猪驮负,就认出来了。

摩利支天·首都博物馆

辨识佛像──时轮金刚

北京北海公园永安寺,白塔和善因殿

我搜遍了手里的图片,没有找到时轮金刚的形象,遗憾之余,也有点暗暗庆幸,这样就不由我决定该贴还是不该贴了。

在康定金刚寺,询问寺里的出家人能否拍摄大殿外的壁画《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回答是:如果你是学佛人,可以拍下来自己看,但别给别人看。天体运行图只是时轮金刚传承的一部分,尚须如此慎重观看,何况时轮金刚本尊。

跑题扯一下,说说关于“密宗”的事情。人们的习惯心理:秘密的就是见不得人的,见不得人的就是邪恶的。而密宗又有重戒,对于甚深义理,严禁分享给未准备好的人听,以免使他们心生烦恼。这就是说,面对好奇质疑的眼光,密宗单方面放弃了辩护权,因为一旦辩护清楚,就必然犯戒了。即使是旁观者,我还是对这个沉默应对很惋惜。本人不懂佛学,只能借用宗萨仁波切的比喻,来替沉默的密宗说句话。宗萨仁波切说:众生在世上各有各的烦恼,就像去医院的人,各有各的病一样。头疼病人不能吃牙疼病人的药,反过来也是如此。以下是我对宗萨仁波切的比方的续貂:有些药,说明书上写:请放到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这样的药就是密宗。注明这个警告的,是负责任的药房。或者说,密宗是处方药,疗效好见效快,但风险也不低,必须是对症的人拿医师处方才能领。对症就是根器,医师处方就是授权灌顶。

跑题完毕,现在说一下时轮金刚的造像法式,万一大家有缘看到了他,就能认得。

速记:从“时间”入手,一年二十四节气,时轮金刚有二十四只手。一年有四季,时轮金刚有四个头。

详解:“速记”只是快速辨识小窍门,未必就是正确的理解。我相信一切佛教造像以表达佛学义理在先,物质世界显现在后。虽然时轮金刚和时间运行密切相关,我却不敢严肃地说:时轮金刚的二十四只手就是代表了二十四节气。虽然从历史上来说,佛学之外,顺便表达一下这个概念是可能的:汉文化对藏文化影响很深,而时轮金刚的形象出现较晚,确实有把汉文化融合进来的可能。我更有把握说的,是二十四只手并非指二十四小时,因为“小时”这个概念太西化了,不是汉藏文化的内容。“二十四”也许有更高深的佛学道理,我不懂得,先搁在这里。四个头也未必就是象征四季,就像胜乐金刚的四个头一样,有多重含义:四谛“苦集灭道”、四事业“息增怀诛”、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都是更优先考虑的象征符号。

如果是设色唐卡,可以看到更复杂的细节:时轮金刚的二十四只手有三种颜色:最上面四对手是白色,中间四对手是红色,最下面四对手是蓝色。我不能再说时轮金刚全身蓝色,因为他的两条腿左白右红,只有正中间的脸和躯干是蓝色的。其他三个脸是黄、白、红三色。有耐心的画师,还会描绘更多的细节,时轮金刚的每手五指都是五彩:黄、绿、红、白、蓝,代表五大:地、水、火、风、空。

时轮金刚最下面的两只蓝色手臂,交叉于胸前结吽迦罗印(双手期克印,左手执铃,右手执杵,交叠胸前),怀抱明妃。明妃全身黄色,三面八臂。和主尊呈完全对称的姿态,共同脚踏两天人,威立于莲花座上。

顶图是北京北海公园的永安寺大白塔。之所以拿它代替时轮金刚的形象,是因为塔眼(白塔塔体上的门)上的那个复杂的图案。这个图案叫做“十相自在”,藏文发音“南久旺丹”,组合了时轮金刚真言的十个字母,等同于时轮金刚本尊。

辨识佛像——胜乐金刚、上乐金刚

胜乐金刚

先跑题说一下。我注意到自己使用过的图片里,有很多双身的佛像。虽然现在是个快餐时代,我还是希望,有耐心读这个辨识佛像系列的读者愿意移步到《关于“双修”》一文,先了解一下这个形象的喻义,而不是脑子里晃过“欢喜佛”了事。

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是藏传佛教极为重要的本尊。他的藏文音译是“得巧”(得发音“dei”),得:快乐;巧:殊胜。从这个三种意译上对照,可以知道,“胜”是“非凡”、“超越”、“殊胜”的意思。胜乐,就是殊胜大乐,不是世俗的苦乐(因为世俗的苦乐都是苦),而是达到般涅槃的实相大乐。

麦彭仁波切所著《怀业祈祷文》里有一句(音译):“得巧多波嘉波得钦得”。这里的头两个音节,就是提到了胜乐金刚。

胜乐金刚的造像辨识难度中等。他的造像特征不太鲜明,既不像大威德金刚似的有个水牛头,也不像密集金刚结跏趺坐,也没有时轮金刚的五颜六色。另外,胜乐金刚有繁版和简版两种造像法式。所以辨认胜乐金刚,需要仔细寻找一些特征符号。

先说繁版。速记:乍一看,像个汉字的“”字,就可以先怀疑是胜乐金刚。然后细看一下:四个头,每头有三目,头顶有日月符号(重要标识),十二条臂膀,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个人头的颅鬘(不需要认真数,会意即可),二足威立姿踏二天人。四个头有多重含义:四谛“苦集灭道”、四事业“息增怀诛”、或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十二条臂膀代表从十二因缘的轮回中解脱。人头颅鬘代表无我。脚踏天人,喻降伏无明我执,或远离空、有二执著。

十二只手里各执法器,除了在胸口结吽迦罗印的一铃一杵之外,其他的十只手多执兵器、达玛如鼓或嘎巴拉碗。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个法器,是左手最下两只。一只持天杖(造型见莲华生大师一章),另一只手拎着梵天头(见大梵天一章)。

胜乐金刚身披象皮,腰系虎皮,不是真的杀生、宰了一头象和一头老虎围在身上,而是表示战胜了愚痴和嗔怒。

如果是设色唐卡或壁画,胜乐金刚的身体常为蓝色,佛母(金刚亥母)则是橙黄色身体,悬姿或半悬姿拥抱主尊,表达以智慧和慈悲成就如来、或者智慧和慈悲既是如来的含义。

再说简版。简版简直没有特征,以至于可以这么描述:一面二臂三目二腿的半寂半怒双身像,如果身形健美,头戴五骷髅冠,项悬颅鬘,双手结吽迦罗印,双足威立姿态,就是胜乐金刚。头顶的日月标识,在简版的胜乐金刚造像里是保留的,也是辨识他的重要依据之一。

顶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明代西藏的胜乐金刚造像(局部),这尊造像是一面二臂的,主尊和佛母面容慈爱安详,请注意佛父头上的日月符号(上排左起第二、四颗宝石附近)。下图哲蚌寺的壁画,是繁版的胜乐金刚画像,像不像一个“”字?

胜乐金刚·哲蚌寺壁画

辨识佛像——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现代唐卡

在汉地,对地藏菩萨的供养极为普遍,造像也很常见。由于大家普遍相信金乔觉是地藏菩萨的人间化现,所以汉地的造像里,地藏菩萨通常是个持锡杖的僧人形象。

在藏地,对地藏菩萨的尊敬也很普遍,但造像却真的为数不多,不像三怙主(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和弥勒菩萨那样常见。

我自己妄自推度的原因,汉地的土葬比较普遍,并盛行祖先崇拜,而藏地则不然。在汉地极为强调的地藏菩萨的度鬼(尤其度自家祖先)事业,在藏地则有点无所谓。在藏地,度亡和摧毁地狱的事情是交给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做的,而地藏菩萨广为人知的事业,是福报极大。

地藏菩萨的藏文发音是“萨耶酿波”,萨:地;酿波:宝库。地之宝库,所以福报具足。

地藏菩萨的单独造像,我本人几乎从未见过。但他的形象,常常在皈依境的唐卡或壁画里,作为八大菩萨之一,和其他七位大菩萨同时出现。当八尊姿态几乎完全相同的菩萨一起出现时,从中辨认出地藏菩萨的标识,就是他手中或者肩上莲花所托的摩尼宝珠,或盛满福德的宝瓶。如下图首都博物馆的地藏菩萨,在八大菩萨一章介绍过的,肩花就是一颗摩尼宝珠。

顶图的唐卡,是晋美彭措仁波切于定中所见,之后叮嘱画师按照定中所见之形象绘画的,是为数不多的单独地藏菩萨的形象。画中的地藏菩萨天衣严饰,全跏趺坐,左手定印托宝瓶,右手与愿印持莲花一朵,花蕊中托摩尼宝珠一枚。这些都是赐予福报的标识和手印。

地藏菩萨

辨识佛像——密集金刚

密集金刚·哲蚌寺壁画

密集金刚·明·西藏

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是(特别对于格鲁派)一位重要的本尊。这里,“密聚金刚”的称呼可以从侧面印证“密集”的汉语含义:不是“密集恐惧症”的“密集”,而是“密意之聚集”。

一眼认出密集金刚的方法:他是坐着的双身像。其他的双身本尊们──如胜乐金刚时轮金刚大威德、等等,都是站姿,密集金刚则是全跏趺坐。

密集金刚和佛母都是三头六臂。主尊的标准色是蓝色,另外两面一红一白。也有少数白身或红身的变体版本,这时,蓝色面孔作为侧脸出现。

乍一看,密集金刚造像好像胳臂很多。仔细看,其实只有六条,多出来的都是佛母的。怀抱佛母的两手,在胸前(佛母背后)一手持铃一手持杵,结吽迦罗印。另外四手,从面对主尊的方向看,从右上角顺时针清点,依次是摩尼宝珠、剑、莲花、八辐金轮。快速口诀是“宝剑花轮”,好记吧?宝代表宝生如来,剑代表不空成就如来,花代表阿弥陀如来,轮代表大日如来。再加上铃杵所代表的不动如来,密集金刚的形象聚集了所有五智如来的密意。

佛母的上两臂搂抱密集金刚,下四臂和佛父手持法器对称,或者这么说,如果请佛母转过身来,面向我们坐着,她和佛父手里的法器位置顺序是完全相同的。

顶图是拉萨哲蚌寺的壁画。中间小图是首都博物馆的明代密集金刚造像。下图是居于四川博物院的密集金刚。川博的原标签写:双身持金刚。鉴于持金刚和密集金刚的明显差异,我不认为这个标签是对的。

密集金刚·四川博物院

辨识佛像——喇呼拉

喇呼拉·桑丁寺壁画

喇呼拉这个名字也许听起来陌生,或者说,简直听起来不像个名字。不过,如果你听说过罗睺、计都,可能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喇呼拉就是罗睺星,是为了计算日月食而引进的一个虚拟的黑暗天体。在佛教里,虽然被视作一位凶神,这颗虚拟的天体被看作是除日月之外的恒星行星的首领。

喇呼拉的实际发音是Rahula,第一个音在汉语里没有,只好用“喇”字代替。他还有个汉语的译法叫做“大遍入者”,有人把他和“遍入天”当作同一位,误。遍入天是印度教的世界维护者、毗湿奴的中文译法,而喇呼拉非但不是毗湿奴,而且简直可以说和毗湿奴相当不对付。

当天人和阿修罗一起搅拌乳海,获得不死甘露时,阿修罗的一员——罗睺——混在天人之中偷喝甘露。他被日神和月神认出,告诉了毗湿奴。毗湿奴把罗睺拦腰砍断,可他已经服下了不死甘露,上半身化为黑暗之星,追逐吞噬打小报告的太阳月亮,造成日食和月食,但因为他已经被砍断了,所以被吞下去的日月又会很快出来;龙形的下半身则化为彗星,满天乱窜。在梵语发音里,他的上半身依然叫做Rahu(罗睺),而下半身被称为Ketu(计都)。也有说法称,罗睺是白道和黄道的降交点,计都则是升交点,月球运行到升降交点附近,易发生日食或月食。

在佛教里,喇呼拉被吸收为护法,能自在摄受五大——地、水、火、风、空,所以称大遍入者。

释迦牟尼的儿子也叫Rahula(罗睺罗),不要把他们当作同一位。罗睺罗很乖巧的,沙弥第一,没干过遮天蔽日的事。释迦称他罗睺罗,大约认为孩子是自己出离的障碍。

喇呼拉的造像,最显著的辨识特征是浑身的眼睛、肚皮上的人面和大嘴巴、龙蛇形的身体、和一张拉得满满的弓。仔细看,他的几层头颅里面,还有个乌鸦头。速记:有鸟有人有龙,水陆空齐全,可以遍入五大了。常见四条胳臂,一对张弓搭箭,另一对则一手持蛇索一手举胜利幢。龙蛇形的身体遨游在血海里。

顶图是西藏羊卓雍错湖畔桑丁寺的壁画,是喇呼拉的经典造型,注意左上角的月亮,显示着他和太阳月亮的爱恨情仇。下图是首都博物馆的明代西藏金铜造像,简版的喇呼拉,没有浑身的眼睛和肚皮上的大嘴巴,也不是忿怒相,只有张弓搭箭的手形、盘曲的蛇形身体、和第三层头颅正中的乌鸦表明他的身份。要注意左上手拿的并不是弓,而是蛇索,弓应在左下手上,已经丢失了。

喇呼拉·明·西藏

辨识佛像——降阎魔尊

降阎魔尊·现代唐卡·手绘

降阎魔尊·现代唐卡·手绘

降阎魔尊,又称阎魔敌,是大威德金刚的变体之一。“降”字的读音是“祥”,降伏,而不是下降的意思。

有说法称,降阎魔尊还有个别号称为“地狱主”。我对这个说法谨慎听取,列举在此,但不完全采信。“地狱主”听起来更像阎魔本人,而不像是降伏阎魔者。但也可以这么想:降伏阎魔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更具威势的地狱之主。从这个角度想,“地狱主”的名字是可以采用的。

降阎魔尊的造像和单身大威德金刚相似,水牛头人身,一面三目二臂双腿。所异者,单身大威德的双手置于胸前,执持嘎巴拉碗和钺刀,而降阎魔尊的双臂张开,左手持索,右手高举人骨架棒一副。降阎魔尊脚踏的动物形象(术语称为生灵座)也是识别他的重要标识:一头青黑色水牛,昂首怒号的样子,压在一个裸体的人身上。关于这个形象又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称,人代表众生,水牛形象是阎魔,水牛压着人,代表生死轮回对众生的摧残,降阎魔尊脚踏水牛,是降伏生死的意思。另外的解释称,阎魔水牛身下所压伏的人形并非善类,而是象征无明我执。无明被生死轮回所困,而降阎魔尊又同时降伏轮回和无明。

降阎魔尊·清代造像

有的造像里,人和牛的上下位置是颠倒的:人仰躺在牛背上,再被踏在主尊脚下。有说法称:人在牛上的,主尊才是降阎魔尊。而牛在人上的,主尊其实是阎魔天。虽然这么说,写书的人给出的图例,却正好和自己的文字叙述相反,并且反复矛盾。我本人的判断,是不同教派在各地域、各时期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造像法度的差异。而他们想表达的,却是同一位本尊。

四川博物院的爆笑标签:Davidus

细看,你可以发现在降阎魔尊的身侧,藏了一位几乎看不到的明妃,颜色浅些,舞蹈姿站在水牛背上,小心翼翼地托举着一个嘎巴拉碗,碗内血海盈沸,供养主尊。

在设色唐卡或壁画里,降阎魔尊的身体常见蓝黑色和红色。如果不说什么颜色,降阎魔尊就是蓝黑色的。红色版本的通常加个前缀,称“红阎魔敌”。

顶图是一幅唐卡,四川白玉县的画师手绘的,现在供养在我家的佛堂上。下图是哲蚌寺的红阎魔敌壁画,2006年7月在拉萨所见。小图是居于四川博物院的降阎魔尊单身像,川博的原标签是“单身大威德金刚”,但我认为单身大威德金刚应该是双手结于胸前,这个双臂怒张的姿态,应该被称为降阎魔尊。川博的标签英文更有趣,把“大威德”翻译为“Davidus”,这一定是翻译公司的杰作,给大威德金刚取了个英文名。脑补:大威德金刚印了一盒名片,逢人递一张:“Hi there, my name is Vajrabhairava, just call me Davidus.”

红阎魔敌·哲蚌寺壁画

辨识佛像——狮面佛母

狮面佛母·四川博物院

狮面佛母,也称狮面空行母,藏文发音“森多玛”,“森”意即狮子。狮子喻摧毁无明噩梦的吼声。

顾名思义,狮面佛母的造像标识,是狮头人身,双乳隆起,显现女体。头戴五骷髅冠,肩披人皮,项挂颅鬘(人头串成),象征无我。一面二臂三目,右腿曲,左腿舞蹈立姿,踏莲台或天人,背后是熊熊的般若烈火。

除了狮子头之外,狮面佛母的身体姿态和手中的法器,和金刚亥母很相似。都是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结期克印,并高扬斩断愚痴的钺刀。左臂弯内倚一枝天杖(“天杖”在莲华生大师一章介绍过),舞蹈姿态也是一样的,可以对照一下。

在设色唐卡里,狮面佛母的身体常为蓝色,头则是白色。

狮面佛母常与虎面空行母和熊面空行母一起出现,虎面还好认,我总是分不太清楚熊面和狮面。后来找到一个方法:在藏传佛教造像里,可能因为造像者并不太熟悉熊的长相,熊面乍一看更像是犬。头顶没有鬃毛的,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熊面空行母,反之则是狮面空行母。如果是设色唐卡,熊面是深灰色或者黑色的,而狮面是白色的。

顶图是四川博物院的清代布本狮面佛母唐卡,旁边有虎面和熊面空行母相伴。下图是居于首都博物馆的狮面佛母造像。

狮面佛母·首都博物馆

辨识佛像——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缂丝挂毯(局部)

不动明王大日如来的忿怒显现。虽然名字相似,不要把不动明王和不动如来混淆了。“明王”都是忿怒相。

不动明王的造像风格简明,一位忿怒本尊,蓝色或白色身体,一面二臂三目,半跪姿,右手举般若剑,左手结竖立食指的期克印,手指上绕着一条金刚索,就是不动明王。

速记方法:不动明王手举宝剑的半跪姿态,好像汉字的“先”字。

我本人对左手手印的理解、或速记方法,是:这只手也可以视为大日如来的半个智拳印──智拳印是左手食指竖立,被右手虚握。这样理解有助于记忆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化现。

顶图是夏鲁寺的不动明王壁画。小图是一幅缂丝工艺的不动明王挂毯局部,我在首都博物馆看到的,可能来自西藏博物馆,待考。这幅挂毯里的不动明王,头顶的佛像蓝身结触地降魔印,是不动如来,这就质疑了刚才提到的大日如来化现说以及不动明王并非不动如来说。我对此并不坚持,写出来请大家取舍判断。底图是四川博物院的一尊不动明王铜像,是清代的作品。

不动明王·清

不动明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