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museum ’ 分类归档

Photoshop CC 防抖滤镜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前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前

Photoshop CC增加了一项新功能:防抖滤镜,在“滤镜……锐化……”菜单下可以找到。这个滤镜可以矫正摄影时相机的抖动。

来快速感受一下,头图是首都博物馆的莲师忿怒金刚,那时还没有掌握铁手技巧,1/20秒就抖得一塌糊涂。用Photoshop打开这张照片,点“滤镜……锐化……防抖”,使用默认设置即可,点“确认”,一瞬间,眼球震颤的感觉就木有了!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后

莲师忿怒金刚·防抖滤镜矫正之后

惊喜之余,拿这个神器拯救一下在夏鲁寺拍糊的五方佛之不动如来(五方佛只有他一尊拍糊了,让强迫症患者十分难过),以及同一年拍糊的思维观音(注意修复后的顶髻的清晰纹路):

总结如下:

  • 对焦不准的问题不能被此滤镜修复。
  • 修图时,要首先使用防抖滤镜,再修其它的(如透视、色温、色阶、图片尺寸等等),因为此滤镜需要最原始的扰动数据:位置、色彩等等。
  • 防抖后噪点会略有上升,有得必有失。一次把照片拍正确的铁手技能不可废。
  • 矫正后不要覆盖或删除原图,要期待未来图像处理技术的持续改进。也说明如果在旅途中拍到了孤本,即使效果不好也得留着,以待技术革新。
  • 最后,拉仇恨地感叹一句:文科生的世界,终究是要靠理科生拯救的。

Photoshop修图示例

四川博物院佛像厅的展台灯光色温低得出奇,G12厚卡的“自动白平衡”和“白炽灯”模式都无法反映展品原色,是用来展示Photoshop修图的好素材。这里举三个例子,都是四川博物院的展品。为了节省页面,故修图过程使用小图展廊方式,好处是可以点击展廊以滚动演示修图过程。

示例一:密集金刚

四川博物院·密集金刚·原照片

四川博物院·密集金刚·原照片

1、滤镜-Camera Raw-吸管方式校正色温(样点取展台)。2、勾选佛像外轮廓。3、反转选择范围(即选佛像),微调色相,增饱和度。4、再反转选外轮廓,渐变工具-圆辐射模式改背景,辐射点取佛像头部。5、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配字,选用方正藏意字体


猛击阅读全文

时间揭开真相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

卢浮宫这组鲁本斯的《玛丽·德·美第奇的生平》组画的最后一幅《Le Triomphe de la vérité,真相的胜利》,第一感觉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仿佛太后辞世、被接引到天堂一样。

不过,这是俺不熟悉法国历史的误读。今天抠了半天法语说明,重读如下:画面下方绘Saturn把女儿Veritas拽上来,蕴意“时间揭开真相”——“此心耿耿,天日可表”的意味。上方绘玛丽和路易十三冰释前嫌的场面,基本上是这位被放逐的太后的一厢情愿。

画面的倾向性很明显,虽然画家貌似不偏不倚地让母子俩各占一半,但留给玛丽的未遮挡空间明显地比路易十三充裕,画面下方Saturn的脸朝向以及Veritas的手臂指向,都蕴意:“真相在太后这边,而路易十三则是被黎塞留——玛丽眼中的奸相——所蒙蔽的。”路易十三右手抚心,作发誓姿态,玛丽则一脸从容,淡定地接过月桂冠,这种“路易十三向玛丽认错服软”的场面,更像是她自己单方面的愿景了——不知怎的,想起了《郑伯克段于鄢》里“黄泉相见”的故事。

按:鲁本斯逝于1640年,玛丽·德·美第奇逝于1642年,鲁本斯不可能画玛丽的死,何况这组画是玛丽聘他来画的,这个疑点促使我仔细地再读一下画面和说明,顺便学习波旁王朝前期的一些历史。

四川博物院——重逢时的发现

明·铜鎏金文殊师利菩萨像 四川博物院

明·铜鎏金文殊师利菩萨像
@四川博物院

确切地说,题目起得有点大,今天在馆里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刚够在藏传佛教展厅里走一圈的。这篇博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展品的一些疑问。

流动博物馆

流动博物馆

刚领完票,就留意到一辆超长厢式大货车停在院里,上面有“流动博物馆”字样,及汉砖的车马图案,这应该就是四川博物院推出的@大篷车流动博物馆

包括文博系统在内的各种事业单位有个积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办事,也不敢尝试新东西。所以不管流动博物馆最终效果如何,我都为川博敢想敢做的创意赞一个。

进馆时已经下午两点一刻了,时间只够走走佛像展厅,这样也好,因为范围小,所以可以细看。注意到了一些进步,也发现/确认了不少疑问。列举如下。

大威德金刚的新标牌,英文翻译正确

大威德金刚的新标牌,英文翻译正确

四川博物院曾经的爆笑标签:Davidus

四川博物院曾经的爆笑标签:Davidus

 

先说进步:在《辨识佛像》系列的《降阎魔尊》一章里,我提到过川博的这个标牌:大威德金刚被取了个商务洋名“Davidus”。今天去看,标牌已经换了,上面的用词是Vajrabhairava。看标牌的颜色质地,应该是和所有的标牌统一批量更换的,未必是主动纠错的结果,但至少说明川博有不延袭错误的机制,很好。

再说疑问。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安全和礼仪

巴黎·柑橘园·莫奈《睡莲》展厅

巴黎·柑橘园·莫奈《睡莲》展厅

文章所涉内容多为无定论话题,读者必有不同意之处,我喜欢您的不同意。

题图是巴黎柑橘园美术馆的莫奈《睡莲》东厅,我选它作头图,因为觉得它很能扣题。《睡莲》就这样恬静地袒露在大家面前,依地面上那条一尺高的围栏和观众相隔。博物馆无疑对观众表示了极大的信任,而观众们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博物馆和观众双方,在文物安全和公共空间礼仪这方面,都谨慎地守住了自己的本分,并为对方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我和国家博物馆在微博上的关系,是从“本分和便利”相关的一次吐槽建立起来的。国博翻新重开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在佛像和青铜展厅,@曲吉将灿童鞋蹲下来换镜头时,被展厅巡视低喝道:这里不许蹲坐。我们一下子炸毛了,黑暗的展厅里噼噼地响过一阵火星。在展厅里不好争执吵闹,于是到微博上来呛声:且不论“蹲坐”的原因如何,如果不想让观众坐地上,请给观众提供座位!……然后就和国博混熟了,后来和国博的小编童鞋们面基时,我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地:“原来就是你啊……来抱一抱……”

在首都博物馆大厅里跳绳

在首都博物馆大厅里跳绳
摄影:首都博物馆官微

现在,国博重开运行已经两年多了,进步十分快,比如,展厅的休息座位已经十分丰富,指示牌清晰很多,曾经喝斥观众的安保童鞋偶然也会客串讲解了。这时,俺却又深怀忧虑地注意到观众这边萌生的滥用公共空间的现象。国博提供的体面座位,一到中午,就能看到观众们四仰八叉地躺着,打呼的打呼,露点的露点。首都博物馆可以借这块地皮来哭诉一下带着孩子在大厅跳绳的行为

简单地表达厌恶、蔑视、或者一句“素质低”,既不解决问题,又只能造成对抗。我们还是想办法创造交流机会、促进沟通。这个系列的名字是博物馆展厅摄影,所以我就努力不跑题,专说和摄影相关的,而横躺在休息区座位上的、跳绳的、在展厅里吃吃喝喝的“观众”们,还是留给高人治疗吧(@义务讲解员朋朋这篇《讲讲博物馆的参观礼仪》相当全面)。

我理解很多观众不喜博物馆摄影,因此阅读本文也心情抑郁。但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怂恿教唆摄影者触手外探,更多地占有公共资源,而是促请摄影者检视自己的行为,收敛自己的边界,更多地考虑博物馆和他人的感受。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Photoshop消除透视及制作灰度背景

amitabha-xialu

消除畸变并修复缺陷后的夏鲁寺阿弥陀如来

在介绍图像后期制作那章,我提到两个技术放到这一章来讲:一个是消除透视,一个是制作灰度背景图。之所以单独放一章,是因为这两个任务不像调明暗、调颜色、裁尺寸那么直观、易操作。

消除透视法

对于书画、唐卡、壁画、浮雕这些平面艺术,如果相机不是摆在整个画面的正中间,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一个梯形。下面这张照片,是2006年在日喀则夏鲁寺拍摄的五方佛壁画之阿弥陀如来,其巨大的高度使画面成了梯形。这种变形可以用Photoshop消除。

透视畸变严重的夏鲁寺阿弥陀如来壁画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不要放弃治疗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蜻蜓眼原图色温不对,曝光不足

蜻蜓眼原图
色温不对,曝光不足

题图的这颗蜻蜓眼不算十分出彩,但是,假如你知道照片本来是右边这种样子,可能就会同意这篇文章的标题了——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可以想象,当读者老爷们看完今天这篇之后,会恍惚觉得,前几天看到的照片,通通都是后期修复的结果。所以我得说明一下,那些照片都是原片上图,只做了大小的调整,而没有改动色温、明暗、背景。我一个挨踢民工,修图也没人看。所以如果是一拍就对的照片,我就原图贴出来给大家看,拍出来太杂乱太丑的,就眼不见心不烦地藏硬盘上了,需要回忆细节时才拿出来看一眼。

现在来说说这颗蜻蜓眼是怎样花三分钟逆袭成女神的,我用的是最一般的Photoshop。到原文链接来点,有更好的大图效果。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讲述展品的故事

题图是一个人类的颅骨,如果你是端着单反扫瞄博物馆的人士,或许就面无表情心无波澜地、喀嚓——平移——喀嚓——平移地从它面前掠过了。

可是,如果你把相机暂放一边,亲眼细看这个颅骨和它的说明,就会读出一段惊悚内容。这是1957年在邯郸涧沟遗址出土的一件青年女性头骨。发掘人严文明先生注意到,头盖骨上从前额延伸到后枕的这条笔直的中轴线,是一道刀割痕,结合从眉弓经颞骨至枕后用钝器砍砸修整的痕迹,严先生认定这是一件头盖骨杯,这条笔直的刀割痕,为剥取头皮时留下的。由此证明在四千年以前,我国北方存在剥人头皮并制作头盖骨炊器的习俗。

对不起,这个开场白可能吓着观众了,但请相信我的心还是忠厚、仗义、纯洁的……在《为什么要拍博物馆》一章我们说过三个渐进的目标:把展品拍清楚、拍得美、拍出故事来。即使纯粹从摄影的角度出发,一个故事也可以让照片生色百倍。“博物馆扫描仪”不是我们的目标。

毗瓦巴·首都博物馆 摄影@柳叶氘

毗瓦巴·首都博物馆
摄影@柳叶氘

同时实现清楚、美、有故事,还是很难的,我见过的博物馆照片里,@柳叶氘童鞋利用展厅灯光拍摄的大成就者毗瓦巴,同时具足这三个要素,是难以超越的精品。

这张照片,在国家博物馆转发的《炫而不眩》下集里被引用。毗瓦巴以手指天的姿态,是他被酒家催酒钱时,指着太阳说“等太阳落山就埋单”的情景,他这游舞世间的一指,就把太阳定住了三天(以正常的作息时间算),让他喝光了全城的酒,最后还得城里的王侯替他付酒钱。

照片里的毗瓦巴,手指尖恰有一个“太阳”,这是摄影师完全读懂展品背后的故事后,巧妙运用展厅灯光构造的神来之笔。这样的作品拿出去,可以秒杀一百张无差别扫瞄的正面免冠无墨镜文物身份证。

下面我又要说点惊悚内容了……刚刚在微博上认识@博物致知童鞋时,她提到了一件人骨,可以用来“研究敌人的兵器”。当时我一听,脑中自动补全了一幅草船借箭的画面,只不是草人,而是个活的,被乱箭射得刺猬一般,嘴里只会喊韵母了。一瞬间不寒而栗,心想上古时期的人们真不厚道,为了研究敌人的兵器,把一大活人挑到竹竿顶上挨箭。她笑道,没那么毁三观,等你看到实物就晓得了。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光、影、视角

释迦牟尼涅槃像·首都博物馆 摄影@踏刃而行

释迦牟尼涅槃像·首都博物馆
摄影@踏刃而行

前几天谈的,都是为了解决“如何把展品拍清楚?”,从装备和技术方面分享的硬道理,今天说的就是有关审美的内容了。艺术和审美是多样性的东东,所以,如果我在本章发表个人的审美见解,例如“某片比某片更美更有韵味”这种充满个人色彩的语言,读者老爷一定不要轻易相信或赞同。我所希望本文达到的目的,是启发大家,展品还能这么拍,还能那样拍,而不是把我低劣的审美眼光灌输到大家的头脑里去。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平淡的光影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平淡的光影

2005年5月我去卢浮宫,那时候是纯游客,怀着赶行程的心情,扫荡了一天。高人们看到这儿一定冷笑了:土鳖!一天逛完卢浮,是对她的侮辱!是的是的,我汗如雨下,所以我这不是又回来了么……2009年6月,我又有机会在巴黎出差一个月,这次就有大把时间了。除了周末之外,我还常趁下班后去一两个小时,每次只泡一个专题展厅:埃及、意大利绘画、希腊罗马雕塑。晚上的卢浮宫,人少且门票便宜,另外我还无意间发现,晚上可以遇到令人惊喜的美妙光影。

6月17日晚,安保们开始送客了,稀稀拉拉的观众顺着单向通道往外走,9点25分,路过阿耳忒弥斯时,我看到西沉的太阳从大窗户照射进来,月神身上洒满金色的光辉(下图),光影奇妙非凡,远非2005年扫馆的入狱档案型照片(左上)可比。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阿耳忒弥斯·卢浮宫

我们常常说、或听到别人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在博物馆里,出于建筑条件和展品性质的原因,光影像卢浮宫这样有变化的不多。其实卢浮宫也不会随意让展品暴露在阳光下,只有石质文物才有此机会。大部分博物馆的展品布光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光影的变化就只有通过移动我们自己来获得。
猛击阅读全文

博物馆摄影系列——细说曝光补偿

弥勒菩萨·首都博物馆

弥勒菩萨·首都博物馆

前一章,我们讨论了怎么克服黑暗和反光,努力把照片拍清楚。这一章,我们要细谈一种特殊情况:本来有机会拍好的照片,却被相机的错误判断搞砸了。

在《了解你的相机》一章的最末几段,我举了2009年7月日全食的例子来说明,当整个视野的平均亮度和主体的亮度差异极大时,眼睛和相机都会误判形势。相机最多毁几张照片,眼睛则可能永久失明。

SONY DSC-P1 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SONY DSC-P1
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很多朋友可能拿过自己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拍月亮,还记得看到照片时的心情么?我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是2001年买的索尼DSC-P1(右图),当时算是高端产品,也是不折不扣的傻瓜机。当我拿它拍月亮时,它嚓地一声开始拍了,然后我没听到结束的声音,狐疑地端了很久,手高举在空中抖啊晃啊……总算拍完了,一瞧照片,彩色花斑的背景上悬浮着一坨圆滚滚的白色重影……嗯,你打开任意一款绘画软件,先用黑色充满背景,再拿圆橡皮擦在中间位置随机涂抹几秒钟,就得到我拍的月亮照片了。

那时我是不折不扣的摄影盲,惊奇了很久。现在我知道这是掉到“曝光补偿”的话题里了。人眼和相机都是根据整个的视野的明暗程度来调节自己的摄影参数,而不在意主体的实际亮度。特别是照相机,它连什么是被摄主体都不知道,它追求的是一种“平均灰度18%”的感觉,这个数字是人眼感到最顺溜的照片平均值。在博物馆里,如果背景占据视野很大部分,并且和展品明暗有反差,相机就会努力照顾背景的感受,而忽略展品嘤嘤的抗议声。曝光补偿就是要纠正它这个思路(另有“点测光”功能也可以解决此问题,用法稍微复杂些,就不推荐给这个系列的读者了)。
猛击阅读全文